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有机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喷管,中心,聚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丽,孙红卫,李志明,李海玲[1](2019)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室磁场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VCD)反应室中因感生电流的集肤效应而导致衬底温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生长薄膜质量的问题,通过对电磁加热式MOCVD反应室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电流强度和电流频率对磁场分布和焦耳热分布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基座结构中的磁场分布和焦耳热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分布和焦耳热分布不随电流强度的改变而改变,但磁场和焦耳热的数值与电流强度成正比;磁场分布、焦耳热分布和数值随着电流频率的变化而变化,数值与电流频率成正比,且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大,趋肤效应越明显;改变组成基座的材料组成可以改变基座中焦耳热分布,从而提高衬底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召峰[2](2019)在《过渡金属催化的“借氰”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氰基在有机化合物中比较常见,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都有氰基的存在,同时氰基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有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学原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比如羧酸、酰胺、醛、酮及氨基酸等等。近年来绿色、高效的氰基化学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氢氰化和转移氢氰化作为传统的氰基反应在氰基化学中占有主要地位,最近氰基化学不断提出新的反应类型,其中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氢氰化,氰基参与的双官能团化和各种形式的Strecker反应等反应的研究较为透彻。但是不管是氢氰化还是转移氢氰化原子经济性不高和毒性大等缺点依然存在。考虑到绿色、高效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想要研究一种原子经济性高,毒性小的氰基化反应,于是我们设想:通过使用氰醇作为氰源,在反应体系中缓慢释放氰基,生成的酮或者醛作为底物进行下一步反应,避免了原子的浪费,提高了原子的经济性;在反应中氰基暂时储存在金属上,在酮或者醛生成下一步反应后金属再将氰基还回到生成中间化合物中,避免了氰基以毒性大的负离子或者氢氰酸的形式存在,解决了反应体系中毒性大的问题;此外,整个反应体系中副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程度高,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这种对氰基“有借有还”的反应方式,称为“借氰”反应。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借氰”反应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镍催化的氰醇与醛(酮)参与的“借氰”反应合成相应的β-氰基酮类化合物。在镍和膦配体的作用下使得氰醇中的氰基首先寄托在镍上,释放出相应的酮或醛,然后在碱的作用下与另一分子的醛(酮)进行Aldol反应生成相应的烯酮,最后氰基Michael加成高效的合成相应的β-氰基酮化合物,并首次提出“借氰”反应策略。以82%的收率高效的完成了此反应,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广,通过的氰醇可以很好的与各种芳香醛,杂芳香醛以及脂肪醛发生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醛的氰醇也能参与此类“借氰”反应,通过实验证明了我们“借氰”反应策略的可行性。第二部分:通过“借氰”策略的钛催化氰醇类化合物的直接胺化反应。在钛的催化作用下,氰醇发生β-氰基消除反应后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与胺缩合成亚胺后发生S trecker反应,高效的合成α-氨基腈类化合物。同时,我们还尝试了此反应的催化不对称模式,在Ti(Oi-Pr)4以及奎宁和手性BINOL的作用下可以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获得相应的手性产物,最高达到87%ee.在此反应中底物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酮的氰醇,醛的氰醇以及胺类化合物均能很好的参与此“借氰”胺化反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8)
李琳,李成明,杨功寿,胡西多,杨少延[3](2019)在《叁层热壁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流场计算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层热壁水平流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真空反应腔的设计以及最终流场分布都进行了理论模拟。在选择优化喷管排布基础上,在衬底托盘、衬底四周底壁,以及衬底所在区域上壁临近区域范围加热,形成局部热壁外延真空反应腔体。此外,对于真空腔体设计,顶层与底层流动速度,都进行细致研究,确保在材料生长区域的壁面,反应前驱物源气体保持在稳定且无漩涡流动状态,并使反应物主要分布在衬底位置处,有效提高反应物利用率,并避免在腔壁等处发生反应,最后进行热壁MOCVD材料生长,得到厚度分布比较均匀,x射线双晶衍射的半峰全宽(FWHM)为149.8弧度秒,表明生长出质量良好的氮化镓(GaN)薄膜单晶材料。(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9年01期)
