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润滑论文-李玉龙,钟飞

流体润滑论文-李玉龙,钟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润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齿轮泵,全流体润滑,逆向设计,直径间隙

流体润滑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龙,钟飞[1](2019)在《齿轮泵轴承-轴颈全流体润滑的逆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泵用轴承-轴颈滑动副的全流体润滑状态,采用传统径向滑动轴承设计的逆过程,由先期创建的承载量系数的拟合式,构建以直径间隙、轴径、宽径比为设计变量,轴颈挠度与最小油膜厚度的比值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实例结果表明:轴颈直径总能取得由加工工艺和泄漏控制所决定的上限值;轴颈挠度比直径间隙差2个数量级,轴颈倾斜变形对承载量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等。得出通过直径间隙、轴径、宽径比的优化取值,泵用轴颈能实现全流体润滑的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纪敬虎,董保栋,陈天阳,田朋霖,符永宏[2](2019)在《交叉沟槽织构化粗糙表面流体润滑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粗糙度对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力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质量守恒空化边界条件和平均流量模型的Reynolds方程,建立计入表面粗糙度效应的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油膜的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分析粗糙度对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油膜承载能力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表面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存在最佳的沟槽深度和间距使得交叉沟槽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润滑效应达到最强,表面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在最佳沟槽深度附近最大,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沟槽间距的增加而增大。油膜承载能力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交叉沟槽的重迭系数对油膜平均压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也几乎不受重迭系数的影响。结论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交叉沟槽织构流体动力润滑性能时,不能忽略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叉沟槽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润滑效应,降低了油膜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恭飞,吴张永,朱启晨,张莲芝,郭翠霞[3](2019)在《NiFe_2O_4磁流体润滑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水基NiFe_2O_4磁流体代替传统液压介质的可行性,采用磁流体液压介质解决叶片-定子副磨损问题。首先通过两步法制备水基NiFe_2O_4磁流体,根据叶片泵对介质粘度的要求,选出分散稳定性较强、粘度特性较好的磁流体。然后从试验方法、设备、仪器、工具、表征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拟定试验方案,其中表征量为摩擦因数(μ)和磨损量(Δm),影响因素包括分散剂、降粘剂、基础液、浓度、磁感应强度、负载力、下试样轴转速、摩擦时间,并以46#抗磨液压油作为对照。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相关机理,并得出在无磁场条件下,磁流体浓度为5%时润滑性较好,施加磁场后,当磁感应强度达到最大,磁流体浓度为6%时,润滑性比液压油好,为磁流体在液压传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袁佳福[4](2019)在《非牛顿流体润滑计算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弹流润滑状态下,润滑剂的粘度可能随着高剪应变率的稀化作用而减小和接触区压力升高而剧烈增加,不能简单的把润滑剂当作是牛顿流体来处理。在如今工业领域上,为了改善使用性能,使用合成油、矿物油与高分子聚合物混合以及润滑脂等润滑剂越来越普遍,而这些润滑剂大多属于非牛顿流体。由于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的非线性,以往对于非牛顿流体润滑问题的求解非常的复杂和困难,即便是通过数值求解,对非线性较大的问题有时也难以求得收敛的解,因此非牛顿流体润滑一直是润滑理论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利用稠化剂和水来配制非牛顿流体入手,再利用普适流体润滑方程来处理非牛顿流体的润滑问题,做了如下工作:1.选用水溶性稠化剂聚氧乙烯和水配制出具有非牛顿性质的聚氧乙烯水溶液。配制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溶液,分别研究其流变特性及成膜性能。结果表明,聚氧乙烯水溶液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溶液的粘度逐渐增大,非牛顿性也越强。随后,用Ostwald模型对流变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很好,得到其本构方程。水溶液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氧乙烯水溶液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能。2.利用流速分离法来推导得到普适流体润滑方程,以幂函数非牛顿流体模型为例,用普适流体润滑方程来得到幂函数非牛顿流体润滑方程,并给出了几种常用非牛顿流体模型的本构方程及相应的偏微分润滑方程。然后采用Ostwald本构方程,得到非牛顿流体润滑方程,来求解非牛顿流体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探讨分析了等温稳态条件下流变指数、载荷、卷吸速度等参数对点接触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3.非牛顿流体弹流润滑实验研究,对聚氧乙烯水溶液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实验,测量计算点接触弹流润滑条件下润滑膜膜厚分布;并分析讨论了卷吸速度和载荷对于非牛顿流体润滑膜膜厚的影响。最后利用Hamrock-Dowson公式计算出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4.稠化剂水溶液摩擦学性能实验,采用UMT摩擦磨损试验机来研究聚氧乙烯水溶液在钢-铝摩擦副及钢-钢摩擦副下的减摩抗磨实验,并分析了浓度和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根据摩擦系数来分析聚氧乙烯水溶液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聚氧乙烯水溶液相较于纯水,润滑性能有所提高;在一定载荷范围内,随着载荷的增大,聚氧乙烯水溶液润滑时钢-铝和钢-钢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当载荷一定时,随着聚氧乙烯水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聚氧乙烯水溶液在钢-铝和钢-钢摩擦副间的减摩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2)

