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功能论文_王云柯

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散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张量,功能,唾液腺,白质,损伤,视神经。

弥散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柯[1](2020)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患者不同分级及不同分级患者健侧、患侧康复前后FA变化情况。结果:138例脑梗死患者中,1级28例、2级45例、3级65例;康复后各级患者与康复前相比,其健侧和患侧FA均有显着降低;康复后1级患侧FA评分高于2级,2级高于3级,1级健侧FA评分低于2级,2级低于3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20年01期)

栾英,李敬蕊,刘林林,高春燕,张菊香[2](2019)在《一秒量百分比诊析慢阻肺患者容量、流速、弥散功能特点及在我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根据一秒量百分比(FEV1%,即一秒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容量、流速、弥散功能特点及在我市的应用研究。方法根据一秒量百分比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肺功能室做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40岁以上的患者300例,其中60例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其应用患者肺功能的容量、流速及弥散功能特点诊析COPD的情况。结果根据一秒量百分比分级的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的FVC、FEV1、FEV1/FVC、DLCO的数值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上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常规做肺功能检查,如果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0.7,排除其他气道及肺部疾病,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可确诊为COPD,并且根据一秒量百分比进行分级,从而真正做到对COPD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本文来源于《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8)

陈康胤,朱文丰,李林蔚[3](2019)在《弥散张量成像在视神经受压性改变患者视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视神经受压性改变患者视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视神经受压性改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DTI检查,对比患者患侧与健侧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黑白各向异性(FA)值、相对各向异性指数(RA)及容积率(VR)。结果患侧FA值、ADC值、RA水平较健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VR水平较健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用于视神经受压性改变诊断中可通过FA值、ADC值、RA水平对患者的视神经功能进行有效评估,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滕建建[4](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的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MRI)评价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唾液腺功能损伤,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入组28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行IMRT治疗,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6和12月行DW-MRI扫描和口干评级。DW-MRI扫描包括静息状态和酸刺激后。结果放疗后6和12月鼻咽癌患者口干分级与放疗后3月、放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腮腺ADC值静息状态、酸刺激第3、6分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月ADC值总体升高,但酸刺激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6、12月ADC值总体逐步降低,且再次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然后长时间缓慢升高的表现,酸刺激第3和第6分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前酸刺激状态下颌下腺和腮腺类似。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变化率和唾液腺体积变化率呈正相关;ADC值变化率、唾液腺体积变化率分别和平均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DW-MRI在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正平[5](2019)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损害判定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我科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4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规治疗,同时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结果:对本组43例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资料进行重建并显示双侧皮质脊髓束,结果显示健侧解剖形态与常人吻合度高,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连续至脑桥延髓,连续形态一致性好。同时,患侧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由于受到不同程度血肿影响,重建可见连续性中断,丧失解剖结构形态一致性。皮质脊髓束1~2级患者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显着低于3~4级患者(P<0.05),对比有显着差异,存在相关性关系。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科学评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并与预后效果存在相关性关系,可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月潇[6](2019)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价值。方法本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46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并给予两组患者DTI扫描,测量病变同侧的CST以及病变对侧对应脑组织部分的异性值(FA),同时,采用Fugl-Meye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病灶同侧的FA值均低于对侧对称部位脑组织的FA值(P<0.05),脑梗死组病灶同侧病灶大脑脚、放射冠区、内囊后肢以及初级皮质运动区域均与FA值、rFA值、FAasy值与FMA评分密切相关(P<0.05),脑出血组病灶同侧大脑脚、放射冠区、内囊后肢层的FA值、rFA值、FAasy值与FMA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够有效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具有临床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杨丹,徐运[7](2019)在《弥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脑白质损伤相关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源性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是老年人群认知损害甚至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目前缺乏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弥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显示WML患者的认知障碍与白质微结构病变和脑网络连接的损害有关,推测其可成为WML相关认知障碍早期影像学诊断的有效方法。文章就弥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WML相关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意义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刚,解妮[8](2019)在《磁共振功能弥散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病理分级及肝脏纤维化进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弥散成像技术(DWI)在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WI检查。