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东进副部长谈生育保险工作的基本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郎杰燕[1](2019)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制度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政治学发展的始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性制度,其改革、发展与完善不仅能够分散农民疾病风险、降低农民医疗负担、增进农民健康福祉,而且有利于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国家政权合法性。可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体现其社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很强的政治性。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从建国之初的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到如今城乡一体化整合期的“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走过一条“跌宕起伏”的制度变迁之路。时至今日,仍存在管理经办体制不顺畅、筹资结构不合理、待遇支付制度不健全、监督控费机制不完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诸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国家能力和政府信任带来巨大挑战。诚然,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形成了经济、制度、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是,对于由宏观管理、筹资、待遇支付三项核心要素制度构成,关系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两个市场”,关涉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及农民个人等多元利益,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而言,单一角度的分析难免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真实过程”与内在逻辑。综合“结构”、“行动”与“历史”要素全面解释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解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复杂变迁提供了一个广阔视角,以期探寻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为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明方向、提供路径。为此,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依据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划分制度变迁阶段的方法,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7)、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新世纪初期(2002-2008)、城乡一体化加速期(2009-今)五个阶段。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总结归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并着重探寻其变迁的内在逻辑。由此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复杂变迁历程与多元变迁特征。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五次重大变迁。并且,每次大的制度变迁阶段下均有制度创新、制度扩散、制度完善等连续的、有所差异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形成分层分序的变迁路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行、内源性与外源性交揉、渐进性与突变式共存、合意性与意外性同在的多样化变迁方式,以及利弊相随的制度变迁绩效。其二,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遵循“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逻辑。制度环境通过粘嵌耦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结构性影响,即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中的宏观管理、筹资和待遇支付制度分别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高度粘嵌,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结构性变迁。行动主体通过价值偏好与利益博弈机制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产生自主性影响,即建国初期农民的共同行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的整体性动员,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医疗机构、农民等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新世纪初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以及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人社与卫生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争夺,推动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自主性变迁。另外,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近百年变迁历史中形成对“国家主导”、“自愿合作”以及“二元保障”路径的强劲依赖,并且还受到诸多偶然性事件以及关键节点等时间要素的深刻影响。其三,未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应在优化制度环境、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突破路径依赖、把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公平、健康、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陈圆方[2](2017)在《“两险合并”背景下生育保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生育保险中的医疗费用这部分,国外一般都将生育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一个子项目而存在。目前,为了应对老龄化及低生育率的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生育保险制度面临的是接肿而来的二胎生育问题,这也是一项挑战。因此,国家启动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为两险的完全整合探索道路。两险合并,统一参保登记、统一基金征缴和管理、统一医疗服务管理、统一经办和信息服务、职工生育期间生育保险待遇不变。两险合并通过整合两项保险基金及管理资源,扩大了参保范围,强化基金共济能力,提高了生育保险基金的利用率,提升管理综合效能,降低管理运行成本。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育保险制度相关的一些问题,是通过合并解决不了的,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试图寻找一些可行之策,为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一方面,在前期,本文运用书籍、互联网等查阅了许多资料,其中包括生育保险制度的政策、相关学者专家观点、最新的社会评论、学术期刊论文、统计资料、报告等,为论文前部分的生育保险制度问题研究做好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资料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生育保险试点地区生育保险合并前后的情况比较,以及通过对不同国家生育保险制度的比较,找出可以借鉴的方法与经验。研究内容:本文从生育保险的理论基础入手,为下文提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相关的问题及对策作铺垫。对相关概念进行厘定,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文章介绍了国外生育保险制度,归纳国外可借鉴的经验。再次,介绍了我国生育保险的建立和现状。然后,对我国并入医疗保险的生育保险制度的尚存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依据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建立与生育保险制度相对应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相关法律保护妇女就业,强化个人责任,建立自身能够精算平衡的制度等对策与建议。