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鸡骨草,毒性,金丝,活性,环糊精,中药。
抗病毒性论文文献综述
袁媛,李阳,徐赓,任亚琪,王岩[1](2019)在《中药抗病毒性疫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性疫病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而中药因其独特的病毒病防治视角,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病毒性疫病发病机理与近年来抗病毒中药研究成果,对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多方位、多靶点、天然低毒兽医临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6期)
陈惠杰,刁磊,黄小丹,张瑞莉,李广兴[2](2019)在《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病毒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丝桃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超声提取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的工艺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1℃,丙酮体积分数为69.5%,提取时间为43.5 min,提取溶剂体积(m L)与药材质量(g)比值即液料比为15.3,在该条件下金丝桃素提取量可达4.70 mg/g。主效应关系为提取时间>丙酮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检测乌腺金丝桃提取物体外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用。乌腺金丝桃提取物在鸡胚肾细胞(CEK)感染IBV前、后及同时加入,有一定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说明乌腺金丝桃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IBV作用。(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姚香草,肖晓,黄宝康,许重远[3](2019)在《鸡骨草抗病毒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性的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筛选中草药鸡骨草中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 3. 0(DS)中Lib Dock对接模块对相思子属植物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以转染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Hep G2. 2. 15)为体外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鸡骨草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表达的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细胞上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拷贝量。结果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的受体(PDB数据库编号:3MS6. pdb、5FCG. pdb、5E0I. pdb)与相思子属的243个已知化合物进行分别对接,对接分数较高的主要为叁萜皂苷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及氨基酸类成分。细胞模型的筛选中,鸡骨草总提物和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对HBs Ag、HBe Ag表达的抑制活性的治疗指数(TI)均大于2。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对细胞上清中的HBV DNA的抑制效果最好,在高剂量组时抑制率达到77. 19%。鸡骨草提取物的作用优于单体成分。结论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为抗病毒性乙型肝炎(HBV)活性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姚香草,肖晓,黄宝康,许重远[4](2018)在《鸡骨草抗病毒性乙型肝炎活性的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筛选中草药鸡骨草中抗乙肝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 3.0(DS)中Lib Dock对接模块对相思子属植物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以转染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为体外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鸡骨草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cck-8)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细胞上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拷贝量。结果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的受体(PDB数据库编号:3MS6.pdb、5FCG.pdb、5E0I.pdb)与相思子属的243个已知化合物进行分别对接,对接分数较高的主要为叁萜皂苷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及氨基酸类成分。细胞模型的筛选中,鸡骨草总提物和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对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活性的治疗指数(TI)均大于2。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对细胞上清中的HBVDNA的抑制效果最好,在高剂量组时抑制率达到77.19%。鸡骨草提取物的作用优于单体成分。结论鸡骨草乙酸乙酯部位为抗病毒性乙型肝炎(HBV)活性部位,叁萜皂苷类、有机酸类等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明确鸡骨草抗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临床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1-10)
刘辅庭[5](2017)在《抗病毒性试验和标志及其商品》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介绍抗病毒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志制度及其商品。(本文来源于《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德诚[6](2017)在《东洋纺开发抗病毒性非织造布新产品——应对流感病毒和猫杯状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现在,因为流感病毒和诺罗病毒这种病毒引起的疾患很广,抗病毒产品被注目。由于使用抗病毒产品,可以期待减少人和病毒的接触。东洋纺公司,迄今为止,以抗病毒加工材料"维阿布劳克~"取得了以流感病毒为对象的SEK抗病毒加工标识的认证。这次,开发了对猫杯状病毒也具有抗病毒性的非织造布。(本文来源于《聚酯工业》期刊2017年03期)
张璇,徐晶钰,孙大志,裴蓓,张慈安[7](2015)在《中药抗病毒性心肌炎实验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常见的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而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着。本文主要从VMC常见的4种机制入手,分别阐述中药单体或复方制剂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自由基、抗氧化、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为临床上中药的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黄鑫,冯胜民[8](2015)在《抗病毒性肝炎药物处方的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北京等6地区91家样本医院抗肝炎病毒药临床使用是否与国内外最新版本的肝炎《防治指南》相符合,并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样本医院2011年~2013年的肝病患者处方信息,利用ACCESS、金额分析和循证分析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样本地区抗肝炎病毒药的消耗金额逐年上升;治疗模式以单药治疗为主。结论北京等6地区抗肝炎病毒药的临床用药趋势与近年公布肝炎的《防治指南》相吻合,抗肝炎病毒药物的年消费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5年25期)
