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粒相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粒,蛋白,细胞,衰老,凋亡,肾病,肺癌。
端粒相关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胡华,梁晓秋[1](2019)在《端粒相关蛋白TIN2与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 1 interaction nuclear protein 2, TIN2)是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Shelterin)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端粒末端并调节端粒长度。TIN2与肝细胞癌、胃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IN2异常可能引起端粒功能保护蛋白紊乱、染色体不稳定,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目前关于TIN2与肿瘤的关系尚存在较多盲区,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文献,拟探讨端粒相关蛋白TIN2与肿瘤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奇[2](2019)在《端粒长度和端粒相关蛋白在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人类最常见的衰老性疾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AD患病率为3%~8%,并且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虽然,病理学上,在AD患者的脑中观察到突触和神经元的丧失,细胞外有老年斑和细胞内有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这些特征与Aβ(淀粉样蛋白β)40,Aβ42,总tau和磷酸化tau(p-tau)的变化相关,它们是严重AD状态的明确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然而,缺乏实用于临床,简便可行的能有效诊断AD以指导治疗策略的生物标志物。端粒与衰老性疾病密切相关正在AD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端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端粒长度、端粒酶及端粒相关蛋白组成端粒系统,共同维持着端粒稳定。细胞衰老都有不同程度的端粒丢失或端粒不稳定现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是认知障碍的线性因素,白细胞端粒长度可能与健康女性的认知能力有关,提示其可能是AD发病前认知老化的女性的生物标志物。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活性进行检测以探讨外周血端粒长度变化、端粒相关蛋白活性变化与AD的相关性。方法提取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轻、中、重度AD患者分别有10人、17人、15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端粒长度及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AD患者与50例正常健康人的端粒长度变化情况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探究阿尔茨海默病对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相关性;探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小于健康对照(NC)组(P<0.05);AD患者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升高(P<0.05);轻、中、重叁组严重程度AD患者端粒长度均较NC组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重度痴呆患者端粒长度更低;叁组严重程度AD患者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NC组(P<0.05),且随着AD严重程度的升高端粒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端粒长度、TRF1、TRF2、POT1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26、0.75、0.717,四种指标联合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 mRNA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2,R=-0.434,P<0.05;端粒相关蛋白POT1和TRF1的mRNA表达水平间同样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88,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正常人,并且随着AD患者严重程度增加其端粒长度显着缩短。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可能参与端粒长度变化的过程而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POT1与TRF1表达水平间呈现正相关,结果显示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参与端粒缩短的过程,POT1则可能通过TRF1途径而间接参与端粒损耗,端粒长度缩短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外周血端粒长度、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可作为评估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预后的重要的检查指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婷[3](2018)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及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端粒相关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并探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急性白血病NB4细胞端粒相关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其更好的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寻求实验学支持,以期为提高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30例,年龄在15-75岁之间,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中药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加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每次3袋,每日叁次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两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疗效与临床血象。2.体外实验:(1)培养急性白血病NB4细胞株。(2)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NB4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由此确定芪莲益髓清毒颗粒的I50值。(3)Western-blot检测用药组RAP1、TRF1、TRF2、TZAP的蛋白表达水平。(4)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用药组RAP1、TRF1、TRF2、TZAP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试验: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两周期化疗后,采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联合化疗的中药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采用单纯化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象变化显示,中药组的血象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中药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实验:(1)CCK-8法示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NB4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结果呈浓度、时间相关性。