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病毒论文_王新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藻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蓝藻,病毒,稻田,基因,水田,核酸,多样性。

蓝藻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珍[1](2017)在《东北稻田水体蓝藻病毒基因多样性与水体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生物结构简单,数量巨大,分布范围极广,在自然界起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对环境病毒部分家族的遗传基因研究结果充分地表明,环境中存在许多未知的病毒集群,病毒遗传基因分布具有鲜明的地理特征。国际上针对水环境病毒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湖泊生态系统中,而对兼具水生和陆生特点的稻田生态系统研究很少。本研究以不同土壤类型的东北稻田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采用非培养的PCR扩增-克隆-Sanger测序技术,基于3种生物标记基因(psbA、DNA pol和phoH基因)研究了东北稻田水体蓝藻病毒的基因多样性及其群落分布特征,另一方面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避开了病毒没有统一遗传靶标分子生物标记的限制,研究了东北稻田水体病毒的宏基因组结构组成。研究结果如下:1.从2个东北稻田水体样品中获得了152条蓝藻病毒psbA基因序列。结果发现,尽管大多数中国东北稻田蓝藻病毒psbA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日本稻田蓝藻病毒psbA基因序列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但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日本稻田和中国稻田分别存在2个和7个各自特有的蓝藻病毒psbA基因集群,表明中日两国稻田生态系统中蓝藻病毒psbA基因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此外,对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蓝藻病毒psb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来自中日两国稻田的蓝藻病毒psbA基因序列集中分布在Subclusterα-2,表明稻田生态系统中蓝藻病毒psbA基因集群的系统发育分布范围狭窄,并且与来自海洋和湖泊环境的蓝藻病毒psbA基因集群亲缘关系较远。2.从4个东北稻田水体样品中获得了532条细菌病毒DNA pol基因序列。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组成和每条细菌病毒DNA pol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的比对结果,判断其中的438条属于短尾蓝藻病毒DNA pol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序列独自或与来自中国东湖的基因序列形成了9个独特的短尾蓝藻病毒DNA pol基因集群(Subclusterα-1~Subclusterα-8和Clusterβ),并且没有来自开放海域和沿海河口的基因序列分布在这些集群中。此外,不同稻田样点来源的短尾蓝藻病毒DNA pol基因序列在不同短尾蓝藻病毒Clusters和Subclusters中的分布比例不同,表明稻田生态系统中短尾蓝藻病毒的群落结构组成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比较来自不同环境的短尾蓝藻病毒dnapol基因克隆文库发现,稻田环境的短尾蓝藻病毒丰度与开放海域的短尾蓝藻病毒丰度相当,但比沿海河口切萨皮克湾的短尾蓝藻病毒丰度低。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发现稻田环境的短尾蓝藻病毒dnapol基因集群与来自淡水湖泊的短尾蓝藻病毒dnapol基因集群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那些来自海洋和沿海河口的短尾蓝藻病毒dnapol基因集群亲缘关系较远。3.从4个东北稻田水体样品中获得了424条细菌病毒phoh基因序列。其中,大多数基因序列与数据库已知phoh基因序列的最高相似度≤70%。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仅来自稻田环境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序列形成了4个独特的集群(groupα、groupβ、groupγ和groupδ)和7个新的亚群(group2b、group3d、group3e、group6a、group6b、group6c和group6d),说明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新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集群。此外,不同环境(稻田和海洋)来源的以及不同稻田样点来源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序列在不同细菌病毒groups中的分布比例不同,表明细菌病毒的群落结构组成存在生物地理分布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发现稻田水体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集群与来自海洋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集群亲缘关系较远。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构组成和每条细菌病毒phoh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的比对结果,判断本研究90%(379/424)的细菌病毒phoh基因序列可能来自蓝藻病毒,并且分布在clusteri和group1、2、3、6、α和β。4.从建叁江、牡丹江和阎家岗3个东北稻田水体样品中分别获得5582、13325和10320条组装序列(contigs),分析发现分别约有50%、40%和20%的序列属于病毒范畴,包括了5个ssdna病毒科和1个dsdna病毒科,其中最丰富的均为ssdna微小病毒科病毒,第二丰富的病毒均为ssdna圆环病毒科病毒;这些基因组序列分别可划分为24、25和27种功能基因,其中噬菌体/前噬菌体功能基因中大多数为噬菌体衣壳蛋白基因和r1t-like链球菌噬菌体蛋白基因。此外,比较分析3个稻田水体样品病毒宏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发现,其物种组成种类和功能基因种类差别不大,但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基因的丰度差异明显。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东北稻田水体中捕获上千条表征蓝藻病毒遗传多样性的不同分子标记基因序列,建立了7个新的稻田蓝藻病毒psba基因集群,发现稻田环境中蓝藻病毒psbA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的分布范围狭窄;建立了9个新的稻田蓝藻病毒DNA pol基因集群和4个新的细菌病毒/蓝藻病毒phoH基因集群,发现这两个分子标记基因在稻田环境中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综合分析显示稻田环境中这叁种蓝藻病毒基因的分布均与湖泊环境亲缘关系近,而与海洋环境亲缘关系远。此外,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稻田环境病毒多样性非常丰富,其宏基因组物种组成种类和功能基因种类差别不大,但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基因的丰度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期刊2017-05-01)

