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龚高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其中,防抖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柔性PCB板,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四个侧向线圈,四个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且对应容置于各让位开口处;对焦组件,对焦组件位于柔性PCB板围成的区域内;底座,底座位于对焦组件的下方,且柔性PCB板具有朝向底座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且各端脚组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底座具有多个第二端脚,第二端脚与对焦组件电导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抖结构整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11);柔性PCB板(20),所述柔性PCB板(20)绕所述外壳(10)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四个侧向线圈(30),四个所述侧向线圈(30)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20)上且对应容置于各所述让位开口(11)处;对焦组件(40),所述对焦组件(40)位于所述柔性PCB板(20)围成的区域内;底座(50),所述底座(50)位于所述对焦组件(40)的下方,且所述柔性PCB板(20)具有朝向所述底座(50)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21),且各所述端脚组(21)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211),所述底座(50)具有多个第二端脚(51),所述第二端脚(51)与所述对焦组件(40)电导通。

设计方案

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11);

柔性PCB板(20),所述柔性PCB板(20)绕所述外壳(10)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

四个侧向线圈(30),四个所述侧向线圈(30)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20)上且对应容置于各所述让位开口(11)处;

对焦组件(40),所述对焦组件(40)位于所述柔性PCB板(20)围成的区域内;

底座(50),所述底座(50)位于所述对焦组件(40)的下方,且所述柔性PCB板(20)具有朝向所述底座(50)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21),且各所述端脚组(21)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211),所述底座(50)具有多个第二端脚(51),所述第二端脚(51)与所述对焦组件(40)电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PCB板(20)一组相对的板段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端脚组(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30)不突出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30)远离所述柔性PCB板(20)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60)和\/或电容(70),所述位置传感器(60)和\/或所述电容(70)容置在所述侧向线圈(30)的环形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60)和所述电容(70)均为两个,一组相邻的所述侧向线圈(30)的环形区域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位置传感器(60)和一个所述电容(7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60)和\/或所述电容(70)不突出于所述侧向线圈(30)远离所述柔性PCB板(20)一侧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开口(11)处设置有封胶层,以至少覆盖容置在所述让位开口(11)处的所述端脚组(21)的部分区域和所述侧向线圈(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PCB板(20)的角部处设置有搭接台阶(22),所述底座(50)的周向具有与所述搭接台阶(22)配合的支撑筋(52),所述搭接台阶(22)的第一阶梯面(221)压接在所述底座(50)的上表面上,所述搭接台阶(22)的第二阶梯面(222)压接在所述支撑筋(5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底座(50)一侧的边缘压接在所述支撑筋(5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开口(11)连通至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底座(50)一侧的边缘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50)与所述对焦组件(40)之间的下盖(80)和多个防抖簧片(90),多个所述防抖簧片(90)彼此独立并位于所述下盖(80)的下方,

所述对焦组件(40)固定在所述下盖(80)上,且所述对焦组件(40)的多个接线柱与所述下盖(80)的多个第三端脚(81)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下盖(80)的多个所述第三端脚(81)与多个所述防抖簧片(90)一一对应电连接;

各所述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的端部与不同的所述第二端脚(51)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滚珠支撑件(100),所述底座(50)朝向所述防抖簧片(90)的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53),所述滚珠支撑件(100)放置在所述安装槽(53)内,且所述滚珠支撑件(100)支撑所述防抖簧片(90)。

14.一种防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

1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系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拍摄过程中拍出的照片有时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摄像镜头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极轻微的抖动的现象,故近年来对防抖技术功能开发需求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OI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光学防抖功能的提案也随之增多,微型光学防抖技术逐渐被各类高端手机所采纳,借此希望能有效降低低光环境下拍出模糊照片的机率以及有效解决拍摄过程中手抖动所造成的困扰。然而相对于一般自动对焦马达而言,具备OIS光学防抖功能的设计比较复杂、生产效率及良率较低,故开发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防抖结构整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抖结构整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柔性PCB板,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四个侧向线圈,四个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且对应容置于各让位开口处;对焦组件,对焦组件位于柔性PCB板围成的区域内;底座,底座位于对焦组件的下方,且柔性PCB板具有朝向底座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且各端脚组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底座具有多个第二端脚,第二端脚与对焦组件电导通。