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作用于NB4细胞48h的IC50为62mg/m L。因此我们选取中剂量浓度进行实验,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浓度为60mg/m L(低于IC50值)。(2)Western-blot法检测TZAP、TRF1、TRF2、RAP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可出现NB4细胞中TRF1蛋白表达增加;TRF2、RAP1、TZAP蛋白表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F2蛋白表达与TRF1、TZAP蛋白表达呈显着负相关(r1=-0.863、r2=-0.843);TRF1蛋白表达与TZAP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922)。(3)RT-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与Western-blot蛋白表达结果改变基本相同,提示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能通过基因转录水平影响蛋白表达。结论:我们选取的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在临床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体外实验研究中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RF1、TZAP、RA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TRF2蛋白表达水平,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加速有关,为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姚婷婷,王静云,陆文全,吕帅,李昕[4](2018)在《端粒结合蛋白Rap1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结合蛋白Rap1在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中的作用。方法低剂量依托泊苷(etoposide,5μmol/L)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试验组),观察细胞衰老,SASP相关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及Rap1表达情况。利用siRNA抑制SGC7901细胞Rap1表达(SGC7901-Rap1 KD),阴性对照采用negative control siRNA(SGC7901-NC),检测Rap1表达下降对etoposide诱导的SGC7901细胞衰老及SASP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第3天SGC7901细胞停止生长;与对照组比较,第5天试验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显着增加,p53和p16~(INK4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ASP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A、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干扰素(IFN)-γ在SGC7901细胞和条件培养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01),证实低剂量etoposide成功诱导SGC7901细胞衰老及SASP;同时Rap1表达也明显升高,Rap1表达升高出现在etoposide处理后早期(第1天),早于SASP相关因子的出现,并在衰老细胞持续存在。Rap1 siRNA下调SGC7901细胞Rap1的表达对etoposide诱导的细胞衰老没有影响;但SGC7901-Rap1 KD细胞和条件培养液中SASP相关因子表达明显下降且延迟,SGC7901-NC细胞SASP相关因子表达出现在第5或7天,SGC7901-Rap1 KD细胞出现在第9天。结论在低剂量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过程中伴随Rap1表达升高,Rap1促进SASP相关因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姚婷婷[5](2018)在《端粒结合蛋白Rap1在化疗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在一种或多种触发因素作用下,细胞脱离细胞周期,进入生长、增殖不可逆性停滞的衰老状态。衰老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蛋白酶、趋化因子等被称作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SASP改变组织微环境,招募免疫细胞,清除衰老细胞,并参与调控多种衰老相关性疾病,如肿瘤、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证据显示,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等)诱导的肿瘤细胞SASP(Therapy-induced SASP,TIS)促进肿瘤发展、转移、复发、耐药及化疗药物引起的短期和长期副作用。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结构,由TTAGGG重复序列和丰富的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六个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Rap1、POT1、TIN2和TPP1共同组成Shelterin复合体。Rap1是Shelterin复合体中一个特殊的因子,目前研究显示哺乳动物Rap1至少有3种独特的功能:端粒功能;转录调控;在胞浆内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传导。研究显示,Rap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肿瘤侵袭和耐药;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etoposide诱导胃癌细胞Rap1表达升高,药物诱导的Rap1表达升高通过参与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sponse,DDR),而促进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由于DDR和NF-κB是SASP的调控因子,而且TIS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耐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Rap1在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中的作用。目的探讨端粒结合蛋白Rap1在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中的作用。方法低剂量etoposide(5μM)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观察细胞衰老情况、SASP相关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及Rap1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抑制SGC7901细胞Rap1表达(SGC7901-Rap1 KD),阴性对照采用negative control siRNA(SGC7901-NC)检测Rap1表达下降对etoposide诱导的SGC7901细胞衰老及SASP的影响。结果1.低剂量etoposide(5μM)处理后,SGC7901细胞停止生长,SA-β-gal染色,p53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SASP相关因子IL1A、IL6、IL8、VEGF-A和IFN-γ在SGC7901细胞和条件培养液中表达明显升高,证实低剂量etoposide成功诱导SGC7901细胞衰老及SASP。2.低剂量etoposide(5μM)诱导Rap1表达明显升高,Rap1表达升高出现在etoposide处理后早期(第1天),早于SASP相关因子的出现,并在衰老细胞中持续存在。3.Rap1的敲除不影响etoposide诱导的细胞衰老:5μM etoposide处理后,SGC7901-Rap1KD和SGC7901-NC细胞均停止生长;在etoposide处理后的第5天,SGC7901-Rap1KD和SGC7901-NC细胞SA-β-gal染色和p53、p16~(INK4a)蛋白表达均升高。4.Rap1敲除抑制并延迟SASP表达:5μM etoposide处理后,SGC7901-Rap1KD细胞IL1A、IL-6、IL-8、VEGF-A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GC7901-NC细胞,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ASP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SGC7901-NC细胞中SASP相关因子表达升高出现于etoposide处理后的第5或7天,而SGC7901-Rap1 KD细胞直到第9天才开始出现SASP相关因子表达的升高。结论在低剂量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过程中伴随Rap1表达升高,Rap1促进SASP相关因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3-01)
