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残体还田论文_肖小平,唐海明,聂泽民,郭立君,刘征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残体还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物,双季稻,冬季,物理性质,植株,赤红,稻田。

作物残体还田论文文献综述

肖小平,唐海明,聂泽民,郭立君,刘征鹏[1](2013)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双季稻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分析了黑麦草–双季稻(T1)、紫云英–双季稻(T2)和油菜–双季稻(T3)3种种植模式不同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对土壤耕层(0~20 cm)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计算了各处理的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对照)相比,T1、T2和T3处理的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均提高了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2>T1>T3>CK。其中,各处理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早稻收获时T1、T2和T3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两年平均分别比对照增加6.73%、10.53%和4.79%,晚稻收获时两年平均分别增加4.16%、6.20%和2.37%;T1和T2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早稻收获时两年平均分别比对照增加10.52%和21.52%,晚稻收获时两年平均分别增加11.99%和15.59%。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其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2>T1>T3。总的来说,各处理中以紫云英残茬还田的效果为最好,黑麦草和油菜残茬还田的效果次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杨光立[2](2012)在《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着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3](2011)在《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的稻田进行监测,以分析不同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后,各处理早、晚稻田CH4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冬闲-双季稻(对照)。早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分别达20.713gm-2和16.068gm-2;晚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分别为60.421gm-2和48.666gm-2。各处理早、晚稻田N2O总排放量均显着高于冬闲-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和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的早稻田N2O总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5.00%、320.00%、275.00%和65.00%,晚稻田分别比对照增加157.89%、113.16%、134.21%和42.11%。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总和表现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冬季覆盖作物还田明显提高稻田CH4和N2O排放。(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杜伟明,龚文昌,曾文碧[4](2010)在《作物残茬还田在改良土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作物残茬还田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作物残茬覆盖和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作物残茬还田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0年02期)

叶常明,郑和辉,王杏君,雷志芳[5](2001)在《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入成熟作物植株残体还田的土壤 (简称秸秆还田土壤 )与自然土壤的土柱淋洗对比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对除草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作用以及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对丁草胺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 ,作物秸秆还田土壤对所研究的叁种除草剂有明显的截留作用 ,在土柱的最上部 10cm内 ,秸秆还田土壤对乙草胺、丁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量分别是自然土壤对其截留量的 1.33、1.77和 1.88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方玲[6](1999)在《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方玲(福建农业大学,福州350002)关键词赤红壤,作物残体还田,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系数中图分类号S153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当低,土壤肥力...(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作物残体还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着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残体还田论文参考文献

[1].肖小平,唐海明,聂泽民,郭立君,刘征鹏.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

[2].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杨光立.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

[3].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

[4].杜伟明,龚文昌,曾文碧.作物残茬还田在改良土壤中的应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

[5].叶常明,郑和辉,王杏君,雷志芳.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1

[6].方玲.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20世纪50~90年代我国稻田水分管理方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频率分布土壤性质与0-200cm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2 2000 年江苏省农田土壤氮素(a)和有...土壤固碳速率与碳输入的关系有机碳积累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标签:;  ;  ;  ;  ;  ;  ;  

作物残体还田论文_肖小平,唐海明,聂泽民,郭立君,刘征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