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震害快速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快速,损失,烈度,数据,单层,信息,空间。
震害快速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胡峻,赵鹏[1](2019)在《上海市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震害机理分析,承灾体震害程度由地震作用、承灾体易损性、承灾体属性叁要素决定。结合上海特大城市特点,基于现有强震动观测台网,结合建筑物震害易损性矩阵和建筑物GIS信息数据库,构建了一套针对建筑物进行震害损失评估的系统。借助该系统,能够快速获取建筑物的震害损失分布情况,并直观的在GIS底图进行展现。(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8期)
郭志宇[2](2017)在《基于视频监控的震害快速评估与地震应急技术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相对集中,因而也是地震灾害潜在危险性最高的地区。地震防灾、救灾、减灾的主体都在城市,所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防震减灾措施,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对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是必须的。震害评估是防震减灾的必要措施,它是指调查和评价因地震而造成的各类工程结构物的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且多指直接经济损失。本论文试图利用广泛布设于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构(建)筑物内部的视频监控设备所捕捉到的影像资料,通过一些鲁棒性的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测震学、地震工程学和通信技术,对震时以构(建)筑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程设施进行同震监测,提供实时的数据处理结果和反馈信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震应急指挥的无序性,提高应急工作效率。论文首先介绍了新方法的技术基础,即视频监控影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人工目视判读和计算机图像分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此获得监视场景内的目标运动特征及对应参数,从而为地震应急中震害信息的收集工作和后期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接着集中讨论了震害评估的具体方案设计,针对基于视频监控震害指数和视频监控图像分类两种不同的信息提取方式分别设计震害快速评估方案。最后,文章通过对比几种常见震害评估方法,分析了传统技术在提取震害信息时的不足之处,并适时提出新方法的解决思路。论文还对新技术方案的适用地震强度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新技术的实现十分依赖稳定的通信保障,因此文章还研究了强震对通信设施的常见破坏情况以及在何等强度下通信设施不被破坏,或者说破坏后依旧能够保障前后方信息交流这一重要内容,并得到了初步的结论——VIII±II度。由此可见,理论上新技术在大震发生后的应用还是非常可靠的。论文最后针对5·12汶川地震主震,进行了应急初期阶段灾区的震害情况快速评估这一正演模型的试算。该模型简化了视频监控影响资料的预处理过程,通过数据插值处理,应用预先设定的算法,验证得出新方法在5·12汶川地震主震这一实例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这一初步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7-04-10)
马犇,何琳,张洁,万杰,丁娟[3](2016)在《基于公里格网数据的震害快速评估本地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里格网数据分布处理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和成熟的一种GIS数据分布技术,它可以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数据转变为以公里格网(1km*1km)为单位的栅格数据,避免了传统以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分割造成的数据分配误差,从而保证了灾情快速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基于公里格网数据的震害快速评估本地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充分体现震区专题数据的内部差异,形象、具体地反应出区域内数据分布的离散性特点,对震害快速评估、区域统计分析、专题图件制作等应用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6年11期)
谷国梁,王晓蕾,李雅静,安立强,赵士达[4](2016)在《天津市面向震害快速评估的房屋和人口空间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市的大比例尺房屋空间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模拟了天津市房屋和人口空间分布,产出1km格网的房屋数据和分时段人口公里格网数据。经检验,模拟的房屋和人口数据达到了较高精度,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行政单元内部的房屋和人口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应用到设定地震震害评估中,与基于平均密度法的评估结果对比,表明基于公里格网评估的结果更为合理,减少了由于房屋和人口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误差,能够为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6年02期)
贾明娟,万祥星[5](2016)在《相干变化指数法在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为快速展开地震救援,评估震害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基于汶川震中东南平原地区的ENVISATASAR影像,利用相位干涉方法处理得到相干变化指数图像,对6个评估区域的像元相干变化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以相干变化指数平均值作为区分建筑物基本完好与损毁的阈值,并与实地调查结果相比,精度基本达到70%。验证干涉相干变化指数法对震害快速评估有效的同时,也为震区提供震害救援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王明振,孙柏涛[6](2015)在《考虑二次震害的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快速评估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层砖柱厂房因其造价低、施工简单,目前仍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生产用房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历次震害表明,单层砖柱厂房在强烈地震动作用下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单层砖柱厂房进行震害分析。本中首先将搜集到的海城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及芦山地震中155个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实例作为样本,使用MATLAB软件回归得到单层砖柱厂房一次地震震害快速评估模型。随后,对回归分析中得到的5个主要震害影响因素进行组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32个厂房模型,同时考虑9种不同的二次地震序列,共288个工况进行时程分析,得到考虑二次震害的单层砖柱厂房震害样本,并根据二次震害样本回归拟合出考虑二次震害的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快速评估模型。最后基于VB6.0程序编译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快速评估程序。