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1](2021)在《南京爱德:启航“十四五”,爱德谱新篇》文中研究说明1986年,在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印刷)成立。多年来,爱德印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目前已成为一家集设计、排版、研发、创意、印刷、装订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化印刷企业。爱德印刷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先后三次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龚缘[2](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各国要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之际,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新一轮优化不断推进。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跨境次区域间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新形势下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支点。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探索跨境次区域间的经贸合作空间和方式具有必要性。论文首先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互联互通机制主要受市场准入、运输和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边境管理和社会文化法律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以上五个因素作用于贸易投资便利化,进而影响跨境次区域间经贸分工与合作的生产链和价值链。然后,基于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内涵和框架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尚处于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初级阶段,跨境次区域间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指标相对偏后,阻碍互联互通机制形成和分工与合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再次,构建拓展引力模型来探究影响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贸易投资便利化受市场准入、运输和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边境管理和相对资源禀赋的正向作用,市场规模对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正向作用小,相对自然资源禀赋、相对技术水平和相对劳动力成本对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正向作用更为显着,而企业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对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出更高要求。最后,论文就如何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出对策。从完善跨境次区域互联互通机制入手,借助经贸合作倒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推动跨境次区域间商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借助自贸区网络实现价值链升级,创新区域投资方式,建立健全深入分工与合作机制,以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方式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黎向东[3](2020)在《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包装印刷业在飞速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包装印刷加工厂。近些年包装印刷行业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科技研发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互联网、数字

吴春敏[4](2019)在《现代化变革的哲学审视》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进程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文化特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特点是人文主义,世俗化深入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特点理性主义,致力于掌握科学知识,通过理性努力获取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非理性受到压抑。随着工业革命进展,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区别于传统社会的变化,整个社会弥漫着非理性的攫取利益的冲动,工具理性盛行,价值理性受到压抑。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转向对人的现世生活的关注,将满足人的现实需求作为一种自然的、理性的选择。宗教改革客观上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给予人以独立的、自由的思想权力。启蒙运动强化了理性的重要性,对知识的批判考察,对迷信的理性批判,确立了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基础,推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的发展。工业化深入发展,提高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加剧了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满足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需要,无产阶级形成了自我意识。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在欧洲、北美和东亚,工业化极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其次,创造了巨量的精神财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深入且广泛。人类自由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的能力得以提高,政治制度、社会管理制度、道德建设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活趋于合理化。最后,人类已经部分地实现了为人的发展创造充分物质条件,但是制度和文化的矛盾使之未能形成对人的发展的支撑。现代化给世界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各种问题、矛盾也层出不穷,造成各种危机。在人类社会,经济危机随着现代化的运动,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愈加严重。贫富差距未能随着生产发展得以缩小,反而继续扩大。生态危机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终结人类文明历史。但是为了国家利益,有的国家逃避治理生态的责任。政治上,分裂的政治意识在民主的旗帜下,给各种问题的解决造成了阻碍。各国精英与草根阶层的意见分歧难以弥合。精神文化方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人在现实世界中愈加虚无化。文化之间的交流表现出激烈的冲突,人类未能在全球化时代为文化多样性留下足够的宽容性,反而以落后与发达、文明与野蛮的对比来打压一种文明的价值。现代化变革在后发外源型现代化国家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文化冲突增多,精神危机、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先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被作为榜样被传播,被接受,被实践。而这些经验是矛盾体,即推动了进步也引发了问题,表现为理性压抑非理性,工具理性压抑价值理性,人从神祗获得解放,又陷入了对物的严重依赖;人性的、理性的、世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位于非理性的对物的贪欲。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非理性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导、情感、意志等作用。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运用人性、理性、非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等概念对西方现代化实践过程进行哲学审视,梳理和反思现代化变革,尝试提炼精神文化发展经验,为哲学思想在现代化变革中的作用提供简单说明,为解决思想文化危机提供理论基础。追求真理,在哲学上形成简单易行的结论,如果这些结论与时代需要契合,就会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具体的哲学观点,尤其是那些贴近现实、符合逻辑、近乎情理的哲学观念具有高效传播性,哲学观念掌握人,继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从而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中国现代化需要扬弃西方文化,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而言是需要哲学的科学总结。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现代化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之指导未来的现代化建设。论文的第一章是序言,第二章是现代化初始时期,哲学从神性向人性的转向,从神圣向世俗的转变,第三章是理性主义张扬及其对非理性的压抑,第四章是工具理性盛行和价值理性被贬抑的现状与哲学分析,第五章总结了西方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第六章主要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哲学审视。

