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属于油田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井架、用于驱动底座移动的移动件、绞车、位于井架上且使绞车的绞线绕过的天车、与绕过天车后的绞线一端连接的游车大钩、与游车大钩连接的钻杆、位于钻杆上的配重件、套装于钻杆上且位于配重件下方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第一动力件;套管短节、与钻杆下端连接的磨铣件、用于支撑待磨铣件的支撑件;与套管短节顺次连接的回收池、第一过滤件、循环泵、水龙头及控制器,水龙头向钻杆喷水;位于井架上的显示仪、与显示仪均信号连接的悬重传感器、深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该装置可开展对磨铣件性能的研究,选出最优磨铣方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钻机单元、钻磨单元、循环冷却单元、参数显示单元;所述钻机单元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的井架(2)、用于驱动所述底座(1)移动的移动件(3)、绞车(4)、位于所述井架(2)上且使所述绞车(4)的绞线绕过的天车(5)、与绕过所述天车(5)后的绞线一端连接的游车大钩(6)、与所述游车大钩(6)连接的钻杆(7)、位于所述钻杆(7)上的配重件(8)、套装于所述钻杆(7)上且位于所述配重件(8)下方的转盘(9)、用于驱动所述转盘(9)转动的第一动力件;所述钻磨单元包括:位于模拟井筒内的套管短节(10)、用于伸入所述套管短节(10)内且与所述钻杆(7)下端连接的磨铣件(11)、位于所述套管短节(10)内且用于支撑待磨铣件(12)的支撑件(13);所述循环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线与所述套管短节(10)顺次连接的回收池(14)、第一过滤件(15)、循环泵(16)、水龙头(17)及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16)的控制器(18),所述水龙头(17)用于向所述钻杆(7)喷水;所述参数显示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井架(2)上的显示仪(19)、与所述显示仪(19)均信号连接且位于所述天车(5)上的悬重传感器(20)、位于所述游车大钩(6)上的深度传感器(21)、位于所述转盘(9)上的转速传感器(22)和扭矩传感器(23)。
设计方案
1.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钻机单元、钻磨单元、循环冷却单元、参数显示单元;
所述钻机单元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的井架(2)、用于驱动所述底座(1)移动的移动件(3)、绞车(4)、位于所述井架(2)上且使所述绞车(4)的绞线绕过的天车(5)、与绕过所述天车(5)后的绞线一端连接的游车大钩(6)、与所述游车大钩(6)连接的钻杆(7)、位于所述钻杆(7)上的配重件(8)、套装于所述钻杆(7)上且位于所述配重件(8)下方的转盘(9)、用于驱动所述转盘(9)转动的第一动力件;
所述钻磨单元包括:位于模拟井筒内的套管短节(10)、用于伸入所述套管短节(10)内且与所述钻杆(7)下端连接的磨铣件(11)、位于所述套管短节(10)内且用于支撑待磨铣件(12)的支撑件(13);
所述循环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线与所述套管短节(10)顺次连接的回收池(14)、第一过滤件(15)、循环泵(16)、水龙头(17)及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16)的控制器(18),所述水龙头(17)用于向所述钻杆(7)喷水;
所述参数显示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井架(2)上的显示仪(19)、与所述显示仪(19)均信号连接且位于所述天车(5)上的悬重传感器(20)、位于所述游车大钩(6)上的深度传感器(21)、位于所述转盘(9)上的转速传感器(22)和扭矩传感器(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半配重块(801)和第一紧固件;
所述两个半配重块(801)上均具有半夹持槽(8011),两个所述半夹持槽(8011)配合形成用于夹持所述钻杆(7)的夹持槽;
所述两个半配重块(80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钻杆(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显示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井架(2)上的活动支架(24);
所述显示仪(19)位于所述活动支架(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24)位于所述井架(2)的支柱上;
所述活动支架(24)可沿所述支柱的轴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第二过滤件(25),所述第二过滤件(25)位于所述回收池(14)内,且所述套管短节(10)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过滤件(2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储水件(26),所述储水件(26)位于所述循环泵(16)与所述第一过滤件(15)之间的管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流量计(27),所述流量计(27)位于所述循环泵(16)与所述水龙头(17)之间的管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7)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
