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电大启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彭洁[1](2020)在《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远程教育领域当中,学习支持服务属于一个核心议题。远程教育最早发轫于英国开放大学,属国际上远程教育的先驱,该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高质量特征。英国开放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及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精到的信息提供、图书馆在线服务的创新学习支持、辅导教师在高质量学习支持中的作用发挥和基于大数据的的优质高效工具支持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2020年2月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的传播,全球多数国家采取了学校停课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全国范围的停课导致全球近70%学生无法继续学业;其他实施局部停课的国家亦有数百万学生受到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各国通过远程学习保持全民教育的连续性,使得远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将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为四个要素:信息、资源、人员和技术,分别分析和总结了四个要素系统的主要特点。再结合对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剖析,以SWOT分析折射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难点。以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成功经验为翘板,对比分析我国远程开放大学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之路上的可操作性提升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英国开放大学在信息沟通方面具有高效性,能够确保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解决,其中包含的丰富学习资源能够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良好的网络支持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轨迹完整记录下来,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使得师生互动效果突出。上述要素使得英国开放大学得以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的模范,为全球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金建东[2](2016)在《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是各级电大系统进行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的主要工具,文章从目前电大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入手,初步探索和思考怎样以"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做好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工作。
翁朱华[3](2013)在《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现代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远程教育,在过去相对很短的历史时期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进入21世纪的最近十多年间,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的指引之下,开启了从传统远程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转变的历史新篇章。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起步很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了规模与质量、外延与内涵之间的矛盾。这其中,我国远程教育教师队伍不适应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又是核心矛盾之一。本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角色要求,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有什么样的现实基础应对这些角色要求,又如何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这些要求?本论文希望基于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视角,考察中外远程教育历史发展以及远程教育内在特殊性对教师角色的规定性要求,再结合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远程教育教师面临的挑战,进而为我们探讨教师应对这些挑战所要担当的角色和具备的素养,以及如何增进这些素养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1)通过基于文献梳理的国际比较,考察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历史演进特点和远程教育内在特殊性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规定性要求。(2)基于国内外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访谈,考察远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以此明晰远程教育未来发展路向对教师的角色期待。(3)通过梳理近年中外远程教育理论界有关教师角色和素养的研究成果,归纳出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和素养分析框架。然后,基于这个“理想框架”,开展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分析我国目前远程教育教师在现实中所担当的角色如何发挥职能、专业素养是何状态,与理想的角色和素养要求还存在哪些距离。(4)以实证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国外远程教育机构典型案例的分析,比较国内外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途径的成效,尝试揭示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应该努力的方向。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角色适应的惯性和缓慢性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定位和适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远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对教师角色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远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开放性”,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远程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特点;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远程性”,它相当程度地决定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结构和师生交互方式。正是远程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和依托信息技术而实现的教学“远程性”,改变了传统的基于集体的面授教育中以教为中心模式下的师生关系,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也在渐趋分化的基础上走向清晰。当现代高等教育的追求逐渐转化为促进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多元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时,远程教育教师就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师生交互中,做出不同于传统做法的变革,承担新的角色。本文基于中外远程教育界有影响的58位学者的书面访谈和我国11位远程教育专家的会议座谈,揭示出远程教育未来发展要求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转换最核心的部分应该包括:教师从知识权威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资本的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这些角色期望,毕竟主要是基于远程教育发展愿景的理想。