一、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蔡燕琦,石懿[1](2021)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快递业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社会物质和商品流通的重大职能,其发展质量将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十四五"时期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系统梳理快递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展开对5个维度的38个影响因素的评价和排序,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赵光辉[2](2021)在《交通强国建设视域下我国交通物流发展趋势研判》文中指出交通是物流的重要基础,交通强国建设将推动我国物流强国建设,物流强国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物流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且持续改善,但在运输组织效率、物流产业空间平衡性、城乡物流"二元鸿沟"、政策法规体系和市场秩序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亟待调整优化升级。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物流发展轨迹与基本规律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可达性指标(KDX)、经济性指标(JJX)与综合性指标(ZHX)三个核心指标,建立ARIMA模型,对我国交通物流发展目标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了我国交通物流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移到以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为主、交通物流服务从以内部服务为主转向以社会服务为主、强调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环保"以及不断提升我国交通物流国际竞争力等政策建议。
刘朔[3](2021)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物流业既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又是重要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接有重要影响,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其意义远远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2021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231"产业发展战略,构建菏泽市现代流通体系。本文从菏泽实际出发,就高质量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孔继利,朱翔宇[4](2021)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论断,结合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并以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为主线构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针对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收集大量指标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指标项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有效性。最终,本文建立了以基本建设、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政府行为支持、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效率、生态成果、发展惠民成果、产业多元融合为一级指标,包含32个指标项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王洪丽[5](2021)在《GSBY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发展将长期保持向好的态势,同时物流业将得到稳定增长。目前物流体系加强建设,科学合理地布局,推动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GSBY物流园作为山东省物流行业中的知名企业,然而因为没有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为园区发展指明方向,是园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法分析发现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服务运营过程缺乏创新精神和核心竞争力,极易被竞争者模仿;物流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类型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同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客户需求,对客户吸引力较弱;功能分区混乱,同行业商家不集中,无法形成规模化,对意向客户吸引力弱;人员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员工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不高应急物流体系不完善,面对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归根结底制定合理发展战略,园区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可以有效规避。通过对园区发展中的内外部因素进行SWOT分析,得出四种备选战略,采用QSPM矩阵方法分别对四种备选战略中的九项备选战略进行评分,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并结合园区高层意见,建议选取SO战略,并提出新的产业园区发展愿景战略使命和产业发展长期战略目标,并为产业园区发展制定一个具有阶段性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让园区制定的发展战略能分阶段一步步落地。本文在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的制定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中小型物流园区发展作为借鉴。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可以为今后研究者提供理论参照。
孔继利,朱翔宇[6](2021)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论断,本文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研究。首先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物流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其次明确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背景,再次总结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和金融体系支撑两方面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既明确了当前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证实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也有助于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徐迎昭[7](2021)在《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都获得了较为迅猛、快速的发展,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日益相互联结,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来源。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释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地区发展存在差异性特征,并从理论分析角度说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地域性特征,最后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总体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并达到了中级协调发展水平;(2)长三角各省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其中江苏协调发展水平最高,为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其次是上海、浙江,为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安徽协调发展水平最低,勉强达到初级协调发展水平;(3)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江苏、浙江、上海物流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安徽省物流与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较低;(4)在资源禀赋既定的条件下,创新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及制造业发展质量与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长三角在推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要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质量;加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效率;引导外资流向,提高外资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构化效益;把握制造业发展前沿,推进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朱翔宇[8](2021)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文中提出近三十年来,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物流能力有了极大提升,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物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依旧存在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国际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党的十九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发展要求下,充分了解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现状是帮助行业进行改革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