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论文和设计-刘怀刚

全文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索塔内部的中空部位搭设塔内施工平台,在所述索塔的顶部设置塔外施工装置;利用该塔内施工平台和该塔外施工装置,在索塔上安装张拉组件,使该张拉组件与索塔上的斜拉索安装位置对应,该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大于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两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同步张拉。本申请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具有能够对不同索塔的斜拉索适配对应张拉方法,以缩短工期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索塔内部的中空部位搭设塔内施工平台,在所述索塔的顶部设置塔外施工装置;利用该塔内施工平台和该塔外施工装置,在索塔上安装张拉组件,使该张拉组件与索塔上的斜拉索安装位置对应,该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大于所述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两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同步张拉。

设计方案

1.一种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索塔内部的中空部位搭设塔内施工平台,在所述索塔的顶部设置塔外施工装置;

利用该塔内施工平台和该塔外施工装置,在索塔上安装张拉组件,使该张拉组件与索塔上的斜拉索安装位置对应,该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

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大于所述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两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同步张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包括: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然后根据第一次张拉后的桥面标高和顺桥向轴线,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千斤顶、千斤顶撑脚以及张拉杆,所述张拉杆安装在所述索塔上,并与所述斜拉索的塔端锚头紧固连接;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千斤顶撑脚安装在所述索塔上,所述张拉杆与所述千斤顶配合共同张拉所述斜拉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之前,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标高进行测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张拉和所述第二次张拉中,对同一长度或同一梁段的所述斜拉索同步张拉,且任一所述斜拉索进行多级张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张拉包括至少两级张拉,其中第一级张拉为满载荷的30%-60%,第二级张拉为满载荷的50%-1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之前,获取前一节梁段的标高和轴线,以及所述第一次张拉的标高和轴线,以得到所述第二次张拉所要调整的斜拉索的伸长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温差小于6℃的时段,进行所述第一次张拉或所述第二次张拉。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第二次张拉之后,获取所述斜拉索的实测索力和已安装梁段的桥面线形,若不符合设计值,通过千斤顶对相应的斜拉索进行索力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小于所述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并且所述索塔的根部的抗弯弯矩,大于所述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所述索塔根部的弯矩时,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一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不对称张拉。

11.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桥面吊机通过前支撑点下方的支撑千斤顶支撑,所述桥面吊机的轨道梁悬吊于滑道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轨道梁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

回缩所述支撑千斤顶,使得所述桥面吊机整体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桥面吊机本体沿所述轨道梁前行,并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内施工平台包括爬梯、检修平台以及护栏,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索塔的两个塔柱之间,多个所述检修平台分别搭设在所述爬梯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护栏围在所述检修平台的边缘;

所述塔外施工装置包括提升吊篮、提升卷扬机以及塔顶鹰架,所述塔顶鹰架安装在所述索塔的塔顶,所述提升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塔顶鹰架上,所述提升卷扬机通过钢索与所述提升吊篮连接,以提升所述提升吊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具体涉及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索的安装是斜拉桥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形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斜拉索的安装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大跨斜拉桥施工中,单根斜拉索的长度达数百米,重量可达数十吨,并且若环境险恶,水位落差大,对斜拉桥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斜拉索的安装施工,难度增大,从而导致施工的工期较长。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斜拉桥的稳定性和可靠度,斜拉索的一端在索塔一侧的梁段上固定,另一端在塔端挂索,采用同样方式完成索塔顺桥向两侧的对称安装;完成安装后,对索塔两侧对称张拉。这种斜拉索张拉方法,对于不同索塔和斜拉索采用统一张拉方法,不利于缩短工期。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提出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具有能够对不同索塔的斜拉索适配对应张拉方法,以缩短工期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提供一种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包括:在索塔内部的中空部位搭设塔内施工平台,在所述索塔的顶部设置塔外施工装置;

利用该塔内施工平台和该塔外施工装置,在索塔上安装张拉组件,使该张拉组件与索塔上的斜拉索安装位置对应,该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

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大于所述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两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同步张拉。

