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经济,旅游,县域经济,甘肃省,因素,山东省。
经济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丁娟,张辰辰[1](2019)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2012—2016年安徽省16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以社会网络为视角探究旅游经济的网络空间结构的密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区等特征。研究表明:第一,2012—2016年,安徽省旅游经济联系呈现连续增长态势,但"南凸北凹"分化现象突出;第二,安徽省旅游经济的网络空间结构的密度、结点中心度和紧密中心度五年间增长明显,间距中心度受限较大,增幅处于波动状态,空间结构整体呈现"南密北疏"布局,合肥市是网络空间结构的中心枢纽;第叁,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对旅游资源的禀赋和交通的可达性依赖性较强;第四,旅游经济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受政策性建议与规划影响较强。(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玉[2](2019)在《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影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化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其中旅游经济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十叁五"旅游规划的倡导下,我国各区域间旅游行业合作密切,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区域旅游经济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而其中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各区域间不同城市为对象,通过对各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影响效应的分析做出研究。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部门,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有资源消耗相对较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旅游业不仅对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样,旅游业也推助了我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本文来源于《财富时代》期刊2019年10期)
张守忠,牛晓婷[3](2019)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哈大齐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3~2016年的县区人均GDP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及ESDA,研究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哈大齐地区的县区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县区间人均GDP过分悬殊的局面明显改善,区域发展逐渐趋向均衡; 2)区域趋向均衡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的不断下降,而非区间差异。区域总差异的关键在于组间差异,且比重大幅提高,空间结构由2003年体现为3个规模不等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变为2016年的中东部与西部之间对比明显的二元格局; 3)县区人均GDP全局Moran’s I指数由-0.041转为0.274,分布类型由随机分布转变为集聚分布,HH类型县区扩展显着; 4)局部空间自相关明显增强,且以正相关为主,西北部农业区的LL县区集聚明显。(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刘康,孟怡伟,丁志伟[4](2019)在《基于“点—线—面”的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以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为特征量,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引力模型、ESDA等研究方法,基于"点—线—面"视角对河南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点"层面上,高位次城镇规模不是很突出,中低位次城镇多且呈基底状衬托。城镇旅游经济规模与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旅游资源丰度、旅游开发与强度、景点吸引力密切相关。在"线"层面上,强轴线主要为"郑—汴—洛"、"郑-新"、"安-鹤"、"郑—焦"、"洛—济"等,在空间上形成以郑州市区、开封市区、洛阳市区、新乡市区、焦作市区为中心的"钻石状"结构。在"钻石状"结构外围呈现以平顶山市区、安阳市区、淮阳、南阳市区为中心的放射结构。在"面"层面上,整体呈"西北-东南"的分异结构,且在中部形成以郑州市区、开封市区、洛阳市区为中心的高值集中区。在豫北安阳市区、新乡市区、焦作市区等沿太行山地区也形成了次一级高值集中区,东南部地区基本上形成大范围的低值连绵区。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8期)
张强,莫鹏辉[5](2019)在《基于点线面的关天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关天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的"点、线、面"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城市西安逐渐发展为带动整个关天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经济增长极,各市区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了多极多核化的区域增长极;关天经济区产业集群依托城市和陇海铁路线在地理空间上呈点轴分布;以西安大都市圈为核心的产业增长极对陕北、陕南等经济腹地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姜姿卉[6](2019)在《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东北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断崖式”下跌的逆转。东北地区发展结构问题,使得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由繁荣逐渐走向萧条。资源禀赋和发展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东北地区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明显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地区间经济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准确把握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规律,科学评估其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系统梳理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区位势能、集聚与扩散、空间近邻效应和自组织—被组织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制;其次以集中度指数和经济地理集中度为衡量指标探索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东北地区35个地市州为基本研究对象,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政策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对策建议。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经济重心不断向南推进。南部形成了以大连、沈阳为核心的辽中南经济集聚区;中部地区向长春市、哈尔滨市集聚的趋势明显,但整体经济集聚程度在逐渐弱化;西部、北部和东部以资源型城市为代表的地区“地广经疏”现象正在逐渐加深。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即经历了以大连、鞍山、盘锦、沈阳为轴线的经济密集区和以大庆、长春为核心的经济集聚区,到以大连、沈阳为核心的辽中南经济集聚区的转变。东北地区各地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理相关性,空间近邻效应显着。自然资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水平、政府投资等对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产业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东北地区经济集聚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东北地区集聚空间结构的形成。第叁产业占比的提升对经济集聚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实际利用外资对东北地区经济集聚的作用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峥荣[7](2019)在《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不仅引领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也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城市群,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本文以成渝城市群143县(区)为研究单元,以2000-2014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及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成渝城市群143县(区)2000-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东南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发展重心逐步趋近于几何重心;高水平县(区)主要呈现出典型的双核组团结构,而低水平县(区)则由块状分布演变为散点-半环状分布、空间范围呈现出急剧缩小态势;成渝城市群形成稳固的核心增长极并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现象;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2)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区域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迅速缩小;成渝城市群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趋向于均衡发展;成渝城市群内高速和中高速增长区域个数仅为低于研究区域平均速度区域数量的一半,表明成渝城市群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靠少量高速增长县(区)带动。