傅椰,何潇[6](2017)在《端粒锌指相关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端粒锌指相关蛋白(ZBTB4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90例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及配对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ZBTB48的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ZBTB48、Ki-67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ZBTB48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利用网络公共数据库,分析ZBTB48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ZBTB48 m RNA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比正常组织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ZBTB48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比正常组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ZBTB48蛋白的表达水平与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5);ZBTB48的m RNA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ZBTB48的表达水平低则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结论 ZBTB48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30期)
杜英俊[7](2016)在《骨髓端粒相关蛋白dyskerin、MRE11和Ku80基因表达水平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间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端粒相关蛋白dyskerin、MRE11和Ku80基因表达水平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 CAA)中医辩证型间相关性,并探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抽取CAA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的端粒相关蛋白dyskerin、MRE11、Ku80基因mRNA表达水平;探讨dyskerin、MRE11、Ku80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分析CAA患者各型之间的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1、dyskerin基因:对照组与CAA组比较,dyskerin基因mRNA表达情况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AA组的dyskerin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肾阴虚组、肾阴阳虚组和肾阳虚组叁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CAA中医证型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差异性,其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2、MRE11基因:对照组与CAA组比较,MRE11基因mRNA表达情况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AA组的MRE1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肾阴虚组、肾阴阳虚组和肾阳虚组叁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的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肾阳虚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AA中医证型组间比较,肾阴虚组与肾阴阳虚组比较,其基因表达量皆下降(P<0.05),且肾阴阳虚组基因表达量更低。3、Ku80基因:对照组与CAA组比较,Ku80基因mRNA表达情况无差异(P>0.05),CAA组的Ku80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肾阴虚组、肾阴阳虚组和肾阳虚组叁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肾阴阳组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CAA中医证型组间比较,肾阴虚组与肾阳虚组比较,其基因表达量皆下降(P<0.05),且肾阴虚组基因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端粒相关蛋白dyskerin、MRE1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说明端粒结构稳定性的降低和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这也许是CAA的发病机理之一;叁种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来看,在肾阴虚证型中叁者的表达量都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也为中医中“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理论提供了分子学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0)
谭国柱,王秀娟[8](2015)在《健脾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相关凋亡蛋白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相关凋亡蛋白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动物模型,按实验分组分别干预21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c-myc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健脾散结方组、顺铂组、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36%、57.38%、69.7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组均可降低Survivin与c-myc表达(P<0.05或P<0.01),且联合组最明显,健脾散结方与顺铂有协同作用;各药组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健脾散结方组、顺铂组与联合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健脾散结方抑制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Survivin、c-myc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3期)
廉沈沂,孟麟,杨永勇,寿成超[9](2015)在《短发夹RNA载体稳定抑制端粒相关蛋白TERF2IP1表达的HCT116细胞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针对TERF2IP1基因的短发夹RNA(sh RNA)表达载体,在HCT116细胞中鉴定该载体对TERF2IP1基因的干扰效果。方法:设计针对TERF2IP1基因的sh RNA序列,将其克隆至p GPHI/Hygro载体中,瞬时转染HCT116细胞48 h后,用400 mg/m L的潮霉素筛选抗性克隆,获得阳性单克隆细胞株;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ERF2IP1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4对针对TERF2IP1基因的sh RNA表达载体,通过潮霉素筛选获得稳定干扰TERF2IP1基因的HCT116细胞系,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均证实潮霉素筛选后,HCT116细胞中TERF2IP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构建了4对人TERF2IP1基因的sh RNA表达载体,获得4株分别针对TERF2IP1基因不同位点的稳定干扰HCT116细胞株。(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5年06期)