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在承担这样的角色转换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现实基础,还有待获得实证的数据予以说明。在综合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梳理了远程教育界近年对教师角色和素养的讨论,并归纳了指向未来的远程教育教师角色模型。这个角色模型包括以课程开发为核心的教师角色、以教学交互为核心的教师角色、支持性与发展性角色;并以此角色模型为基础形成了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支持性素养和专业情意四个维度20项的教师素养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自编问卷和访谈,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个案,以该机构全体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关于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和素养状态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以责任心为代表的情意素养既是教师认为最重要的素养,也是他们最为满意的素养,而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反映了我国开放远程教育在实践中的艰难;教师需求最为迫切的素养集中于与网络教育密切相关的技能素养领域;学科知识既是远程教育教师最为满意的素养之一,同时又时教师认为最需要加强的素养之一,这种态度,反映了远程教育教师身份认同面临的困境。总体而言,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在适应和担当面向未来的教师角色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如何提升远程教育教师的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型角色,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教师素养,或远程教育教师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外远程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比较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途径和国外三所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澳大利亚TAFE不同的教师发展模式,从中获得一些重要启示:基于校本的培训系统的建设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大方向,而其中,在线模式是未来的一个普遍趋势;教师发展应该在一种系统观念下组织实施,而不是单一地针对“技术发展”或“个人发展”而实施;针对和围绕具体实践问题或情境开展教师发展活动,更有可能确保实效。最后,论文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对远程教育的性质及未来发展方向、远程教学的专业性、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素养及其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就我国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构建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系统提出了建议。我国关注远程教育教师问题,在时间上相对较晚,相关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少;而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结合实证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远程教育的具体实践特征提出建议的,又相对更少。本研究不敢说能填补空白,但确是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全体专任教师为样本,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背景和概念框架之下开展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路向。
李娟[4](2013)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依托互联网,以远程自主学习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维护教育公平、丰富教育形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作用日显突出。天津电大作为地方省级电大,使用的是省级电大学习平台2.0版,平台的应用为促进天津电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落实教学过程,提供有效管理,实现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一直是天津电大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实践,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改进,但总体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平台学习界面较单一;灵活度不够;网上教学策略不能很好实施,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等,不能很好的满足网上教学的实时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需要。围绕上述问题,首先在现有电大在线平台的基础上,改造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对平台功能等按照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新的技术开发,将教学、学习、管理、考核等环节进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天津电大远程教学的优势,把学生的学习考核管理从“网下”迁移到“网上”,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远程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对将要进行开发的平台进行了详尽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围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实现、系统测试等步骤展开。然后讨论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公共模块、论坛、教学、考试、教学监控管理等几个主要核心子系统的设计,实现了教师的网上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网上形成性考试、期末终结性考试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平台。准确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浏览学习资料数量、参与讨论次数及完成作业情况、测试、教学监控等学习行为和管理等,以弥补普通在线教学系统对学习过程缺乏控制的弊端。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实际应用,对教学管考一体化平台在电大系统的运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反馈。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天津电大教学及管理的需要。
曾垂刚[5](2013)在《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最近的十年里取得迅速的发展,体现出时空自由、师生分离、系统开放、协作共享、资源融通的特点。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远程教育学校构造恰当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整合多种媒体资源,营造虚拟的网络交互空间,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远程教育参与者提供个性化的网络环境,优化用户体验,仍然是制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教育不同,在师生分离的远程教育环境中,在倡导资源开放的远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必须借助远程虚拟环境实现“教、学、管”等资源的共享和交互。教学平台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具体来说:“学生在线学习子系统”:实现学生学业管理,实现从选课、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浏览资源、协作学习、评价等诸多环节;“教师在线教学子系统”:实现课程资源建设、师生互动、远程教研等教学工作;“管理业务子系统”: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平台实现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专业和课程管理等教学管理工作;“数据挖掘子系统”: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挖掘,本文以数据挖掘在学生分类成绩预测的实现展示挖掘和共享平台数据的重要意义。本文中教学平台系统的实现主要应用了.NET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树ID3归纳学习算法。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遵循了社交网络构造的理念和方法。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足够的开放性,便于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用户可以最大程度的共享资源;需要充分的安全性,保障远程教育环境的安全和可靠;需要良好的用户体验,维系平台对各类用户较高的粘稠度;需要严密的流程化安排,给予用户清晰的教学应用导向。本文根据作者十余年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持工作经验,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深入挖掘平台用户需求,拓展、延伸、整合这些需求。设计上则采用了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更为直观、可读。本文将数据挖掘作为教学平台设计上的一个特点,研究了成绩分类预测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希望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平台的工作水平。