王彦波,陈沛,陈露露,付记亚,朱俊彦[4](2018)在《浅谈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及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等诸多方面探讨了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希望通过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兴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Mebrouka,BOUBECHE[5](2018)在《金属有机化学溶液法REBa_2Cu_3O_(7-x)超导涂层导体的厚度效应和人工钉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高温超导材料被发现以来,其高载流能力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人们广泛关注。超导在电力方面应用的关键问题是获得低成本、高临界电流的线带材。近年来基于薄膜外延技术发展起来的REBa_2CuO_(7-x)(REBCO)涂层导体(即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以不同技术路线逐步实现产业化批量化制备。高品质REBa_2Cu_3O_(7-x)超导膜的制造工艺,如脉冲激光沉积(PLD),共蒸发(CE),化学气相沉积(CVD)液相外延(LPE)和金属有机沉积(MOD)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制备方法可以产生高取向度的超导薄膜,并获得了高性能涂层导体。在不同沉积工艺中,不降低临界电流密度的情况下实现膜厚度的有效增加,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MOD是实现涂层导体低成本、批量化制备非常有优势的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超导临界电流已经达到了300-500 A/cm(77K,自场)。在MRI、能量存储系统、发电机、发动机、电缆、超导线材和带材、加速器、电磁铁等中使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其机械性能。在这些应用过程,即使高的磁场中HTS在低温区也具有非常高的J_c值。许多结晶缺陷如非超导相的细小析出物、位错、空位、晶界等被认为是超导材料的钉扎中心。然而,J_c值随着磁场中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其主要原因是超导体中缺乏有效的钉扎。鉴于此,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即通过纳米结构工程在HTC材料中引入人工钉扎中心。其目的在于以纳米点、纳米棒或纳米颗粒作为钉扎中心提高临界电流密度及改善的REBCO超导膜的钉扎性能。如通过引入有效的人工缺陷来增强磁通钉扎,进而改善高磁场下的载流能力。本论文主要针对金属缓冲层上REBa_2Cu_3O_(7-)厚膜外延生长及人工磁通钉扎性能提高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使用不同氟含量的或者不同的起始浓度的前驱液进行实验,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厚度的超导膜。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种前驱溶液制备的Y(Gd)BCO薄膜存在厚度限制。基于起始溶液浓度,选用合适的提拉速度,制备出具有良好超导性能的REBa_2Cu_3O_(7-x)厚膜。在这项研究中,还着力于将不同的第二相纳米粒子引入REBa_2Cu_3O_(7-x)基体中,以提高其涡旋钉扎性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人造中心(SrZrO_3纳米粒子)与叁维人造中心(Dy_2O_3纳米粒子)组合掺杂的方法。使用SLF-MOD,成功生长了Dy_2O_3和SZO共掺杂的高性能的单层YBCO薄膜,并达到了非常高的临界电流密度。所有的薄膜都具有由钉扎中心组成的丰富的微结构。采用3M%的SZO和50%Dy_2O_3,获得了表面光滑和织构良好的外延YBCO膜,并提高了其自场J_c和F_p(B),实现了15 NG/m~3的钉扎能(1.8 T的磁场,50 K)。尽管T_c略有下降,但J_c与磁场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发现低温下纳米颗粒的F_(p,max)(B//c)比纳米棒要强得多。在这项工作中,两种类型的APC的有效组合同时被添加到YBCO薄膜中,这实现了强磁通钉扎,而导致磁场中J_c和F_p的总体增强。(3)提出了另一种基于在低氟MOD在双层YDyBCO膜的基质中插入SrZrO_3(SZO)或BaZrO_3(BZO)的中间层的方法。通过在膜中添加插层,加深理解YBCO膜T_c和J_c性能的基本机制和超导性能的机理。众所周知,在场J_c与磁通钉扎密切相关。通过引入SZO使得J_c(B)曲线钉扎优势和高电流密度在大磁场范围内得以保持(外场从B=0升至5 T,温度范围为50 K至77 K)。 (4)通过改变溶液组成获得第二相显着分布的高温超导涂层导体薄膜,其已被证明在叁维人造钉扎中心方面是成功的。该方法通过改变溶液组成在YDyBCO中获得Dy_2BaCuO_5二次相。该超导膜的厚度相对较大(约1μm),为双层结构YDyBCO/YDYBCO+Dy211。使用改进的Bean模型,讨论了具有不同插层薄膜中的磁通钉扎机制。总之,本论文通过REBa_2Cu_3O_(7-x)低氟MOD的制备和表征,重点研究了第二相掺杂量的优化,获得了优质的厚膜,明确了掺杂量对微结构,超导转变温度和临界电流密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06-16)
陈琦[6](2018)在《植根深远的金属有机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催化科学、材料科学、医药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并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陈琦[7](2018)在《蓬勃发展的金属有机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1)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2)模板效应在复杂配合物合成中的应用;(3)以KOH调节的两个Zn(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并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8年02期)
陶婷婷[8](2018)在《围绕中心建言献策 优势互补促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国家在有机化学学科部署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5年开始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至今,连续5次获评优秀:2004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获“金牛奖”;2011年荣获“十一五”国家(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8-03-14)
