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稳定论文_刘菁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稳定,荷载,碎石,椭圆,椭球,双曲面。

弹塑性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刘菁华[1](2019)在《考虑p-?效应的连续钢构桥静力弹塑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某铁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相应模型,分别研究了两种非线性作用下桥梁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当桥梁结构遭遇强震情况下,考虑桥梁的P-Δ效应是一个复杂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问题,本文对P-Δ效应下的大跨钢构桥稳定指标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翁凯[2](2019)在《济南东站复杂双曲面屋盖弹塑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济南东站屋盖结构为大跨度复杂双曲面落地拱结构体系,纵向长度为406.6m,最大跨度为156m,对应的桁架厚度为2.5m,因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结构的典型屈曲模态,考虑初始缺陷,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弹性分析和材料非线性的弹塑性分析,得到结构安全系数和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屋盖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稳定承载力能够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曹珂[3](2019)在《城市轨道钢箱梁天桥结构二阶弹塑性稳定分析——基于人行天桥》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箱梁结构因其跨越能力强、造型灵活度高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然而,目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人行钢箱梁天桥结构的稳定性研究十分缺乏,为钢箱梁的工程应用带来不利影响。文章结合新版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设计理念,基于二阶弹塑性分析,对钢箱梁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钢箱梁结构的失稳形态,通过对比不同初始几何缺陷幅值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出了保障钢箱梁结构刚度与稳定性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延西利,梁春雨,许金华,游庆龙,李昂[4](2019)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弹塑性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弹黏塑性特性,优化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选用路面常用的骨架密实和悬浮密实2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振动压实成型了Φ150×150 mm标准圆柱体试件,应用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设定不同加载速率(0.5,1,1.5,2,4 mm·min~(-1)),进行简单加载、循环加卸载、抗压回弹模量、徐变和松弛等试验,测试试件的应力-应变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强度、刚度、徐变与松弛等变化规律及加卸载应力-应变特性,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弹塑性特性,提出改进型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试验结果的总体影响小于4.4%(相对误差),且60 min的徐变变形最大为0.03%,14 min的应力松弛最大为6.9%,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黏性极弱,可以忽略不计;每次加载卸载后均有回弹变形和永久变形出现,反映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弹塑性性质,且服从有应力强化的弹塑性固体模型,可以用广义圣维南模型模拟分析;提出的改进型邓肯-张本构模型数值模拟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可以用来分析水泥稳定碎石的应力-应变曲线;0.4σ_(max)(σ_(max)为水稳碎石混合料的破坏强度)对应的割线模量十分接近传统的回弹模量,说明简化的0.4σ_(max)取值法可以用来测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从总体路用技术性能来看,骨架密实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要优于悬浮密实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万俊[5](2018)在《钢板单面外包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及混凝土板厚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外包混凝土组合剪力墙(C-SPW)是在钢板单面或两面浇筑钢筋混凝土板,采用焊接栓钉连接形成整体抵抗侧向力。C-SPW具有抗剪承载力高、抗侧刚度大、耗能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高层结构抗侧力构件。C-SPW的钢筋混凝土板对内嵌钢板提供有效的侧向约束,控制钢板出现过早的屈曲。C-SPW的延性设计要求钢板进入剪切屈服后具有一定的变形耗能能力。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才能保证钢板发生弹塑性屈曲。本文基于ABAQUS软件设计了新颖的钢板单面外包混凝土C-SPW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钢板单侧外包混凝土板C-SPW在单调水平荷载下的反应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了C-SPW各组成构件的协同工作机理及设计参数变化对C-SPW抗剪承载力、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了钢板厚度、混凝土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栓钉间距、墙板高宽比的变化对钢板单面外包混凝土C-SPW钢板弹塑性屈曲的影响;提出了钢板单面外包混凝土C-SPW在层间侧移角θ<0.4%时钢板不发生屈曲的混凝土板厚需求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兆仁[6](2018)在《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塑性二阶稳定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隔震技术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基础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经过了大量的研究、试验与工程实践,尤其是强震的考验,证明这是一种有效减小建筑结构地震损失的方法。与传统的抗震方法相比,隔震技术拥有其独特的长处,并且推广应用前景巨大,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对社会破坏性巨大的自然灾害,事关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地区处于地震区,并且,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许多村镇地区的房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抗震意识的不足,没有做好必要的抗震措施,在较小的地震发生时就容易损坏甚至倒塌。我们课题组针对传统隔震技术价格高昂和国内农村地区经济状况落后这一矛盾,提出了一种经济、安全、简便、隔震效果良好的新型隔震技术,即钢筋沥青隔震技术,十分适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应用。为了进一步完善钢筋沥青复合隔震装置在多遇地震下的设计理论,并充分发挥隔震竖向钢筋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能力,对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塑性二阶失稳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等效弯矩求非线性曲率的方法,得出了在任意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作用下隔震竖向钢筋任意截面真实弯矩与真实曲率一一对应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然后,利用虚力原理和“平截面变形”假定,在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性二阶失稳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使用逐步加大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的弹塑性静力二阶推覆分析方法,对隔震竖向钢筋进行了各种工况下的弹塑性二阶失稳计算,得出了各种工况下隔震竖向钢筋的极限承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隔震竖向钢筋在各种工况下极限承载力的拟合算法,由此提出了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塑性二阶失稳的设计方法。通过对隔震试件进行各种不同工况的振动台试验,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隔震钢筋端部截面弯矩大大超过弹性极限弯矩,截面边缘纤维深度进入塑性时,试件仍未坍塌或者倾斜,隔震钢筋仍然能保持正常工作,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故按照此种方法来进行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塑性二阶失稳极限承载力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在该设计方法下,允许隔震钢筋端部极限弯矩在各种工况下得到1.25~1.6倍的提高,从而使钢筋沥青隔震装置理论承载力得到提高,使得隔震钢筋用量更少,总刚度更小,隔震效果更好。另外,本文基于该技术的已有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对钢筋沥青隔震装置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流程进行了说明。并最后以一栋叁层房屋隔震设计为例,逐步演示了钢筋沥青隔震装置的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9)