孙一凡[6](2012)在《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和录用的标准不断改变。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不仅仅以学历为要求,更多的是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提供自身竞争力。远程教育以其网络为载体,开放性为特色,有着其巨大的生存价值和发展前景。远程教育在许多国家的教育系统中已经作为教育的独立组成部分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三个阶段。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制度体质缺乏、开放教育管理环节较多、资源建设不足、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等等。所以应从现实实例出发,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教学管理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施行统一、规范管理流程和控制策略。在广播电视大学即将更名为开放大学之际,电大教学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本文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概念入手,以天津电大为例分析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现状,并对当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制度监管、教学环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创新性改革方案,力求寻求适合新形势下人文环境的现代开放教育模式。以此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刘英哲[7](2012)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以天津电大为例》文中认为负载均衡是把负载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它可有效地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利用负载均衡作为核心技术设计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能够提高平台整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且为进一步进行规模扩展提供可能。目前该方案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其设计思路亦可为其他远程教育平台负载均衡部署提供参考。
昝利国[8](2011)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视频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模式的阐述和网上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电大系统网上教学的实现载体——“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运行十余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视频学习方面给学习者带来的不便,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的契机,提出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分析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视频点播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及设计思想,介绍了其主页面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给出了部分功能的实现代码,对系统的数据库部署也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关键的数据表,主要包括用户表(User)、专业表(Specialty)、课程表(Course)、文章表(Article)和管理员表(Admin)等。同时,结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际情况,对VOD视频点播系统的硬件条件、网络运行环境和安全技术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客观地讲,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视频点播系统并没有应用目前较深的计算机理论和先进的前沿技术,但从工程学的角度看,它解决了视频学习这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成为了“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辅助学习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网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推动了内蒙古电大的网上教学。VOD视频点播系统的实现,对我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明光[9](2010)在《基于.net的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教育资源共享、强大的交互能力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网络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套易用、高效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是利用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结合教育理论的有关思想建构出来的网络化教学环境,它为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教学活动提供工具上的支持,并能屏蔽复杂的技术实现过程,使得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于教学,学生通过它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交流与测试,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本文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分析了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际需求,设计实现了一个远程教学平台,该平台全面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资源共享、课件发布、网上交流、离线作业、在线考试、课程答疑等多种综合教学服务。文章以UML为工具描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用例模型,分别对系统中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角色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分析。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系统构架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介绍了试题管理、在线考试等功能的实现方法。文章还对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作了分析和前景展望。本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采用的开发平台是Windows Server 2003+ⅡS 6. O+ASP. NET,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5, ASP. NET的前端开发工具是Visual Studio.NET,无论是理论和实现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张光[10](2010)在《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目前正由规模发展向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当前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尽管传统的远程教学系统都强调共享和服务,但这种共享和服务,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网格将地理上分布的、异构的各种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实现高性能联合计算,共同完成重大应用项目。