王敏敏,何强[10](2014)在《端粒缺陷相关蛋白在IgA肾病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血液、尿液中4种端粒缺陷相关蛋白CRAMP、stathmin、EF-1α和chitinase表达变化,评估其对IgA肾病肾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浙江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77例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其中IgA肾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分期分为IgAN Ⅰ~Ⅱ组和IgAN Ⅲ~Ⅴ组。收集纳入者血浆及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Chitinase分析试剂盒检测CRAMP,EF-1α和stathmin浓度及chitinase酶活性。结果 (1)IgAN组血浆中CRAMP浓度及chitinase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且IgAN Ⅲ~Ⅴ组升高更为明显。联合CRAMP及chitinase对于区分IgA肾病和健康对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8.2%)及特异度(92.5%)。(2)IgAN组尿液中CRAMP浓度及chitinase酶活性较对照组增高,IgAN Ⅲ+组chitinase酶活性升高更为明显。联合CRAMP及chitinase对于区分IgA肾病和健康对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4.3%)及特异度(84.2%)。结论端粒缺陷相关蛋白CRAMP及chitinase在IgA肾病表达增加,且二者对IgA肾病肾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端粒相关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人类最常见的衰老性疾病,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65岁的老年人中AD患病率为3%~8%,并且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有必要对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虽然,病理学上,在AD患者的脑中观察到突触和神经元的丧失,细胞外有老年斑和细胞内有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这些特征与Aβ(淀粉样蛋白β)40,Aβ42,总tau和磷酸化tau(p-tau)的变化相关,它们是严重AD状态的明确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然而,缺乏实用于临床,简便可行的能有效诊断AD以指导治疗策略的生物标志物。端粒与衰老性疾病密切相关正在AD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端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端粒长度、端粒酶及端粒相关蛋白组成端粒系统,共同维持着端粒稳定。细胞衰老都有不同程度的端粒丢失或端粒不稳定现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是认知障碍的线性因素,白细胞端粒长度可能与健康女性的认知能力有关,提示其可能是AD发病前认知老化的女性的生物标志物。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活性进行检测以探讨外周血端粒长度变化、端粒相关蛋白活性变化与AD的相关性。方法提取42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轻、中、重度AD患者分别有10人、17人、15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端粒长度及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AD患者与50例正常健康人的端粒长度变化情况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探究阿尔茨海默病对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变化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相关性;探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小于健康对照(NC)组(P<0.05);AD患者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较NC组升高(P<0.05);轻、中、重叁组严重程度AD患者端粒长度均较NC组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重度痴呆患者端粒长度更低;叁组严重程度AD患者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NC组(P<0.05),且随着AD严重程度的升高端粒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端粒长度、TRF1、TRF2、POT1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26、0.75、0.717,四种指标联合诊断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 mRNA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2,R=-0.434,P<0.05;端粒相关蛋白POT1和TRF1的mRNA表达水平间同样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88,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短于正常人,并且随着AD患者严重程度增加其端粒长度显着缩短。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可能参与端粒长度变化的过程而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端粒长度与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POT1与TRF1表达水平间呈现正相关,结果显示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参与端粒缩短的过程,POT1则可能通过TRF1途径而间接参与端粒损耗,端粒长度缩短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外周血端粒长度、端粒相关蛋白TRF1、TRF2、POT1可作为评估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和预后的重要的检查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粒相关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胡华,梁晓秋.端粒相关蛋白TIN2与肿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2].吴奇.端粒长度和端粒相关蛋白在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9
[3].张婷.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及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端粒相关蛋白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4].姚婷婷,王静云,陆文全,吕帅,李昕.端粒结合蛋白Rap1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5].姚婷婷.端粒结合蛋白Rap1在化疗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8
[6].傅椰,何潇.端粒锌指相关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7].杜英俊.骨髓端粒相关蛋白dyskerin、MRE11和Ku80基因表达水平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间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8].谭国柱,王秀娟.健脾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相关凋亡蛋白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9].廉沈沂,孟麟,杨永勇,寿成超.短发夹RNA载体稳定抑制端粒相关蛋白TERF2IP1表达的HCT116细胞的构建[J].生物技术通讯.2015
[10].王敏敏,何强.端粒缺陷相关蛋白在IgA肾病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