王欣荣[5](2019)在《印刷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以合兴包装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推进,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不断深入,国内企业也逐渐将资本向海外流通,拓展自身市场。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受国际跨国并购潮流的影响,国内各行业纷纷加入其中。印刷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在应对国内激烈市场竞争和自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跨国并购方式积极从外部获取先进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渠道,以此更快更好提升自我创新力,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基于此,跨国并购已然成为印刷企业突破自我,改善自身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由于印刷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发展历程短,成功完成跨国并购行为的企业较少,难以为整个行业的并购实践提供参考价值。因此,对于如何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如何鼓励行业中的企业积极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合兴包装并购国际纸业在东南亚和中国的业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发现此次并购行为对合兴包装整体影响较好,相关并购目标已基本达成,因此可以借助该案例探寻印刷企业的跨国并购出路。文章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本土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和印刷业并购现状及其中意义加以阐明。其次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对于跨国并购绩效和并购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研究框架,展开详细分析。再次,将理论梳理后,选取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绩效分析法进行研究,分为短期对股价的影响和长期对企业主要能力变动情况的分别性研究。由于该案例中主要并购年份2016年和2017年的财务报表被重述调整,相关并购数据被转移至2016年报表中。因此本文在分析完长短期绩效后,加入对2016年和2017年的调整前后财务指标分析,以此探寻企业并购行为对其产生的直接影响。并且加入其他直观性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说明企业并购情况。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和行业情况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能对印刷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战略选择时提供帮助。

杨明[6](2019)在《FDI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加速器”,尤其是近10年来,FDI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大、最稳定的外部资金来源。与此同时,FDI也是国际间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相信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为获得FDI技术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各种有利于引进FDI的优惠政策。中国作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是否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溢出的渠道和作用机制如何?一直是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利用2003-2016年制造业内资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变量——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FDI对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变量的溢出渠道和传导机制,并选取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行业集中度、外资企业的市场导向和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四个指标对制造业内资部门整体样本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回归法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其传导机制的行业异质性。本文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第一,2004-2016年间,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样本期间内制造业存在明显的技术进步,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最大。具体而言,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7%;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提高9.8%;企业相对前沿技术效率差距的拉大导致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0.53%;规模不经济性导致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2.09%;资源配置效率恶化导致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0.45%。第二,制造业内资部门整体样本回归结果表明:(1)FDI通过水平关联效应显着地促进了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后向关联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显着为负,前向关联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不显着。(2)从FDI技术溢出渠道的传导机制来看,水平关联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来促进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后向关联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但是后向关联对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影响显着为负。前向关联效应主要通过规模效率变化来促进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第三,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检验发现,FDI技术溢出渠道及其传导机制存在行业异质性:(1)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小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大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规模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2)在集中度低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集中度高的行业中,后向关联效应通过规模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前向关联效应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3)在内销导向型外资企业所在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后向关联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前向关联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所在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4)在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低的行业中,FDI没有对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显着的影响。在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中,水平溢出渠道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后向关联效应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前向关联效应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影响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邱梦圆[7](2019)在《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被广为接受,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历程上各不相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十分显着。了解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分布规律,把握各地区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明确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理解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创新的布局结构这一新角度出发探讨创新驱动增长问题,按“理论基础——现象描述——模型探讨——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分析各类创新活动在中国区域间的分布特征及内在形成机制,探讨区域技术布局结构和具体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对不同类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扩展技术专业化理论的同时提供中国区域的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对“区域技术专业化”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将研究范畴定为区域在技术领域间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区域在特定技术领域中的专业化优势这两方面内容。同时,为“区域技术专业化”这一命题搭建理论框架,将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技术进步、知识溢出等理论加以整合,重点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核心,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扩散——区域创新分工”的思路对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新增长理论为核心,从创新驱动和专业化分工这两个方面分析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依据。其次,本文利用发明专利授权数、产业增加值等数据,通过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指标,展示了2000-2017年中国省域技术创新的分布情况,着重分析了技术领域间专业化程度与特定技术领域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活动呈现较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层级特征,区域整体的创新集聚强于经济集聚,区域内部的技术专业化程度强于产业专业化程度。层级高的地区其创新活动倾向于遍布大多数技术领域,层级低的地区倾向于将创新活动局限于较少的技术领域。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中实现专业化。第三,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框架构造知识集聚模型,以异质的知识分子空间分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知识集聚的形成机制,以此分析技术创新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经济增长和区域福利问题,同时将广东省作为案例地,结合理论和现实对广东省的创新集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均匀分布的知识分子会在非对称冲击的作用下朝一个地区集聚;知识分子的异质性过强或过弱时,会由于缺乏合作动力而没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出现对称分布,而随着知识扩散度和贸易自由度的提高,知识分子会全部集聚而形成知识生产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产生多样化集聚或专业化集聚。知识分子集聚时的经济增长率大于知识分子对称分布时的经济增长率,且会提高中心区域福利水平;贸易自由度和知识扩散强度的提高会缩小中心与外围的福利差异。第四,本文运用广义矩估计(GMM)进行实证分析,利用2000-2017年间中国30个地区的专利数据和经济数据,从技术结构的集中度、差异度方面考察技术专业化程度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在特定类别的技术领域中,不同地区的专业化优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提高专业化程度不利于高创新能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有助于中等创新能力地区和低创新能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不同地区,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低创新能力地区在规划技术创新路线时不应急于效仿高创新能力地区,而应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最后,本文对不同类别的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和影响路径进行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两类不同领域的技术专业化指标,设计包含交互项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领域的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受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影响,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专业化于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而专业化于具有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更有效地发挥,这与两类技术领域对经济的影响路径不同有关。此外,高机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刘晓凯[8](2018)在《坚持以开放创新增添印刷业共同发展新动力——在2018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暨中国印刷论坛上的演讲》文中研究说明尊敬的迈克尔?梅金主席,尊敬的王岩镔理事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这金秋十月美好的季节里,各国印刷界同仁汇聚上海,出席2018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暨中国印刷论坛。这是继2001年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之后,

