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攻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攻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戊酸,因素,关联性,物证,信息,法医。

攻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实进[1](2019)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与抗精神病药物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n=35)、治疗组(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与抗精神病药物结合治疗方法,n=3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值、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值,并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小剂量丙戊酸镁结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其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李丹阳,王殿玺,李德[2](2019)在《中国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澳门地区的2 68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攻击行为调查量表对中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评估。结果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平均得分为[(36.18±17.62)分],其中被动性攻击行为平均得分[(20.00±9.19)分],高于主动性攻击行为[(16.18±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1,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初中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t=5.95,P<0.01),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得分低于学习成绩差的(F=9.12,P<0.01),母亲没有工作的中学生得分高于母亲有工作的(t=2.40,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最近1个月逃课频率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1);物质滥用的经历特别是近1个月的饮酒(t=5.77)、吸食毒品频率(t=2.90)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而被偷(t=4.98)、被打(t=2.87)以及被武力抢夺(t=-2.62)等被害经历也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澳门中学生的被动性攻击行为水平高于主动性攻击行为,逃课、物质滥用以及被害经历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需要加强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梁涛,王统祥,刘健伟,杨晶[3](2019)在《多跳无线网络干扰攻击建模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媒介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多跳无线网络(MHWN)易受干扰攻击的影响。为了刻画干扰攻击特征,分析干扰攻击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对3种典型的干扰攻击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随机几何理论和攻击方式,对无记忆干扰源、随机干扰源和按需干扰源进行了建模;然后给出了干扰信号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的干扰攻击方式对网络节点冲突概率和平均接入时延的影响,给出了理论推导结果;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给出了数值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2期)

银燕,余建英,熊智[4](2019)在《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招募25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4分的病人为攻击行为组,MOAS<4分的病人为非攻击行为组。给予两组病人MO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童年创伤问卷(CTQ)、修订版精神病态清单(PCL-R)评估,分析病人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攻击行为组病人在PANSS中的阳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及激活性、偏执、攻击症状群的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行为组;攻击行为组病人在SSRS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非攻击行为组;攻击行为组病人在CTQ中的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行为组;攻击行为组病人在PCL-R中的反社会因子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行为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症状、激活性、偏执、攻击、情感虐待、反社会因子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客观支持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临床评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攻击行为中需要注意其相关的精神症状、童年创伤及主客观支持等复杂的相关因素。(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苏欣,张野,郭爽,申婷,白松凡[5](2019)在《校园排斥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小学不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校园排斥可能是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前提和动因。校园排斥(campus exclusion)即指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社会排斥,具体指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被他人或其他团体拒绝或忽视,难以建立和保持正常人际关系,致使其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本研究采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攻击行为问卷、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的积极应对方式分量表对9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22.0和AMO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探讨校园排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宽恕和积极应对方式的作用。在控制年级和性别变量之后,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攻击行为;(2)宽恕在校园排斥与攻击行为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在校园排斥与攻击行为间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宽恕和积极应对方式在校园排斥与攻击行为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一方面揭示出校园排斥是初中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同时强调了初中生的积极人格倾向和应对方式对其遭受校园排斥后引发的攻击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尤晓慧,陈雪明,刘拓[6](2019)在《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在他评与自评情境下的信效度检验: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攻击性行为进行分类时,反应性-主动性攻击的分类方式最为突出,反应性-主动性攻击揭示了儿童的内部动机,同时,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RPQ)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该量表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施测。在国内,已有研究证明了该量表在中国被试群体中的适用性,但是,研究者们对该量表信效度的检验都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研究结果略显粗糙,本研究依据项目反应理论来对每个题目进行具体分析。此外,为解决研究中由于儿童不理解题目中部分描述攻击的抽象词语而导致错误填答的问题,研究者们提出应由儿童的看护者对其攻击性进行评估。但是,看护者的评估结果和儿童自评结果是否等价呢?这样做是否合理呢?本研究拟通过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检验方法,对RPQ量表是否具有跨评价方式的测量不变性进行检验。本研究选取中文版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对485名4-6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施测,首先使用Excel的eirt插件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对量表各个题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plus8.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下:中文版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除第19题以外的各题目均有较好的区分度,且选项的难度适于作攻击性的测量。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下,两因子结构拟合良好(TLI=0.933,CFI=0.940,RMSEA=0.041和TLI=0.947,CFI=0.952, RMSEA=0.052)。在进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时,第一步形态等值(configural invariance)在10000次迭代后仍未收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发现,第22题的截距和残差均远大于其他题目。删除第22题后,跨评价方式等值的七个模型拟合良好(CFI>0.900, TLI>0.900, RMAEA<0.05),实现跨评价方式等值。基于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未来对攻击性的评估中,可以考虑删除第19题和第22题。(2)中文版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具有跨文化的通用性,而且各项目性能良好。(3)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特别是在跨评价方式上的测量等值为以后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测量的攻击性行为提供了可比性的依据,解决了一些在测量中不便儿童直接评价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聂爱婷,计艾岑,胡利平,张秀峰,刘林林[7](2019)在《云南汉族、彝族躯体攻击行为与MAOA μ-VNTR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彝族人群躯体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AB)与单胺氧化酶A基因(Monoamine oxidase-A,MAO-A)启动子区域30bp-VNTR (MAOAμ-VNTR)多态性的关联性,以及其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4个潜在风险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对495例男性躯体攻击行为者和527例男性健康对照,应用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分型技术进行MAOAμ-VNTR基因分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云南汉族、彝族群体的MAOAμ-VNTR多态性与躯体攻击行为无直接相关性(P>0.05),且与4个潜在风险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躯体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为有无吸烟史以及低文化程度(P=0.001)。结论云南汉族、彝族群体的MAOAμ-VNTR多态性与躯体攻击行为不存在相关性;两个群体的躯体攻击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低文化程度和吸烟史。(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士增[8](2019)在《协议攻击Pohlig-Hellman和Pollard-rho算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专网一联盟链应用场景中较为常用。针对每个用户的私钥进行攻击破解,是攻击算法的目标。分析研究相应的协议攻击算法,既可以发现提升多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可靠性方法,也可以验证其安全性能。Pohlig-Hellman和Pollard-rho算法是对阶数为合数与素数的椭圆曲线进行攻击的两种算法。现分别对椭圆曲线加密攻击的Pohlig-Hellman和Pollardrho算法原理与实现过程进行推导和描述,进行两种的算法比较,从时间复杂度、适用情形和实际情况分析了两种算法的攻击效果。(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赵丽莉,刘忠喜,孙国强,倪明[9](2019)在《基于非线性状态估计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代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信息通信系统与物理电力系统深度融合,虚假数据注入等网络攻击可能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这方面研究已成热点问题。一次成功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涉及攻击者所掌握资源、攻击区域选择和攻击向量构建。在有限的资源下,根据实际电网运行特征,以攻击节点为中心,构建了单节点攻击区域和多节点攻击区域,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攻击范围。基于非线性状态估计模型,分别针对单节点攻击与多节点攻击情形,提出一种掌握局部电网信息下的攻击代价分析方法。最后以IEEE-14系统和IEEE-1354系统为例,分别进行单节点攻击和多节点攻击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所提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代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9期)

