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琴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四中学73029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离婚率逐年上升,随之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每一个教育者的面前。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特点:
1.内向自卑,抑郁冷漠
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
2.充满憎恨,暴躁易怒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映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3.胆小孤僻,多疑嫉妒
当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对自己做出偏低的评价,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另外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增恨。
二、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现状,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对待呢?在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下面的一些方法行之有效。
1.帮孩子清理心灵垃圾
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心常常淤积了很多负面情绪,但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班主任对这些孩子要采取单独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切勿在班上公开讨论。班主任同他们交流时要注意,倾听比言说更重要,他们的沉默寡言源于无人可诉、无处倾诉。因而要真心、耐心、细心地帮助他们释怀,消融他们的心灵伤痛,帮助他们清理心灵的垃圾,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
2.教会学生自我调节
教师要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会应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以及心理上的不适,掌握自我调节的科学方法,如补偿、疏导、宣泄、升华、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应对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增强适应能力,使自我意识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性别教育不可缺失
性别教育的缺失,是单亲家庭孩子出现心理偏差十分突出的问题。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会给他们带来性别、心理方面的困惑。因此,班主任除了提醒家长要注意亲戚朋友的性别资源教育孩子之外,还要帮助他们扩大活动范围和社交面,让孩子多与同学、同伴交流、合作,指导孩子阅读有关的书籍、报刊,观看相关电视、广播节目,从中释疑解惑,获得必备的常识与技能。
4.给孩子另一个“家”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和游戏的重要场所,班级心理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同学既是学习的伙伴,也是生活的伙伴,更是情感的伙伴,同学间建立的良好伙伴关系对于抚平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他们有了归属感,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所以,班主任要注重良好班级心理环境的创建,引导教育学生不要歧视、嘲笑单亲家庭学生,努力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平等、尊重、轻松、和谐的班集体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5.让爱落到实处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尤其需要老师们落到实处的爱。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可以组成一个辅导团体,各自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给他们以帮助,尤其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用爱心抚慰心灵创伤。教师要经常对帮扶对象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跟踪了解、详细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还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的动态和情况,以便进行教育方式的调整。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