闫蓉蓉,付海燕[9](2017)在《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传统印刷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的升级转型。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为依据,基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原则提出印刷企业应遵守的清洁生产、企业发展、利益相关者和服务社会四方面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秉持可量化原则构建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潘晓东[10](2009)在《看清形势 应对危机 再创辉煌》文中提出蔓延于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来自于海外的印刷业务量骤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挤压了传统书刊印刷市场空间;数字印刷的新军崛起则让人感受到科技革命的威力……面

二、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爱德:启航“十四五”,爱德谱新篇(论文提纲范文)

攻艰克难、开拓创新,育先机开新局
    1.企业面临的挑战
    2.企业的发展机遇
践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快释放融合发展潜力
坚持“绿色、创意、和谐”的发展理念
捕捉新需求、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模式
    1.坚持自主创新
    2.做好人才培养
    3.加大研发设计力量
    4.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2)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相关的文献综述
        1.2.2 与跨境次区域分工与合作相关的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2.1 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机制的框架构建
        2.1.1 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内涵
        2.1.2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
    2.2 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2.2.1 交易成本理论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2.2.2 经济一体化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2.2.3 自由贸易和投资理论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2.2.4 跨境次区域理论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2.3 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分析
        2.3.1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动力机制
        2.3.2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互联互通机制
        2.3.3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分工与合作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3.1 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发展进程
        3.1.1 互联互通机制下的硬件建设进程
        3.1.2 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软件建设进程
        3.1.3 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评估与比较
    3.2 中国与沿线国家分工和合作的发展进程
        3.2.1 逐步打开双边和多边贸易通道
        3.2.2 对沿线国家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3.2.3 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态势良好
    3.3 制约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因素分析
        3.3.1 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扩大贸易壁垒
        3.3.2 市场准入限制贸易与投资规模
        3.3.3 融资挑战制约资金融通
        3.3.4 实体安全性影响营商环境
        3.3.5 跨文化冲突阻碍民心相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4.1.1 模型设定
        4.1.2 变量选取与说明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互联互通机制与贸易投资便利化
        4.2.3 动力机制、互联互通机制与贸易投资便利化
        4.2.4 贸易投资便利化形成的总机制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对策
    5.1 加快完善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机制
        5.1.1 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
        5.1.2 推动跨境次区域间商贸文化交流与合作
        5.1.3 借助经贸合作倒推基础设施建设
    5.2 建立健全中国与沿线国家分工与合作机制
        5.2.1 借助自贸区网络实现价值链升级
        5.2.2 探索金融支持创新机制
        5.2.3 创新跨境次区域投资合作方式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课题