利用网格技术进行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构建国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应用背景,研究了现有教学系统的不足,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了跨广域范围资源共享问题,并基于网格技术和代理技术,构建了系统内师资共享和学生个别化学习支持的原型系统。取得的相关成果为解决其它同类应用问题提供了依据。取得的相关成果为现有学习支持系统向网格环境移植和基于网格的学习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了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远程教育理论和学习支持服务理论指导下,以大范围、大规模的远程学习支持为背景,提出了远程教育的重点是资源共享和学习交互,设计了远程学习支持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学习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模型DLSSM。研究了现有教学系统登录门户多,各教学和管理系统独立运行等问题,围绕着如何利用网格技术实现各类学习支持系统、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整合和对接,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网格学习支持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网格学习支持系统模型GrDLSSM。研究了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分布广、异构、跨组织、动态的特点,提出了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模型DLRGSM。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模型的应用示例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DLRGSM。研究了制约资源共享的两大因素,对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共享机制、运行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目前远程教学系统缺少个性化学习支持以及优秀师资共享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学习支持中的个性化指导和人力资源的共享,就是要构造一个“虚拟教师”。利用“虚拟教师”来整合远程教育师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实现全系统的师资共享和对学生进行学习支持。基于Agent技术解决方案所具有的优势,分析了Agent技术在学习支持系统的应用需求,构建了基于Agent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设计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详细研究了移动Agent技术进行资源检索模型和检索过程。
二、天津电大启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电大启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远程教育 |
1.3.2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1.3.3 开放大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基础的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参与观察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2 信息服务支持 |
2.1 课程选择 |
2.2 教学资源素材匹配 |
2.3 课程基础信息推送 |
2.4 学习参考资源提供 |
小结 |
3 学习资源支持 |
3.1 优质的课程资源 |
3.2 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
3.3 强大的图书馆资源 |
小结 |
4 个性化人员支持 |
4.1 交流工具 |
4.2 支持服务内容 |
4.3 支持方式 |
4.4 支持服务团队 |
小结 |
5 技术支持 |
5.1 高效的档案管理工具——VOICE |
5.2 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学生支持工具 |
5.3 全方位、个人化的支持页面——学生之家 |
小结 |
6 比较与启示 |
6.1 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1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情况 |
6.1.2 规划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3 规范的学习支持服务 |
6.1.4 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
6.2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SWOT分析 |
6.3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短板 |
6.3.1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水平低 |
6.3.2 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
6.3.3 “关注学习者”理念的渗透度不高 |
6.3.4 新媒体技术的综合性运用不高 |
6.4 英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
6.4.1 通过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 |
6.4.2 通过保障机制推动学习资源建设发展 |
6.4.3 以人工支持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性 |
6.4.4 以导学助学服务为先导树立全员服务意识 |
6.4.5 以加强数据分析为支撑强化“持续关注理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功能思考 |
二、传统教学环节和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相互融合的建设和思考 |
三、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和改进建议 |
1. 在线教学平台应将学校校园网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和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
2. 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应成为数字化虚拟校园建设中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教学支持平台,在数字化校园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
3. 学习国际上比较认可的Moodle这种Internet的网络课程平台的先进理念和结构化模块设计的先进理念来建设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在教学平台上建设实用的网络课程平台,同时可建立电大在线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可以方便地在平台书写文本、编辑网页等,并高效实时地转化为平台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平台内容,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网络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
四、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总结 |
(3)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及研究述评 |
(一) 远程教育、开放远程教育、远程教学 |
(二) 教师角色与教师素养 |
(三) 远程教育教师、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 |
(四) 已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远程教育历史演进中的教师角色变迁 |
一、远程教育不同历史阶段的教师角色 |
(一) 中外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及比较 |
(二) 函授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学习资料的设计者 |
(三) 多媒体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媒体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呈现者 |
(四) 网络教育阶段的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转变的支持者 |