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两险”与“两孩”的叠加背景下,在新的阶段来探讨生育保险相关的问题,对生育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喻华锋[3](2017)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医疗保障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一个待解的难题,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体来看,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医疗保障制度应实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两种机制的作用,以兼顾医疗保障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的要求。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效率方面。解决效率问题,也存在引入市场机制和增加对政府社保机构投入两种观点。但是,增加对政府社保机构的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直接操作医保事务天然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只有引入市场机制才是我国医保体系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之道。我国在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后的近20年里,摸索出了四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模式,即委托管理模式、大病保险模式、全额承保模式和共保联办模式。与我国同样采取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德国、瑞士、荷兰等国也进行了以提高市场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医保改革,其中荷兰模式广受推崇。这五种模式都可作为我国未来医保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的政策选项。鉴于荷兰模式所依赖的环境与我国存在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还暂不具备推行荷兰模式的现实条件。关于其他四种模式中哪种最适合我国的情况,本文将从四个维度进行比较。一是基于情境决定论的比较。这是本文借鉴郑功成教授关于社会保障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即从管制需求类因素和活力需求类因素两个方面来考量医保模式中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主从关系和配比关系。从社会保障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参保对象成熟程度、商业健康保险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医保制度中政府和市场应该采取基本对等合作的模式。综合来看,共保联办模式最符合情境决定论对中国的分析。二是基于实际成效的比较。从实际结果来看,委托管理模式、全额承保模式、大病保险模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局限。只有共保联办模式能够克服其他三种模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局限,总体实现最优的效果。三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比较。依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从信息搜寻成本、协商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转换成本六个方面对四种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与其他三种模式相比,共保联办模式的总成本是最低的。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最低的合作模式是最优的。四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按照机制设计理论,最符合参与约束、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合作机制是最优选择。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共保联办模式是最符合上述三个方面要求的。因此,从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共保联办都是我国目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最优模式选项。当然,已有的实践并不完美,还需要从各方面深入完善,同时,需要采取各种配套措施,为全面推广共保联办模式创造条件。从结构上来说,本文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包括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介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相关基础理论,并在郑功成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医疗保障模式的情境决定论。第三章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所处的特殊环境。第四章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而不是加大对社保机构投入来解决。第五章介绍我国在医疗保障引入市场机制的探索实践中最典型的四种模式。第六章是对国际经验(主要是德国、瑞士、荷兰)的借鉴,同时基于对三国改革成功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分析,指出我国暂时还不能实行这种改革。第七章分别从情景决定论、实际成效、交易成本、机制设计理论等四个方面对国内探索的四种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共保联办模式最优的结论。第八章是结论和展望。
华颖[4](2017)在《新时期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论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低潮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保障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如何妥善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议题。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普遍认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等重要,应努力追求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构建积极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支柱性制度安排,赋予其自我修正的功能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支撑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居民消费长盛不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本文以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辨析、历史经验、现实矛盾和政策建议为逻辑线索,对此次学术盛会的核心观点进行综述。
张文燕,王东进,廖新波,宋瑞霖,刘高清,韩晓芳,许速,蔡立[5](2013)在《创新驱动医改》文中提出自2009年启动以来,中国新医改已走过4年历程,迈入第二个三年阶段,有些人将这一阶段称为"攻坚期",有些人将这一阶段称为"深水期"。不论名称如何,它们都预示着中国新医改的未来道路依然坎坷。如何推动新医改继续前进?创新是必要手段之一。2013年6月22日在深圳召开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3年第九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将会议主题确定为"创新驱动,改革攻坚",也正是基于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周雪林解释,医改攻坚的路径在于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和组织的创新,才能化
张苗[6](2005)在《构建和谐社会 医保添砖加瓦》文中研究指明 2月23日至24日,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作了题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讲话。王东进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部党组的领导
王伟,唐万锋[7](2005)在《让更多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制度为主线,以统筹协调为原则,以强化服务为重点,立足于稳健运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积极稳步扩面,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确保基金?