通过对震害快速评估模型进行修正和检验可知,所建立的震害快速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杨小红[7](2014)在《基于地震空间信息网格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频发、受地震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基本烈度在Ⅵ度及其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9%。加强地震灾害的预测预报、损失评估以及救援、重建等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对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尤为重要。但到目前,地震尚不能得到准确预报。因此,如何在地震发生以后,快速、准确地评估地震灾情,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灾后救援与重建的基础。在过去的叁十多年里,国内外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丰富的评估模型和较为完善的地震现场工作指标体系。然而,目前的震害损失评估系统仍有一些不足:基于现场调查的评估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且评估时间过长,不能响应“快速”评估的要求;基于GIS的方法,将整个震区作为一个评估区,在考虑震害因子时空分布不均匀上有所欠缺;基于遥感的方法,容易受天气和影像分辨率的影响,且预处理时间较长,导致评估时间过长,错失救援黄金时间。为了快速、有效地分析错综复杂、多源异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各种与地震灾害损失相关的海量数据,快速地获得灾情分布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空间信息网格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该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与震害评估理论深度耦合的多学科交叉,具有较好的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特色和创新如下:(1)地震专题空间信息网格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根据地震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面向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地震专题空间信息网格的基本框架体系,包括其概念、类型、尺度和内容等,较好地解决了地震灾害时空数据一体化组织和存储的难题,为实现大区域时空不均匀海量地震数据的组织、管理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2)地震专题空间信息网格构建模型与方法:分析了以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为主题的地震专题空间信息网格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其构建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地震专题空间信息网格的计算机原型系统,为依托地震空间信息网格系统,开展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等应用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3)基于混合多级地震空间信息网格的建筑物、经济和人口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依托地震空间信息网格平台,利用混合多级网格模型既继承了不规则网格的数据特征,又发挥了规则网格优势的特点,将地震空间信息网格与震害损失评估模型深度耦合,为实现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和可操作的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单一网格或GIS方法中存在的对震害数据的时空非均匀性考虑不足的缺陷。(4)灾情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的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针对灾情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案例匹配方法引入到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中,并与地震空间信息网格进行深度耦合,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灾情信息不完备条件下,震害损失的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和可操作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一致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以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目的,以地震空间信息网格为主线,实现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数据管理、模型构建、智能计算、图表绘制和结果输出,多角度、多方法、多指标地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快速评估,不仅拓宽了空间信息网格的应用领域,发展了地震信息的服务模式,而且,研究成果能够为地震发生以后的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平台保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马海建,陆楠,李晓璇,游新兆,陈涛[8](2014)在《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是地面交通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的主要地面运输通道。重大地震灾害发生以后,快速、准确地提取灾区的道路震害信息对于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遥感影像数据源的逐渐丰富,对有效的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应急决策专业软件的需求愈加迫切。介绍了一种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模块与信息流程,深入研究了道路震害信息提取、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运输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能够满足地震灾害应急评估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胡峻[9](2014)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新型技术引入到防震减灾领域中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作为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应用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震害评估的意义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并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震害评估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04期)