依据肝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肝纤维化分期,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对S4期患者进行肝硬化分级。选择单因素重复测量分析法比较不同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100~1 0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究肝纤维化进程、肝硬化分级与ADC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AUC)评估ADC值在S2~S3肝纤维化及S4肝硬化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b值为600、800、1 000 s/mm2时,S3组、S4组肝纤维化患者ADC值显着低于正常组、S0组、S1组、S2组(P <0. 05)。肝纤维化组不同b值下ADC值显着低于正常组,不同肝硬化分级组ADC值均显着低于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P <0. 05);随肝硬化分级增高和程度加深,ADC值均呈现递减趋势,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b值为600、800、1 000 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进程存在显着负相关(P <0. 01); b值为100~1 000 s/mm2时,ADC值与肝硬化分级存在显着负相关(P <0. 01)。b值为600 s/mm2时,ADC≤1. 65×10-3mm2/s和ADC≤1. 23×10-3mm2/s分别为显着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 8%和91. 5%,特异性为75. 9%和84. 4%。结论 DWI在原发性胆汁淤积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b值为600 s/mm2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黄捷欣,陈翼,何重阳[9](2019)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与白质高信号及局部MRI弥散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局部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MRI表观弥散系数(ADCs),研究脑白质高信号(WMH)、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认知功能与ADCs的关系。方法 23例AD患者和25例VD患者进行了脑MRI检查,以评估WMH体积和NAWMADCs;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严重程度和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神经心理学成套测试。结果 AD患者与VD患者在局部NAWM中的ADCs无明显差异;VD的WMH体积大于AD患者。胼胝体前部ADCs值与WMH体积呈正相关,颈动脉IMT越大,颞叶ADCs和WMH体积也越大。颞叶ADCs较高的患者记忆表现较差。结论研究数据显示,与WMH体积所表述的一样,ADCs较高的NAWM与微循环损害有关。此外,局部NAWM ADCs与记忆、结构性失用症和抽象推理领域等神经心理表现有不同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郭建贵[10](2019)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唾液腺功能损伤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8例鼻咽癌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6、12个月行口干评级和DW-MRI扫描。DW-MRI扫描包括静息状态和酸刺激后第3、6、9、12、15、18和21分钟。结果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口干分级逐步加重,放疗结束至放疗后3个月口干恢复不明显,放疗后6、12个月口干逐步恢复;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后3个月、放疗结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腮腺和颌下腺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ADC值均呈逐步升高,放疗后6、12个月均逐步降低,与放疗结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放疗前、放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酸刺激第3分钟和第6分钟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颌下腺在放疗前酸刺激第3分钟和第6分钟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酸刺激第3分钟ADC升高,第6分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MRI的ADC值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损伤评价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弥散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根据一秒量百分比(FEV1%,即一秒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容量、流速、弥散功能特点及在我市的应用研究。方法根据一秒量百分比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肺功能室做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40岁以上的患者300例,其中60例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其应用患者肺功能的容量、流速及弥散功能特点诊析COPD的情况。结果根据一秒量百分比分级的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的FVC、FEV1、FEV1/FVC、DLCO的数值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上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常规做肺功能检查,如果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0.7,排除其他气道及肺部疾病,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可确诊为COPD,并且根据一秒量百分比进行分级,从而真正做到对COPD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散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云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2020

[2].栾英,李敬蕊,刘林林,高春燕,张菊香.一秒量百分比诊析慢阻肺患者容量、流速、弥散功能特点及在我市的应用研究[C].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2019

[3].陈康胤,朱文丰,李林蔚.弥散张量成像在视神经受压性改变患者视神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9

[4].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滕建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的损伤[J].肿瘤防治研究.2019

[5].张正平.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评估中的初步应用探讨[J].名医.2019

[6].张月潇.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

[7].杨丹,徐运.弥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脑白质损伤相关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19

[8].王刚,解妮.磁共振功能弥散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病理分级及肝脏纤维化进程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9].黄捷欣,陈翼,何重阳.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与白质高信号及局部MRI弥散相关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10].刘桂超,胡学锋,赵海,贺小红,郭建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鼻咽癌调强放疗唾液腺功能损伤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各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弥散功能...正常兔及椎间盘炎兔髓核中头孢唑林钠浓...7月4日胸部CT

标签:;  ;  ;  ;  ;  ;  ;  

弥散功能论文_王云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