王东进[8](2003)在《开创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事业新局面——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指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回顾总结了五年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部署了2003年三项保险工作的任务。
蒋德理[9](2003)在《医保锁定今年目标——覆盖人数过亿 管理基础夯实》文中研究指明 实现突破1个亿的覆盖目标是今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提高整体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医疗保险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传递的信息显示,今年,将会有更多的劳动者沐浴到医疗保障的阳光雨露,医疗保障大堤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加固。
杨海波[10](2003)在《今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目标确定》文中认为本报讯(记者杨海波)本届政府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备受社会关注的医疗保险改革成效如何?今后会有什么新动作?记者从2月18日至19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获悉,经过5年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这项重大改革的阶段性成?
二、王东进副部长谈生育保险工作的基本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王东进副部长谈生育保险工作的基本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 |
(二)关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研究 |
(三)已有研究评述 |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阐释 |
(一)制度及制度变迁 |
(二)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
(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
四、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
(一)研究视角:历史制度主义 |
(二)分析框架:环境·主体·时间与制度变迁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六、总体思路与结构安排 |
(一)总体思路 |
(二)结构安排 |
第1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基本历程 |
1.1 建国初期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
1.1.1 制度生成:米山联合保健站建立 |
1.1.2 制度扩散: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推广 |
1.2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
1.2.1 制度创新:稷山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建立 |
1.2.2 制度扩散: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大力推广 |
1.2.3 制度衰退:国民经济调整下暂时性式微 |
1.2.4 制度高潮:“六·二六”指示下走向“顶峰” |
1.3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
1.3.1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雪崩式”解体 |
1.3.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次恢复重建失败 |
1.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再度恢复重建无果 |
1.4 新世纪初期“初级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 |
1.4.1 制度创新:新农合政策出台 |
1.4.2 制度试验:新农合试点启动 |
1.4.3 制度扩散:试点扩大与“全覆盖” |
1.5 城乡一体化加速期“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
1.5.1 制度创新:地方自发探索城乡医保制度整合 |
1.5.2 制度扩散:中央顶层政策倡导性整合 |
1.5.3 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式整合 |
小结 |
第2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 |
2.1 分层分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路径 |
2.1.1 分层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
2.1.2 分序变迁:三项核心要素制度的相互关联性 |
2.2 多样并存: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方式 |
2.2.1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 |
2.2.2 内源性制度变迁与外源性制度变迁交揉 |
2.2.3 渐进性制度变迁与突变式制度变迁共存 |
2.2.4 合意性制度变迁与意外性制度变迁同在 |
2.3 利弊相随: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绩效 |
2.3.1 农村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
2.3.2 “集体福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
2.3.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式”变迁绩效 |
2.3.4 “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
2.3.5 农村“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绩效 |
小结 |
第3章 结构性变迁: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 |
3.1 制度环境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
3.1.1 粘嵌耦合: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
3.1.2 农村医疗保险与制度环境的嵌入关系 |
3.2 政治嵌入性:政治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
3.2.1 国家缺位与“俱乐部式”管理 |
3.2.2 “全能主义”与官僚化管理 |
3.2.3 行政分权与管理主体缺失 |
3.2.4 民生政治与政府垄断性管理 |
3.2.5 政府治理变革与社会化管理 |
3.3 经济嵌入性:经济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
3.3.1 合作经济与农民自愿集资 |
3.3.2 封闭性集体经济与强制性筹资 |
3.3.3 经济性分权与医疗保险筹资不力 |
3.3.4 经济发展奇迹与财政主导型筹资 |
3.3.5 分配格局调整与社会化筹资 |
3.4 社会嵌入性:社会环境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 |
3.4.1 社会弥散与低水平医疗保健 |
3.4.2 “总体性社会”与集体医疗福利 |
3.4.3 社会转型与医疗自费 |
3.4.4 社会权利诉求与初级医疗保险待遇 |
3.4.5 社会公正与统一医疗保险待遇 |
小结 |
第4章 自主性变迁:行动主体与农村医疗保险 |