通过搭设塔内施工平台,以方便从索塔内部空间进行安装设备以及牵引斜拉索;通过搭设塔外施工装置,以方便从索塔的塔柱之外进行斜拉索的张拉;塔内施工平台与塔外施工装置的配合使用,以便于牵引和张拉斜拉索。并且,当索塔的内部空间足够大,以至于能够容纳张拉组件,甚至还能容纳塔内施工平台和塔外施工装置的部分结构,对斜拉索进行同步张拉,满足索塔两侧的受力平衡,且保证张拉的顺利进行,做到较少施工步骤,且缩短工期。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包括: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然后根据第一次张拉后的桥面标高和顺桥向轴线,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通常,对安装完成的斜拉索进行张拉,需要一次张拉即可,而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桥而言,第一次张拉之后,进行第二次张拉更能保证标高和轴线的精度,在进行第二次张拉之前,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桥面吊机起到临时载荷的作用,减少了新增的临时载荷的量,缩短工期。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千斤顶、千斤顶撑脚以及张拉杆,所述张拉杆安装在所述索塔上,并与所述斜拉索的塔端锚头紧固连接;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千斤顶撑脚安装在所述索塔上,所述张拉杆与所述千斤顶配合共同张拉所述斜拉索。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张拉,其中千斤顶支撑在千斤顶撑脚上,从索塔的一侧张拉斜拉索;同时,张拉杆从索塔的另一侧对斜拉索进行牵引,在张拉杆和千斤顶的共同作用下,对斜拉索进行张拉;这种张拉作用进行在第一次张拉和第二次张拉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之前,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标高进行测定。通过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和标高的测定,结合设计值的比对,从而能够得出第一次张拉所需要的张拉长度,以及张拉后的斜拉索索力,较好地控制斜拉索的张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张拉和所述第二次张拉中,对同一长度或同一梁段的所述斜拉索同步张拉,且任一所述斜拉索进行多级张拉。通常,在索塔的顺桥向两侧各安装一根斜拉索,或者各安装两根斜拉索,为了保证斜拉索的张拉平衡和索塔的稳固,对同一长度的斜拉索进行同步张拉,能够较好的保证不同侧斜拉索的索力平衡,以及索塔的受力平衡。同时,对任一斜拉索的张拉过程中,采用分为多级张拉的方式,逐级提升张拉的载荷,逐渐调整张拉后斜拉索的索力,更容易控制索力,以便更好达到设计要求的梁段标高和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张拉包括至少两级张拉,其中第一级张拉为满载荷的30%-60%,第二级张拉为满载荷的50%-100%。当采用两级张拉时,通过两级的逐级张拉,以逐渐达到设计时的满载时的索力,载荷的加载更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之前,获取前一节梁段的标高和轴线,以及所述第一次张拉的标高和轴线,以得到所述第二次张拉所要调整的斜拉索的伸长量。通过第一次张拉,虽然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但是第一次张拉之后,若存在客观因素,使得梁段的标高和轴线与设计值有稍微的偏差,就需要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以准确调整已安装梁段的轴线和标高。

进一步地,在温差小于6℃的时段,进行所述第一次张拉或所述第二次张拉。通常温差越小,此时段的结构热胀冷缩的现象对斜拉索张拉效果影响较小。

进一步地,进行所述第二次张拉之后,获取所述斜拉索的实测索力和已安装梁段的桥面线形,若不符合设计值,通过千斤顶对相应的斜拉索进行索力调整。斜拉索的张拉通常是在梁段的吊装和拼接时,斜拉桥的梁段逐一拼接后,每个梁段上牵引的斜拉索需要张拉,而在进行其第二次张拉后,单根斜拉索的调整到位了,但是还可能存在整体的梁段轴线和标高有偏差,已安装梁段的桥面线形可能不符合要求,这时候就需要从整体去考虑梁段的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梁段对应斜拉索进行索力调整。

进一步地,当所述索塔的内部空间小于所述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并且所述索塔的根部的抗弯弯矩,大于所述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所述索塔根部的弯矩时,对所述索塔顺桥向一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不对称张拉。当索塔的抗弯刚度足够大,大到所述索塔的根部的抗弯弯矩,大于所述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所述索塔根部的弯矩,此时索塔足以支撑斜拉索的不对称张拉,可以通过不对称张拉的方式进行,计算出不对称张拉的索力和载荷便可。不对称张拉区别于同步张拉,不对称张拉只在索塔的一侧进行,张拉过程中存在索塔两侧受力不均的情况,不对称张拉对张拉的同步性没有要求,对索塔两侧的张拉载荷分布也要求不高。不对称张拉应用在索塔的抗弯刚度足够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桥面吊机通过前支撑点下方的支撑千斤顶支撑,所述桥面吊机的轨道梁悬吊于滑道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轨道梁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

回缩所述支撑千斤顶,使得所述桥面吊机整体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桥面吊机本体沿所述轨道梁前行,并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