党超[5](2018)在《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流体润滑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流体润滑性能。推导了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厚度,得到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的Reynolds方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了油膜压力分布、油膜厚度分布,油膜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轴瓦的油膜压力3D分布呈现抛物面形分布,且下瓦油膜压力最大,油膜厚度最小,当偏心率较小时,承载力缓慢增大,当偏心率较大时,承载力急剧上升。该结论为轴承的设计与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21期)

陈馨雯,郝秀清,陈朝阳,杨鑫,汤佳明[6](2018)在《刀具表面微结构对流体润滑状态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刀具表面微结构的润滑情况和减摩机制,使用流体软件FLUENT仿真分析刀-屑接触面间润滑流体的流动情况,研究不同微结构面积率、深度及形状参数下润滑流体的压强分布、承载力、入口质量流速等,得到微结构优化参数;同时分析油膜上壁面运动速度及油膜厚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结构区域面积率的增加,动压效应先增大后减小,总承载力持续下降;随着微结构深度的增加,总压承载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但动压效应总体趋于减小;正方形凹坑的总压承载情况较好,直沟槽的动压承载最好,波浪形沟槽的动、总压承载都较好;随着油膜厚度的增加,总压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油膜上壁面运动速度的增加,入口质量流速急剧增加,油膜上壁面的总压承载变化很小,动压承载急剧减小。优化的微结构可以减小刀-屑界面的摩擦,延缓刀具磨损,且切削速度和油膜厚度的选择可指导实际加工参数的设定。(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7期)

王永南[7](2018)在《蓖麻油基纳米六方氮化硼流体润滑性能及其在切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润滑油大多由矿物油制成,但矿物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较大。蓖麻油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抗氧化性和优异的润滑性能,作为环保型润滑油和切削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在润滑科学研究中,人们发现,某些微纳米颗粒添加剂能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因此,本文研究蓖麻油六方氮化硼(hBN)纳米流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润滑机理,并应用于粉末冶金零件的切削加工。研究了hBN纳米颗粒改性。通过A-151硅烷偶联剂对hBN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改性后的hBN纳米颗粒呈现亲油疏水性。利用EDX分析了改性后hBN纳米颗粒亲油性能机理,改性后的hBN表面含有乙烯基,因而亲油性能得到增强。研究了改性前后hBN纳米粒子的稳定性,改性后纳米颗粒在蓖麻油中较为稳定。研究了不同浓度下纳米流体的粘度特性。5 wt%以及8 wt%纳米流体在低温条件下粘度明显高于蓖麻油,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差值逐渐收敛。对比分析了ASTM粘温方程与实验值,ASTM粘温方程能较好的预测本文中纳米流体的粘度温度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了30℃时的纳米流体粘度-hBN浓度模型,拟合的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各个温度的纳米流体粘度-hBN浓度关系。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蓖麻油基纳米流体的润滑机理。在高速低载条件下,润滑处于混合润滑域,由于高粘度的原因,5 wt%hBN蓖麻油基纳米流体摩擦系数有21.74%的上升,但同时膜厚较大,因此磨损量有55.05%的下降。在低速高载条件下,润滑处于边界润滑域,1 wt%hBN蓖麻油基纳米流体摩擦系数下降30.2%,磨损量下降51.74%,这是因为纳米粒子主要起着滚动作用。在高速高载条件下,润滑从混合润滑向边界润滑过度,2 wt%所能起到的有效润滑作用时间相对蓖麻油提高了21.51%,这是由于滚动作用避免表面激烈接触,从而降低产热,使得有效润滑时间增长。研究了蓖麻油纳米流体润滑下工件表面质量以及刀具磨损情况。1 wt%hBN蓖麻油基纳米流体相比蓖麻油钻削切削力下降明显,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了26.3%,刀具表面磨损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3)