所述夹持槽为与所述钻杆(7)相适配的方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短节(10)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过滤件(2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26)可拆卸地位于所述循环泵(16)与所述第一过滤件(15)之间的管线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井生产中,多采用永久式封隔器和桥塞,在钻修井压裂作业结束后,需要磨铣掉封隔器和桥塞,以缩短投产时间,减少外来液体滞留于储层的时间,降低对储层的伤害。然而,目前的磨铣作业具有磨铣时间长、磨铣件的选择不合理、磨铣参数的设计不科学等问题,这使磨铣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还易出现安全隐患。基于上述,有必要提供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或方法,以选择合适的磨铣件及参数高效地进行磨铣作业。
相关技术通过提高钻压来提高磨铣件的磨铣效率。然而,提高钻压容易产生尺寸较大的磨屑,不易返排,易造成卡堵。并且,磨屑容易聚集到磨铣件底部,造成反复磨铣,减弱磨铣件的磨铣能力。该磨铣方式不适合磨铣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钻机单元、钻磨单元、循环冷却单元、参数显示单元;
所述钻机单元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的井架、用于驱动所述底座移动的移动件、绞车、位于所述井架上且使所述绞车的绞线绕过的天车、与绕过所述天车后的绞线一端连接的游车大钩、与所述游车大钩连接的钻杆、位于所述钻杆上的配重件、套装于所述钻杆上且位于所述配重件下方的转盘、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第一动力件;
所述钻磨单元包括:位于模拟井筒内的套管短节、用于伸入所述套管短节内且与所述钻杆下端连接的磨铣件、位于所述套管短节内且用于支撑待磨铣件的支撑件;
所述循环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线与所述套管短节顺次连接的回收池、第一过滤件、循环泵、水龙头及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的控制器,所述水龙头用于向所述钻杆喷水;
所述参数显示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井架上的显示仪、与所述显示仪均信号连接且位于所述天车上的悬重传感器、位于所述游车大钩上的深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转盘上的转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重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半配重块和第一紧固件;
所述两个半配重块上均具有半夹持槽,两个所述半夹持槽配合形成用于夹持钻杆的夹持槽;
所述两个半配重块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钻杆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数显示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井架上的活动支架;
所述显示仪位于所述活动支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支架位于所述井架的支柱上;
所述活动支架可沿所述支柱的轴向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回收池内,且所述套管短节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过滤件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储水件,所述储水件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一过滤件之间的管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水龙头之间的管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钻杆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
所述夹持槽为与所述钻杆相适配的方形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套管短节通过管线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水件可拆卸地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一过滤件之间的管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钻机单元中的平移件平移底座和井架,利于连续开展多套次的磨铣件性能评价试验,这不仅提高了试验效率,也降低了试验成本。通过钻机单元中的绞车、天车、游车大钩来调整钻磨单元中磨铣件的位置,通过钻机单元中的第一动力件驱动转盘带动钻杆转动,使磨铣件对待磨铣件进行磨铣作业。通过配重件使钻机单元能够施加特定钻压和扭矩,利于扩展该装置的钻压上限,从而在较小的钻机单元上施加较大的钻压。通过循环冷却单元能够对钻杆和磨铣件降温,并冲洗磨屑,利于该装置的正常工作。通过参数显示单元显示各项参数,利于试验人员的观察、记录和操作,提高了试验效率。采用该装置能够开展对磨铣件性能的研究,直观地判断和选择磨铣件及其磨铣参数,进而选出优质高效的磨铣方案,以有效指导现场修井作业,提高作业时效,降低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参数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底座,