进一步地,柔性PCB板一组相对的板段上分别设置有端脚组。

进一步地,侧向线圈不突出于外壳的外表面设置。

进一步地,侧向线圈远离柔性PCB板一侧的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或电容,位置传感器和\/或电容容置在侧向线圈的环形区域内。

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和电容均为两个,一组相邻的侧向线圈的环形区域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位置传感器和一个电容。

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和\/或电容不突出于侧向线圈远离柔性PCB板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让位开口处设置有封胶层,以至少覆盖容置在让位开口处的端脚组的部分区域和侧向线圈。

进一步地,柔性PCB板的角部处设置有搭接台阶,底座的周向具有与搭接台阶配合的支撑筋,搭接台阶的第一阶梯面压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搭接台阶的第二阶梯面压接在支撑筋上。

进一步地,外壳靠近底座一侧的边缘压接在支撑筋上。

进一步地,让位开口连通至外壳靠近底座一侧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与对焦组件之间的下盖和多个防抖簧片,多个防抖簧片彼此独立并位于下盖的下方,对焦组件固定在下盖上,且对焦组件的多个接线柱与下盖的多个第三端脚一一对应电连接;下盖的多个第三端脚与多个防抖簧片一一对应电连接;各防抖簧片的挠曲臂的端部与不同的第二端脚电连接。

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滚珠支撑件,底座朝向防抖簧片的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滚珠支撑件放置在安装槽内,且滚珠支撑件支撑防抖簧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系统,包括上述的防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抖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包括外壳、柔性PCB板、四个侧向线圈、对焦组件以及底座。外壳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四个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且对应容置于各让位开口处;对焦组件位于柔性PCB板围成的区域内;底座位于对焦组件的下方,且柔性PCB板具有朝向底座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且各端脚组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底座具有多个第二端脚,第二端脚与对焦组件电导通。

使用上述结构的防抖结构时,由于外壳具有让位开口,所以可以将四个侧向线圈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外壳侧壁的让位开口处,从而能够充分地使用外壳侧壁的厚度空间。又由于在柔性PCB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端脚组,从而不再需要其他组件实现侧向线圈的电连接。从而在保证防抖结构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使防抖结构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A-A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防抖结构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柔性PCB板与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外壳、上弹簧、支架以及柔性PCB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透镜支撑体、支架以及驱动磁石装配后的仰视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下盖的仰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下盖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防抖簧片与下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防抖簧片与底座的位置关系图;

图13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底座与滚珠支撑件的装配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外壳;11、让位开口;20、柔性PCB板;21、端脚组;211、第一端脚;22、搭接台阶;221、第一阶梯面;222、第二阶梯面;30、侧向线圈;40、对焦组件;41、上弹簧;42、支架;421、定位凸块;43、驱动磁石;44、透镜支撑体;441、垫脚;45、下弹簧;46、驱动线圈;50、底座;51、第二端脚;52、支撑筋;53、安装槽;60、位置传感器;70、电容;80、下盖;81、第三端脚;82、定位凸起;83、沉槽;831、搭接凸起;90、防抖簧片;100、滚珠支撑件;200、热铆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抖结构整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其中,摄像装置包括防抖系统,防抖系统包括防抖结构。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防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摄像装置的防抖性能,避免出现使用摄像装置拍出模糊、不清晰的图像,并且还能够搭载较大重量的镜头,以及在自动对焦或者做平移式光学防抖时对焦振荡和姿态稳定,所需时间更短,对焦速度更快。并且有效地减少了摄像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包括外壳10、柔性PCB板20、四个侧向线圈30、对焦组件40以及底座50。外壳10的四个周向侧壁上均设置有让位开口11;柔性PCB板20绕外壳10的周向侧壁的内表面设置;四个侧向线圈30设置在柔性PCB板20上且对应容置于各让位开口11处;对焦组件40位于柔性PCB板20围成的区域内;底座50位于对焦组件40的下方,且柔性PCB板20具有朝向底座50一侧伸出的多个端脚组21,且各端脚组21均具有多个第一端脚211,底座50具有多个第二端脚51,第二端脚51与对焦组件40电导通。

使用上述结构的防抖结构时,由于外壳10具有让位开口11,所以可以将四个侧向线圈3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外壳10侧壁的让位开口11处,从而能够充分地使用外壳10侧壁的厚度空间。又由于在柔性PCB板20上还设置有多个端脚组21,从而不再需要其他组件实现侧向线圈30的电连接。从而在保证防抖结构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使防抖结构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在本申请,对焦组件40包括上弹簧41、支架42、驱动磁石43、透镜支撑体44以及下弹簧45。