关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存在与“我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预测”这个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预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究以及专家调查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数据可得性,分别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关键指标遴选法删除冗余指标,并通过信息贡献率的计算对筛选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其次,针对筛选后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中主观赋权法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物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客观赋权法采用CRITIC法,以定量分析的方式体现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基于组合权重值对当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更深入了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本文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水平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三阶段DEA模型对创新、绿色、信息化、开放四大驱动力运行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次,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全国的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协调性分析;最后,以定性分析的方式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共享发展水平做出评价。此外,本文以现有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2019年-2023年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本文构建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新要求,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线参考依据。评价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直观了解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找出行业发展瓶颈,有助于为行业改进措施提供有效建议。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为了消除政策因素变化而带来的行业发展变动性,能有效规避因实施举措周期短而导致的评价误差,从而完善对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并提供更为有效的发展建议。
乔竹[9](2021)在《低碳经济下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连接着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国民经济的“第三方利润源”,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物流业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互联互通”的支柱力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物流业存在运作效率低、能源消耗量大和碳排放严重等产业弊端。在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一带一路”省域如何才能在低碳发展的同时改善并提高物流业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专门研究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问题,旨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各省份物流业的低碳高效发展。本文在系统梳理现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低碳经济的背景,以我国“一带一路”1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首先,引入物流业低碳指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分析单位GDP与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其次,选取2013-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三阶段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下,我国“一带一路”地区17个省份中,只有7个省份物流业效率达到DEA有效,其余地区物流业效率不高,而且不同省份效率差异较大,究其原因,这些省份物流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规模不合理的现象,同时,易受到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将其剔除是必要的;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绝大部分地区物流业效率在不断提升,已逐步走上低碳化道路。最后,根据静态和动态评价结果,从地区和总体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低碳发展提出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王美珍[10](2021)在《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特色省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构成部分,在山西省经济价值创造中占比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山西省在物流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认真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与经济、物流、协同等相关的代表性理论,紧密联系山西省实际特征,多角度定性分析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指标设置原则和前人研究成果确定评价指标,借助SPSS25.0软件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构建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接着查阅《山西省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获得山西省2009-2019年相关指标对象的原始数据,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所占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各指标间的关联度,并计算出两系统间的协同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系统协同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物流业各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序为:邮政业务总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物流从业人员、公路通车里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铁路营业里程。山西省区域经济各因素对物流业的关联度排序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2009-2019年,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度有效值处于0.435-0.900之间,平均值为0.688,处于中度协同水平。协同度值呈现出明显U型变化趋势,协同度等级由高度协同过渡到低度协同,再由低度协同过渡到高度协同。本论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探索,可以为加强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效率,实现两系统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借鉴。
二、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十四五”时期我国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快递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1)系统性原则。 |
(2)科学性原则。 |
(3)代表性原则。 |
(二)构建指标体系文献来源分析 |
(三)指标体系构建逻辑分析 |
第一,快递业各类经济主体保有活力。 |
第二,快递业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基础建构完善。 |
第三,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是优化有为政府治理。 |
第四,平台融合、开放有序的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
第五,快递业绿色发展有规划。 |
(四)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
(1)市场基础因素。 |
(2)产业基础因素。 |
(3)绿色发展因素。 |
(4)平台及开放因素。 |
(5)政府规制因素。 |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
(3)最大特征根及一致性检验。 |
(六)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
四、“十四五”时期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激发快递市场主体多维活力 |
(二)构建畅通高效的快递物流网络产业基础 |
(三)践行绿色理念,促进快递产业低碳循环发展 |
(四)深化快递产业间融合,拓展开放发展环境 |
(五)优化快递业政府治理能力 |
五、结语 |
(2)交通强国建设视域下我国交通物流发展趋势研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交通物流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一)交通物流内涵、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 |
1. 交通物流内涵 |
2. 交通物流基本要素 |
3. 交通物流影响因素 |
(二)我国交通物流发展历程 |
1. 初期积累阶段:物流服务内部化(1949—1977年) |
2. 起步发展阶段:物流服务社会化(1978—2000年) |
3. 快速提升阶段:物流服务现代化(2001—2019年) |
4. 转型升级阶段:物流服务国际化(2020年以后) |
四、我国交通物流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态势 |
(一)我国交通物流发展现状 |
1. 运行态势提质趋稳 |
2. 供需结构持续优化 |
3. 运行质量逐年提升 |