2-井架,
3-移动件,
4-绞车,
5-天车,
6-游车大钩,
7-钻杆,
8-配重件,801-半配重块,8011-半夹持槽,8012-拆装槽,
9-转盘,
10-套管短节,
11-磨铣件,
12-待磨铣件,
13-支撑件,
14-回收池,
15-第一过滤件,
16-循环泵,
17-水龙头,
18-控制器,
19-显示仪,
20-悬重传感器,
21-深度传感器,
22-转速传感器,
23-扭矩传感器,
24-活动支架,
25-第二过滤件,
26-储水件,
27-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钻机单元、钻磨单元、循环冷却单元、参数显示单元。
其中,钻机单元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上的井架2、用于驱动底座1移动的移动件3、绞车4、位于井架2上且使绞车4的绞线绕过的天车5、与绕过天车5后的绞线一端连接的游车大钩6、与游车大钩6连接的钻杆7、位于钻杆7上的配重件8、套装于钻杆7上且位于配重件8下方的转盘9、用于驱动转盘9转动的第一动力件(未示出)。
钻磨单元包括:位于模拟井筒内的套管短节10、用于伸入套管短节10内且与钻杆7下端连接的磨铣件11、位于套管短节10内且用于支撑待磨铣件12的支撑件13。
循环冷却单元包括:通过管线与套管短节10顺次连接的回收池14、第一过滤件15、循环泵16、水龙头17及用于控制循环泵16的控制器18,水龙头17用于向钻杆7喷水。
如附图2所示,参数显示单元包括:位于井架2上的显示仪19、与显示仪19均信号连接且位于天车5上的悬重传感器20、位于游车大钩6上的深度传感器21、位于转盘9上的转速传感器22和扭矩传感器23。
需要说明的是,磨铣件11可以为磨鞋,待磨铣件12可以为封隔器或桥塞。套管短节1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同轴连接的多个,钻杆7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配重件8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配合游车大钩6、绞车4等实现施加特定钻压。磨铣件11和待磨铣件12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配合移动件3实现连续多批次的磨铣件11性能的评价试验。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钻机单元在工作时,通过绞车4来控制绕过天车5的绞线的长短,进而控制与绞线连接的游车大钩6的高度,通过调整游车大钩6的高度来调整钻杆7的高度,以使钻杆7处于工作位置。通过第一动力件驱动转盘9转动,转盘9带动钻杆7转动,钻杆7带动钻磨单元中的磨铣件11转动,以对待磨铣件12进行磨铣作业。其中,支撑件13用于对待磨铣件12进行支撑,利于磨铣件11对待磨铣件12的磨铣作业。
与此同时,循环泵16控制回收池14中的水顺次流经第一过滤件15、循环泵16、水龙头17,并向钻杆7喷水,水随着钻杆7流至磨铣件11、待磨铣件12、支撑件13上,冲洗磨屑,并在套管短节10内聚集,然后由套管短节10流至回收池14,回收池14中的液体在循环泵16的作用下再次流经第一过滤件15、循环泵16、水龙头17进行循环。
参数显示单元中的显示仪19采集悬重传感器20所检测的配重件8和钻杆7等的重量信号、深度传感器21所检测的磨铣件11钻进尺寸的信号、转速传感器22所检测的转盘9或钻杆7转动速度的信号、扭矩传感器23所检测的转盘9扭矩的信号,并进行显示,以利于确定磨铣参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通过钻机单元中的平移件平移底座1和井架2,利于连续开展多套次的磨铣件11性能评价试验,这不仅提高了试验效率,也降低了试验成本。通过钻机单元中的绞车4、天车5、游车大钩6来调整钻磨单元中磨铣件11的位置,通过钻机单元中的第一动力件驱动转盘9带动钻杆7转动,使磨铣件11对待磨铣件12进行磨铣作业。通过配重件8使钻机单元能够施加特定钻压和扭矩,利于扩展该装置的钻压上限,从而在较小的钻机单元上施加较大的钻压。通过循环冷却单元能够对钻杆7和磨铣件11降温,并冲洗磨屑,利于该装置的正常工作。通过参数显示单元显示各项参数,利于试验人员的观察、记录和操作,提高了试验效率。采用该装置能够开展对磨铣件11性能的研究,直观地判断和选择磨铣件11及其磨铣参数,进而选出优质高效的磨铣方案,以有效指导现场修井作业,提高作业时效,降低作业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就配重件8的结构给出第一种示例,如附图3所示,配重件8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半配重块801和第一紧固件;两个半配重块801上均具有半夹持槽8011,两个半配重块801的半夹持槽8011配合形成用于夹持钻杆7的夹持槽;两个半配重块80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钻杆7上。
如此,利于配重件8与钻杆7之间的拆装。
