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产业改革论文_张宇暄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信产业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信,产业,包络,互联网,中国电信,垄断性,行业。

电信产业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暄[1](2017)在《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绩效评价及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最早开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以来,世界各国都陆续进行具有本国特色的民营化改革。在众多改革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电信产业的民营化一直是民营化改革的重点。伴随着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展开,电信产业应该将引入民营资本、增强供给能力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而随着需求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电信产业其原有的自然垄断属性发挥着动态的变化,也使民营资本的进入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从电信产业改革历程、民营化现状和市场结构叁个方面分析,提出民营化改革的必要性;其次通过从企业经营效率、产业运行效率以及消费者福利叁个方面分析民营化对电信产业影响的机理并建立绩效评价框架;最后从市场、企业和政府叁个方面为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视角》期刊2017年04期)

张麟[2](2016)在《纵向分权与国有基础产业部门的市场化:以国家推动电信产业改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基础产业部门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以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为例,从纵向分权体系的权力关系与运行的角度提出一种解释。研究发现:权力下放给专业性部委和国有企业后,在市场中形成了垄断经营权,故无助于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央尽管具有最终决策权,但其能力发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也无法完全自主地推动改革;加上纵向分权体系的封闭,每一轮改革都在重复上一轮改革的逻辑,使得改革进展缓慢。本文认为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有两点:一是调整分权的方式,即从纵向分权向功能性分权转变;二是调整分权体系的开放度,即从封闭转向开放。(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吴玉琼[3](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电信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引起了产业的巨大变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尤其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互联网从一种外在的工具逐渐演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平台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经济新常态,电信产业也在寻求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实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实现结构性变化,流量数据业务收入首次超过语音业务,占业务收入比重达52%;中国电信重点互联网应用规模持续扩张,新兴业务同比增长20%,收入贡献持续增长;中国联通也在逐渐从传统业务向移动数据业务发展。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主流业务的更迭促进电信产业不断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对电信产业绩效的不同认识也引发了对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路径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探讨。本文以政府管制理论为支撑,对中国电信产业引入竞争者的市场结构性改革、产业链和区域拆分改革以及解除分业经营实现全业务竞争的新的结构改革进行了分析。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整个进程都是以提高产业绩效为导向,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针对电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方案。本文对中国电信改革的思路和绩效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分析引入新竞争者的市场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即理论上电信产业自然垄断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下发生演变,电信产业存在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环节;实践中英国在电信改革中引入新的竞争者实行双寡头政策打破了行业垄断的局面,刺激了产业发展。市场结构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电信产业供给不足、缺乏活力的问题。其次,分析纵向产业链和横向区域拆分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即业务交叉补贴理论和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的政策意义,以及美国对电信产业反垄断实行的拆分经验。对垄断厂商进行纵向的业务拆分和横向的区域拆分是市场结构改革的深入,能够进一步削弱行业的垄断势力、促进竞争的形成。最后,分析在新业务迅速发展下新的市场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即有效竞争对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协调,以及英美国家全面放开竞争后电信市场的均衡状态下的市场结构。新的市场结构改革能够避免新业务迅速发展下新的垄断产生,促进有效竞争的实现。改革对产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巨大,中国电信产业从改革前的资源短缺、质次价高、服务水平低下发展成如今112部/百人的普及率和种类繁多的业务选择,并且在同期CPI上升的情况下实现电信服务价格的逐年下降。在未来随着移动业务成为电信产业的主流业务,尤其是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和宽带接入业务逐渐取代传统业务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监管部门下一步的改革应该在鼓励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同时防止移动业务领域产生独角兽,保证行业竞争活力。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说明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对电信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理论、自然垄断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电信产业绩效评估方法进行梳理。第叁章分析了电信产业的基本特征,总结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进程。第四章通过对各阶段改革的思路和对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改革对电信产业绩效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其具体表现为改革促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总量和用户量大幅度增加;服务的多样化和服务价格水平的下降;电信产业技术水平和电信企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第五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加以验证,以进一步研究这些改革对绩效提升产生的作用。首先,本章将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电信产业从2008年至今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电信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和绩效情况进行概括。其次,综合上文分析中改革对绩效产生的影响,选取电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电信厂商的经济效率和通信服务水平叁个方面的指标构建电信产业绩效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到电信产业绩效指数,并利用电信产业2003年至2014年各省电信产业的相关数据对这一时期各省市和全国的电信产业绩效指数进行估算,总结这一时期绩效变化的情况。最后,运用DEA模型,从劳动和资本两方面选择出6个投入变量,以绩效指数为产出变量,对电信产业在这一时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以及变化方向进行考察,达到验证前文结论的目的。第六章根据本文研究对电信产业从政府监管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提出几点建议。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1)中国电信改革效果显着,绩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在市场结构方面,初步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电信业务量增长迅速,电话普及率不断上升,电信消费价格水平也在逐年下降,服务呈现多样化。(2)2012年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流量业务成了电信产业新的增长点,传统的固定和移动话音和短信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绩效指数在产业新的转型时期趋于平缓。(3)电信产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平均增长率为7.5%,主要动力来自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水平提升不显着;大部分省市电信产业的规模逐渐达到最优水平,规模的继续扩张所带来的回报开始呈现递减趋势,规模效率提升有限,技术效率的提升需要更多地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来实现。总体来说,中国电信产业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改革进程符合电信产业的技术特征和中国的发展实践。同时,随着电信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化发展特征的变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电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要如何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资源情况下发展自身优势,在传统产业向网络化转型的过程扩展和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圈、利用产业互联网实现电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推进新一轮的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6-05-01)