4.1 偏好与博弈:行动主体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 |
4.1.1 价值偏好:单一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
4.1.2 利益博弈:多元行动主体与制度变迁 |
4.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
4.2.1 国家/政府的利益诉求 |
4.2.2 医疗机构的利益诉求 |
4.2.3 农民的利益诉求 |
4.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
4.3.1 农民的共同行动与微型社区互助医疗保险 |
4.3.2 国家的整体性动员与集体福利型医疗保险 |
4.3.3 多元主体的非合作博弈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断裂 |
4.3.4 多元主体的合作博弈与“初级社会保险型”农村医保 |
4.3.5 管理权之争与“过渡型”社会医疗保险 |
小结 |
第5章 历史性变迁:时间中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
5.1 路径依赖、偶然事件、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
5.1.1 自我强化: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5.1.2 意外结果:偶然事件与制度变迁 |
5.1.3 “遗产”的产生与再生产: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
5.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
5.2.1 “国家主导”路径的依赖 |
5.2.2 “自愿合作”路径的依赖 |
5.2.3 “二元保障”路径的依赖 |
5.3 偶然事件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
5.4 关键节点与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
小结 |
第6章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的三重逻辑与未来改革 |
6.1 “环境·主体·时间”三重复合式制度变迁逻辑 |
6.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
6.2.1 共享、健康与幸福:制度改革目标 |
6.2.2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 |
6.3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策略选择 |
6.3.1 优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环境 |
6.3.2 规范各行动主体行为 |
6.3.3 突破路径依赖 |
6.3.4 注重关键节点 |
小结 |
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进一步讨论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两险合并”背景下生育保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对国内外研究综述的评价 |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生育保险制度 |
1.1.2 医疗保险制度 |
1.2 理论基础 |
1.2.1 公共产品理论 |
1.2.2 逆向选择理论 |
1.2.3 贝克尔歧视理论(Becker' s discrimination theory) |
2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 |
2.1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容 |
2.2 国外生育保险类型 |
2.3 国外生育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
2.3.1 强调参保个人责任 |
2.3.2 保险待遇水平高 |
2.3.3 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广 |
2.3.4 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 |
3 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的实践 |
3.1 我国生育保险发展概况 |
3.2 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的实践经验 |
3.3 我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践的经验启示 |
4“两险合并”背景下生育保险存在的问题 |
4.1 两险合并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 |
4.2 生育保险的缴费率降低压力巨大 |
4.3 企业的缴费负担依然较重 |
5 完善生育保险政策的建议 |
5.1 强化个人责任,建立自身能够精算平衡的制度 |
5.2 加强生育保险立法、基金监督和管理 |
5.3 建立与全面二孩相适应的生育保险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
一、医疗保障制度 |
二、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三节 我国医疗保障引入市场机制研究综述 |
一、关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总体方向的研究 |
二、关于商业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角色定位的研究 |
三、对我国医疗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实践探索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医疗保障引入市场机制基础理论 |
第一节 社会保障研究中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理论 |
一、福利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二、新自由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三、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二节 医疗保障研究中政府与市场各自定位的相关理论 |
一、政府提供论 |
二、市场提供论 |
三、政府与市场结合论 |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前提下主从关系的基础理论 |
一、有管理的竞争理论(Managed Competition) |
二、政府委托论 |
三、平等竞争论 |
四、平等合作论 |
第四节 本文对医疗保障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思考 |
一、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 |
二、福利保障文化与传统 |
三、医疗市场的扭曲程度 |
四、参保主体成熟程度 |
五、私营医疗保险市场发育程度 |
第三章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背景分析 |
一、医疗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费用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
二、医疗保障基金筹资增长潜力越来越有限 |
第二节 参保对象分析 |
一、法治意识 |
二、保障意识 |
三、信用水平 |
四、保健意识 |
第三节 医疗服务市场分析 |
一、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 |
二、公立医疗机构定位扭曲 |
三、我国特殊的医疗、医药供给与流通体制 |
四、受雇为主的医师执业体制和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收入制度 |
第四节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分析 |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 |