需要说明的是,侧向线圈30和柔性PCB板2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粘贴的方式保持连接。

具体地,柔性PCB板20一组相对的板段上分别设置有端脚组21。通过将端脚组21设置在柔性PCB板20上,并使端脚组21裸露于外壳10的让位开口11处,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减少防抖结构占用的空间,并有效地使用外壳10侧壁的厚度空间。

可选地,侧向线圈30不突出于外壳10的外表面设置。

可选地,侧向线圈30远离柔性PCB板20一侧的表面与外壳10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外壳10的边缘对侧向线圈3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侧向线圈30的外表面受到磨损。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保证防抖结构整体的结构紧凑性。

具体地,防抖结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60和\/或电容70,位置传感器60和\/或电容70容置在侧向线圈30的环形区域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对侧向线圈30中的环形区域进行合理利用,使位置传感器60和电容70不会增加占用空间,从而保证防抖结构的紧凑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位置传感器60通过SMT贴片加工方式贴到柔性PCB板20外侧表面,并与柔性线路板内部路线相导通。

具体地,位置传感器60和电容70均为两个,一组相邻的侧向线圈30的环形区域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位置传感器60和一个电容7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置传感器60为霍尔芯片。

通过设置霍尔芯片,能够通过霍尔芯片感应驱动磁石43的位置信号的反馈,从而能够计算出透镜支撑体44的偏移量,进而根据透镜支撑体44的偏移量,计算向侧向线圈30施加电流的大小,并使侧向线圈30与驱动磁石43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通过电磁力驱动支架42,并通过支架42带动透镜支撑体44位移,使产生的位移对透镜支撑体44的偏移量进行补正。

在本实施例中,霍尔芯片的个数为2个,通过两个霍尔芯片分别对透镜支撑体44在X轴和Y轴上的位置偏移进行感应,从而形成闭环的位置感应系统。由于两个霍尔芯片需要相对于X轴和Y轴设置,所以在一组相邻的侧向线圈30对应设置位置传感器60,并且两个位置传感器60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地远离,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驱动磁石43对霍尔芯片造成干扰,从而保证霍尔芯片对位移信号反馈的准确性。

具体地,位置传感器60和\/或电容70不突出于侧向线圈30远离柔性PCB板20一侧的表面。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合理的利用防抖结构的内部空间,并且还能够通过外壳10以及侧向项圈对位置传感器60和电容70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方便防抖结构的装配。

具体地,让位开口11处设置有封胶层,以至少覆盖容置在让位开口11处的端脚组21的部分区域和侧向线圈30。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封胶层对让位开口11进行密封,从而防止灰尘进入防抖结构内部。并且,通过设置封胶层还能够对侧向线圈30、位置传感器60以及电容70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防抖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侧向线圈30、位置传感器60以及电容70产生剐蹭。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封胶层还能够对防抖结构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从而可以保证防抖结构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柔性PCB板20的角部处设置有搭接台阶22,底座50的周向具有与搭接台阶22配合的支撑筋52,搭接台阶22的第一阶梯面221压接在底座50的上表面上,搭接台阶22的第二阶梯面222压接在支撑筋52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底座50能够对柔性PCB板20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保证柔性PCB板2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保证防抖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由于在外壳10的让位开口11处设置有侧向线圈30、位置传感器60以及电容70,所以当外壳10受到Z轴方向的挤压力时可能会对侧向线圈30、位置传感器60以及电容70产生破坏,所以通过将外壳10靠近底座50一侧的边缘压接在支撑筋52上,能够有效地对侧向线圈30、位置传感器60以及电容70起到保护作用。而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进一步增加防抖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让位开口11连通至外壳10靠近底座50一侧的边缘处。由于端脚组21需要实现电连接,所以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对端脚组21进行让位。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可以使柔性PCB板20与底座50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

