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高校,科技创新,区域,能力,指标体系。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侯静,郑召丽[1](2019)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对提高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法在引进多方面变量的同时运用合适的降维方式归结为几个主成分,通过构建适当的价值函数,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结果数据信息。以45所我国高校科研统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1期)
周才云[2](2019)在《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与优化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科技创新在支撑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双重层面,深入剖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最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这无疑对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北一,吴海滨[3](2019)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导者不仅是高校教师,同时高校领导者也应做出全面的部署,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应是每一所高校领导者和高校教师应全面考虑的问题,故应在鼓励教师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搭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科技管理者的水平和设立相应科技创新进步奖励方面做文章。(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2期)
蔡承智,蒋杏子,李啸浪,梁颖[4](2019)在《高校师生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以高校A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高校自科研究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本文以高校A为例,基于1979~2018年发表的自科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运用ARIMA(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预测至2023年,以揭示其变化态势。结果为:2019、2020、2021、2022和2023年该校发表的自科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为176、206、242、285和334篇。研究表明:1979~2023年高校A师生自科创新能力在波动中上升,未来5年发表的自科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可能持续增长;提升高校师生自科创新能力,人才及激励措施是关键。(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任素梅,陆江峰,方彦蘅,吴奕,许天颖[5](2019)在《在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创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值秋收时节,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本科生科创团队负责的试验田,传来了水稻产量有望突破新高的喜讯。“这主要得益于决定水稻增产、增重基因的研究与发现。”该团队负责人李相伯告诉记者,他和团队希望通过自己和更多农科学子的科研,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重大战略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报》期刊2019-10-30)
张哲,刘海燕[6](2019)在《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双层次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差值分析结果显示,有13个省(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6个省(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有12个省(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分为5种类型;内部协调发展度分析结果显示,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部协调发展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内部协调发展度可分为6种类型。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估,对于评价和识别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合和优化地区协调创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桑秀丽,赵方茹,董洋,刘超[7](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度-DTOPSIS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规范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DTOPSIS法进行赋权,并运用到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中运用。构建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转化以及科技创新支撑的评价体系,选取对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指标方面,有关科技人力资源投入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与综合评价关系最密切,其关联度r_3=0.928 1排序最大;在年份方面,加权关联度r′_t排序和赋权DTOPSIS的相对接近度C_t排序对比研究显示,2017年和2016年均先后排在前两位,但r′_t差异最大为25.62%,C_t的差异最大为69.39%,表明赋权的DTOPSIS法用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袁晓斌[8](2019)在《基于优势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使经济产值的格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国经济产值的结果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占有很大比例,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产值大不如农业。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经济产值的先锋。近年来,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的产值在经济产值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并且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国家对于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所以针对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吴楠[9](2019)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更好的挖掘大学生蕴含的巨大创新潜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祝铭,宋丹[10](2019)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文章分别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分别测度了我国31个省份2002~2014年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水平极不稳定,波动显着,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比较平稳;在空间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并且耦合协调程度普遍偏低,低度和中度耦合协调省份占全国近90%。(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科技创新在支撑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双重层面,深入剖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最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这无疑对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侯静,郑召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9
[2].周才云.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成因与优化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3].王北一,吴海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方法[J].高教学刊.2019
[4].蔡承智,蒋杏子,李啸浪,梁颖.高校师生自然科学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以高校A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5].任素梅,陆江峰,方彦蘅,吴奕,许天颖.在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创业[N].江苏教育报.2019
[6].张哲,刘海燕.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J].现代教育科学.2019
[7].桑秀丽,赵方茹,董洋,刘超.基于灰色关联度-DTOPSIS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8].袁晓斌.基于优势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9].吴楠.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祝铭,宋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