二、远程教育不同实践模式中的教师角色 |
(一) 单一院校模式教师角色:团队合作特征更为明显 |
(二) 双重院校模式的教师角色: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
(三) 中国远程教育实践模式中的教师角色比较 |
三、远程教育特殊性对教师角色的特殊要求 |
(一) 特殊性之一:教与学时空分离 |
(二) 特殊性之二:教育对象特殊 |
(三) 特殊性之三:教学过程特殊 |
(四) 善用媒体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整合是远程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核心要求 |
四、总结 |
(一) 远程教育发展与教师角色适应的惯性和缓慢性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
(二)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适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三)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在渐趋分化的基础上走向清晰 |
第三章 远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
一、基于国内外学者访谈的远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
(一) 教育者与学习者在开放教育世界中的角色发生变化 |
(二) 资源与课程再造势在必行 |
(三) 技术对教学模式产生结构性影响 |
(四) 评价观念和评价模式面临创新要求 |
二、远程教育教师未来角色展望 |
(一) 知识资本的配置者 |
(二) 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 |
(三) 个性化学习顾问 |
(四) 有效教学交互的促进者 |
第四章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的分析框架 |
一、国外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
(一)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研究 |
(二) 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研究 |
(三) 国际机构和组织视角下的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和素养 |
二、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
(一) 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研究 |
(二)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
三、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及素养的归纳模型 |
(一) 课程开发为核心的教师角色 |
(二) 教学交互为核心的教师角色 |
(三) 支持性与发展性角色 |
第五章 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现状分析 |
一、教师素养研究方法的选择 |
(一) 调查方法的确定 |
(二) 问卷框架的形成 |
(三) 研究样本的选取 |
(四) 数据处理 |
二、艰难处境之下“责任心”最受重视 |
(一) “责任心”素养的突显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支撑 |
(二) “责任心”素养的突显有可能淡化远程教育教学的专业性 |
(三) “责任心”素养的突显反映了远程教育过程的艰难 |
三、提升技能素养的需求最为迫切 |
(一) 技能素养是最受重视的“专业”素养 |
(二) 技能素养需求最为迫切 |
(三) 技能素养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突出 |
四、知识素养关系到教师的身份认同 |
(一) 远程教育对象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和行业知识之间找到平衡 |
(二) 远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兼顾学科教学知识和远程教学知识 |
五、两难抉择中的科研素养 |
第六章 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途径 |
一、我国远程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现状与问题 |
(一) 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现状 |
(二) 在职培训现状与问题 |
二、我国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途径的成效分析 |
(一) 学历深造的认可度最高 |
(二) 自我反思是最具弹性和自主化的素养提升途径 |
(三) 同行交流与互助具有更大的实效 |
(四) 教研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创新 |
(五) 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的实效相差甚远 |
(六) 远程教育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的需求旺盛 |
三、国外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的经验及启示 |
(一) 教学技能改进模式: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例 |
(二) 问题解决模式:以美国马里兰大学为例 |
(三) 综合发展模式:以澳大利亚TAFE为例 |
(四) 国外经验的分析及启示 |
四、探索更有实效的远程教育教师素养提升途径 |
(一) 远程教育教师的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 |
(二) 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培养是一个综合而整体的过程 |
(三) 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的提升途径应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一、远程教育特殊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
(一) 远程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更趋于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
(二) 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趋向个别化 |
(三) 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具有高级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
(四) 技术应用在于构建智能化的环境和平台,内容才是关注焦点 |
二、远程教育的专业性与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 |
(一) “对象特殊性”和“过程特殊性”是远程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 |
(二) 远程教育的专业性体现在“内容”与“过程”的兼顾和兼进 |
(三) 从多元的、发展的视角来理解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 |
三、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一) 需要更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来源 |
(二) 需要更有弹性的师资力量的整合 |
(三) 需要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担当“整合者”和“服务者”角色 |
四、远程教育教师发展实践与研究建议 |
(一) 用“大概念框架”概括远程教育教师素养太过笼统 |
(二) 远程教育特殊性带来的内在要求是教师素养提升的主要依据 |
(三) 构建多层次多途径的远程教育教师发展系统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远程教育教师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后记 |
(4)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篇章结构 |
1.3.1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3.2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二章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开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
2.1 .NET Framework 简述 |
2.2 ASP.NET 与 C#简述 |
2.2.1 ASP.NET 简述 |
2.2.2 C#简述 |
2.3 数据库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的系统设计 |
4.1 平台架构 |
4.1.1 平台硬件体系架构 |
4.1.2 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
4.2 平台功能模块 |
4.2.1 公共模块的设计 |
4.2.2 论坛模块的设计 |
4.2.3 教学模块的设计 |
4.2.4 考试模块的设计 |
4.2.5 教学监控模块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3.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4.3.3 数据逻辑图 |