可选地,防抖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底座50与对焦组件40之间的下盖80和多个防抖簧片90,多个防抖簧片90彼此独立并位于下盖80的下方,对焦组件40固定在下盖80上,且对焦组件40的多个接线柱与下盖80的多个第三端脚81一一对应电连接;下盖80的多个第三端脚81与多个防抖簧片90一一对应电连接;各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的端部与不同的第二端脚5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端脚51与底座50之间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即第二端脚51通过INSERT MOLDING方式置入底座50内部。同样的,第三端脚81与下盖80之间也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即第三端脚81通过INSERT MOLDING方式置入下盖80内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抖结构导入的防抖簧片90,取厚度为100μm,因此可承载较大重量的镜头,相对于传统的悬丝型防抖结构,驱动力更大。具体地,各防抖簧片90均具有内侧主体部和挠曲臂,挠曲臂位于内侧主体部的外侧,下盖80固定在主体部上。这样设置,可以使防抖簧片90上主体部的一端与下盖80连接固定,而防抖簧片90上挠曲臂的一端与底座50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下盖80与底座50之间的稳定性。

可选地,可以选择粘接的方式使防抖簧片90的主体部与下盖80实现连接固定。由于防抖簧片90是金属材质的,而下盖80是塑料材质的,因而二者采用粘接的方式更加的易于实现。

同样的,也可以选择焊接的方式使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的端部与底座50实现连接固定。

如图9所示,下盖80具有朝向防抖簧片90一侧突出的定位凸起82,防抖簧片90的内侧主体部与定位凸起82连接。定位凸起82与内侧主体部外廓形状相一致。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加防抖簧片90的主体部与下盖80的结合面积,使主体部与下盖8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有效地增加下盖80与底座50之间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通过设置定位凸起82在下盖80和底座50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可以对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进行让位,同时也可以防止下盖80和底座50对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产生挤压。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防抖簧片90的主体部与下盖80的接触面积大于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与底座50的接触面积,以及防抖簧片90的主体部在底座5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防抖簧片90的挠曲臂在底座50上的投影面积。

在本申请中,防抖簧片90为两个,两个防抖簧片90均呈圆弧形,且呈角对称的方式间隔设置在底座50上。这样能够将第二端脚51、第三端脚81以及对焦组件40的接线柱导通,从而保证整个电气回路可以正常导通。而且,为了防止出现短路现象,需要将两个防抖簧片90间隔设置。

具体地,防抖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滚珠支撑件100,底座50朝向防抖簧片90的一侧上设置有安装槽53,滚珠支撑件100放置在安装槽53内,且滚珠支撑件100支撑防抖簧片90。通过设置滚珠支撑件100,能够确保防抖簧片90及下盖80以及设置在下盖80上方的对焦组件40被悬空支撑在底座50上方。根据这种构造,在向侧向线圈30通入电流后,通过电磁力的作用,被滚珠支撑件100所支撑起的部分即能实现在X-Y轴向的位置调整移动,对抖动所造成的X-Y轴向偏位量加以位置调整补偿,从而真正实现防抖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设置防抖簧片90并将防抖簧片90作为连接件连接下盖80和底座50,这样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滚珠支撑件100产生的下盖80和底座50之间晃动。因此,防抖簧片90能够有效地保证防抖结构的稳定性。如图3和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滚珠支撑件100为4个。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53的空间相对于滚珠支撑件100的直径略大,这样能够为滚珠支撑件100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以增加X-Y向调节的可靠性。

可选的,滚珠支撑件100的外表面具有涂层,涂层为耐磨涂层和\/或阻尼油涂层,当涂层为两层且具有耐磨涂层和阻尼油涂层时,阻尼油涂层位于耐磨涂层的外侧。

滚珠支撑件100为非导电的高硬度材质。可选地,安装槽53的空间相对于滚珠支撑件100的直径略大,这样能够为滚珠支撑件100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滚珠支撑件100表面涂阻尼油,促进润滑效果,以强化X-Y轴向滑动调节的可靠性。

根据需要,滚珠支撑件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案优选为4个。滚珠支撑件100的形状不限于滚珠式结构,也可以呈半球状或其它可支撑形状。滚珠支撑件100也可设置成与底座50相粘固结合状,也可在底座50上直接加工成凸起的支撑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滚珠式结构,是考虑了X-Y轴向位置移动的顺畅性,滚珠支撑件100和被支撑体之间相互滑动摩擦的阻尼系数会更小,有利于提升位置补偿的防抖效果,且功耗相对会低些。

为进一步提升防抖反馈效果,可在滚珠支撑件100端面设置DLC涂层。DLCDIAMONDLIKE CARBON,类金刚石碳膜,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极低的摩擦系数,这种坚硬、耐磨和低摩擦的材料对提升防抖反馈效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当然,还可采用一般类型的特氟龙等涂层。