一、筹资模式 |
二、保障水平与保障范围 |
三、运行管理模式 |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
二、医保运行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但仍然严重不足 |
三、基本医疗保险服务满意度不尽人意 |
第三节 主要成因 |
一、医保经办能力不足 |
二、医保管理和经办体系的碎片化 |
第四节 经办能力问题基本解决思路 |
一、两种解决思路 |
二、两种思路的比较分析 |
第五章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探索 |
第一节 政策演进历程 |
一、第一阶段:医疗保险制度初创期 |
二、第二阶段:新医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期 |
三、第三阶段: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期 |
第二节 几种典型模式 |
一、委托管理模式: |
二、全额承保模式 |
三、大病保险模式 |
四、共保联办模式 |
第六章 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德国医改情况 |
一、医改背景 |
二、医改措施 |
三、医改成效 |
第二节 瑞士医改情况 |
一、医改背景 |
二、医改措施 |
三、医改成效 |
第三节 荷兰医改情况 |
一、医改背景 |
二、医改措施 |
三、医改成效 |
第四节 国际经验总结和启示 |
一、三国医改的共同特征 |
二、值得借鉴的做法 |
三、改革成功所依赖的社会条件 |
第七章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模式选择 |
第一节 基于情境决定论的比较 |
一、活力需求类因素分析 |
二、管制需求类因素分析 |
三、五种模式下政府-市场关系分析 |
第二节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比较 |
一、共同点分析 |
二、不同点分析 |
第三节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比较 |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
二、几种模式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 |
第四节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 |
一、机制设计理论概述 |
二、机制设计理论下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第一层次的结论 |
二、第二层次的结论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一、目前实践的瑕疵和完善方向 |
二、推广前景及需要进一步创造的条件 |
中外参考文献 |
后记 |
(4)新时期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论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辨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有关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争辩由来已久,并呈现周期性 |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既可相互促进,亦能相互制约 |
(三)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存在认识误区和视角偏差 |
二、历史视角: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演进 |
(一)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
(二)全球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 |
三、现实问题:当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
(一)社会保障、劳动者保护与经济发展活力 |
(二)社会保障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社会保险与变化中的劳动力市场 |
四、政策建议: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
(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构建积极的社会保障体系 |
(二)社会保障制度与相关政策的优化路径 |
1. 养老保险: |
2. 长期护理保险: |
3. 医疗保险: |
4. 信息化和大数据: |
5. 社会救助:宫蒲光e认为,推进社会救助的工作重点,一是有效衔接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 |
6. 养老服务: |
7. 生育政策: |
8. 社会保障基金: |
9.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 |
1 0. 慈善事业: |
(5)创新驱动医改(论文提纲范文)
三方共话医改 |
支付方 (医疗保险) : |
服务提供方 (医疗机构) : |
产业方 (医药协会、制药企业和医疗设备企业等) : |
三地医改争艳 |
北京: |
上海: |
深圳: |
(8)开创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事业新局面——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年来的基本经验 |
二、当前形势和今年的工作任务 |
(一)继续狠抓扩面 |
(二)着力探索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 |
(三)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
(四)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五)全面落实和细化“三二一”医疗保险管理措施,探索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化管理。 |
(六)切实加强基金管理 |
(七)规范业务经办流程 |
(八)健全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
四、王东进副部长谈生育保险工作的基本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D]. 郎杰燕. 山西大学, 2019(01)
- [2]“两险合并”背景下生育保险问题研究[D]. 陈圆方.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3]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研究[D]. 喻华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10)
- [4]新时期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论要[J]. 华颖. 社会保障评论, 2017(02)
- [5]创新驱动医改[J]. 张文燕,王东进,廖新波,宋瑞霖,刘高清,韩晓芳,许速,蔡立. 中国医院院长, 2013(15)
- [6]构建和谐社会 医保添砖加瓦[J]. 张苗. 中国社会保障, 2005(04)
- [7]让更多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N]. 王伟,唐万锋.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5
- [8]开创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事业新局面——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王东进. 劳动保障通讯, 2003(03)
- [9]医保锁定今年目标——覆盖人数过亿 管理基础夯实[J]. 蒋德理. 中国社会保障, 2003(03)
- [10]今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目标确定[N]. 杨海波.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