4.3.4 主要数据库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实现 |
5.1 公共模块的实现 |
5.2 论坛模块的实现 |
5.3 教学模块的实现 |
5.3.1 教师子模块的实现 |
5.3.2 学生子模块的实现 |
5.3.3 管理员子模块的实现 |
5.4 考试模块的实现 |
5.4.1 教师管理试题 |
5.4.2 学生测试 |
5.5 教学监控模块的实现 |
5.5.1 学生学习行为统计模块的实现 |
5.5.2 教师教学行为统计模块的实现 |
5.5.3 在线教学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的专业、课程间匹配挂钩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测试与应用 |
6.1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功能测试 |
6.1.1 功能测试 |
6.1.2 性能测试 |
6.2 教学管考一体化教学平台应用情况 |
6.2.1 在分校工作站总体应用情况 |
6.2.2 一体化教学试点的成效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平台立项背景 |
1.2 远程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
1.2.1 亚洲国家远程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
1.2.2 欧美国家远程教学平台发展现状 |
1.2.3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学平台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中的相关技术 |
2.1 .NET 技术 |
2.1.1 .NET 框架 |
2.1.2 ASP.NET |
2.2 数据挖掘相关技术 |
2.2.1 数据挖掘功能和过程 |
2.2.2 决策树 ID3 归纳学习算法 |
2.2.3 基于.NET 教学平台的 Web 挖掘 |
2.3 社交网络感知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用户和用户的分类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2.1 注册学籍学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匿名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
3.2.3 教师功能需求分析 |
3.2.4 管理人员功能需求分析 |
3.3 远程教学平台中 WEB 数据挖掘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
4.1 概要设计目的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硬件基础设施拓扑 |
4.2.2 系统各功能模块层次结构设计 |
4.2.3 子系统各功能模块层次结构设计 |
4.3 系统页面设计 |
4.3.1 在线学习页面设计 |
4.3.2 在线教学页面设计 |
4.3.3 行为分析页面设计 |
4.3.4 管理业务页面设计 |
4.4 数据模型设计 |
4.4.1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
4.4.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设计 |
4.5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 |
4.5.1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的输入与输出 |
4.5.2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指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详细设计概述 |
5.1.1 详细设计说明 |
5.1.2 主要库表设计 |
5.2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1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模块设计目标 |
5.2.2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模块程序流程 |
5.2.3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模块关键代码 |
5.2.4 学生在线学习功能模块运行效果 |
5.3 教师在线教学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1 教师在线教学功能模块设计目标 |
5.3.2 教师在线教学功能模块程序流程 |
5.3.3 教师在线教学功能模块关键代码 |
5.3.4 教师在线教学功能模块运行效果 |
5.4 业务管理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1 业务管理功能模块设计目标 |
5.4.2 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程序流程 |
5.4.3 业务管理功能模块关键代码 |
5.4.4 业务管理功能模块运行效果 |
5.5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实现 |
5.5.1 数据预处理 |
5.5.2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算法实现 |
5.5.3 成绩分类预测模型准确性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 |
6.1 在线学习子系统部分测试用例 |
6.2 在线教学子系统部分测试用例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四) 文献综述 |
(五) 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主要概念 |
二、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现状 |
(一) 国外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概况 |
(二) 国内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
三、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一) 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
(二) 教学管理环节上的问题 |
(三)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四、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对策 |
(一) 要达到的目标 |
(二) 建立多元化电大教学管理制度 |
(三) 教学管理环节改进 |
(四) 加强硬件方面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以天津电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情况及存在问题 |
二、当前主流的负载均衡技术情况 |
三、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 |
(一) Web和流媒体负载均衡设计 |
(二) 数据库设计方案 |
(三) 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负载均衡部署情况及效果 |
(8)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视频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研究课题概述 |
1.3.1 研究课题的特点 |
1.3.2 研究课题的主要功能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上教学模式概述 |
2.1 基于INTERNET的网上学习模式概述 |
2.2 电大网上教学实现载体及其特点 |
2.3 "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运行环境 |
3.1 媒体服务器的硬件需求 |
3.2 VOD视频点播系统的硬件环境 |
3.3 VOD视频点播系统的网络环境 |
3.4 VOD视频点播系统的安全环境 |
第四章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1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功能需求 |
4.2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设计思想 |
4.3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技术应用 |
4.3.1 系统的技术路线 |
4.3.2 系统的技术特点 |
4.4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5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首页设计 |
4.5.1 顶部导航 |
4.5.2 注册登陆模块 |
4.5.3 左侧导航 |
4.5.4 视频新闻 |
4.5.5 网上调查 |
4.5.6 相关链接 |
4.5.7 版权信息 |
4.6 内蒙古电大VOD视频点播系统的后台管理设计 |
4.7 应用实例展示 |
第五章 总结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
5.1 总结 |
5.2 今后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net的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的开发背景 |
