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伽玛射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线,伽玛,伽马射线,放射治疗,物理,超新星,胰腺。
伽玛射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立祥[1](2019)在《西藏ASgamma实验发现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中日合作的科学团队利用我国西藏羊八并ASgamma实验阵列发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能量高达450 TeV,这标志着超高能伽玛射线天文观测进入到100 TeV以上的观测能段。科字家观测发现,这些宇宙伽玛射线来自蟹状星云方向。蟹状星云是位于金牛座的超新星遗迹,距离地球6500光年左右,其能量来源是位于其中的高速旋转的脉冲星,即蟹状星云脉冲星。蟹状星(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邱晨辉[2](2019)在《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玛射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7月3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对外公布:我国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于前不久发现了能量高达450 TeV(1TeV即10的12次方电子伏特)的宇宙伽玛射线,这是科学界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宇(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7-04)
黄保全[3](2019)在《伽玛射线暴余辉能量注入和喷流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的余辉,关注其中的能量注入行为和喷流结构。首先,针对余辉阶段的能量注入,我们主要关注中心引擎存在多次爆发现象的伽玛暴,研究其外激波的能量注入行为,包括对注入的时间以及注入形式的研究。在能量注入时间的研究上,我们发现能量注入时间(tb)依赖于晚期喷流洛伦兹因子(Г1et,2)和伽玛暴暴周密度(n)。当Гjet,2和n偏大时,tb近似等于晚期喷流被我们观测到的时间(tjet);当Гjet,2和n偏小时,tb远大于tjet。基于这样的依赖关系,我们估算出GRB 160625B主暴的洛伦兹因子:星风情况下主暴的洛伦兹因子为107左右;星际介质情况下主暴的洛伦兹因子为220左右。在注入形式的研究上,我们以GRB 111209A为例子,讨论其能量注入的形式,并认为其能量注入是按照X射线鼓包的光度进行演化。通过这样的能量注入形式,我们重现了该暴晚期的再明亮现象。其次,我们考虑喷流存在进动的情况下,其余辉阶段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喷流结构。我们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数方法计算存在进动下的喷流,其最终结构。喷流的最终结构与进动角度有关系。若在进动过程中喷流功率恒定,我们得到了幂律、高斯和环状的喷流结构;若在进动过程中喷流功率随时间演化,那么,所得到的喷流结构及其复杂,表现非轴对称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程吉贵[4](2019)在《短时伽玛射线暴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5年Hulse-Taylor双星的发现以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一直认为双致密星并合可以产生出伽玛射线暴。而自1997年以来,通过长暴的余辉观测,人们确认了长暴与超新星成协,从而认证了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坍缩。直到2017年8月,Advanced LIGO与Advanced Virgo通过对引力波暴GW170817的观测,才终于确认了双中子星并合可以产生出短暴,这个短暴被命名为GRB170817A。尽管对于这个短暴的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关于其瞬时辐射的起源、喷流结构以及并合后产物等问题还没有被完全探明。基于已有的观测与讨论,我们开展了两个工作对GRB170817A以及其它的短暴进行了分析。首先,结合GRB 170817A起源于双中子星并合以及其跟随其后的千新星辐射,我们选择了GRB 130603B与GRB 170817A进行对比分析。GRB 130603B的观测报道表示其可能与千新星候选体成协,这意味着它可能也来自于双致密星并合(双中子星或是中子星黑洞)。在将其限制在40 Mpc处并将其喷流偏轴至13°(与GRB 170817A相同)后,我们发现其伽玛波段瞬时辐射由于偏轴观测的效应而变得非常弱以至于无法被仪器观测到,而其多波段余辉在偏轴之后则出现了很长时间的延迟(约11至34天),而且流量高于探测仪器的阈值,可以被观测到。我们还使用了双成分喷流模型对GRB 170817A的多波段余辉进行拟合,对比两个暴的拟合参数,我们发现它们并不怎么相似,暴周介质数密度的巨大差别意味着两个暴处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并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前身星系统。其次,我们对Fermi/GBM与Swift/BAT联合观测到的短暴样本进行了分析。结合GBM足够宽的探测能段和BAT对暴的快速响应以及准确定位,我们使用了 Bayesian Block算法对两个仪器观测的光变进行了识别,并对相应时间段的谱进行了拟合。其中低能段的谱指数分布显示出短暴的谱的确比长暴要硬,而谱峰值能量的分布则显示出了类似双峰分布的特征,峰值分别为约145keV以及约741 keV。这些结果与对BATSE短暴样本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我们对有红移的短暴子样本的各向同性能量以及各项同性峰值光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子样本中不能确认经验关系的存在。并且,我们使用Type Ⅰ与Type Ⅱ的分类方法对有红移的短暴进行了分类,结果表示它们都符合双致密星并合的起源。GRB170817A因为其独特的瞬时辐射观测,在以上分析中没有发现有与其相似的短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富,黄海霞[5](2019)在《微辐射伽玛射线技术检测焊缝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线探伤是焊接质量控制、检测焊缝内部缺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往往由于需要较大的辐射防护区域导致其应用受限。微辐射伽玛射线技术能显着缩小辐射防护距离,在施工现场可以与其他工种同时作业。为此,对微辐射伽玛射线技术原理、工艺等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通过现场实践证明了该技术安全可靠、可以灵活应用,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工期。(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2期)