(3)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包装印刷加工一体化
二、包装印刷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三、包装技术发展促进印刷市场创新
四、纳米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前景
五、包装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

(4)现代化变革的哲学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一、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要求
        二、指导现代化实践发展的要求
        三、丰富完善现代化理论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理性和现代化的关系研究
        二、理性发生作用的方式研究
        三、对现代化的批判研究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现代化所实现的变革
    第一节 现代化的概念
        一、现代化的内涵
        二、现代化的外延
        三、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变革的诸方面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政治组织方式的变革
        三、哲学精神的变革
    第三节 现代化变革的哲学审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
        二、审视现代化的条件和困难
        三、对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第二章 从神性中解放人性
    第一节 神性的表现
        一、哲学中的神性
        二、文化中的神性
        三、人性中的神性
    第二节 转向人性的前提
        一、哲学前提
        二、文化条件
        三、物质条件
        四、政治条件
    第三节 转向人性的后果
        一、世俗化
        二、理性化
        三、解放人性
第三章 在人性中张扬理性
    第一节 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分
        一、以手段划分
        二、以目的划分
        三、以内容划分
    第二节 理性的张扬
        一、经济生活中的理性
        二、政治活动中的理性
        三、精神生活中的理性
    第三节 对非理性的压抑
        一、不可或缺的非理性
        二、被遮掩的非理性因素
        三、压抑非理性的过程和方式
第四章 在理性中膨胀工具理性
    第一节 多向度的理性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性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性
        三、工具理性与现代性转变
    第二节 工具理性的凸显
        一、工具理性是实践的工具
        二、占有制必然产生工具理性
        三、理性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对价值理性的压抑
        一、价值理性的潜流
        二、压抑价值理性的理论考察
        三、恢复价值理性地位的理论努力
第五章 对现代化变革的哲学审视
    第一节 现代化经验的哲学总结
        一、以理性引导人的发展
        二、理性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三、工具理性的合理发展
    第二节 现代化教训的哲学反思
        一、现代化目的的摇摆
        二、对理性的扭曲
        三、工具理性压制价值理性
    第三节 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展望
        一、重塑先发现代化的理性
        二、平衡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
        三、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的哲学审视
    第一节 解放并发展人性
        一、从传统向现代的人性转化
        二、多元价值观与人性迷惘
        三、现代化发展中兼顾人性
    第二节 兼顾理性和非理性的发展
        一、理性和非理性的选择
        二、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综合理性和非理性的发展
    第三节 以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
        一、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三、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印刷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以合兴包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理论与方法概述
    2.1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分类
        2.1.1 跨国并购的概念
        2.1.2 跨国并购的动因
        2.1.3 跨国并购的分类
    2.2 跨国并购绩效评价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市场垄断力假说
        2.2.3 多样性经营理论
    2.3 跨国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3 案例概述
    3.1 行业背景
    3.2 印刷企业并购情况
    3.3 案例介绍
        3.3.1 并购双方介绍
        3.3.2 案例流程
        3.3.3 并购特点
        3.3.4 并购动因
4 并购绩效分析
    4.1 短期绩效分析
        4.1.1 基金并购时点
        4.1.2 母公司回购时点
    4.2 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4.2.1 长期绩效分析
        4.2.2 重述前后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4.3 其他指标分析
        4.3.1 区域市场营业收入分析
        4.3.2 研发创新力分析
        4.3.3 产品收入结构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FDI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二、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界定与测算和分解方法
        一、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演化
        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定义
        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和分解方法
    第三节 有关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二、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与分解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与数据处理
        三、假设检验与计量分析
        四、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变量的测算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DI对东道国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微观机理
        一、FDI技术溢出系统的构成
        二、FDI技术溢出的产生前提及动力
    第二节 FDI对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溢出渠道
        一、示范-模仿效应
        二、竞争效应
        三、培训及人员流动效应
        四、产业关联效应
    第三节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FDI特征
        二、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东道国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DI对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
    第三节 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四节 模型估计与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FDI对制造业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溢出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检验
    第一节 基于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的行业分组分析
        一、基于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分组的标准及分组结果
        二、基于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分组的检验结果
    第二节 基于行业集中度的行业分组分析
        一、基于行业集中度分组的标准及分组结果
        二、基于行业集中度分组的检验结果
    第三节 基于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导向的分组分析
        一、基于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导向分组的标准及分组结果
        二、基于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导向分组的检验结果
    第四节 基于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的分组分析
        一、基于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分组的标准及分组结果
        二、基于内资企业资本密集度分组的检验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优化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二、优化制造业FDI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互动关系的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内涵
        1.2.2 区域技术专业化的表现
        1.2.3 区域技术专业化的成因
        1.2.4 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影响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区域技术专业化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技术专业化形成的内在依据——以新经济地理学为核心
        2.1.1 概述
        2.1.2 产业集聚理论
        2.1.3 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
        2.1.4 区域创新分工理论
    2.2 区域技术专业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依据——以新增长理论为核心
        2.2.1 概述
        2.2.2 创新驱动增长理论
        2.2.3 专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的特征
    3.1 技术创新集聚
        3.1.1 技术创新集聚的测度方法
        3.1.2 区域技术创新集聚的特征
    3.2 技术结构布局
        3.2.1 技术结构的测度方法
        3.2.2 技术结构的布局特征
        3.2.3 与国际经验的比较
    3.3 技术领域分布
        3.3.1 优势技术的测度方法
        3.3.2 技术领域分布现状
        3.3.3 专业化模式的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技术创新集聚与专业化模型
    4.1 理论基础
    4.2 模型设定
        4.2.1 基本假设
        4.2.2 基本模型
    4.3 均衡分析
        4.3.1 短期均衡
        4.3.2 长期均衡
    4.4 经济增长与区域福利
        4.4.1 知识集聚与经济增长
        4.4.2 区域福利分析
    4.5 案例分析
        4.5.1 广东省创新发展现状
        4.5.2 广东省创新集聚特征
        4.5.3 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1 研究问题与假设
        5.1.1 技术专业化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
        5.1.2 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
    5.2 技术专业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1 研究设计
        5.2.2 描述性统计
        5.2.3 实证结果
    5.3 技术领域优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3.1 研究设计
        5.3.2 实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类技术专业化领域的经济影响与机制
    6.1 研究问题与假设
        6.1.1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领域
        6.1.2 空间对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的影响
        6.1.3 不同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6.2 两类技术领域的影响效果分析
        6.2.1 研究设计
        6.2.2 描述性统计
        6.2.3 实证结果
    6.3 两类技术领域的空间效应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空间相关性检验
        6.3.3 实证结果
        6.3.4 稳健性检验
    6.4 两类技术领域的影响机制分析
        6.4.1 研究设计
        6.4.2 描述性统计
        6.4.3 实证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坚持以开放创新增添印刷业共同发展新动力——在2018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暨中国印刷论坛上的演讲(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 中国印刷人书写了产业发展新篇章
二、把握印刷业发展新方位新坐标, 在产业变革中谋求新飞跃
三、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开创印刷业合作发展新格局