杨淑燕,Wong,Janet,蔡美荣,周峰[8](2018)在《混合/流体润滑状态下原位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重点研究了混合/流体润滑状态下原位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选用聚乙二醇(PEG-400)作基础油,将双(叁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盐(Li TFSI)溶解在PEG中原位合成离子液体.利用微型牵引力试验机测量在室温、60和80℃以及不同滑滚比下摩擦系数随卷吸速度的变化,研究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有效性以及离子液体添加剂对PEG流变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将为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的润滑机理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对于指导设计新型离子液体润滑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超[9](2017)在《有限量供油面接触流体润滑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环境和能源问题,摩擦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润滑油的用量。希望在限量供油(Limited lubricant supply或LLS)条件下实现理想的润滑,即使用极少量润滑油达到有效精准润滑的目的。本研究课题对实验室已有的微滑块轴承润滑油膜测量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以此试验台进行了有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流体动压润滑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速度实时控制与在线监测单元的建立。采用圆光栅精密测速方案,利用C#语言编写了程序,实现了圆盘速度的实时控制与速度在线监测与存储。(2)摩擦力测量单元的搭建。利用空气轴承,通过杠杆原理放大摩擦力,实现了摩擦力的实时精确测量。(3)有限量供油的实验研究。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使用不同粘度的PAO润滑油在不同的供油量、不同速度、不同载荷、不同回油时间下进行系列实验。有限量供油条件下,接触区入口供油不足形成半月形乏油区域;由于毛细作用的存在,接触区内会聚集更多的润滑油,有利于成膜;随速度的升高,膜厚首先升高,后由于供油不足趋于稳定;定义并使用相对膜厚的概念表述由于供油不足引起的承载力下降,相对膜厚随乏油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有限量供油条件下,摩擦力升高较小,有利于润滑。(4)二维有限长数值计算程序的编制。使用差分法求解雷诺方程并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膜厚摩擦力数据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实验系统的准确性。(5)有限量供油条件下承载力的计算。充分供油区域与乏油区域的承载能力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当乏油区域较大时,乏油区域内形成部分液桥,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其大小主要受供油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陈超,张宏,刘邱祖[10](2017)在《水基磁流体润滑轴承液膜承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磁流体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考虑磁场效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求解二维修正的雷诺方程,并运用逐点松弛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出轴承液膜厚度和压力分布,继而分析液膜承载力随着不同工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磁流体轴承液膜压力分布呈现出对称性、非线性;随着磁彻体力系数的增大,液膜各点压力均有所增加,同时空穴区域缩小;液膜承载力随着磁彻体力系数、转速、偏心率以及宽径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半径间隙的增大,液膜承载力减小。(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7年10期)

流体润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粗糙度对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力润滑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质量守恒空化边界条件和平均流量模型的Reynolds方程,建立计入表面粗糙度效应的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油膜的压力分布和承载能力,分析粗糙度对交叉沟槽织构化表面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油膜承载能力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表面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存在最佳的沟槽深度和间距使得交叉沟槽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润滑效应达到最强,表面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在最佳沟槽深度附近最大,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沟槽间距的增加而增大。油膜承载能力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加而增大。交叉沟槽的重迭系数对油膜平均压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粗糙度对油膜承载能力也几乎不受重迭系数的影响。结论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交叉沟槽织构流体动力润滑性能时,不能忽略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叉沟槽所产生的流体动力润滑效应,降低了油膜承载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润滑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龙,钟飞.齿轮泵轴承-轴颈全流体润滑的逆向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9

[2].纪敬虎,董保栋,陈天阳,田朋霖,符永宏.交叉沟槽织构化粗糙表面流体润滑数值分析[J].表面技术.2019

[3].恭飞,吴张永,朱启晨,张莲芝,郭翠霞.NiFe_2O_4磁流体润滑性实验研究[J].材料导报.2019

[4].袁佳福.非牛顿流体润滑计算及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党超.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流体润滑性能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

[6].陈馨雯,郝秀清,陈朝阳,杨鑫,汤佳明.刀具表面微结构对流体润滑状态的仿真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8

[7].王永南.蓖麻油基纳米六方氮化硼流体润滑性能及其在切削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杨淑燕,Wong,Janet,蔡美荣,周峰.混合/流体润滑状态下原位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8

[9].李超.有限量供油面接触流体润滑实验与理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10].陈超,张宏,刘邱祖.水基磁流体润滑轴承液膜承载特性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7

标签:;  ;  ;  ;  

流体润滑论文-李玉龙,钟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