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灵丹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公园路小学01404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平时倾向于要求学生对生字词的机械跟读,而没有让学生明白和掌握它们的真正含义。表现在背诵和默写生字词的时候,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边记边忘,今天默写得100分,过了一夜,忘了一半。一些学生懒于背读,厌学情绪严重。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觉得教会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字词途径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小学生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因此,要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让汉字的拼形表意功能和文化内涵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提供方便之门。
一、想像——学习生字的拐杖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想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髓是很有益处的。比如认识“火”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了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懂得说:老师,鸟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这样,学生从来不会把“鸟”和“乌”弄混。在教形声字的时候,关健是让学生弄清楚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如“播”字,学生说:农民伯伯用手(扌)把谷米撤在田上就成了播字。于是每一个汉字的学习,我都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个字能看出什么特点、怎样去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发挥了想像能力。
二、生活——积累词语的源泉
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已经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例如用“一”字开花,一个人、一只鸟、一张桌子……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花”、“树”开花,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要求儿童说出他们玩游戏的名称、动作。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要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当然,词汇的积累,重在理解运用。
三、趣味——加深词语记忆
在语文课上做简单的加减法题让学生没有太大压力。如:人+王=全,工+贝=贡,毯-毛=炎,棒-木=奉,差-工+目=着……这种借助熟字识记生字的学习方式,既复习了熟字又识记了生字,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这些方法并不新鲜,在低年级教材的《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一栏里多次出现,即我们所讲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如果把它搞成题海战术是绝不符合我们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因此,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组合生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修枝剪叶”、“改头换面”、“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四、字谜——引发想学字词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简单易懂的字谜,对孩子们来说既富有挑战性又生动有趣。
在复习巩固汉字的教学环节中,相比枯燥乏味的“认读”、“听写”的方式,“猜字谜”要受欢迎得多。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四角方方一座院,中间种着一棵树——困”,“大错特错,错上加错——爽”。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猜字谜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字谜让同学猜,谜底就是已经学过的字词,并在班里定期举办字谜交流会。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多制谜、制好谜,就会主动复习字词并研究它们的字音字形特点,教师自然不用愁学生不肯复习字词了。
五、阅读——理解词语的手段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利用课本的注音扫除拦路虎,解决生字词,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感情地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故事的读,结合插图、动作、心理感受去读,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弄清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通过背诵积累词语,当学生认识了这个词句时,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由低年级开始,在儿童读物越来越有趣、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也是学习字词、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能换上别的词语吗?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去意会。运用词语仿照课文说话,也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个词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