张强[4](2014)在《我国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产业从最初形成就由于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自然垄断性,受到世界各国的严格规制。但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产业逐渐的融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中,同时其所具有的的自然垄断性也正在消失,因此,上世纪80年代,全球掀起了电信产业放松规制的改革浪潮。今天,在全球电信产业进一步放松规制和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叁网融合的背景下,我国从2011年以来在电信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制改革措施,包括2011年开始酝酿的电信产业第四次拆分和重组,2013年底引入的虚拟运营商以及2014年5月我国电信资费全面实行市场调节价等,这些都说明了对电信产业放松规制的思想正在逐渐的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电信产业规制改制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先后经历了叁次拆分和重组,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实施的“六合叁”改革,即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CDMA网及相关业务和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去除C网之后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组成新的中国联通,原中国移动和中国铁通组成新的中国移动。这次分拆和重组在我国的电信市场中形成了“叁足鼎立”的格局,表面上是叁家全业务经营的公司进行竞争,但从股权结构等方面分析,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仍然是不足的。除此之外,电信产业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针对电信产业的法律。针对我国和世界电信产业的最新动向以及电信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了电信产业规制方面的理论,并结合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认为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正在逐步的消弱,提出对电信产业实施放松规制的观点。第二个创新点在于运用比较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世界上叁个主要国家(美、英、日)的电信产业规制改革进程,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叁个创新点是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内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电信产业的下一步规制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4-11-01)

肖兴志,姜晓婧[5](2013)在《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评价与改革次序优化——基于产权、竞争、规制的动态面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电信产业的产权、竞争与规制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对叁种改革的实证影响和改革次序的研究较为缺乏。中国电信产业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改革次序如何优化等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具有内生性的产权、竞争和规制改革对电信总量和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产权的增加降低了电信总量和投资效率,而产权和竞争的交互影响则弥补了产权改革的不足,进而促进了电信总量和投资效率的提高;竞争与规制改革也显着促进了电信总量和投资效率的提高。中国电信产业未来应加大规制改革力度,完善规制体制;在竞争和规制改革较为完善的情形下,产权改革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3年02期)

陈万云[6](2013)在《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1998—2011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电信产业竞争、产权与规制改革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分析表明,竞争对电信业影响显着,而产权对电信业的影响不显着,历史上电信产业改革的客观效果使得利益分配更加倾向于垄断产业本身。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放松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行多元化产权改革,电信产业改革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文建议通过竞争、产权和激励性规制叁种方式实现真正的融合从而达到改革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林琳[7](2013)在《工信部加强电信市场监管 或释放产业改革提速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光纤到户国标正式颁布,监管层祭出重拳规范多年来困扰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时间成为业界热点。此外,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年度工作会上表示,2013年工作中,将加强和改进电信市场监管,推动出台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建立健全新业务管理制度,适时扩大移(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13-01-09)

沈拓[8](2012)在《深化改革 推动产业繁荣——十八大后中国电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等一系列发展要求。信息化水平提升不仅是目标,更是发展路径。究竟如何实现信息化水平提升,如何以信息化建设为发展路径,实现其他目标,需要我们对十八大报告进行全面解读,用更长远的眼光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来看待电信业的经营领域。透过十八大报告,一张以深化改革为主题的行动指南蓝图呈现在眼前。我们要深入理解、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对信息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信业》期刊2012年12期)

曾航[9](2012)在《智能机倒逼SP模式 中电信改革无线音乐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受制于盈利模式之困的中国网络音乐行业,正在酝酿着一轮新的商业模式革新。   11月1日,文化部召集全国数字音乐的主要企业负责人在广州召开了一整天的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数字音乐界的企业负责人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目前整个(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2-11-02)

李晓玉[10](2012)在《中电信基地机制改革加快 聚合产业链决胜移动互联网》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催化了运营商的机制改革。近半年来,中国电信八大基地公司化进程不断加快,继天翼视讯后,爱游戏、天翼阅读相继正式步入公司化运作,分别成立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翼阅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内容多样化和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12-09-12)

电信产业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基础产业部门的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以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为例,从纵向分权体系的权力关系与运行的角度提出一种解释。研究发现:权力下放给专业性部委和国有企业后,在市场中形成了垄断经营权,故无助于市场机制的发展;中央尽管具有最终决策权,但其能力发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也无法完全自主地推动改革;加上纵向分权体系的封闭,每一轮改革都在重复上一轮改革的逻辑,使得改革进展缓慢。本文认为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有两点:一是调整分权的方式,即从纵向分权向功能性分权转变;二是调整分权体系的开放度,即从封闭转向开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信产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暄.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绩效评价及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7

[2].张麟.纵向分权与国有基础产业部门的市场化:以国家推动电信产业改革为例[J].公共管理评论.2016

[3].吴玉琼.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4].张强.我国电信产业规制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5].肖兴志,姜晓婧.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评价与改革次序优化——基于产权、竞争、规制的动态面板模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

[6].陈万云.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效应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

[7].林琳.工信部加强电信市场监管或释放产业改革提速信号[N].通信信息报.2013

[8].沈拓.深化改革推动产业繁荣——十八大后中国电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电信业.2012

[9].曾航.智能机倒逼SP模式中电信改革无线音乐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

[10].李晓玉.中电信基地机制改革加快聚合产业链决胜移动互联网[N].通信信息报.2012

论文知识图

中国电信产业制度变迁诱致模型假设树一1论文框架图索引索引改革后的电信产业创新系统(20世纪90年...改革前的电信产业创新系统(1977-1995...垄断产业改革的整体路径

标签:;  ;  ;  ;  ;  ;  ;  

电信产业改革论文_张宇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