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临床价值的研究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临床价值的研究

陈泉

(江苏省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感染科210048)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G)/胆碱酯酶(C)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做血清G/C比值检验,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各级CTP所检测得到的G/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Child-Turcotte-Pugh评分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37-02

临床上经常可以使用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以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但CTP评分系统中不仅使用了肝性脑病及腹水的主观评定标准,并且不能进一步区分C级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周国华,陈叶青等[1]提出以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G)/胆碱酯酶(C)比值作为更客观、更简便的反映肝功能状态的指标。本文对180名肝硬化患者进行CTP评分及计算G/C比值,并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G/C比值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共180例,其中男性120人,最大年龄76岁,最小33岁,平均47.8岁,女性60人,最大年龄77岁,最小40岁,平均50.7岁,全部病例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2],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158例,丙肝肝硬化22例。按CTP评分[3]标准:无肝性脑病,无腹水,总胆红素<34.2umol/l,白蛋白>35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s每项记1分;肝性脑病1~2级,腹水轻度,总胆红素34.2~51.3umol/l,白蛋白28~35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s每项记2分;肝性脑病3~4级,腹水中度,总胆红素>51.3umol/l,白蛋白<28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s每项记3分;计算总分行CTP分级:A级5~6分,B级7~9分,C级≥10分,共分为A级16例,B级34例,C级40例。

1.2血清学检测

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胆碱酯酶、球蛋白检测试剂均购自上海职诚,用Oiympus.AU60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采用磁珠法。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不同级别间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使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及分析

A、B、C三组患者G/C比值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G/C比值随CTP评分上升而明显上升,两者呈正相关性,A级、B级、C级三组间G/C比值比较方差分析提示F=34.53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两比较提示A级与B级q=6.125(p<0.01)、A级与C级q=8.590(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周国华,陈叶青等[1]报道相近,而B级与C级q=2.862(p<0.05)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则与其报道不相吻合。

表1不同CTP分级肝硬化患者的G/C比值(x-±s)

例数CTP分级G/C比值

32A级0.749±0.388

68B级1.064±0.490

80C级1.923±0.717

3.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由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半衰期10d,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损害时,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减少,在血浆内活性常程下降趋势,下降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相一致。并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肝病中胆碱酯酶下降不明显,而慢性肝病中胆碱酯酶下降较显著[4,5]。据国内学者研究报道,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剧,血清球蛋白逐渐升高[6,7],与胆碱酯酶呈负相关。由于血清胆碱酯酶及球蛋白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有人提出以G/C比值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简便方法。

本研究提示G/C比值与CTP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随着CTP分级的加重,G/C比值加大,并胆碱酯酶及球蛋白不受主观因素及外来因素影响,能客观的反映肝脏功能状态,此外G/C比值具有简便、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周国华,陈叶青等[1]建议G/C比值范围正常人小于0.5,肝硬化患者大于0.5,CTPA级为0.5~1.0,B级1.0~2.0,C级大于2.0,本研究的A级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而B级、C级则不相吻合。周国华,陈叶青等[1]同时提出G/C比值越大,肝功能状态越差,而本研究过程中共死亡12人,CTP分级均为C级,G/C比值为1.660±0.635,与C级其他病例行方差分析F=1.6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G/C比值对C级肝硬化病人预后判断无意义,考虑与病例选择及病例数相关,对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等.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研究.疑难病杂志2008.2:95-9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脏2000.5:257-26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卫生出版社,2005:1993.

[4]梁丽,赵小红,黄国美,等.血清胆碱酯酶在急慢性肝病中的检测意义.贵州医药2005.11:1027.

[5]吴玉兰,黄书明,丛辉,等.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95-96.

[6]邹正升,辛绍杰,李保森,等.胆碱酯酶、γ-球蛋白及胆固醇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66.

[7]谢秋里,王功遂,刘梅华.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3):1638-1639.

标签:;  ;  ;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临床价值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