1.1.1 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背景 |
1.1.2 网络教学的优点 |
1.1.3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
1.1.4 本系统的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综述和分析 |
1.2.1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介绍 |
1.2.2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介绍 |
1.2.3 存在问题分析 |
1.3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需求分析与获取 |
2.1 总体业务描述 |
2.1.1 管理员业务需求 |
2.1.2 教师业务需求 |
2.1.3 学生业务需求 |
2.2 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
2.3 系统需求分析 |
2.3.1 系统功能性需求 |
2.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3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技术架构 |
3.1.1 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 |
3.1.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3 系统的物理构架设计 |
3.1.4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
3.2 系统功能架构 |
3.3 系统部分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3.3.1 管理员子系统详细设计 |
3.3.2 教师子系统详细设计 |
3.3.3 学生子系统详细设计 |
3.4 数据库详细设计 |
3.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4.2 教务管理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
第4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
4.1.1 IIS 6.0的特点 |
4.1.2 ASP.NET简介 |
4.1.3 SQL Server 2005的新特点 |
4.1.4 教学平台的技术特点 |
4.2 系统的总体实现 |
4.2.1 系统特点 |
4.2.2 平台主要页面的设计 |
4.3 系统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1 教师子系统部分模块的实现 |
4.3.2 学生子系统部分模块的实现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远程教育发展与存在问题 |
1.2.1 远程教育及其发展 |
1.2.2 远程教育存在问题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3.1 远程学习支持平台现状 |
1.3.2 远程学习网格系统现状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
2.1 引言 |
2.2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实现目标 |
2.2.1 学习支持的理论研究 |
2.2.2 学习支持系统的实现目标 |
2.3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构建 |
2.3.1 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 |
2.3.2 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构建 |
2.4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架构设计 |
2.4.1 学习支持硬件子系统 |
2.4.2 学习支持软件子系统 |
2.4.3 学习支持人员子系统 |
2.5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功能设计 |
2.5.1 学习资源服务 |
2.5.2 学习辅导服务 |
2.5.3 信息咨询服务 |
2.5.4 实践教学服务 |
2.5.5 学习评价服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实现目标 |
3.2.1 网格学习支持的技术研究 |
3.2.2 网格学习系统的实现目标 |
3.3 基于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构建 |
3.3.1 网格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 |
3.3.2 网格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构建 |
3.4 基于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架构设计 |
3.4.1 网格学习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
3.4.2 网格学习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 |
3.5 基于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实现 |
3.5.1 学习支持系统网格服务研究 |
3.5.2 学习支持系统网格服务部署 |
3.6 基于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优势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网格学习资源共享基础的研究 |
4.2.1 网格学习资源的要素研究 |
4.2.2 网格学习资源的特点分析 |
4.3 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模型构建 |
4.3.1 系统的模型设计 |
4.3.2 系统的工作机理 |
4.4 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示例创建 |
4.5 远程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共享策略 |
4.5.1 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共享机制 |
4.5.2 学习资源网格系统的运行效率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移动Agent 在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移动Agent 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 |
5.3 移动Agent 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实现目标 |
5.3.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5.3.2 系统的实现目标 |
5.4 移动Agent 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模型构建 |
5.4.1 系统的组织结构 |
5.4.2 系统的体系结构 |
5.4.3 系统的功能结构 |
5.4.4 Agent 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优点 |
5.5 移动Agent 网格远程学习支持系统的资源检索 |
5.5.1 系统的资源检索机理 |
5.5.2 系统的资源检索步骤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天津电大启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D]. 彭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2]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金建东.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6(02)
- [3]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D]. 翁朱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5)
- [4]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5]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曾垂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6]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D]. 孙一凡. 天津师范大学, 2012(02)
- [7]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以天津电大为例[J]. 刘英哲. 天津电大学报, 2012(01)
- [8]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VOD视频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D]. 昝利国. 内蒙古大学, 2011(10)
- [9]基于.net的电大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明光. 山东大学, 2010(03)
- [10]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D]. 张光. 燕山大学,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