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反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反馈,转速,闭环,永磁,系统,电流,实时。
负反馈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汤健华,李静[1](2019)在《基于DSP的实时负反馈稳定平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SP搭建了一套实时负反馈稳定平台系统,它包括位移检测光路、基于DSP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对压电陶瓷平台负反馈控制以及控制软件。系统充分利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快速计算能力处理数据,简化了硬件电路。通过对系统标定,得到了工作平台位移量与测得的位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标准偏差0.466μm、响应时间16ms。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稳定工作平台的波动,满足显微成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10期)
汤健华[2](2019)在《基于PSD的实时负反馈轴向聚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镜作为生物学及医学实验室的重要实验工具,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焦点偏移现象。焦点偏移会使后续记录的图像分辨率低,成像模糊,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后续的分析工作,因此解决焦点偏移问题至关重要。由此,本文搭建了一套基于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的实时负反馈轴向聚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于PSD的焦点偏移检测光路、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数据采集处理及通讯、压电陶瓷平台负反馈控制和上位机控制软件。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设计搭建了基于PSD的焦点偏移检测光路,给出了焦点偏移放大原理,并由放大原理的分析给出了放大倍数选择参考。同时对光探测器件及光源进行了选型。2.完成了系统整体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完成了PSD输出信号的转换和放大、采集部分的输入钳位保护、主控及通讯部分的外围电路处理。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完成了内置ADC采集程序设置、通讯固件设置以及上位机多线程控制软件设计。3.对校正方法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圆形光束与一字型光束进行了标定,得到相应的标定曲线,得到一字型的标定曲线线性度较好,可以使系统拥有更高的控制精度。4.在搭建的完整系统上对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并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的系统控制精度为89.51nm,响应时间为16ms,满足显微成像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林云,顾立刚[3](2019)在《电流负反馈的高起始励磁系统在核电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核电站的主流发电机励磁系统模型,通过对幅频特性的研究,指出此种系统存在的不足。因而推荐带电流负反馈的高起始系统,通过分析证明其性能稳定并能有效提高响应速度。同时还简要概述了其相关的特性。(本文来源于《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符令蔚,杨天朔,聂靖,干旭浩[4](2019)在《带电流负反馈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并且直流调速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是研究其它调速系统的基础。在直流电动机中,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应用也最为广泛,其广泛应用于轧钢机、冶金、印刷、金属切割机床等很多领域的自动控制。本次课设就带电流截止负反馈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参数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1期)
杨影,张杰鸣,徐国卿,王爽,汪飞[5](2018)在《转速负反馈在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抑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弹性连接装置会引发机械谐振。该文提出基于转速负反馈的机械谐振抑制方法,该方法将转速中包含谐振频率的频率分量反馈补偿给电磁转矩处,使得系统阻尼系数增大的同时能够保证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并给出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利用负载转速/电磁转矩间传递函数、负载转速/给定转速间传递函数分析反馈系数对机械谐振抑制效果的影响,为了得到最优控制性能,提出利用权衡系数对反馈系数进行评估,权衡抑制效果和系统整体响应性能而得出反馈系数最优取值范围;利用转速增量与输出电磁转矩增量的相位关系,得出滤波时间常数取值范围与轴系刚度系数和谐振频率的定量关系,证明了转速负反馈抑制方法对负载惯量变化的鲁棒性,为该方法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按照该文提出的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转速负反馈能有效抑制机械谐振,该方法对负载惯量变化具有强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范子荣[6](2018)在《基于MATAB的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动机的调速系统具有高要求的现状,提出了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方法,介绍了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绘制了系统的仿真框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从而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应用到工程和自动控制教学实践中。(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丹,张政权,王邦继,刘庆想,周磊[7](2017)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模及微分负反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机械相控阵列天线的波束扫描,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螺旋天线单元转动来达到预定的辐射相位。为了优化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伺服控制效果,研究前馈和微分负反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以提高伺服控制的速度和精度。根据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位置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增加前馈和微分负反馈的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伺服控制算法具有位置响应时间短、无超调、定位精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7年10期)