杨英杰,冷强,潘瑞萱,胡浩[10](2019)在《基于属性攻击图的动态威胁跟踪与量化分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多告警信息融合处理是有效实施网络动态威胁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利用网络系统多告警信息进行动态威胁跟踪与量化分析的机制。该机制首先利用攻击图理论构建系统动态威胁属性攻击图;其次基于权限提升原则设计了前件推断算法(APA)、后件预测算法(CPA)和综合告警信息推断算法(CAIIA)进行多告警信息的融合与威胁分析,生成网络动态威胁跟踪图进行威胁变化态势的可视化展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机制和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攻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澳门地区的2 68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攻击行为调查量表对中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评估。结果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平均得分为[(36.18±17.62)分],其中被动性攻击行为平均得分[(20.00±9.19)分],高于主动性攻击行为[(16.18±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1,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初中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高中生(t=5.95,P<0.01),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得分低于学习成绩差的(F=9.12,P<0.01),母亲没有工作的中学生得分高于母亲有工作的(t=2.40,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最近1个月逃课频率对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1);物质滥用的经历特别是近1个月的饮酒(t=5.77)、吸食毒品频率(t=2.90)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而被偷(t=4.98)、被打(t=2.87)以及被武力抢夺(t=-2.62)等被害经历也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澳门中学生的被动性攻击行为水平高于主动性攻击行为,逃课、物质滥用以及被害经历是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需要加强中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攻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实进.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9

[2].李丹阳,王殿玺,李德.中国澳门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

[3].梁涛,王统祥,刘健伟,杨晶.多跳无线网络干扰攻击建模与性能分析[J].计算机科学.2019

[4].银燕,余建英,熊智.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9

[5].苏欣,张野,郭爽,申婷,白松凡.校园排斥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尤晓慧,陈雪明,刘拓.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量表在他评与自评情境下的信效度检验: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聂爱婷,计艾岑,胡利平,张秀峰,刘林林.云南汉族、彝族躯体攻击行为与MAOAμ-VNTR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8].郭士增.协议攻击Pohlig-Hellman和Pollard-rho算法分析[J].通信技术.2019

[9].赵丽莉,刘忠喜,孙国强,倪明.基于非线性状态估计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代价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10].杨英杰,冷强,潘瑞萱,胡浩.基于属性攻击图的动态威胁跟踪与量化分析技术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标签:;  ;  ;  ;  ;  ;  ;  

攻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