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跳绳,包括两个手柄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之间的绳子,所述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带内螺纹孔的容置腔,手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前盖,前盖后端内固定有一固定罩,固定罩内容置有一带通孔的圆球,绳子端部依次穿过前盖、固定罩和圆球,一螺丝穿入圆球后压紧绳子。绳子通过上述方式与圆球固定在一起,绳子固定牢固,不易脱离手柄;能够减少绳子和手柄连接部位会发生扭曲和磨损。
主设计要求
1.跳绳,包括两个手柄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之间的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带内螺纹孔的容置腔,手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前盖,前盖后端内固定有一固定罩,固定罩内容置有一带通孔的圆球,绳子端部依次穿过前盖、固定罩和圆球,一螺丝穿入圆球后压紧绳子;所述前盖的后端具有旋入容置腔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部,螺纹部具有开口向后的凹槽,固定罩固定在凹槽中;所述前盖前端具有与凹槽连通的凹口,凹口的内径从后至前逐渐增大;所述圆球上设有与通孔垂直设置且连通的螺丝孔,螺丝旋入螺丝孔后伸入通孔中,并压在绳子上。
设计方案
1.跳绳,包括两个手柄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之间的绳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带内螺纹孔的容置腔,手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前盖,前盖后端内固定有一固定罩,固定罩内容置有一带通孔的圆球,绳子端部依次穿过前盖、固定罩和圆球,一螺丝穿入圆球后压紧绳子;
所述前盖的后端具有旋入容置腔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部,螺纹部具有开口向后的凹槽,固定罩固定在凹槽中;
所述前盖前端具有与凹槽连通的凹口,凹口的内径从后至前逐渐增大;
所述圆球上设有与通孔垂直设置且连通的螺丝孔,螺丝旋入螺丝孔后伸入通孔中,并压在绳子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跳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跳绳其结构一般包括两个手柄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之间的绳子,手柄前端设有一个罩子,绳子穿过罩子后打一个结,然后将罩子固定到手柄上,人们在使用跳绳的时候,打结位置容易松动,这会导致绳子与手柄脱离,绳子固定并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跳绳,绳子固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跳绳,包括两个手柄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之间的绳子,所述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带内螺纹孔的容置腔,手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前盖,前盖后端内固定有一固定罩,固定罩内容置有一带通孔的圆球,绳子端部依次穿过前盖、固定罩和圆球,一螺丝穿入圆球后压紧绳子。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后端具有旋入容置腔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部,螺纹部具有开口向后的凹槽,固定罩固定在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罩前端具有与凹槽连通的凹口,凹口的内径从后至前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圆球上设有与通孔垂直设置且连通的螺丝孔,螺丝旋入螺丝孔后伸入通孔中,并压在绳子上。
进一步地,手柄后端设有一后盖。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跳绳,其有益效果是:绳子端部依次穿过前盖、固定罩和圆球,一螺丝穿入圆球后压紧绳子,绳子通过上述方式与圆球固定在一起,绳子固定牢固,不易脱离手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一个手柄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所示:1—手柄,11—容置腔,2—绳子,3—前盖,31—螺纹部,311—凹槽,32—凹口,4—固定罩,5—圆球,51—通孔,6—螺丝,7—螺丝孔,8—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跳绳,包括两个手柄1以及设置在两个手柄1之间的绳子2,手柄1后端设有一后盖8,手柄1的前端具有一带内螺纹孔的容置腔11,手柄1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前盖3,前盖3后端内固定有一固定罩4,固定罩4为金属罩,固定罩4内容置有一带通孔51的圆球5,绳子2端部依次穿过前盖3、固定罩4和圆球5,一螺丝6穿入圆球5后压紧绳子2。
前盖3的后端具有旋入容置腔11内螺纹孔中的螺纹部31,螺纹部31具有开口向后的凹槽311,固定罩4固定在凹槽311中。
前盖3前端具有与凹槽311连通的凹口32,凹口32的内径从后至前逐渐增大,凹口32可以供绳子2端部活动。人们在使用跳绳的时候,圆球5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圆球5转动后会带动跳绳端部运动,能够减少绳子2和手柄1连接部位会发生扭曲和磨损。
为了方便固定绳子2,圆球5上设有与通孔51垂直设置且连通的螺丝孔7,螺丝6旋入螺丝孔7后伸入通孔51中,并压在绳子2上。绳子2即便不打结,也能够固定地很牢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跳绳,绳子2端部依次穿过前盖3、固定罩4和圆球5,一螺丝6穿入圆球5后压紧绳子2,绳子2通过上述方式与圆球5固定在一起,绳子2固定牢固,不易脱离手柄1。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226.6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790707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63B5/20
专利分类号:A63B5/20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吴科杰
第一申请人:吴科杰
申请人地址: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新桥村吴家汇北34号
发明人:吴科杰
第一发明人:吴科杰
当前权利人:吴科杰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后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