杨晓辉,王毅,刘小平,徐少平[8](2017)在《基于状态负反馈的电力系统混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电力系统可能出现混沌现象,从而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利用状态负反馈控制,通过选取合适的反馈系数,镇定系统的不稳定周期轨道,达到抑制混沌振荡的目的。仿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较好价值。(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7年14期)
张丽[9](2017)在《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光学实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是将一维电学负反馈概念引入到二维光学系统,利用光学系统高速并行处理的优势以及电学负反馈系统稳定输出的特点,克服传统相干光学系统在图像质量、系统精度、处理速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实现超高速、大容量、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波前相位畸变校正、二维并行负反馈迭加、光学图像放大(增强)等。论文重点对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中的反馈和放大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系统性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物理实验对适合闭环系统的光学图像放大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影响图像放大效果的主要因素。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系统的特点,对比常见的图像放大技术,选出适合系统的最佳放大方法;(2)对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将衍射理论与二波耦合光放大理论应用于二维闭环系统,建立系统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会聚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提出系统的理想实验条件,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系统的输出性能;(3)根据二波耦合光放大的理论分析,通过相关的物理实验确定晶体的光轴方向、入射光偏振态以及两入射光束的照射顺序和入射角度;(4)从二波耦合光学图像信号放大的条件出发,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设计实验方案并构建光学实验平台,研究不同晶体、不同入射角度、不同入射光强比、不同入射波长对图像放大效果的影响。论文的创新之处:(1)基于衍射理论和二波耦合光放大理论建立了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理论模型,利用会聚透镜的傅里叶变换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2)将二波耦合光放大理论应用于二维光放大系统,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构建光学实验平台,探索了各因素对光学图像放大效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魏宁[10](2016)在《基于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启动和堵转等问题,本文基于常用电动机的参数,设计了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并对系统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6年12期)
负反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显微镜作为生物学及医学实验室的重要实验工具,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焦点偏移现象。焦点偏移会使后续记录的图像分辨率低,成像模糊,从而导致无法进行后续的分析工作,因此解决焦点偏移问题至关重要。由此,本文搭建了一套基于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的实时负反馈轴向聚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基于PSD的焦点偏移检测光路、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数据采集处理及通讯、压电陶瓷平台负反馈控制和上位机控制软件。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设计搭建了基于PSD的焦点偏移检测光路,给出了焦点偏移放大原理,并由放大原理的分析给出了放大倍数选择参考。同时对光探测器件及光源进行了选型。2.完成了系统整体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完成了PSD输出信号的转换和放大、采集部分的输入钳位保护、主控及通讯部分的外围电路处理。软件设计部分主要完成了内置ADC采集程序设置、通讯固件设置以及上位机多线程控制软件设计。3.对校正方法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圆形光束与一字型光束进行了标定,得到相应的标定曲线,得到一字型的标定曲线线性度较好,可以使系统拥有更高的控制精度。4.在搭建的完整系统上对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响应速度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并对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的系统控制精度为89.51nm,响应时间为16ms,满足显微成像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反馈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汤健华,李静.基于DSP的实时负反馈稳定平台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2].汤健华.基于PSD的实时负反馈轴向聚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林云,顾立刚.电流负反馈的高起始励磁系统在核电站的应用[J].电机技术.2019
[4].符令蔚,杨天朔,聂靖,干旭浩.带电流负反馈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J].科技风.2019
[5].杨影,张杰鸣,徐国卿,王爽,汪飞.转速负反馈在伺服系统机械谐振抑制中的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8
[6].范子荣.基于MATAB的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丹,张政权,王邦继,刘庆想,周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建模及微分负反馈优化[J].微电机.2017
[8].杨晓辉,王毅,刘小平,徐少平.基于状态负反馈的电力系统混沌控制[J].电测与仪表.2017
[9].张丽.二维全光负反馈系统的光学实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7
[10].魏宁.基于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仿真[J].电子制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