通过支撑千斤顶的支撑,使得轨道梁能够方便前移,然后桥面吊机前移,支撑千斤顶收回,实现了桥面吊机的整体前移。前移过程中,通过行走油缸的推动得以实现。在本申请中,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能够作为已安装梁段的临时载荷加载在其上,减少了其他附加的临时载荷,在方便下一梁段安装的同时,减少了施工工作量,缩短了工期。

进一步地,所述塔内施工平台包括爬梯、检修平台以及护栏,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索塔的两个塔柱之间,多个所述检修平台分别搭设在所述爬梯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护栏围在所述检修平台的边缘;

所述塔外施工装置包括提升吊篮、提升卷扬机以及塔顶鹰架,所述塔顶鹰架安装在所述索塔的塔顶,所述提升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塔顶鹰架上,所述提升卷扬机通过钢索与所述提升吊篮连接,以提升所述提升吊篮。

通过设置爬梯,方便索塔施工人员的攀爬,以及索塔维修时工人的攀爬;爬梯上架设检修平台,可供斜拉索施工作业人员爬升或下行索塔,并且设置的围栏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塔顶鹰架提供提升卷扬机的支撑平台,并且塔顶鹰架可外延到索塔横向的外部,以提供横向上的更大伸出距离,方便提升卷扬机牵引提升吊篮;提升吊篮内吊挂施工人员以及部分物件,方便从索塔外侧对斜拉索张拉和锚固进行施工作业。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塔内施工平台安装在索塔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塔外施工装置安装在索塔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斜拉桥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索塔、斜拉索以及主梁,主梁由多个梁段拼接而成,其中,每个梁段至少连接有一根斜拉索,斜拉索斜向牵引梁段并锁紧或锚固在索塔的内部空间上。斜拉索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其安装施工质量对斜拉桥的承重有很大影响。斜拉索的安装工艺,包括展索、吊装、临时锚固、张拉以及固定张紧等步骤,其中斜拉索的张拉是一个重要环节,本申请对斜拉索的张拉施工提供一种方法,以下具体展开。

一方面,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包括:

S11、在索塔内部的中空部位搭设塔内施工平台,在所述索塔的顶部设置塔外施工装置。通过搭设塔内施工平台,能够更方便的安装塔内张拉设备,并且能够方便斜拉索的张拉时施工人员的作业;从索塔的内部空间安装设备,以方便塔内张拉;设置塔外施工装置,能够从索塔外部进行张拉设备的安装;通过塔内施工平台和塔外施工装置的结合,能够在索塔内部和外部分别对斜拉索进行张拉设备的安装,进而在索塔内部和外部都能张拉斜拉索。

请参阅图2,其为本申请的塔内施工平台30安装在索塔10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塔内施工平台30包括爬梯31、检修平台32以及护栏33,所述索塔包括多个塔柱,多个塔柱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所述爬梯31设置在所述索塔的两个塔柱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多个所述检修平台32分别搭设在所述爬梯31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护栏33围在所述检修平台32的边缘。其中,检修平台由多根钢架杆交叉搭设而成,检修平台的底部放置在爬梯的平台处,或者爬梯的梯级上。在检修或者索塔内设备安装施工时,对检修平台和爬梯的外边缘搭设栏杆,以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请参阅图3,其为本申请的塔外施工装置20安装在索塔10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塔外施工装置20包括提升吊篮23、提升卷扬机21以及塔顶鹰架22,所述塔顶鹰架22安装在所述索塔10的塔顶,所述提升卷扬机21安装在所述塔顶鹰架22上,所述提升卷扬机21通过钢索与所述提升吊篮23连接,以提升所述提升吊篮23。使用前,需要对塔外施工装置20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检查提升卷扬机21上连接的钢索的尺寸、外观等是否适合要求,是否完好,并且检查锁销是否安装安全可靠,以及吊篮的悬吊情况是否正常等。塔外施工装置还可以用于吊装物品,在斜拉索的吊索和锚固时,通过提升吊篮23吊装夹具和作业人员,以进行斜拉索在塔端的临时锚固。在斜拉索的塔端张拉时,通过提升吊篮23的提升,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到达斜拉索塔端的锚固位置,从而能够拆除斜拉索上的夹具和其他设备,从而索塔外侧无需设置脚手架,也能在索塔外侧进行施工作业。