4. 运行环境持续完善 |
5. 服务价格低位波动 |
(二)我国交通物流发展的不足 |
1. 运输组织效率仍然偏低 |
2.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 |
3. 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明显 |
4. 政策法规体系和市场秩序不够完善 |
五、我国交通物流发展预测 |
(一)模型构建 |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三)实证分析 |
1. 平稳性检验 |
2. 滞后阶数的确定 |
3. 实证结果分析 |
六、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1. 交通物流发展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移到以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为主。 |
2. 交通物流服务从以内部服务为主转向以社会服务为主。 |
(3)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菏泽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概况 |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 |
(二)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愈发普及 |
(三)物流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渐升高 |
二、菏泽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
(一)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
(二)符合菏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
三、菏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
(一)政策优势 |
(二)区位优越 |
1. 独特的地理区位 |
2. 科学的交通网络 |
3. 丰厚的自然与人力资源 |
(三)物流企业发展迅速 |
四、菏泽市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规划指导不到位,市场参与度偏低 |
(二)物流运效不高,服务功能不强 |
(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程度低 |
(四)电商物流规划布局不合理 |
(五)缺乏专业人才 |
(六)物流服务理念有待提升 |
五、菏泽市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未能充分认识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 |
(二)体制机制障碍 |
(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成熟 |
(四)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
(五)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与行业制度 |
六、菏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
(一)出台新的电商物流发展政策 |
1. 制定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 |
2. 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
(二)统筹规划开发、加强市场运营 |
(三)构建电商物流体系 |
(四)加快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 |
(五)培养和引进电商物流专业人才 |
(六)发展第三方物流 |
(七)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
结束语: |
(4)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
1.2 物流业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2 研究设计 |
2.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
2.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2.3 指标筛选步骤及方法 |
3 实证研究 |
3.1 指标体系初建 |
3.2 指标计算说明 |
3.3 数据来源 |
3.4 指标相关性分析 |
3.5 关键指标遴选 |
3.6 信息贡献率计算 |
4 结束语 |
(5)GSBY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2 理论研究依据和分析方法 |
2.1 物流的基本理论 |
2.1.1 物流的概念 |
2.1.2 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
2.2 相关理论研究依据 |
2.2.1 发展战略理论 |
2.2.2 SWOT分析模型 |
2.2.3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矩阵) |
2.3 国内外物流行业发展研究 |
2.3.1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 |
2.3.2 国内物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3 GSBY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和问题 |
3.1 GSBY物流园区发展现状调研 |
3.1.1 GSBY物流园区简介 |
3.1.2 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
3.1.3 产业发展状况 |
3.1.4 经营发展中遇到的的问题 |
4 GSBY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分析与规划 |
4.1 GSBY物流园区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内部环境分析 |
4.1.2 外部环境分析 |
4.2 GSBY物流园区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会分析 |
4.2.4 威胁分析 |
4.2.5 SWOT综合分析和战略选择 |
4.3 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 |
4.3.1 愿景和使命 |
4.3.2 阶段性发展战略目标 |
5 GSBY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保障重点项目发展优势 |
5.2 资金保障 |
5.3 政府政策保障 |
5.4 人才保障 |
6 结论与不足 |
6.1 主要结论 |
6.2 实践启示 |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GSBY物流园区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
(6)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
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背景 |
3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
4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
4.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4.2 金融和政策支撑 |
5 总结与展望 |
(7)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区域物流 |
2.1.2 区域经济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现代物流理论 |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2.3 协同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3.1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
3.1.1 物流基础设施与条件 |
3.1.2 物流产业规模 |
3.1.3 物流运行效果 |
3.2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3.2.1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
3.2.2 长三角产业结构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
4.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作用机理分析 |
4.1.1 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物流业发展作用机理 |
4.1.2 区域物流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4.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1 创新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2 城镇化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3 外商投资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4 制造业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
5.1 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
5.2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5.2.1 评价指标选取 |
5.2.2 数据说明 |
5.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
5.3.1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总体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
5.3.2 长三角三省一市物流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6.1 模型构建 |
6.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4 稳健性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
7.2 加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 |
7.3 引导外资流向 |
7.4 把握制造业发展前沿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研究结论 |
2、展望 |
附录 |
附录1 2003-2018年长三角各地级市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8)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2.3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物流业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
2.1.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2.2 研究综述 |
2.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
2.2.2 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
