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元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属性,系统,反射,方位角,运动学,孔径,剖面。
面元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武,魏新建,禄娟,何欣,李冬[1](2017)在《一种高效的共中心点面元属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共中心点面元属性分析计算量大、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炮检对快速查找技术和高效点索引的面元属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在计算观测系统所有炮检对炮检距、方位角和中点坐标的同时对整个观测系统进行面元网格的划分,并且将炮检对和面元的属性写入建立了快速索引文件的二进制文件中,通过索引文件查找二进制属性文件可以快速分析任意面元的炮检对属性以及快速分选道集,实现了准确高效地分析超大工区共中心点面元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4-25)
李世安[2](2016)在《分方位面元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勘探领域向复杂构造储层延伸,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球物理学家也从二维向叁维甚至四维、五维延伸,以获得更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全面分析储层,预测含油的可能性。另外,随着我国东部老油区进入勘探中晚期,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时代已经来临,而叁维地震勘探是发现和探明隐蔽性油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常规叁维地震勘探由于较小的纵横向之比、较窄的方位角等问题,使一些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受到制约。近年来,叁维宽方位地震勘探由于炮检距从小到大均匀分布以及各方位分布全面,蕴藏着更加丰富的信息,对于识别高角度裂缝、断层、河道等构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的关注。实际宽方位地震资料与理想宽方位地震资料有很大的区别,实际采集时由于野外布设炮点、检波点不均匀,导致面元方位角-偏移距的覆盖次数不均匀分布,因此为了定量的分析分方位面元方位角-偏移距覆盖次数的均匀程度,对分方位面元地震观测几何属性的均匀性需要定量评价,本文建立了四项评价准则,分别为覆盖次数的不均匀度、炮检距均值的不均匀度、实际炮检距与理想炮检距的偏离度和炮检距的组内不均匀度。并且对常规观测系统进行各项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在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方位处理的目的是想正确反映不同方位角之间由于不同构造所引起的地震属性差异,因此要消除由于采集因素所引起的方位差异,并且保持由构造引起的各向异性特征。本文分别建立了裂缝、断层、倾斜地层的简单模型,从理论上得出各个构造现象所引起的方位角属性差异,然后根据罗家工区建立叁维罗家模型,正演得到叁维宽方位数据,综合分析了同一方位角不同偏移距的属性差异、同一偏移距不同方位角的属性差异以及构造引起的属性差异。通过分析各种构造引起的属性差异,本文给出了基于地质目标和基于实际方位数据两种情况下的方位角划分方法。最后,将理论研究应用到LJ工区和YD工区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使方位角划分更加精确有效,利于属性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李逢春,王润秋,赵薇薇,杜清波,郭武[3](2015)在《地震叁维观测系统共中心点面元属性的并行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密度地震勘探下的叁维观测系统海量面元属性计算需求,基于Open CL并行编程模型,研究并实现了适用于异构环境下面元属性的并行计算方法。根据面元分析算法特点将整个网格分成多个子区域,子区域可由不同设备以粗粒度方式并行,而子区域内部以炮检对方式细粒度并行。采用HP Z820工作站,在CPU+GPU异构混合平台下的试算结果表明,异构多核处理速度是CPU(单核)的30倍以上,数据生成速率高于300 MB/s。(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5年05期)
李栋,王立歆,徐兆涛,孙小东[4](2014)在《基于运动学波场属性的改进共反射面元迭加》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反射面元迭加算子考虑了地下反射层的局部地质特征,处理时将目标反射点邻域内所有反射点信息进行校正和迭加,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零偏移距剖面。在迭加过程中得到反映地下信息的运动学波场属性剖面,基于属性参数计算得到深度成像点在时间域对应的投影第一菲涅尔带的范围,将其作为改进的迭加孔径,可有效地提高迭加剖面的振幅和横向分辨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与传统的共反射面元迭加剖面相比,改进的迭加剖面有着更高的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刘二鹏,李瑞强,李宇[5](2011)在《基于面元属性分析的叁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观测系统设计在勘探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叁维设计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道间距和炮线距进行不同CMP面元、不同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的对比分析,进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宽方位角的10线8炮观测系统较其它常规的观测系统在保证覆盖次数的前提下,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分布上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压制采集过程中的采集脚印。(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期刊2011年05期)
覃天,段云卿,赵勇[6](2006)在《共反射面元迭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反射面元迭加是一种获得与宏观速度模型无关的零炮检距剖面的方法。该法利用出射到地表的零炮检距射线的出射角α、出射到地表的Normal波和NormalIncidencePoint波的波前曲率半径叁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描述反射界面与走时的关系。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双曲型时距关系式进行泰勒二阶展开,求得CRS迭加公式。由于这种迭加方法考虑到了地下反射面不同的几何状态,而且是在一个菲涅尔带内的迭加,所以此法更加接近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对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应用此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连续性,而且可以获得叁个地震波场属性参数,有利于提高地震波速度反演的精度、剩余静校正量的求取精度以及AVO分析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6年05期)
面元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勘探领域向复杂构造储层延伸,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球物理学家也从二维向叁维甚至四维、五维延伸,以获得更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全面分析储层,预测含油的可能性。另外,随着我国东部老油区进入勘探中晚期,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时代已经来临,而叁维地震勘探是发现和探明隐蔽性油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常规叁维地震勘探由于较小的纵横向之比、较窄的方位角等问题,使一些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受到制约。近年来,叁维宽方位地震勘探由于炮检距从小到大均匀分布以及各方位分布全面,蕴藏着更加丰富的信息,对于识别高角度裂缝、断层、河道等构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的关注。实际宽方位地震资料与理想宽方位地震资料有很大的区别,实际采集时由于野外布设炮点、检波点不均匀,导致面元方位角-偏移距的覆盖次数不均匀分布,因此为了定量的分析分方位面元方位角-偏移距覆盖次数的均匀程度,对分方位面元地震观测几何属性的均匀性需要定量评价,本文建立了四项评价准则,分别为覆盖次数的不均匀度、炮检距均值的不均匀度、实际炮检距与理想炮检距的偏离度和炮检距的组内不均匀度。并且对常规观测系统进行各项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在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分方位处理的目的是想正确反映不同方位角之间由于不同构造所引起的地震属性差异,因此要消除由于采集因素所引起的方位差异,并且保持由构造引起的各向异性特征。本文分别建立了裂缝、断层、倾斜地层的简单模型,从理论上得出各个构造现象所引起的方位角属性差异,然后根据罗家工区建立叁维罗家模型,正演得到叁维宽方位数据,综合分析了同一方位角不同偏移距的属性差异、同一偏移距不同方位角的属性差异以及构造引起的属性差异。通过分析各种构造引起的属性差异,本文给出了基于地质目标和基于实际方位数据两种情况下的方位角划分方法。最后,将理论研究应用到LJ工区和YD工区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使方位角划分更加精确有效,利于属性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元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德武,魏新建,禄娟,何欣,李冬.一种高效的共中心点面元属性分析方法[C].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2].李世安.分方位面元地震属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3].李逢春,王润秋,赵薇薇,杜清波,郭武.地震叁维观测系统共中心点面元属性的并行计算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5
[4].李栋,王立歆,徐兆涛,孙小东.基于运动学波场属性的改进共反射面元迭加[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
[5].刘二鹏,李瑞强,李宇.基于面元属性分析的叁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J].山西煤炭.2011
[6].覃天,段云卿,赵勇.共反射面元迭加波场属性参数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