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包括工字钢柱、钢柱固定组件、环形网栅、钢丝格栅和锚绳,所述工字钢柱通过钢柱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浇筑在边坡底部的混凝土基台上,相邻两个工字钢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连接拉紧,所述环形网栅通过缝合绳铺挂在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之间,所述钢丝格栅铺挂在环形网栅的内部且叠盖住环形网栅,所述锚绳的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锚杆锚固于边坡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阻拦住小型落石,并且实现了钢柱的平移、侧移两个方向的运动,避免了钢柱与基座之间发生刚性接触,提高了防护网系统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柱(1)、钢柱固定组件(2)、环形网栅(3)、钢丝格栅(4)和锚绳(5),所述工字钢柱(1)通过钢柱固定组件(2)固定安装于浇筑在边坡底部的混凝土基台(6)上,相邻两个工字钢柱(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连接拉紧,所述环形网栅(3)通过缝合绳(9)铺挂在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之间,所述钢丝格栅(4)铺挂在环形网栅(3)的内部且叠盖住环形网栅(3),所述锚绳(5)的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锚杆(10)锚固于边坡上;所述钢柱固定组件(2)包括连接件(21)、铰接座(22)和固定底板(23),所述连接件(21)内开有U型槽口且槽口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销轴(24),所述工字钢柱(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耳板(25),所述第一耳板(25)铰接于所述第一销轴(24)上,所述连接件(21)的底部一体焊接有第二耳板(26),所述第二耳板(26)通过第二销轴(27)铰接于铰接座(22)上,所述第二销轴(27)与第一销轴(2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接座(22)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23)上,所述固定底板(23)通过地脚螺栓(28)固定安装于混凝土基台(6)的上端。
设计方案
1.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柱(1)、钢柱固定组件(2)、环形网栅(3)、钢丝格栅(4)和锚绳(5),所述工字钢柱(1)通过钢柱固定组件(2)固定安装于浇筑在边坡底部的混凝土基台(6)上,相邻两个工字钢柱(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连接拉紧,所述环形网栅(3)通过缝合绳(9)铺挂在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之间,所述钢丝格栅(4)铺挂在环形网栅(3)的内部且叠盖住环形网栅(3),所述锚绳(5)的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锚杆(10)锚固于边坡上;
所述钢柱固定组件(2)包括连接件(21)、铰接座(22)和固定底板(23),所述连接件(21)内开有U型槽口且槽口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销轴(24),所述工字钢柱(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耳板(25),所述第一耳板(25)铰接于所述第一销轴(24)上,所述连接件(21)的底部一体焊接有第二耳板(26),所述第二耳板(26)通过第二销轴(27)铰接于铰接座(22)上,所述第二销轴(27)与第一销轴(2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接座(22)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23)上,所述固定底板(23)通过地脚螺栓(28)固定安装于混凝土基台(6)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网栅(3)由若干钢丝环相互套接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格栅(4)通过扎丝与环形网栅(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上分别设置有减压环(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台(6)的尺寸为0.6m*0.8m*1.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栓(28)锚固于混凝土基台(6)中的深度不小于2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破碎岩质边坡的安全,常在边坡下方布设被动防护网,对岩质边坡上由于风化、雨水或震动造成的落石、滚石及浅层崩坍进行防护。但是现有的被动防护网一般不能有效阻拦小落石,并且在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时,防护网钢柱只能相对基座作水平一个方向的位移,而不能发生侧向偏移,使得钢柱与基座之间会发生刚性接触,导致钢柱或基座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阻拦小落石,钢柱相对基座不能发生侧向位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包括工字钢柱、钢柱固定组件、环形网栅、钢丝格栅和锚绳,所述工字钢柱通过钢柱固定组件固定安装于浇筑在边坡底部的混凝土基台上,相邻两个工字钢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连接拉紧,所述环形网栅通过缝合绳铺挂在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之间,所述钢丝格栅铺挂在环形网栅的内部且叠盖住环形网栅,所述锚绳的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锚杆锚固于边坡上;
所述钢柱固定组件包括连接件、铰接座和固定底板,所述连接件内开有U型槽口且槽口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销轴,所述工字钢柱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铰接于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一体焊接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铰接座上,所述第二销轴与第一销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铰接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安装于混凝土基台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环形网栅由若干钢丝环相互套接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钢丝格栅通过扎丝与环形网栅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上分别设置有减压环。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基台的尺寸为0.6m*0.8m*1.0m。
优选地,所述地脚螺栓锚固于混凝土基台中的深度不小于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环形网栅的内侧铺设一层孔眼更为密集的钢丝格栅,能够有效地阻拦住小型落石,同时钢柱铰接在连接件内的第一销轴上,且连接件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铰接座上,并且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相互垂直设置,实现了钢柱的平移、侧移两个方向的运动,避免了钢柱与基座之间发生刚性接触,提高了防护网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网栅和钢丝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柱固定组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工字钢柱1、钢柱固定组件2、环形网栅3、钢丝格栅4、锚绳5、混凝土基台6、上支撑绳7、下支撑绳8、缝合绳9、锚杆10、减压环11、连接件21、铰接座22、固定底板23、第一销轴24、第一耳板25、第二耳板26、第二销轴27、地脚螺栓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被动防护网,包括工字钢柱1、钢柱固定组件2、环形网栅3、钢丝格栅4和锚绳5,工字钢柱1通过钢柱固定组件2固定安装于浇筑在边坡底部的混凝土基台6上,相邻两个工字钢柱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连接拉紧,环形网栅3通过缝合绳9铺挂在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之间,钢丝格栅4铺挂在环形网栅3的内部且叠盖住环形网栅3,锚绳5的一端与工字钢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锚杆10锚固于边坡上;
如图3和图4所示,钢柱固定组件2包括连接件21、铰接座22和固定底板23,连接件21内开有U型槽口且槽口的两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销轴24,工字钢柱1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耳板25,第一耳板25铰接于第一销轴24上,连接件21的底部一体焊接有第二耳板26,第二耳板26通过第二销轴27铰接于铰接座22上,第二销轴27与第一销轴24相互垂直设置,铰接座22固定安装于固定底板23上,固定底板23通过地脚螺栓28固定安装于混凝土基台6的上端。
环形网栅3由若干钢丝环相互套接而形成;钢丝格栅4通过扎丝与环形网栅3固定连接。
上支撑绳7和下支撑绳8上分别设置有减压环11,用于减振和缓冲。
混凝土基台6的尺寸为0.6m*0.8m*1.0m;地脚螺栓28锚固于混凝土基台6中的深度不小于20㎝。浇筑施工时采用人工开挖基坑,而禁止采用爆破作业,使周边土体尽量保持原状。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网栅3的内侧铺设一层孔眼更为密集的钢丝格栅4,能够有效地阻拦住小型落石,同时钢柱1铰接在连接件21内的第一销轴24上,且连接件21通过第二销轴27铰接于铰接座22上,并且第一销轴21与第二销轴27相互垂直设置,实现了钢柱2的平移、侧移两个方向的运动,避免了钢柱与基座之间发生刚性接触,提高了防护网系统的使用寿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5671.2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652952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2D 17/20
专利分类号:E02D17/20;E02D5/74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四川思络普防护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思络普防护网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新雅正街12号附48号4楼
发明人:李昌胜
第一发明人:李昌胜
当前权利人:四川思络普防护网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文武
代理机构:31297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