2.2.3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2.2.4 物流行业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2.2.5 行业发展相关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
2.2.6 文献综述总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2.1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3.2.2 初步指标体系及说明 |
3.3 指标筛选 |
3.3.1 筛选步骤与方法 |
3.3.2 筛选过程与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4.1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
4.1.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关理论 |
4.1.2 客观赋权CRITIC法的相关理论 |
4.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2.1 基于ANP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4.2.2 基于CRITIC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4.2.3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4.3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类评价 |
5.1 相关方法介绍 |
5.1.1 三阶段DEA法相关理论 |
5.1.2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相关理论 |
5.1.3 耦合协调模型相关理论 |
5.2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效率测算及分析 |
5.2.1 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分析 |
5.2.2 绿色驱动发展效率分析 |
5.2.3 信息化驱动发展效率分析 |
5.2.4 开放驱动发展效率分析 |
5.3 我国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
5.3.1 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
5.3.2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下的有序度分析 |
5.3.3 耦合协调模型下的协调度分析 |
5.3.4 我国物流业协调发展分析总结 |
5.4 我国物流业共享发展水平分析 |
5.4.1 我国物流业共享发展现状 |
5.4.2 我国物流业共享发展水平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预测及分析 |
6.1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 |
6.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预测结果及分析 |
6.2.1 模型检验结果 |
6.2.2 预测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ANP法超矩阵数据 |
附录3 客观赋权法计算表 |
附录4 灰色预测模型python源代码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低碳经济下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碳经济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1.2.2 “一带一路”与物流业的相关研究 |
1.2.3 物流业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低碳经济与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概念界定 |
2.1.1 低碳经济 |
2.1.2 低碳物流 |
2.2 物流业与物流业效率概念界定 |
2.2.1 物流业 |
2.2.2 物流业效率 |
2.3 低碳经济与物流业效率相互关系分析 |
2.3.1 低碳经济对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
2.3.2 物流业效率提升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3 “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
3.1 “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能源消耗 |
3.1.1 物流业能源消耗计算 |
3.1.2 物流业能源强度 |
3.2 “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碳排放 |
3.2.1 物流业碳排放计算 |
3.2.2 物流业碳强度 |
4 低碳经济下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 |
4.1 评价方法 |
4.1.1 DEA方法概述 |
4.1.2 三阶段DEA方法 |
4.1.3 Malmquist指数法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评价数据获取及处理 |
4.4 静态评价结果分析 |
4.4.1 第一阶段效率值分析 |
4.4.2 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 |
4.4.3 第三阶段效率值分析 |
4.4.4 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对比分析 |
4.5 动态评价结果分析 |
4.5.1 分时期动态效率分析 |
4.5.2 总体动态效率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和建议 |
5.2.1 地区建议 |
5.2.2 总体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基本结构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物流 |
2.1.2 物流业 |
2.1.3 区域经济 |
2.1.4 协同发展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协同发展理论 |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3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 |
2.3.1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2.3.2 区域经济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4.1 国内外物流业相关研究 |
2.4.2 国内外区域经济相关研究 |
2.4.3 国内外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相关研究 |
2.4.4 研究现状述评 |
第3章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
3.1 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
3.1.1 政策环境 |
3.1.2 设施运输环境 |
3.1.3 货物周转情况 |
3.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情况 |
3.2 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3.2.1 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
3.2.2 山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
3.3 山西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 |
3.3.1 山西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
3.3.2 山西省与中部五省物流、经济发展对比 |
第4章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分析 |
4.1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评价指标选取 |
4.1.1 评价指标设置原则 |
4.1.2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4.1.3 物流指标选取及数据检验 |
4.1.4 区域经济指标选取及数据检验 |
4.2 熵权-灰色关联协同发展模型构建 |
4.2.1 测度方法 |
4.2.2 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 |
4.3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
4.3.1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测算 |
4.3.2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同结果分析 |
第5章 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建议 |
5.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
5.2 增加产业多样性,助力物流业发展 |
5.3 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引进专业人才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区域经济指标2009-2019 年原始数据 |
附录2 物流指标2009-2019 年原始数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四、企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四五”时期我国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及对策研究[J]. 蔡燕琦,石懿. 经济研究参考, 2021(21)
- [2]交通强国建设视域下我国交通物流发展趋势研判[J]. 赵光辉. 企业经济, 2021(10)
- [3]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J]. 刘朔.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10)
- [4]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孔继利,朱翔宇. 物流研究, 2021(03)
- [5]GSBY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 王洪丽.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研究[J]. 孔继利,朱翔宇. 物流研究, 2021(02)
- [7]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徐迎昭.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8]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D]. 朱翔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
- [9]低碳经济下我国“一带一路”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D]. 乔竹. 中北大学, 2021(09)
- [10]山西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D]. 王美珍.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