祁琳,包龙生,谢得璞[7](2018)在《基于弹塑性损伤理论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决定了路面结构的开裂程度。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一种典型的准脆性材料,在拉伸载荷的作用下表现出准脆性力学特性,但是在受压或围压较高时表现出塑性损伤特征。基于弹塑性损伤理论对沥青路面基层进行理论分析,并应用ABAQUS软件,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并分析使用初期基层的开裂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干缩和温缩的耦合作用下,基层会出现间距约为45m的横向裂缝;温缩作用对基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不会导致横向裂缝。(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1期)

于敬海,王少华,王小盾,黄兆纬,李路川[8](2017)在《两种不同曲面形状椭圆弦支穹顶结构性能对比与弹塑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椭圆弦支穹顶上部单层网壳曲面形状一般为椭圆抛物面或椭球面,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曲面形状对大跨度扁平椭圆弦支穹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椭圆抛物面弦支穹顶的结构性能优于椭球面弦支穹顶,大跨度扁平椭球面弦支穹顶不建议采用半椭球面作为上部网壳。当大跨度扁平椭圆弦支穹顶由稳定承载力控制时,宜进行弹塑性稳定分析,按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2.0进行设计优化;不建议只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按弹性稳定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4.2进行设计优化,这样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浪费。(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23期)

姚海慧,王建华[9](2017)在《饱和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黏土地基在结构自重及海洋风、浪等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在临界状态理论框架中,基于修正的运动硬化弹塑性模型,模拟静力及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黏土的力学响应。通过修正已有模型的硬化规律,使其能够更好地描述黏土静力和循环受力特性;建立类似于修正剑桥模型的边界面方程,以适应等向硬化及修正的运动硬化规律;采用径向映射法则及移动的映射中心模拟应力–应变曲线的滞回性;构建适当的塑性模量插值函数,描述饱和黏土在低应力水平下的循环稳定特性。通过对相关文献中及天津黏土循环叁轴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的模型具有模拟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等特性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李斌,李传习,刘雪松,张玉平[10](2017)在《考虑SD效应及初始缺陷影响的钢压杆弹塑性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钢压杆一般存在初变形和初偏心等初始缺陷及钢材拉压强度的差异,基于Jezek法推导在轴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公式.通过探讨SD效应、长细比及初始缺陷等因素对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拟合得到了两端简支的矩形截面钢压杆弹塑性极限荷载近似计算公式;所得解析理论与近似计算公式可以蜕化求解带初弯曲的轴压构件、带初偏心的压杆、理想的中心受压杆及压弯构件考虑SD效应时的弹塑性极限荷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SD效应时钢压杆的弹塑性稳定极限荷载提高10.5%~12.2%.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考虑SD效应可以使钢压杆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弹塑性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建济南东站屋盖结构为大跨度复杂双曲面落地拱结构体系,纵向长度为406.6m,最大跨度为156m,对应的桁架厚度为2.5m,因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结构的典型屈曲模态,考虑初始缺陷,进行了几何非线性弹性分析和材料非线性的弹塑性分析,得到结构安全系数和荷载-位移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屋盖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稳定承载力能够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刘菁华.考虑p-?效应的连续钢构桥静力弹塑性稳定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2].翁凯.济南东站复杂双曲面屋盖弹塑性稳定分析[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曹珂.城市轨道钢箱梁天桥结构二阶弹塑性稳定分析——基于人行天桥[J].福建建筑.2019

[4].延西利,梁春雨,许金华,游庆龙,李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弹塑性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朱万俊.钢板单面外包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及混凝土板厚需求[D].苏州科技大学.2018

[6].陈兆仁.钢筋沥青隔震装置弹塑性二阶稳定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8

[7].祁琳,包龙生,谢得璞.基于弹塑性损伤理论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数值模拟研究[J].北方交通.2018

[8].于敬海,王少华,王小盾,黄兆纬,李路川.两种不同曲面形状椭圆弦支穹顶结构性能对比与弹塑性稳定分析[J].建筑结构.2017

[9].姚海慧,王建华.饱和黏土静力及循环稳定弹塑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

[10].李斌,李传习,刘雪松,张玉平.考虑SD效应及初始缺陷影响的钢压杆弹塑性稳定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钢板墙力学分析钢板墙连接形式结构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分析结果第一类弹塑性稳定问题计算流程...弹塑性稳定承载力与腹板厚度的关...弹塑性稳定承载力与翼缘宽度的关...

标签:;  ;  ;  ;  ;  ;  ;  

弹塑性稳定论文_刘菁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