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论文和设计-李岳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其中,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包括绕线卷盘,所述绕线卷盘具有中间通孔,所述绕线卷盘的第一端板处设置有一排初级引脚,其第二端板处设置有一排次级引脚,所述次级引脚的轴线到所述绕线卷盘的绕线槽中贴近所述次级引脚的侧边的距离不小于6.3mm。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增加次级引脚与绕线槽的边缘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符合安规距离的要求,在保证安规距离的基础上,在绕线时,不再需要设置挡墙、保护管等结构,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减少加工工序,且不需要控制绕线的间距,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绕线的操作,提高了绕线效率。

主设计要求

1.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卷盘(1),所述绕线卷盘(1)具有中间通孔(11),所述绕线卷盘(1)的第一端板(12)处设置有一排初级引脚(2),其第二端板(13)处设置有一排次级引脚(3),所述次级引脚(3)的轴线(31)到所述绕线卷盘(1)的绕线槽(14)中贴近所述次级引脚(3)的侧边(141)的距离d不小于6.3mm。

设计方案

1.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卷盘(1),所述绕线卷盘(1)具有中间通孔(11),所述绕线卷盘(1)的第一端板(12)处设置有一排初级引脚(2),其第二端板(13)处设置有一排次级引脚(3),所述次级引脚(3)的轴线(31)到所述绕线卷盘(1)的绕线槽(14)中贴近所述次级引脚(3)的侧边(141)的距离d不小于6.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12)的靠近所述初级引脚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缺口(15),每个缺口(15)位于相邻的两个初级引脚(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13)的外侧垂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支撑平台(4),所述次级引脚(3)垂设于所述支撑平台(4)上,所述支撑平台(4)的表面凹设有一排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延伸方向相同的过线槽(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4)的远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次级引脚(3)位置对应的绕线柱(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引脚(2)插接于所述第一端板(12)外侧的凸台(6)上的插孔中,所述次级引脚(3)插接于所述支撑平台(4)上的插孔中。

6.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10),还包括铁芯及缠绕于所述绕线槽(14)中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连接初级引脚,所述次级线圈连接次级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为拼接式,其外周包覆有固定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层叠绕制,每层线圈之间采用绝缘胶带隔离,且最外层的线圈外周包覆有绝缘胶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为三层绝缘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与次级引脚连接端的前方设置有铁氟龙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是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绕线骨架和铁芯(磁芯)等,其被用于如LED液晶屏幕中所使用将电压升压的变压器,又如计算机主机使用的工作电压降压变压器等等场合,因此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订制变压器。

随着电子组件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变压器绕线骨架的设计越来越小,在一种绕线骨架中,如附图1所示,在一绕线卷轴100的两端设置初级引脚200和次级引脚300,但是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与绕线架的卷轴的两端400、500的距离往往小于安规距离,因此在绕线时,需要先在卷轴上包覆绝缘胶带形成挡墙,并且在绕线时,例如,需要使初级绕组靠近次级引脚的一端与卷轴对应端500保持一定距离以达到安规距离的要求,这就造成卷轴两端的区域没有被充分利用,且绕线时,线圈边缘的控制要求高,同时,还必须通过在次级引脚与次级线圈连接的线头处设置套管以防止锡焊的爬行距离导致次级引脚与初级绕组边缘的距离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包括绕线卷盘,所述绕线卷盘具有中间通孔,所述绕线卷盘的第一端板处设置有一排初级引脚,其第二端板处设置有一排次级引脚,所述次级引脚的轴线到所述绕线卷盘的绕线槽中贴近所述次级引脚的侧边的距离不小于6.3mm。

优选的,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中,所述第一端板的靠近所述初级引脚的一端形成有一排缺口,每个缺口位于相邻的两个初级引脚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中,所述第二端板处垂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支撑平台,所述次级引脚垂设于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的表面凹设有一排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延伸方向相同的过线槽。

优选的,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中,所述支撑平台的远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次级引脚位置对应的绕线柱。

优选的,所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中,所述初级引脚插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外侧的凸台上的插孔中,所述次级引脚插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上的插孔中。

变压器,包括上述任一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还包括铁芯及缠绕于所述绕线槽中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连接初级引脚,所述次级线圈连接次级引脚。

优选的,所述的变压器中,所述次级线圈为三层绝缘线。

优选的,所述的变压器中,所述次级线圈与次级引脚连接端的前方设置有铁氟龙管。

优选的,所述的变压器中,所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层叠绕制,每层线圈之间采用绝缘胶带隔离,且最外层的线圈外周包覆有绝缘胶带。

