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彦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高中部
二元均值不等式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元均值不等式具有将“和式”转化为“积式”、将“积式”转化为“和式”的“放缩功能”,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在应用中,注意均值定理成立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要创设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合理拆分项或配凑因式是常用的解题技巧,而拆与凑的成因在于使等号成立。对于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要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数学情景。
图1图2
例1,如图1所示,有一壁画,最高点A处离地面4m,最低点B处离地面2m,若从离地高1.5m的C处观赏它,则离墙多远时,视角θ最大?
解析:要求最大视角θ,可以建立θ的某一种三角函数,分析可以看出θ的正切容易表示,引入变量CD=x,从而把求θ的最大值问题转化为求函数最大值问题,运用均值不等式问题得到解决。
设∠ACD=α,∠BCD=β,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评注:本题重在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中发现表示θ的正切是关键。
例2,如图2所示,∠A为定角,P、Q分别在∠A的两边上,PQ的长为定长。当P、Q处在什么位置时,△APQ的面积最大?
解析:∠A为定角,其对边为定长,而夹∠A的两边长度是可以改变的。不妨设AP=x,AQ=y,PQ=a。欲求△APQ面积的最大值,只要求xy的最大值即可。结合余弦定理,运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出xy的最大值。
222SΔAPQ=12xysinA,cosA=x+2yxy.a。∴2xy≤x2+y2=2a2cosA·xy+a2,即2(1-cosA)xy≤a2。∴xy≤(21.cosA)。当sinA且仅当x=y时,“=”成立。此时,SΔAPQ=12xysinA≤(41.cosA)a2。
故当AP=AQ时,△APQ的面积最大。评注:本例的关键依然是数学问题的转化,细致分析,缜密推理,问题不难解决。
例3,如图3所示,过点yP(3,2)的直线l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BP(3,2)△AO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依题意,可设直线方Ox程为ax+by=1,则a>0,b>0。图33211把P(3,2)代入得a+b=1。∵SΔAOB=2ab最小,∴ab最大,32+111
又1=1.3.2≤1(ab)2=(.)2=∴(ab)min=24。当ab6ab626224a3=b2,即a=6,b=4时,“=”成立。此时,(SΔAOB)min=21ab=12。
直线方程为6x+4y=1,即2x+3y-12=0。
评注:中间结论a3+b2=1是运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注意到
a、b都在分母的位置上,所以把1配凑成1.3.2的形式,根ab6ab据“和定积最大”,运用均值不等式,得出等号成立的条件,进而可求出三角形面积最小时两个截距的值。如果把问题条件改为“两截距和最小”,可把直线方程设成点斜式,表示出两截距,再对于a+b运用均值不等式即可。
在实际应用背景下,均值不等式是求多项式的最值以及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方法。在具体运用均值不等式时,往往要配凑系数、凑项、分离,无论怎样变形,均需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另外,还经常采用整体代换(比如“1”的代换技巧)或者换元法来建构运用不等式的情景。对于一些应用题,关键在于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总之,在实际问题中,要准确感知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场合,合理变形,以达到灵活运用、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