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陷入“新形式主义”的泥潭

莫陷入“新形式主义”的泥潭

莒县第一中学徐延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们的心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机械模仿,落入“新模式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听说读写法、点拔法、启发式、探讨法等不一而足。我一点也不否认这些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但有的老师在运用时没有真正吃透各种模式的理论,在形势上去借鉴,不重学生实际的吸收;要么千篇一律用一种模式,学生觉得枯燥不已,一无所获;要么今天用一种模式,明天又用一种模式,学生无所适从,被动应付。这些浮躁的作风如何搞得好教学呢?

每个教师面对异彩纷呈的教学模式应学习和借鉴,但更应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应把课堂当作培养完美人格和提高素质的环境,要别具匠心地设计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乐于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去探胜寻幽。

二、为求热闹,滥用多媒体。

实践表明,多媒体运用于课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消极作用。如果一堂课充满了音像、图画资料,多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课堂上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注课文本身,从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悟。在各种公开课上,已越来越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先是录音机,然后录像,现在是多媒体。学生上课轻松愉快,一会配乐朗诵、一会看课本剧、一会唱流行歌、看动画片,热闹非凡。但热热闹闹的表象背后,看不到师生是如何进入文本世界的。键盘、屏幕、音像、图画取代了诗意的板书、韵味的诵读、同感于作者情怀的娓娓讲授,学生的视听感觉虽然被调动起来了,言语感觉却被闲置了。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苏州园林的景致,但我们无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

三、只为合作讨论,不重实际效果。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更多相互交流探究的机会,体现了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现象反思后的必然选择。可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教师使用合作讨论(特别是公开课),只是为了换得课堂上的热烈气氛,好像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只有“合作交流”才叫转变观念。

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课堂讨论:表面上学生七嘴八舌,气氛活跃,实则热闹有余,收效甚微。有位教师教《听听那冷雨》时,用多媒体一下子出示了五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三分钟后就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十分钟后教师要求小组推出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由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讨论自然难以沿着教师期望的轨道进行,学习目标也难以达成。结果学生的讨论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到最后教师不得不直接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有的教师为了获得公开课的理想效果,甚至事先安排几个优秀学生准备好发言答案,上课时装模作样地“合作讨论”一番,然后再“民主”地请小组代表发言。经过事先演练的学生虽然把问题阐释得头头是道,但这样的“合作讨论”却成了一件虚伪的美丽外衣。

四、为求开放,教师“无为”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改变他对文本和学生的态度,他是文本的探索者,而不再是文本的传声筒;他是学生的对话者,而不是结论的提供者,他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由此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的调整不是让老师从教学过程中退下来,而是全身心的投入。

然而,新课程的这一思想几乎被极度误解,变成了“不要教师”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则是教师不再作为。过去是什么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教参;现在彻底变了,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有些课上,关于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是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出格的理解。但老师却不做评判,生怕自己一发表意见或指出学生的错误,就破坏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违背了创造性阅读的原则。用严华银老师的话说,这种教师不作为现象是教师在误读新课标之后“一下子全线退出甚至自暴自弃似乎是赌气式的撒手”。这样的语文教师,已经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职责。语文课要这样改下去,是很可怕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都应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并及时纠正语文教学中的不良倾向。

标签:;  ;  ;  

莫陷入“新形式主义”的泥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