李成帅[10](2013)在《南北地震带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是人类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准确的对震害损失作出科学估计,对应急救援方案制订、政府抗震救灾决策以及恢复重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地震发生后,及时而准确的获取灾情信息、评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等,为有关部门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是震后制定防震减灾决策和社会公众的迫切需求。南北地震带规模宏大,构造复杂,由一系列断裂带构成,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近半数8级以上地震,发震频率远高于大陆其他地区。故研究适用于该区域的震害损失评估快速模型和技术,对于应急救灾、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等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南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针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快速估计灾情和建筑物损失的需要,开展了“一种地震烈度图快速实现的思路”和“基于公里格网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等工作的探索,并以汶川8.0级地震、盈江5.8级地震、芦山7.0级地震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得到了可靠的结果。为开展上述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和调研:地震烈度评定相关技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常用技术及应用现状,目前易损性分类清单法、宏观经济易损性分析法、基于GIS和RS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是现阶段最常应用的震害评估方法。在现在地震烈度评定方法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震烈度图快速实现的思路:利用反映地震灾情的大量图像,包括照片、无人机航拍图、遥感图像、现场烈度值等,快速实现地震烈度图的绘制。解决了实现该思路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图片震害资料获取、配准以及烈度判定问题,并以汶川地震为例,实现了该思路。在南北地震带典型建筑物的震害特点和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南北地震带大震极灾区速判及灾情展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公里格网数据,结合易损性矩阵、损失比、建筑单价资料,绘制了四川省各类房屋不同烈度影响场损失分布模型图,计算了汶川8.0级地震所造成的四川省各类房屋损失。同样,以公里格网地震应急数据库为基础,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了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作出不同破坏等级的建筑物损失分布图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本文结果表明:1、利用本文提出的地震烈度图快速实现思路,在速度上比经过现场调查后再进行具有较大优势;在精度上大大优越于利用历史经验等震线模型进行烈度的快速估计,可以满足地震应急救灾特别是巨大地震的需求,该方法思路清晰明确,简单可行,在时效性和节省人力资源方面有相当可取之处。2、应用基于公里格网(1km×1km)的人口、经济、房屋数据,进行震害损失的快速评估,这种评估方式把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数据转变为以公里格网为单位,不仅避免了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数据分配错误,而且人口、经济和建筑物的密集、疏散程度在转变为公里格网后跟实际数据更为接近,从而极大缩小了评估误差,更加有效地对应急救援决策、物资分配等提供支持依据。3、本文以南北地震带叁个典型地震做试验,验证了基于公里格网数据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在南北地震带区域应用的可行性,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评估精度较以往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可以满足地震应急工作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期刊2013-07-01)
震害快速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城市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相对集中,因而也是地震灾害潜在危险性最高的地区。地震防灾、救灾、减灾的主体都在城市,所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防震减灾措施,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对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是必须的。震害评估是防震减灾的必要措施,它是指调查和评价因地震而造成的各类工程结构物的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且多指直接经济损失。本论文试图利用广泛布设于城市道路、公共场所、构(建)筑物内部的视频监控设备所捕捉到的影像资料,通过一些鲁棒性的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测震学、地震工程学和通信技术,对震时以构(建)筑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工程设施进行同震监测,提供实时的数据处理结果和反馈信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地震应急指挥的无序性,提高应急工作效率。论文首先介绍了新方法的技术基础,即视频监控影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人工目视判读和计算机图像分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此获得监视场景内的目标运动特征及对应参数,从而为地震应急中震害信息的收集工作和后期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接着集中讨论了震害评估的具体方案设计,针对基于视频监控震害指数和视频监控图像分类两种不同的信息提取方式分别设计震害快速评估方案。最后,文章通过对比几种常见震害评估方法,分析了传统技术在提取震害信息时的不足之处,并适时提出新方法的解决思路。论文还对新技术方案的适用地震强度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新技术的实现十分依赖稳定的通信保障,因此文章还研究了强震对通信设施的常见破坏情况以及在何等强度下通信设施不被破坏,或者说破坏后依旧能够保障前后方信息交流这一重要内容,并得到了初步的结论——VIII±II度。由此可见,理论上新技术在大震发生后的应用还是非常可靠的。论文最后针对5·12汶川地震主震,进行了应急初期阶段灾区的震害情况快速评估这一正演模型的试算。该模型简化了视频监控影响资料的预处理过程,通过数据插值处理,应用预先设定的算法,验证得出新方法在5·12汶川地震主震这一实例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这一初步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震害快速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1].胡峻,赵鹏.上海市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J].智能城市.2019
[2].郭志宇.基于视频监控的震害快速评估与地震应急技术可行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7
[3].马犇,何琳,张洁,万杰,丁娟.基于公里格网数据的震害快速评估本地化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
[4].谷国梁,王晓蕾,李雅静,安立强,赵士达.天津市面向震害快速评估的房屋和人口空间化研究[J].地震.2016
[5].贾明娟,万祥星.相干变化指数法在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
[6].王明振,孙柏涛.考虑二次震害的单层砖柱厂房震害快速评估新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
[7].杨小红.基于地震空间信息网格的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8].马海建,陆楠,李晓璇,游新兆,陈涛.道路震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2014
[9].胡峻.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10].李成帅.南北地震带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