(3)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以2000—2014年人均GDP的增长率为因变量,以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基础、交通区位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策略、市场发育状况、中心城市规模及人口增长状况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基础是影响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的主导因子;市场发育与经济基础的协同作用是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交互因子;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与产业调整、中心城市规模与经济基础分别为第二及第叁交互因子。针对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本文从内部结构优化与外部体系构建两个视角,提出健全双核城市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成渝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边缘山区核心增长极发展;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扩大成渝城市群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格局等对策,以期为成渝城市群的一体化及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晨曦[8](2019)在《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活动需要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载体。明确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相互联系及背后的驱动机制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空间结构的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郡县治,天下安”体现了县域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交通枢纽、文化高地和开放门户,研究其经济空间结构对于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优化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以甘肃省87个县(区)(包括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以及嘉峪关市1)为研究单元,分析甘肃省2005-2015年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内在机制。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区域科学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关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后,建立相关分析模型;进而运用传统经济测度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空间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定性分析影响甘肃省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解析甘肃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机理;最后从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考虑区域联动,加强区域间联系等方面提出优化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存在显着的空间依赖性。表现为经济发达水平相似的县(区)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的特征;2005-2015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总体聚集程度有所提高。(2)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两极分化明显。从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来看,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表现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冷点区聚集分布,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区)在空间集中分布,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区)在空间集中分布。经济发展的热点县(区)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兰州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和以兰州市为中心的增长极;经济发展的冷点县(区)以贫困县(区)为主,集中在甘肃省的临夏和甘南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陇南市。(3)对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个县(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水平、物质资本、城镇化水平、居民财富拥有量、金融机构支持水平对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显着的正向推动作用;政府扶持即政府财政支出、劳动力数量、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对于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存在负向的抑制作用;通信设施建设的统计结果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鑫,王承云[9](2019)在《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城市是全球经济的控制中心,是全球经济的联系和纽带。为了对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利用2007年、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并借助引力模型,重点分析影响上海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上海市整体经济水平呈现"核心—外围"模式,上海市经济中高水平以上区域都集中在中心城区,而中低水平以下区域则都分布在远郊区,呈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性,两极分化态势显着。上海市各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中心城区内部以及中心城区与浦东新区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稳定增长,网络化程度最高。浦东新区、中心城区与其他区之间经济联系强度也逐渐增强,辐射范围更广。经济全球化水平上升(经济竞争力提升、贸易水平增强、跨国公司总部集聚)、产业结构优化、政府政策改良等因素正在逐步推动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步伐。(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军鹏,刘兆德[10](2019)在《新时代山东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届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指出济南和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如何提升济南和青岛的引领地位,有效带动山东其他地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成为山东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新时代课题。山东省由济南市和青岛市组成的"双核结构"同广东省由广州市和深圳市组成的"双核结构"比较类似,对比两省"双核"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性的把广东省、香港、澳门作为一个经济单元,研究各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引领地位,为山东省通过提升济南和青岛"双核"引领作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02期)
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化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其中旅游经济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十叁五"旅游规划的倡导下,我国各区域间旅游行业合作密切,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区域旅游经济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来源之一,而其中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各区域间不同城市为对象,通过对各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影响效应的分析做出研究。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部门,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有资源消耗相对较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旅游业不仅对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样,旅游业也推助了我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包含食住行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娟,张辰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陈玉.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及影响效应研究[J].财富时代.2019
[3].张守忠,牛晓婷.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哈大齐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刘康,孟怡伟,丁志伟.基于“点—线—面”的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分析[J].经济师.2019
[5].张强,莫鹏辉.基于点线面的关天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当代经济.2019
[6].姜姿卉.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峥荣.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9
[8].李晨曦.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9
[9].王鑫,王承云.全球城市视角下上海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城市学刊.2019
[10].王军鹏,刘兆德.新时代山东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今日财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