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

4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

陈玉文

(尼勒克县疾病控制中心835700)

【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45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病时间以2011年度第三季度为最高(57.7%),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其中以1~4岁最多见(71.3%)。临床表现多为发热、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部分患者合并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结论对45例病例,有针对性采取积极隔离、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有效的健康教育搞好坏境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182-0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作为尼勒克县传染病定点收治手足口病的医院之一,县人民医院2011年全年共收治45例手足口病住院病人。为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现对该病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45例手足口病病例来自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内儿科住院病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报系统和医院导出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2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人粪便,送伊犁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检验科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1.3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统计分析

采用SAS8.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时间分布

2011年5月份发生5例手足口病,6月份发生8例,7月份发生14例,8月份发生9例,9份发生3例,10月份发生3例,11月份发生2例,12月份发生1例;构成比分别为11.1%,17.7%,31.1%,20%,6.6%,6.6%,4.4%,2.2%。

2.1.2性别、年龄分布

0~5岁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占2011年病例数的95.5%(43/45),年龄最小为5月龄,最大为6岁,其中1~4岁病例占2011年病例数的75.5%(34/45)。男女性别比例为2∶1.。

2.1.3发病地区分布

散居儿童28例,幼托儿童17例.。

2.1.4接触史

45例患儿中有60%(27/45)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40%(18/45)患儿无明确接触史。

2.2临床特点

①皮疹:45例患儿都伴有皮疹,手部皮疹多在手掌、手指屈侧,为淡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如米粒状大小。足部皮疹多在脚趾、脚掌屈侧,形态如上。口腔粘膜皮疹多在软鄂、硬鄂、舌尖、峡粘膜上,为红色丘疹,小溃疡。臀部皮疹多在肛周、骶部皮肤,以红色丘疹多见。受累部位:2个部位(手、足或手、口)11例(24.4%),3个部位(手、口、足或臀)23例(51.1%),4个部位(口、手、足、臀或肘或膝)10例(22.2%),4个部位以上者有1例(2.2%)。②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一般在出疹前1~2d发热,总共42例,其中体温为37.5℃~38.5℃患儿共有37例;体温为38.6℃~39.5℃患儿共有4例;体温为>39.5℃患儿共有1例。③血白细胞计数:<4×109/L患儿有7例,(4~10)×109/L患儿有29例,>10×109/L患儿有9例。④合并症:45例手足口患儿中合并扁桃体炎3例,支气管炎2例,肺炎2例。⑤病程:最短3d,最长12d,平均6d。⑥重症病例1例:1岁5个月重症患儿因手足口臀皮疹一周入院,体征:手足口臀散在红色小丘疹,右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经院专家组及时积极治疗,治愈出院。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学龄前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临床上以手掌、脚掌、口腔粘膜、臀部发生水庖疹为特征的疾病,个别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致病最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d,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还可通过污染食物、衣物、患者唾液、粪便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玩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此外,污染的公共游泳池以及医疗器械的交叉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成人大多数通过隐形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患者大多数为学龄前儿童,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本组调查病例中,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比例为2∶1,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4岁,其中以1~4岁最多见(75.5%),散居儿童发病率为62.2%,发病时间以该年度第三季度为最高(57.7%),7月份为全年最高峰,然后逐月下降,。绝大部分病例均有发热(93.3%),一般以低热或中热为主,占97.5%,高热有1例,占2.4%。所有患儿都伴有皮疹,一般受累2个部位以上,以受累3个部位为主。大部分患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无明显变化(64.4%),一部分患儿白细胞升高(20%)提示存在合并感染的可能。本次调查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部分病例合并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有1例患儿并发右下肢急性迟缓性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康复出院,说明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复杂,多种多样。本病一般采取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效果好,基本上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有合并症者也多在两周左右康复。虽然本次调查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病例,但医务人员一定要提高意识,加强培训,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把握时机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做好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工作,院内感染的控制是防治手足口病的重中之重,门诊和病房都应专门设立手足口病的诊室和隔离病区,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目前对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的重心在于传染源的控制和切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到人群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及时送诊救治。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做好卫生保健,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给予板蓝根冲剂预防。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和家长的预防意识,依托媒体宣传大力开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卫生知识,降低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因此,手足口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大力配合,群策群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赵萍.90例门诊手足口病患者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135.

[2]张翠芳,吴勇波.手足口病206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01:56-58.

[3]董晓朵.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06:124.

标签:;  ;  ;  

4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