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524000
2011年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了新的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01年实验稿描述内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两者相对比对语文的课程描述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改动,把2001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
2011年新课标明确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只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应该在突出语用的前提下,自然体现人文性。
反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感天动地”、师生交流“刻意拔高”、自主学习“脱离语用”……透过课堂种种“生动”的演绎。我们认真审视、发现如今的语文课堂大多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语文的“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唯独丢下了语文课的核心目标——语言应用!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守正”、体现语文真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应立足于“语言应用”
选取恰当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核心所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力求做到用教材来教语文。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更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外,本组课文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有两个共同点:
1.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2.关注本组文章的文章结构:《山中访友》随着作者的脚步的移动拜访山中的“朋友”。《山雨》一文随着时间的变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索溪峪的“野”》以总分的形式把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涵盖所有写景类文章的写作顺序。尽管本单元很多教学点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文本特点与年段特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呢?有如下三点思考:(1)凸现“语言运用”的课程价值。(2)选择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3)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价值。
选取“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和“掌握写景类文章结构”做为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既凸现“语言运用”的课程价值,又挖掘易被忽略的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的文本价值。
二、语文课堂教学应着眼于“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第一课《山中访友》和第三课《草虫的村落》“群文阅读”综合对比发现,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上拟人化都十分强烈。为落实“深入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写好拟人句,发现文章中写好拟人句的三个层次,实践训练,拔高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析事物,寻找共性。即寻找事物和人类相似的言行、思想等。
第二个层次:添加感情,写活事物。把人们的基本感情附在事物身上,赋予物以“人性化”。
第三个层次:升华灵性,过目不忘。我们要努力挖掘事物深刻含义,找出其独特的“灵性”,让人们一看就过目不忘。
通过第一课《山中访友》、第二课《草虫的村落》、第三课《索溪峪的“野”》三篇文章综合对比发现:三篇文章按照移步换景、时间顺序、总分结构的顺序一一展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四篇文章的结构图,所列内容清晰体现,在对比中掌握了写景类文章结构,既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又体现了“实践性”。
无疑,学生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高效的学习状态中,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挖掘了学生智慧的泉眼,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隧道。徐徐而来,水波不兴,如行云流水,真正做到了固本守正真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