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当务之急
曾亚荣陕西省西安市车辆中学710000
摘要:本文从角色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新型教师的角色,阐述了一直以来教师角色的思想误区,新课程对教师新角色的要求,教师角色急需改变的需求以及新型教师角色的类型。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课标教学理念
一、教师角色的定义
角色指的是相对于某种社会地位或者身份相一致的人,相对应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在行为上的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每一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适应于这种身份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人做出符合自己社会身份的行为时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角色。
角色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界之后,就有了教师角色。为了满足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的要求,产生并存在了教师角色。在当今社会中,教师作为文化传播的执行者这一基本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却不再象以前那样以权威的身份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和经验,而是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递,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进行知识、能力的探索,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二、教师角色的思想误区
一直以来,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等等这些口号,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有时甚至以牺牲自己来实现这些口号,这种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近乎苛刻。传统教学理念是这样定义老师角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片面甚至错误地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专家”,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导致了在教学活动中,任何课程的实施者都是教师。教师成了唯一组织、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专家。教师就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学生记背的知识也越多越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课堂多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教学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学生成为了按指令运行的机器。
三、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求实现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师生互教互学,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正因如此,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由“教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教书育人,也是自身内涵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从中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教有所成、学有所获的快乐。因此对于教师应该这样进行角色定位:教师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而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教师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只有一桶水的人,而是一个汹涌不断的巨泉;教师不是传话筒,而是有自己见解(符合规律和逻辑的见解)、不断创新思维的电视台;教师不是石阶,而是通过努力、前进,变成高山上的“石佛”;教师不是唯一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而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观点表达者。
四、教师转换角色的必要性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做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可能。
2.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教师的足够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时,教师起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应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是情感的体验者,是探究学习的受益者。但教师不应包办探究活动,使学生沦为探究活动的操作工。
3.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教师素质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准确的角色定位是教师驭御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喜爱面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传统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方法,真正成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实践者和推进者。
4.实现教师职业幸福的需要
教学效率是教师是否幸福一个的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对话与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主要舞台,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场合。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充分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魅力,构建幸福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最终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五、新型教师角色
目前,世界各国都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讲到了现阶段教师应做到“四有”好老师: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单纯的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自己更应该是个教育家。角色转变,与时俱进地形成教师的新形象。
1.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和科学成果,并且有独到见解地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一大批知识创新型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将决定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2.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新时期的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不能重复别人的东西。事实证明,教师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伴随产生的是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宽阔充实的人格空间、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清新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只有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才会被学生所折服和仰慕,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反思型教师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进行检查、评价、修正,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教师素养的过程。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科书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对教科书优点、缺点的教学处理,把握的适切程度的反思,构成了反思教科书处理得失的基本内容。反思教学环节或细节,作为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作出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更是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的历程。因而,有意识地反思课堂中的教学机智、课堂随机生成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智慧的积淀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向学惠《新时期呼唤教师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思考》.中国文房四宝,2014,(4)。
[2]王金林《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与形象的定位》。
[3]张冲《教师幸福感发展现状和培养对策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1,(9)。
[4]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教育探索,2006,(3)。
[5]陈玉平《论研究型教师应具有的个性品质》.教育探索,2006,(2)。
[6]闵钟《走向反思型教师培养的高师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