其中,半配重块801和第一紧固件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半配重块801呈方形块体结构,半配重块801上具有与钻杆7相适配的半夹持槽8011,每个半配重块801上具有连接孔。第一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和螺母,通过使螺栓同时穿过两个半配重块801上相对的连接孔,并通过螺母将螺栓锁紧,实现将两个半配重块801固定于钻杆7上。
如附图4所示,半配重块801上具有拆装槽8012,以利于控制半配重块801拆装于钻杆7上。
作为一种示例,钻杆7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夹持槽为与钻杆7相适配的方形槽。
如附图1所示,参数显示单元还包括:位于井架2上的活动支架24;显示仪19位于活动支架24上。
通过移动活动支架24,可以带动显示仪19移动,以利于试验人员观察和站位。
活动支架24的移动方向可以为多种,作为一种示例,活动支架24位于井架2的支柱上;活动支架24可沿支柱的轴向转动。
如此,活动支架24沿井架2的支柱的轴向移动,能够稳定地带动显示仪19沿支柱的轴向移动。
其中,活动支架24与井架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作为一种示例,活动支架24具有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可转动地套装于井架2的支柱上,且连接臂的一端与井架2的支柱之间动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第二过滤件25,第二过滤件25位于回收池14内,且套管短节10通过管线与第二过滤件25连通。
如此,使第二过滤件25过滤由套管短节10输入至回收池14内液体中的磨屑,这不仅方便作业员收集磨屑进行分析,还避免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堵塞其他部件。
其中,第二过滤件25可以为过滤网。过滤网容易设置及获取。
作为一种示例,套管短节10通过管线与第二过滤件25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储水件26,储水件26位于循环泵16与第一过滤件15之间的管线上。
如此,通过储水件26对液体进行存储,利于循环冷却单元能够连续地实现输出水及回收水。
储水件26可拆卸地位于循环泵16与第一过滤间15之间的管线上,以利于储水件26与管线之间的拆装。举例来说,储水件26与管线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
其中,储水件26可以为储水罐。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循环冷却单元还包括:流量计27,流量计27位于循环泵16与水龙头17之间的管线上。
如此,利于作业员通过流量计27来观察循环泵16的输水量,进而方便通过控制器18来调整循环泵16的泵压和排量。
流量计27可拆卸地位于管线上,以利于流量计27的拆装。举例来说,流量计27与管线之间为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移动件3可以为移动小车,移动小车可以与底座1的底壁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底座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移动小车带动底座1水平移动,进而实现井架2的水平移动,以利于实现连续多批次的磨铣件性能评价试验。
钻杆7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即钻杆7可以为圆钻杆或方钻杆。
第一动力件可以位于转盘9上,驱动转盘9转动。第一动力件可以为多种结构,举例来说,第一动力件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转盘9的侧壁上可以沿周向具有齿牙,齿轮与齿牙相啮合。当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齿轮转动并推动齿牙,使转盘9转动。转盘9带动钻杆7转动。
磨铣件11与钻杆7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例如花键连接。如此,不仅能够使磨铣件11与钻杆7稳固连接,还利于钻杆7带动磨铣件11转动。
支撑件13可以为支撑短节,其可以预先置于套管短节10内,以对待磨铣件12进行支撑。
控制器18可以通过电缆与循环泵16电连接,以控制循环泵16的工作参数。控制器18还可以与显示仪19电连接,显示仪19能够显示循环泵16的冲速、泵流量等参数。循环泵16可以为三缸柱塞泵。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方法,如附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多个磨铣件试样、多个待磨铣件试样、多种磨铣参数。
其中,磨铣件试样可以为不同型号的磨鞋、其他磨铣工具。待磨铣件试样可以为封隔器、桥塞等试样。
磨铣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钻杆7的转速及扭矩值、配重件8的重量、钻杆7深入套管短节10的深度。
步骤102、分别依次选择一个磨铣件试样和一个待磨铣件试样安装于钻杆7的下端和套管短节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磨铣件试样分别与多个待磨铣件试样中任一个一一对应。在进行每次磨铣试验时,选择一个磨铣件试样和一个待磨铣件试样。分别进行多次磨铣试验,直至每个磨铣件试样与每个待磨件试样分别参与磨铣试验。
步骤103、根据每种磨铣参数分别设置上述提及的任一种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