郑庆伟[2](2017)在《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揭示稻田水体蓝藻病毒叁种标记基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也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广泛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陆地等生态环境。蓝藻病毒是指能特异性地感染蓝藻的噬菌体,蓝藻病毒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数量庞大,在调控蓝藻群落结构演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调节微生物个体间基因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故此,蓝藻病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对蓝藻病毒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7年02期)

袁梓铭[3](2015)在《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类、命名,论述了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并分析了这类病毒在赤潮和水华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12期)

赵以军,程凯,石正丽,郭亚新,祝海燕[4](2002)在《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得到一株裂解织线藻和席藻的噬藻体。对该噬藻体的研究发现:光照条件是感染所必需的,但不依赖于金属离子(如镁离子);裂解织线藻的周期(27℃条件下)为4h,其中潜伏期为3h,最后的1h为裂解期,病毒释放量约200 PFU/细胞,感染过程中,织线藻的放氧速率急剧下降,此外还发现:40℃下处理10min,噬藻体保持100%活性;50℃下处理1min,失活率小于25%;50℃下处理10min,失活率为40%;60℃下处理1min,失活率为85%;60℃下处理10min,失活率大于99%,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此病毒为噬菌体形态,头部直径为52um,尾部很短,几乎不可见,该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基因纽约36kb。(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9期)

祝海燕[5](2002)在《我国首株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对我国淡水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大量增殖与电镜染色的技术,构建了基因组文库,并对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与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此病毒在负染电镜下为噬菌体形态,头部直径约47-52nm,尾部几乎不可见。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基因组的大小约36.6kb。病毒的基因组可以被HindⅢ、AccⅠ和XbaⅠ酶切消化,但不能被其他所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利用pUC18质粒构建了织线藻病毒部分基因组的DNA文库,获得了10个基因组片段,作了部分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序和分析。通过比较得知,该病毒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仅两个片段与已知的基因序列有部分相似,其中一个片段含有V_ATPase_sub_a的结构域,另外一个片段序列编码多磷酸位点的富含脯氨酸的蛋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赵以军,程凯,许敏,刘红涛,卢蒙[6](2001)在《一种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离及其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场采集的水样,经过0.45um的滤膜过滤后,接种到混有若干种蓝藻的液体培养物中培养一周,后经10%的氯仿处理,将上清液分别感染若干种蓝藻的液体和固体培养物,发现对鲍氏织线藻(IU594)有明显的溶藻效果。通过连续四次空斑( PFU)纯化,得到纯化的病毒。用此病毒进行的感染实验发现,此病毒对两种鲍氏织线藻(IU594,IU1542)、坑形席藻(IU427)、伪枝藻(本文来源于《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11-01)

赵以军,石正丽,黄国锦,王旭[7](1999)在《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Bulegreenalgae)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因此又常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相应地,把感染蓝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藻体(Cyanophage)[1~2],这是由于噬藻体与噬菌体非常相似的缘故。除蓝藻外,所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学》期刊1999年02期)

蓝藻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蓝藻也称蓝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广泛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和陆地等生态环境。蓝藻病毒是指能特异性地感染蓝藻的噬菌体,蓝藻病毒在全球水生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数量庞大,在调控蓝藻群落结构演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调节微生物个体间基因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故此,蓝藻病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对蓝藻病毒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藻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珍.东北稻田水体蓝藻病毒基因多样性与水体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

[2].郑庆伟.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揭示稻田水体蓝藻病毒叁种标记基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J].农药市场信息.2017

[3].袁梓铭.蓝藻病毒噬藻体的感染特性与应用前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

[4].赵以军,程凯,石正丽,郭亚新,祝海燕.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自然科学进展.2002

[5].祝海燕.我国首株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

[6].赵以军,程凯,许敏,刘红涛,卢蒙.一种蓝藻病毒(噬藻体)的分离及其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报[C].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1

[7].赵以军,石正丽,黄国锦,王旭.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学.1999

论文知识图

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不同环境...湿地沉积物中蓝藻病毒phoH克隆...湿地沉积物中蓝藻病毒phoH基因...湿地沉积物蓝藻病毒phoH基因阳...湿地沉积物蓝藻病毒phoH基因PC...湿地沉积物蓝藻病毒DNApol基因...

标签:;  ;  ;  ;  ;  ;  ;  

蓝藻病毒论文_王新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