吴佳华[9](2018)在《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化学连接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广泛应用在材料科学、半导体研究等行业。金属有机化学打破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与其他科学相连接,为现代化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制造业研究的逐步深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优点也逐步显现,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2期)
何国豪[10](2017)在《浅谈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在人类生产生活与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金属有机化学出发,首先概述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形成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特点,然后从工业、环保、农业、医药等方面重点分析金属有机化学应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了评估与展望。(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金属有机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氰基在有机化合物中比较常见,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都有氰基的存在,同时氰基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有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学原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比如羧酸、酰胺、醛、酮及氨基酸等等。近年来绿色、高效的氰基化学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氢氰化和转移氢氰化作为传统的氰基反应在氰基化学中占有主要地位,最近氰基化学不断提出新的反应类型,其中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氢氰化,氰基参与的双官能团化和各种形式的Strecker反应等反应的研究较为透彻。但是不管是氢氰化还是转移氢氰化原子经济性不高和毒性大等缺点依然存在。考虑到绿色、高效的化学反应要求,我们想要研究一种原子经济性高,毒性小的氰基化反应,于是我们设想:通过使用氰醇作为氰源,在反应体系中缓慢释放氰基,生成的酮或者醛作为底物进行下一步反应,避免了原子的浪费,提高了原子的经济性;在反应中氰基暂时储存在金属上,在酮或者醛生成下一步反应后金属再将氰基还回到生成中间化合物中,避免了氰基以毒性大的负离子或者氢氰酸的形式存在,解决了反应体系中毒性大的问题;此外,整个反应体系中副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程度高,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这种对氰基“有借有还”的反应方式,称为“借氰”反应。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借氰”反应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镍催化的氰醇与醛(酮)参与的“借氰”反应合成相应的β-氰基酮类化合物。在镍和膦配体的作用下使得氰醇中的氰基首先寄托在镍上,释放出相应的酮或醛,然后在碱的作用下与另一分子的醛(酮)进行Aldol反应生成相应的烯酮,最后氰基Michael加成高效的合成相应的β-氰基酮化合物,并首次提出“借氰”反应策略。以82%的收率高效的完成了此反应,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广,通过的氰醇可以很好的与各种芳香醛,杂芳香醛以及脂肪醛发生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醛的氰醇也能参与此类“借氰”反应,通过实验证明了我们“借氰”反应策略的可行性。第二部分:通过“借氰”策略的钛催化氰醇类化合物的直接胺化反应。在钛的催化作用下,氰醇发生β-氰基消除反应后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与胺缩合成亚胺后发生S trecker反应,高效的合成α-氨基腈类化合物。同时,我们还尝试了此反应的催化不对称模式,在Ti(Oi-Pr)4以及奎宁和手性BINOL的作用下可以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获得相应的手性产物,最高达到87%ee.在此反应中底物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各种酮的氰醇,醛的氰醇以及胺类化合物均能很好的参与此“借氰”胺化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有机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丽,孙红卫,李志明,李海玲.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室磁场数值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召峰.过渡金属催化的“借氰”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
[3].李琳,李成明,杨功寿,胡西多,杨少延.叁层热壁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流场计算机模拟[J].真空.2019
[4].王彦波,陈沛,陈露露,付记亚,朱俊彦.浅谈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J].广州化工.2018
[5].Mebrouka,BOUBECHE.金属有机化学溶液法REBa_2Cu_3O_(7-x)超导涂层导体的厚度效应和人工钉扎性能[D].上海大学.2018
[6].陈琦.植根深远的金属有机化学[J].化工科技.2018
[7].陈琦.蓬勃发展的金属有机化学[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8
[8].陶婷婷.围绕中心建言献策优势互补促进发展[N].上海科技报.2018
[9].吴佳华.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初探[J].明日风尚.2018
[10].何国豪.浅谈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J].饮食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