董超[9](2014)在《抗菌/抗病毒性纤维素纤维及其纸制品》一文中研究指出纸制品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很多纸制品都需要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效果。而目前制备的抗菌纸存在着成本高或者抗菌效果不持久的问题,制约着它的工业化生产,同时国内外对具有抗病毒效果的纸张的研究还是相当少的。因此采用新型的方法来制备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效果的纸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分别以柠檬酸(CA)、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β-CD)固载到纤维素纤维和阳离子淀粉上,得到固载β-环糊精纤维素纤维(β-CD-Cel)和固载β-环糊精阳离子淀粉(β-CD-CS);研究了β-CD-Cel和β-CD-CS对抗菌药物-盐酸环丙沙星(CipHCl)的包合作用以及包合物中CipHCl的释放性能;两种包合物β-CD-Cel-CipHCl和β-CD-CS-CipHCl再分别用来抄纸制得抗菌纸,探讨了不同包合物添加量下的纸张的抗菌效果和物理强度;另外探讨了β-CD-CS对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V)的包合物,研究了包合物β-CD-CS-ACV中ACV的释放性能,包合物再被用来制备具有抗病毒效果的纸张,研究了不同包合物添加量下的纸张的抗病毒效果。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的结论:(1)合成CA-β-CD的最优条件为:n(SHP):n(CA):n(β-CD)=1:2:1,100℃下反应1.5h,液固比为2: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CA-β-CD中的羧基含量为0.97mmol/g CA-β-CD,β-CD的质量分数为72.5%。通过对合成的CA-β-CD进行质谱分析知:CA-β-CD的分子量在1500-1800之间,这表明1个β-CD分子和2个或者3个CA分子发生反应,生成CA-β-CD衍生物。CA-β-CD再与纤维素纤维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将β-CD固载到纤维上,最佳反应条件为:t=15min,T=160℃,[CA-β-CD]=300g/L,pH=3.4。在此条件下,β-CD的固载率为9.7%。CipHCl在未固载纤维上的饱和吸附量为3.6mg/g绝干纤维,而在固载β-CD纤维上的负载量显着提高,负载量为13.6mg/g绝干纤维;未固载纤维上的CipHCl在30min时的累积释放率超过了90%,而固载β-CD纤维上的CipHCl在240min以后累积释放率才达到90%。(2)合成β-CD-CS的最优条件为:n(ECH):n(β-CD)=5,反应温度为40℃,m(β-CD):m(CS)=2:1,氢氧化钠浓度为300g/L。在此条件下产物中β-CD的固载量为14.3%,阳离子取代度为0.027。采用研磨法β-CD-CS对CipHCl进行包合,研磨法最佳包合条件为:n(CipHCl):n(β-CD)=2:1,m(H2O):m(β-CD-CS)=2:1,研磨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包合物中CipHCl的包合量为25.1mg/g β-CD-CS。包合物中CipHCl的累积释放率在0~95min这段时间内,几乎呈线性增加,随后释放速率趋于缓慢,并在350min后释放趋于平衡,此时的累积释放率为90%左右。(3)添加两种包合物β-CD-Cel-CipHCl和β-CD-CS-CipHCl来制备具有抗菌效果的纸张。随着两种包合物添加量的增加,纸页的抗菌效果越来越明显。当β-CD-Cel-CipHCl和β-CD-CS-CipHCl的添加量分别为50%和10%,纸页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99%以上。当CipHCl添加量相同时,添加β-CD-CS-CipHCl制备的纸页的抗菌效果比添加β-CD-Cel-CipHCl制得的纸页的抗菌效果好。另外,随着包合物β-CD-Cel-CipHCl添加量的增加,纸页的白度、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下降;而随着包合物β-CD-CS-CipHCl添加量的增加,纸页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先升高后降低。(4)通过研磨法来实现β-CD-CS对抗病毒药物ACV的包合,最佳的包合条件为:n(ACV):n(β-CD)=2:1,m(H2O):m(β-CD-CS)=2:1,研磨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包合物中CipHCl的包合量为14.8mg/g β-CD-CS。在0~60min这段时间内,包合物中大量释放出CipHCl,累积释放率几乎呈线性增加,随后释放速率减慢,并在275min后释放趋于平衡,此时的累积释放率为94%左右。随着β-CD-CS-ACV添加量的增加,纸张的抗病毒效果增强。当β-CD-CS-ACV的添加量为15%时,纸张的抗病毒效果达到9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侯兰凤[10](2013)在《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ollens法制备了纳米银粒子(nAg)。利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对纳米银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借助MS2噬菌体对纳米银的抗病毒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银主要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68 nm;抗病毒性能与浓度之间存在着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3年07期)
抗病毒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金丝桃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超声提取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的工艺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1℃,丙酮体积分数为69.5%,提取时间为43.5 min,提取溶剂体积(m L)与药材质量(g)比值即液料比为15.3,在该条件下金丝桃素提取量可达4.70 mg/g。主效应关系为提取时间>丙酮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检测乌腺金丝桃提取物体外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用。乌腺金丝桃提取物在鸡胚肾细胞(CEK)感染IBV前、后及同时加入,有一定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说明乌腺金丝桃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IBV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性论文参考文献
[1].袁媛,李阳,徐赓,任亚琪,王岩.中药抗病毒性疫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9
[2].陈惠杰,刁磊,黄小丹,张瑞莉,李广兴.乌腺金丝桃中金丝桃素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病毒性能[J].精细化工.2019
[3].姚香草,肖晓,黄宝康,许重远.鸡骨草抗病毒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性的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4].姚香草,肖晓,黄宝康,许重远.鸡骨草抗病毒性乙型肝炎活性的分子对接及体外活性研究[C].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临床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18
[5].刘辅庭.抗病毒性试验和标志及其商品[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7
[6].王德诚.东洋纺开发抗病毒性非织造布新产品——应对流感病毒和猫杯状病毒[J].聚酯工业.2017
[7].张璇,徐晶钰,孙大志,裴蓓,张慈安.中药抗病毒性心肌炎实验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
[8].黄鑫,冯胜民.抗病毒性肝炎药物处方的趋势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
[9].董超.抗菌/抗病毒性纤维素纤维及其纸制品[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侯兰凤.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其抗病毒性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