优选的,所述的变压器中,所述铁芯为拼接式,且其外周包覆有固定胶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增加次级引脚与绕线槽的边缘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符合安规距离的要求,在保证安规距离的基础上,在绕线时,不再需要设置挡墙、保护管等结构,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减少加工工序,且不需要控制绕线的间距,从而极大的简化了绕线的操作,提高了绕线效率。

在支撑台上设置过线槽及绕线柱,为线圈的走线及与次级引脚的连接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支撑,同时,充分保证了各线之间的隔离,避免彼此干扰和线路混乱的问题。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采用三层绝缘线,有效的保证了绝缘性能及满足安规距离的要求,同时结合铁氟龙管能够有效的对外漏的线进行保护,并且避免锡焊时导致次级引脚与绕线槽边缘的距离减小,保证安全距离。

附图说明

图 1 是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绕线骨架的示意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骨架的剖视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骨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进行阐述,如附图2所示,其包括绕线卷盘1,所述绕线卷盘1的卷轴16的长度约12.5mm,并且其具有中间通孔11,所述中间通孔11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可行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所述绕线卷盘1的第一端板12处设置有一排等间隙设置的初级引脚2,如附图所示为5个;所述绕线卷盘1的第二端板13处设置有一排等间隙设置的次级引脚3,如附图所示为5个,引脚的直径均不超过1mm,所述次级引脚3的轴线31到所述绕线卷盘1的绕线槽14中贴近所述次级引脚3的侧边141的距离d不小于6.3mm,进一步优选不小于7mm,并且不大于12mm,从而既可以保证整个变压器的小型化,同时满足安规要求。

优选的,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板12的外侧壁处设置有凸台6,所述凸台6的顶面垂直所述初级引脚2,并且所述第一端板12具有延伸到所述凸台6顶面上方的挡板121,所述挡板121等间隙设置,它们之间的间隙形成有一排缺口15,每个缺口15位于相邻的两个初级引脚2之间,从而从绕线槽14中穿出的线圈可以从所述缺口15中通过并连接的初级引脚2上,并且各线之间能够保持隔离状态,避免干扰。

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第二端板13的外侧壁处垂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支撑平台4,所述支撑平台4的延伸距离不小于10mm,所述次级引脚3垂设于所述支撑平台4上,所述支撑平台4的表面凹设有一排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延伸方向相同的过线槽41,所述过线槽41位于相邻的两个次级引脚3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端板13同样具有延伸到所述支撑平台4上方的挡板131。

另外,如附图2、附图3所示,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远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次级引脚3位置对应的绕线柱5,所述绕线柱5用于在进行线圈和引脚链接是,提供支撑空间和缠绕空间。

进一步,所述初级引脚2插接于所述第一端板12外侧的凸台6上的插孔中,所述次级引脚3插接于所述支撑平台4上的插孔中,从而便于引脚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同时揭示了一种变压器,如附图4所示,包括上述的易绕线变压器骨架10、铁芯20、初级线圈30及次级线圈40,所述铁芯20套装在所述绕线卷轴1外周,并且其具有穿过所述绕线卷轴1的中间通孔的部分;所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缠绕于所述绕线槽14中,且所述初级线圈连接初级引脚,所述次级线圈连接次级引脚。

其中,所述铁芯20为两个对称的构件201、202拼装而成,并且,两个构件相对的两个端面处设置有位置匹配的定位槽和定位柱(图中未示出),从而在组装时能够快速的实现两个构件的定位和连接,两个构件分别与易绕线变压器骨架10固定连接,并且为了保证它们组装的稳定性,其外周包覆有固定胶带50。

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绕线槽14中,所述初级线圈30和次级线圈40按照最外和最内层为初级线圈,中间为多层次级线圈的方式分层缠绕,各层线圈之间采用绝缘胶带(图中未示出)隔离,并且,最外层的初级线圈外周包覆有绝缘胶带60;另外,优选所述次级线圈为三层绝缘线,同时,所述次级线圈与次级引脚连接端的前方设置有铁氟龙管(图中未示出),从而可以有效的对次级线圈的外漏部分进行保护,同时避免锡焊导致次级引脚3到初级线圈边缘的安规距离减小。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3502.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18276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1F 27/30

专利分类号:H01F27/30;H01F27/29;H01F27/06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苏州祥崴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祥崴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孙武路1027-2号

发明人:李岳儒

第一发明人:李岳儒

当前权利人:苏州祥崴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陆明耀;顾祥安

代理机构:32297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易绕线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论文和设计-李岳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