通过设置爬梯31,方便斜拉索施工的施工人员的攀爬,以及索塔10维修时的作业人员的攀爬;爬梯31上架设检修平台32,可供斜拉索施工作业人员上下索塔10,并且设置的围栏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塔顶鹰架22提供提升卷扬机21的支撑平台,并且塔顶鹰架22可外延到索塔10横向的外部,以提供横向上的更大伸出距离,方便提升卷扬机21牵引提升吊篮23;提升吊篮23内吊挂施工人员以及部分物件,方便从索塔10外侧对斜拉索张拉和锚固进行施工作业。

S12、利用该塔内施工平台30和该塔外施工装置20,在索塔10上安装张拉组件,使该张拉组件与索塔10上的斜拉索安装位置对应,该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组件包括千斤顶、千斤顶撑脚以及张拉杆,所述张拉杆安装在所述索塔10上,并与所述斜拉索的塔端锚头紧固连接;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千斤顶撑脚安装在所述索塔10上,所述张拉杆与所述千斤顶配合共同张拉所述斜拉索。千斤顶和张拉杆配合,使得斜拉索的张拉时,张拉稳定。可选用两倍斜拉索索力的穿心式千斤顶,该穿心式千斤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张拉,并且配备大容量的超高压电动油泵,与该穿心式千斤顶配套使用。

为了保证张拉的顺畅以及设备的良好运转,进行所述第一次张拉之前,对千斤顶的配套力值标定和校核,以确保千斤顶能够牵引的载荷,大于斜拉索张拉所需索力,

为了更好更均衡的对斜拉索进行张拉,并且保证斜拉索张拉时索塔10的载荷稳定,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组件与其中一条已临时锚固的斜拉索连接,以张拉所述斜拉索包括: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然后根据第一次张拉后的桥面标高和顺桥向轴线,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

为了保证张拉时的准确性,结合上述方案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张拉组件从塔端对斜拉索进行第一次张拉之前,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标高进行测定。通过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标高进行测定,结合设计值,得出第一次张拉所需要加载的载荷,以达到要求的索力。

为了保证索塔10两侧的斜拉索张拉的受力平衡,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张拉和所述第二次张拉中,对同一长度或同一梁段的所述斜拉索同步张拉,且任一所述斜拉索进行多级张拉。其中,同步张拉的两根斜拉索位于索塔10顺桥向的两侧,并且该两根斜拉索的长度相同。此处所指长度相同,是指两根斜拉索的塔端到梁端的长度相同。通常,对于索塔10顺桥向的两侧的梁端进行编号时,与索塔10等距的梁段的编号相同,此时相同编号的梁段上连接的斜拉索的索号也相同。例如,顺桥向上,索塔10左侧的第一个梁段编号为ML1,则索塔10右侧的第一个梁段编号为MR1,两者的数字编号相同,对应的索塔10左侧与梁段ML1连接的斜拉索编号为LL1,索塔10右侧与梁段MR1连接的斜拉索编号也为LR1,索塔10左侧的斜拉索LL1与索塔10右侧的斜拉索LR1的长度相同。在进行这两根斜拉索的张拉时,为了保证索塔10两侧的受力平衡,以及斜拉索的受力平衡,对这两根斜拉索同步张拉。同步张拉的同时,每根斜拉索张拉时可采用多级张拉的方式。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张拉包括至少两级张拉,其中第一级张拉为满载荷的30%-60%,第二级张拉为满载荷的50%-100%。当然,多级张拉还可以是分三级张拉或者四级张拉,每增加一级张拉,就增加了一个工序步骤,但是张拉的稳定性会越好。可选择地,如果第一级张拉为满载荷的50%,第二级张拉为满载荷的100%;若第一级张拉为满载荷的30%,第二级张拉为满载荷的70%,第三级张拉为满载荷的100%。

温度对斜拉索和梁段会带来影响,尤其对于大跨度斜拉索的影响更甚,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保证斜拉索张拉的效果稳定,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选取在温差小于6℃的时段,进行所述第一次张拉和\/或所述第二次张拉。该处所述温差小于6℃的时段,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多个小时时段,例如一个连续10小时的时段。通过统计近年的当季日温度平均值,并且绘制出时间-温度曲线,找出其中温差较小的时段,以选取温差小于6℃对应时段为宜;并且结合天气预报的温度变化,在相应时段对斜拉索进行张拉,以提高张拉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张拉组件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之前,获取前一节梁段的标高和轴线,以及所述第一次张拉的标高和轴线,以得到所述第二次张拉所要调整的斜拉索的伸长量。第一次张拉完成后,对已安装梁段的轴线、标高进行测定,得出第一次张拉后的梁段轴线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第一次张拉之后的桥面载荷的分布情况,对斜拉索进行第二次张拉。第一次张拉后,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这时会对桥面的临时载荷的分布情况产生影响和变化,根据变化后的载荷分布情况,测定梁段的标高和轴线情况,进行第二次张拉,以准确保证桥面的载荷分布符合要求。