具体的,在柔性PCB板20一组相对的板段上,其中一个板段上的端脚组21中有7个端脚,另一个板段上的端脚组21中有5个端脚。当然在总的端脚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端脚组21中的端脚数量进行调节,即可以是其中一个端脚组21中有8个端脚,而另一个端脚组21中有4个端脚。只要在配置的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组合,或者将所有的端脚设置在柔性PCB板20的同一板段上而非一组相对的板段上。

并且在所有的端脚中,其中4个端脚引向沿X轴方向的霍尔芯片,还有4个端脚引向沿Y轴方向的霍尔芯片。每个霍尔芯片需要正负两极,并且还需要每极信号的输入输出,所以每个霍尔芯片需要至少4个端脚,而最后剩余的4个端脚则可保留作通电测试用。

如图4至图7所示,柔性PCB板20绕外壳10的周向连续设置以形成四边形结构,且四边形结构的每个边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侧向线圈30,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上对应的两个侧向线圈30为一组,同组内的两个侧向线圈30串联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在侧向线圈30通电后,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上对用的两个侧向线圈30产生作用方向相同的推拉力,从而能够提高防抖结构的推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磁石43的数量为4个,且每个驱动磁石43与侧向线圈30一一对应。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一一对应的驱动磁石43与侧向线圈30分别位于柔性PCB板20的两侧。当然,侧向线圈30和驱动磁石43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其形状和设置方式可作多种设计上的变化。

如图3所示,透镜支撑体44上还设置有驱动线圈46,驱动线圈46能够通过接线柱与下弹簧45实现电连接,从而能够保证驱动线圈46能够对透镜支撑体44进行驱动。

如图10所示,下盖80朝向对焦组件4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沉槽83,对焦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在沉槽83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透镜支撑体44在X-Y轴方向的非正常抖动,并且在保证防抖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防抖结构的整体厚度。

如图8和图10所示,沉槽8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搭接凸起831;透镜支撑体44具有朝向下盖80一侧伸出的至少一个垫脚441,垫脚441支撑在搭接凸起831上。由于在防抖结构的工作过程中,透镜支撑体44能够沿着Z轴移动。因此,在透镜支撑体44沿着Z轴方向移动时,设置搭接凸起831和垫脚441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透镜支撑体44对下盖80造成的损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保证防抖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架42和下盖80上还分别设置有用来连接上弹簧41和下弹簧45的热铆柱200。本申请中,Z轴光轴方向位置的驱动原理为:当向驱动线圈46通入电流后,驱动线圈46与驱动磁石43之间就会产生电磁力,根据弗莱明左手法则,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透镜支撑体44沿镜头光轴方向作直线移动,透镜支撑体44最终停留于侧向线圈30与驱动磁石43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上弹簧41及下弹簧45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通过向驱动线圈46通入既定的电流,可控制使透镜支撑体44移动至目标位置,从而达到调焦的目的。

具体地,支架42包括角部支撑块和多根连接梁。角部支撑块为四个且分别对应设置在外壳10的角部处;相邻两个角部支撑块通过连接梁连接,且相邻两个角部支撑块之间形成用于容置驱动磁石43的空间,角部支撑块的上表面具有朝向外壳10伸出的定位凸块421。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设置容置空间对驱动磁石43进行固定,从而保证驱动磁石43可以正常工作。而设置定位凸块421能够有效地防止透镜支撑体44在沿Z轴移动时对外壳10的内壁产生撞击。

具体地,下弹簧45还具有焊锡孔和阻锡槽,且下弹簧45和透镜支撑体44之间可以通过焊锡孔进行连接。而阻锡槽能够锁住焊锡膏,防止焊锡膏流至其他位置。在焊锡连接过程中,焊锡膏点到焊锡孔后,再通过激光焊接融化,使下弹簧45与透镜支撑体44的绕线柱上的驱动线圈46导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位置传感器60通过SMT贴片加工方式贴到柔性线路板外侧表面,防抖结构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2、整体布局合理紧凑,防抖性能卓越;

3、充分利用了外壳10侧壁的空间,使防抖系统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小型化;

4、增加了防抖结构的驱动力。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14599.0

申请日:2019-05-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67652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H04N5/225

专利分类号:H04N5/225;H04N5/232

范畴分类:申请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712 上海市青浦区青浦工业园天辰路2009号

发明人:龚高峰;王建华;唐利新

第一发明人:龚高峰

当前权利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娜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龚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