陈叶[6](2018)在《伽玛射线暴的高能光子辐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宇宙中伽玛射线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高能爆发现象,这种现象的突发性、强烈性以及不可重复性让研究人员充满兴趣。自1967年伽玛暴首次被探测到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伽玛暴观测资料,并且发展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用以解释伽玛暴的各种观测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简单概述了伽玛暴的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作者关于伽玛暴高能光子辐射方面的工作,最后对作者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和展望。第一章阐述了伽玛暴的观测特点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解释。伽玛暴的辐射能谱大多呈现低能段和高能段以不同指数衰减的幂律形式,即Band谱。一些暴的能谱在高能段会出现拐折或者截断的现象,这和作者的研究工作相关,会在本文第叁章中介绍。伽玛暴的理论模型认为伽玛暴包括内激波互相碰撞的瞬时辐射阶段以及激波和外部介质作用的余辉阶段,分别对应观测中的瞬时辐射能谱和多波段余辉光变曲线。余辉阶段的辐射机制以电子的同步辐射为主,高能辐射则可能来自同步自康普顿散射。伽玛暴按瞬时爆发持续时间,可分为T90>2 s的长暴和T90<2 s的短暴;按物理起源,研究者普遍认为有两类伽玛暴,一类是大质量恒星塌缩的产物,另一类是致密天体并合形成的。第二章介绍了伽玛暴高能光子辐射研究的现状。现有的观测资料表明,伽玛暴高能辐射具有光子延迟到达、能谱包含除Band谱之外的额外成分以及延展辐射的特点。高能光子的延迟到达被认为是高、低能辐射来自于不同的辐射区造成的、也有可能和辐射区随着时间演化引起辐射密度变化有关、又或者是早期高能余辉增亮需要一定的时间。能谱的额外成分可用轻子模型下的同步自康普顿解释,重子模型下的光介子反应以及质子同步辐射也是可能的解释。高能辐射的延展性则和高能辐射机制的不同相关。第叁章是关于利用LAT探测率限制集体伽玛暴体洛伦兹因子的研究工作。一些伽玛暴能谱中高能段的拐折或截断被认为是高能光子和低能光子发生湮灭反应被吸收造成的。作者和合作者基于伽玛暴的光度函数以及红移分布模拟生成了一个具有Band谱的伽玛暴长暴样本,并且把Band谱外推到高能段(>100 MeV),在考虑了高能光子的湮灭吸收情况下,计算得到样本的高能光子探测率,然后和LAT望远镜实际观测到的高能光子探测率对比,发现了可以使两个探测率吻合的伽玛暴体洛伦兹因子的分布,从而对伽玛暴整个集体的体洛伦兹因子做出了限制。我们发现大部分伽玛暴的体洛伦兹因子分布在50-250之间。这与前人关于伽玛暴体洛伦兹因子的工作不同,前人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个暴的限制。第四章是关于作者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11-29)
秦洪,祝沁易,刘和文[7](2018)在《丙酮稳定伽玛射线/紫外辐照下的水性氧化石墨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等方法证明丙酮能捕获和去除伽玛辐照产生的强还原性的水合电子.在紫外线辐照过程中,丙酮的加入可能影响了电子的转移过程.因此,丙酮可以用来稳定、调节GO的辐射还原过程.(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5期)
刘培进[8](2018)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选择74例原发性肝癌早期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为37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为37例,采用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一年、两年后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64.86%),同时研究组一年后生存率为(83.78%)、两年后生存率为(67.57%),均优于常规组一年后生存率(54.05%)以及两年后生存率(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原发性肝癌采用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效果显着,于临床中推广的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30期)
孙艺媛,丁广成,陈鑫,王一帆,时昌立[9](2018)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伽玛刀科、放疗科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各20例,分别行SBRT,IMRT。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组有效率80%,调强放疗组有效率7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05);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痛、黄),但前者症状缓解更快(痛)(P<0.05)。结论两种放射治疗方法都有着常规治疗无法达到的有效性、精确性、安全性、及非介入性,可作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刘彤[10](2018)在《黑洞超吸积与伽玛射线暴》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洞超吸积模型是伽玛射线暴中心引擎的有力候选者之一.将结合纷繁复杂的伽玛射线暴、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等爆发现象,简述该模型的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提供部分黑洞超吸积的常用工具类结论和公式,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伽玛射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邱晨辉)7月3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对外公布:我国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阵列于前不久发现了能量高达450 TeV(1TeV即10的12次方电子伏特)的宇宙伽玛射线,这是科学界迄今为止发现的能量最高的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伽玛射线论文参考文献
[1].立祥.西藏ASgamma实验发现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玛射线[J].现代物理知识.2019
[2].邱晨辉.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宇宙伽玛射线[N].中国青年报.2019
[3].黄保全.伽玛射线暴余辉能量注入和喷流结构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程吉贵.短时伽玛射线暴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李富,黄海霞.微辐射伽玛射线技术检测焊缝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6].陈叶.伽玛射线暴的高能光子辐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8
[7].秦洪,祝沁易,刘和文.丙酮稳定伽玛射线/紫外辐照下的水性氧化石墨烯(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8].刘培进.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J].智慧健康.2018
[9].孙艺媛,丁广成,陈鑫,王一帆,时昌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与调强放疗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8
[10].刘彤.黑洞超吸积与伽玛射线暴[J].天文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