根据磨铣参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11性能的评价装置中第一动力件的动力参数,进而调整钻杆7或转盘9的转速及扭矩值;设置配重件8的重量,进而调整钻压;设置绞车4的绞线绕过天车5带动游车大钩6上下移动的距离,进而调整钻杆7深入套管短节10的深度,以控制磨铣件11的钻进尺寸。
步骤104、启动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使每个磨铣件试样在每种磨铣参数的条件下对每个待磨铣件试样进行磨铣作业。
控制每个磨铣件11在每种磨铣参数的条件下分别对每个待磨铣件12进行磨铣作业。
步骤105、获取每个磨铣件试样在每种磨铣参数的条件下对每个待磨铣件试样进行磨铣作业的磨铣特征和磨铣效率,磨铣特征包括:钻杆7的扭矩值、磨铣件试样的磨损特征、磨屑尺寸中的至少一种。
显示仪19采集扭矩传感器23检测的钻杆7的扭矩值,并储存及显示。
步骤106、根据多个磨铣件试样的磨铣特征和磨铣效率,建立磨铣件性能数据库。
获取每种磨铣件试样在不同磨铣参数下对待磨铣件12进行磨铣作业时,钻杆7可承受的安全扭矩范围、是否存在掉齿、块状脱落等、磨屑的最大尺寸是否超过可携带磨屑的尺寸以及磨铣效率,并建立磨铣件性能数据库。
磨铣效率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θ为磨铣效率,a磨铣进入的尺寸,t为磨铣时间。
步骤107、根据磨铣件性能数据库确定目标磨铣件11的磨铣性能。
基于磨铣件性能数据库,确定目标磨铣件11的磨铣性能。举例来说,可以根据相应材质和尺寸的磨铣件11的性能数据库,选用相适配的磨铣参数并利用该装置和目标磨铣件11进行磨铣作业。确认磨铣过程中钻杆7是否在可承受的安全扭矩范围内,目标磨铣件11是否存在掉齿、块状脱落等,如果存在掉齿或块状脱落,则该磨铣件11、待磨铣件12、磨铣参数不适配。在磨铣作业中产生的最大磨屑尺寸是否超过可携带磨屑,一旦超过可携带磨屑尺寸,则该磨铣件11和磨铣参数不适配。基于此来确定该待磨铣件12是否适合磨铣作业及其磨铣参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获取多个磨铣件试样、多个待磨铣件试样、多种磨铣参数,采用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获取每个磨铣件试样在每种磨铣参数的条件下对应每个磨铣件试样进行磨铣作业的磨铣特征和磨铣效率,并建立磨铣件性能数据库。基于磨铣件性能数据库确定目标磨铣件11的磨铣性能。该方法能够开展对磨铣件11性能的研究,直观地判断和选择磨铣件11及其磨铣参数,进而选出优质高效的磨铣方案,以有效指导现场修井作业,提高作业时效,降低作业风险。
在启动钻修井用磨铣件性能的评价装置前,首先要将底座1、井架2安放到预定安装位置,利用绞车4将底座1和井架2提升到位,以利于将移动件3安装到底座1上的预定位置,通过移动件3控制底座1移动,以能够满足连续多套次磨铣作业的需要。依次将天车5、游车大钩6、转盘9、绞车4、管线、水龙头17、钻杆7、磨铣件11等安装到位。将第一过滤件15、储水件26、循环泵16、流量计27通过管线顺次连接,确认循环冷却单元中所有部件连接正确、运转正常。其中,控制器18通过电缆与循环泵16电连接,控制器18用于调节循环泵16的泵压和排量。启动循环冷却单元,确认所有设备正常运转。磨铣件11水眼中流体能正常喷出后停泵,将各套次支撑件13、套管短节10、待磨铣件12、磨铣件11依次固定在井内,确保随着钻机单元的平移能够实现批次磨铣作业。将套管短节10与第二过滤件25、回收池14连接起来,并确保第二过滤件25无松动,以能够有效回收所有磨屑。将悬重传感器20安装在天车5上,深度传感器21安装在游车大钩6上、转速传感器22和扭矩传感器23安装在转盘9上。将显示仪19通过活动支架24安装在井架2的支柱的合适位置。调试显示仪19,确保显示仪19上各参数显示记录正常。
然后控制该装置进行磨铣试验的评价:根据试验要求的钻压,将相应数目的配重块安装在钻杆7上,下放钻磨单元确认磨铣件11与待磨铣件12接触并施加了设计要求的钻压。
开启循环泵16,通过控制器18控制循环泵16到指定的泵压和排量,确认整个循环冷却单元运转正常,液体能够实现循环。通过第一动力件驱动转盘9转动,确认所施加的转速、扭矩是否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参数显示单元中的显示仪19实时观察和记录各参数的变化。该套次试验结束后,通过平移件平移钻机单元,以利于开展下套次的磨铣试验。
待各套次磨铣试验结束后取出可钻待磨铣件12,确认待磨铣件12的长度和磨铣效率,停转盘9、停循环泵16后,上提钻杆7和磨铣件11至安全位置后,拆卸井口钻磨单元,将钻杆7与水龙头17放置好,并清理现场工具。从第二过滤件25收集钻屑烘干待分析。
磨铣件11性能评价指标的判断:根据各套次试验情况,优选磨铣件11和磨铣参数。如果所有磨铣件11均未完成全部的磨铣作业,优选进尺量最大的磨铣件11。如果有能够完成磨铣件11的工具,则从中选出磨铣效率高的磨铣件11。对于同型号的磨铣件11,应分别调整钻压、转速、扭矩等来开展多套次的磨铣试验,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拟合出磨铣效率最高的磨铣参数。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584.4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24012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G01M 13/00
专利分类号:G01M13/0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发明人:李国;刘辉;许定江;曾立新;王宇;谭健;钱思虹;王柯;严俊涛;张帅;王晓娇;廖华
第一发明人:李国
当前权利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邢少真
代理机构:1113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