为了保证斜拉索张拉后的斜拉桥稳定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进行所述第二次张拉之后,获取所述斜拉索的实测索力和已安装梁段的桥面线形,若不符合设计值,通过千斤顶对相应的斜拉索进行索力调整。完成第二次张拉之后,此时桥面已经足够稳定,而且梁段的标高和轴线也符合要求,但是斜拉索的张拉通常是一根一根张拉,从桥面和主梁整体考虑,可能还存在桥面线形不符合要求,存在扭曲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需要对所要调整的梁段对应的斜拉索进行索力调整,通过千斤顶张拉斜拉索或者逐渐调整斜拉索索力,使得梁段标高和轴线符合要求。

为了确保桥面吊机的前移顺畅,并且将桥面吊机作为临时载荷加载在梁段上,完成第一次张拉后,通过桥面吊机前移作为临时载荷加载在梁段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桥面吊机前移一个梁段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桥面吊机通过前支撑点下方的支撑千斤顶支撑,所述桥面吊机的轨道梁悬吊于滑道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轨道梁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

回缩所述支撑千斤顶,使得所述桥面吊机整体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通过行走油缸推动所述桥面吊机本体沿所述轨道梁前行,并前移一个梁段的距离。桥面吊机整体前移后,加载在桥面上的载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梁段上承受的载荷也发生变化,需要配合加载临时载荷使得桥面的线形和载荷分布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梁段的轴线和标高的要求。临时载荷的加载,除了设置桥面吊机,在主梁合龙时,还可以设置装载砂石的货车加载在已安装梁段上,来实现临时载荷的加载。

S13、当所述索塔10的内部空间大于张拉组件占用空间,对所述索塔10顺桥向两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同步张拉。对斜拉索进行同步张拉时,分别位于索塔10的顺桥向两侧的两根对称斜拉索为一组,该组的两根斜拉索同步张拉,以保证索塔10两侧的受力平衡,并且保障斜拉索张拉时,索塔10的两侧受力均衡,使得索塔10稳固。

S14、当所述索塔10的内部空间小于所述张拉组件的占用空间,并且所述索塔10的根部的抗弯弯矩,大于所述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所述索塔根部的弯矩,对所述索塔10顺桥向一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不对称张拉。

结合斜拉索的二次张拉,通过判断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索塔根部的弯矩,与索塔10抗弯弯矩的对应关系,当索塔10的抗弯刚度足以保证斜拉索的不对称张拉,例如斜拉索的梁端离索塔10较近,跨度小时,在索塔10足以承受不对称张拉的弯矩时,可对斜拉索进行不对称张拉。不对称张拉是从索塔10的单侧对斜拉索进行张拉,提前校准斜拉索的张拉索力,准确张拉即可。

本申请的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通过对斜拉索张拉索力的水平分力在索塔根部的弯矩,与索塔10的根部的抗弯弯矩比对,找出不同的张拉方法,对应到不同的情形中。当所述索塔10的根部的抗弯弯矩,大于所述斜拉索索力的水平分力在所述索塔根部的弯矩时,,对所述索塔10顺桥向一侧的所述斜拉索从塔端进行不对称张拉。不限于不对称张拉的情形,对顺桥向两侧的斜拉索进行同步张拉,也就是对称张拉,对斜拉桥具有普遍适用性。从而有选择的对斜拉索进行对应方法的张拉,简化操作,简化工序步骤,而且提高了斜拉索张拉的适用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说明书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及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595427.3

申请日:2019-07-03

公开号:CN110258344A

公开日:2019-09-20

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授权时间:主分类号:E01D 21/00

专利分类号:E01D21/00;E01D19/16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兴政路1号中环广场3座19层

发明人:刘怀刚;陈玉良;高世强;肖向荣;吴建峰;李鸿文;汪君文;杨周;陈振宇;赵胜

第一发明人:刘怀刚

当前权利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延喜

代理机构:1133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斜拉索张拉施工方法论文和设计-刘怀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