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平天水市秦安县妇幼保健院(甘肃秦安741600)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1-0016-01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以2~6个月多见,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临床上以喘咳和缺氧症状为突出表现,也叫流行性喘憋型肺炎,是儿科常见急症。我科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现报告如下;
1.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1.2一般资料:60例患儿,男38例,女22例,男∶女为1.4∶1;年龄2~6个月38例,6个月~1岁17例,1~2岁5例;发病至入院时天数1~3天。
1.3临床表现
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后1~3天出现持续性干咳伴发作性喘憋48例,程度轻重不等。发热42例,其中低热18例,中等度热19例,高热5例。发作时均有面青、呼吸加快(60~100次/min)、鼻煽、三凹征阳性,伴呼气性喘鸣,全部患儿有不同程度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肺部体征常有变异,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广泛干罗音、哮鸣音及吸气末细湿罗音,喘憋发作时往往听不到湿罗音。
1.4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10×109/L45例,10~20×109/L3例,分类大致正常。胸部X线片表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征,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粗,支气管周围炎性阴影,部分患儿有散在点片状或条索状实质性浸润。
1.5治疗方法
以对症治疗为主,全部病例均给予吸氧、抗炎、酚妥拉明改善肺循环及减轻心脏负荷、非那根止咳镇静、氨茶碱平喘、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静脉补液、有酸中毒者纠酸、有心衰者给予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等综合治疗,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也非常重要。
2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5~10天。治愈标准:咳嗽消失,喘憋缓解,肺部罗音消失,X线胸片无阻塞性肺气肿征。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病变特点为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及黏膜水肿,由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结构特殊,全部由平滑肌组成,没有任何软骨,在炎症的刺激下容易发生气道狭窄、痉挛,于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严重者可出现呼衰、心衰而危及生命,故小儿发病后应及时到医院救治。近来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气道急性炎症改变与哮喘患儿发作期的气道炎症改变相类似,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患儿日后可能出现反复咳嗽、喘息,长期随访观察,有22.1%~53.2%的患儿易患小儿哮喘,故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可减少哮喘的发病。
本病的治疗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改善通气、增加空气湿度、止咳镇静、平喘、纠酸、纠正心衰等,早期不宜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如发病后期有继发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皮质激素吸入给药优于口服和注射给药,具有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及疗效高等优点。本组病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与就医及时,综合应用了吸氧、止咳镇静、平喘、改善肺循环、普米克令舒泵雾化吸入、静脉补液、纠酸、强心等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兴华,王荣国.儿科疾病诊疗标准.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19.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0.
[3]康小会,刘艳霞,陈再历,等.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