(9)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二)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
二、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三、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设计
    (一) 清洁生产责任
    (二) 企业发展责任
    (三) 利益相关者责任
    (四) 服务社会责任
四、结语

(10)看清形势 应对危机 再创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印刷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传统印刷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1.正确认识印刷业的发展现状
    2.正确认识新传媒形态、新印刷工艺对传统印刷的挑战
    3.正确认识商轮在胶版印刷中的作用
    4.正确认识经济危机对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找准定位, 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国内印刷业发展前景

四、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爱德:启航“十四五”,爱德谱新篇[J]. 刘磊. 印刷经理人, 2021(06)
  • [2]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形成机制研究[D]. 龚缘.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技术创新促进包装印刷企业发展[J]. 黎向东. 广东印刷, 2020(02)
  • [4]现代化变革的哲学审视[D]. 吴春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5]印刷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 ——以合兴包装为例[D]. 王欣荣.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7)
  • [6]FDI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杨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的形成机制与经济影响研究[D]. 邱梦圆.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坚持以开放创新增添印刷业共同发展新动力——在2018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暨中国印刷论坛上的演讲[J]. 刘晓凯. 印刷技术, 2018(11)
  • [9]印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J]. 闫蓉蓉,付海燕.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01)
  • [10]看清形势 应对危机 再创辉煌[J]. 潘晓东. 印刷工业, 2009(07)

标签:;  ;  ;  ;  ;  

技术创新是印刷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