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乳糖,鉴定,层析,东乡,奶酪,双峰驼。
酶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肖伟,徐梅珍,谷丰,蒋伦伟,王义华[1](2019)在《东乡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物酶与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和逆境适应性反应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为材料,采用浸提、盐析、透析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POD蛋白,采用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蛋白,利用愈创木酚法研究POD的活性和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经磷酸缓冲液浸提、40%~80%硫酸铵盐析、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等步骤,从东乡野生稻叶片组织分离制备得到POD1同工酶组分,酶蛋白的纯化倍数为16.49,比活力为568.80 U/mg。聚丙烯凝胶活性电泳检测仅呈单一POD1同工酶带,属于单一组分。POD酶Km为1.26 mmol/(L·min),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7.51 mmol/(L·min),最适宜的pH 5.0,最适宜温度35℃~45℃,Cu~(2+)和Zn~(2+)对POD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Fe~(3+)对POD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OD酶活性受2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试剂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何静,李国伟,海勒,吉日木图[2](2019)在《双峰驼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从双峰驼粪便中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初筛和摇瓶发酵法复筛,从双峰驼粪便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纤维化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根据该菌株的产酶特性评定其产酶能力;从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pH、温度、时间和接种量来评价该菌株的酶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酶反应条件为50℃,pH为6.0,且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所筛选菌株产生的酶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热性,可应用于食品行业或废料处理等方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程凯丽,胡志和,张秋月,季钰,王帅[3](2019)在《不同乳糖酶酶学特性比较及在无乳糖原料奶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种乳糖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酶学特性,并应用于无乳糖原料奶的生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乳糖酶的成分及分子质量;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法测定乳糖酶活力;用电子鼻检测原料奶储存过程中气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酶A的等电点为4.0和5.0,酶B为5.0,酶C为3.0;酶A在40℃和pH 6.5时酶活最高,酶B在35℃和pH 6.5时酶活最大,酶C在45℃和pH 5.0时活力最高。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在4~10℃储存12 h,原料奶气味无显着性差异。在4~6℃条件下,添加6 000 U/g乳糖酶A在5~6 h内可将原料奶中乳糖水解至0.5%以下;添加6 000 U/g乳糖酶B在8~9 h将原料奶中乳糖水解至0.5%以下。因此,乳糖酶A和酶B为中性乳糖酶,乳糖酶C为酸性乳糖酶;生产无乳糖原料奶采用中性乳糖酶A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尹春筱,李江,徐玲玲[4](2019)在《一株产高温蛋白酶嗜热菌A-2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为从云南腾冲热泉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产高温蛋白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驯化培养,用以探究该菌株的生长条件及酶学特性,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能够分解脱脂奶粉产蛋白酶的菌株,应用常规方法液体培养菌体,探究温度、pH、碳源、氮源对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并采用福林酚法测蛋白酶活性。并提取蛋白酶液对酶的最适pH、温度以及热稳定性、pH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含脱脂奶粉的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产蛋白酶菌株A-2,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知该菌种属于Aneurinibacillus属。酵母粉、葡萄糖、55℃、pH值7.5分别为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碳源、温度和pH。此外该菌株所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pH值7~9具有较好的酶活性。因此,该菌株为嗜热芽孢杆菌,所产的碱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耐受温度和pH稳定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史海粟,吴琛,陶冬冰,洛雪,岳婷婷[5](2019)在《不同进口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分离鉴定及其凝乳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传统形态学分析,采用碳源同化试验、氮源同化试验、水解蛋白、分解杨梅苷测定及分解脂肪试验,结合26S rDNA D1/D2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进口白霉奶酪样品中筛分出的生长优势霉菌进行菌种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分级沉淀法从优势霉菌菌种中分离提取凝乳酶,在不同温度、不同反应pH值、作用时间以及不同金属离子的条件下,通过脱脂奶粉凝乳法测定其活性。结果表明,白霉奶酪产品中筛选得到优势霉菌菌株对7种不同碳源中的5种均能利用,对4种氮源中的3种能够利用,能够水解蛋白质、分解脂肪,不能分解杨梅苷,目标菌株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Geotrichum sp.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确定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为白地霉。白地霉凝乳酶在45°C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495±0.067)IMCU,在45°C和pH6.0条件下酶活性达到(0.613±0.043)IMCU,保温3~7 min酶活性稳定在[(0.536-0.613)±(0.031-0.043)]IMCU范围内。反应温度为45°C、pH6.0条件下作用3 min,Mg2+和Cu2+存在下酶活性分别提高43.6%和32.5%,达到(0.880±0.092) IMCU和(0.812±0.055) IMCU。确定白地霉凝乳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C、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佳稳定性为保温3~7 min、Mg2+和Cu2+对酶活性有较高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迟乃玉,刘洋,于爽,希伦,李美玉[6](2019)在《海洋低温肌氨酸氧化酶生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适应低温环境的产肌氨酸氧化酶菌株,该研究从渤海海泥中分离、筛选高产低温肌氨酸氧化酶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的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产肌氨酸氧化酶的菌株8株,其中菌株LYH18的肌氨酸氧化酶活力最高,为1.65 U/m L;菌株LYH18被鉴定为海泥芽孢杆菌(Bacillus oceanisediminis);肌氨酸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25℃、8.0,在温度25~40℃、pH 7.0~10.0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该酶属于低温酶。(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6期)
杨晓月,李小平,李晨[7](2019)在《藜麦麸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从藜麦麸中纯化得到了电泳纯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其纯化倍数、比活力和回收率分别为23.78,22 753.09 U/mg和19.36%。经SDS-PAGE鉴定,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57.1 ku。在催化愈创木酚与过氧化氢的反应中,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在40~60℃及pH值4~8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H_2O_2为底物,测得该酶的Km值为5.61 mmol/L。尿素、Mg~(2+)和Fe~(3+)对酶有激活作用,当其浓度为50 mmol/L时,酶活力被分别激活至119%,117%,161%;K~+,Ca~(2+)对藜麦麸POD无显着影响;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KSCN,SDS,Zn~(2+),Cu~(2+),Mn~(2+)对酶有抑制作用,其中,正丁醇和SDS对酶的抑制作用很强,当正丁醇体积分数为20%,SDS浓度为10 mmol/L时,酶的活性完全丧失。(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郭天凯,杜占军,陈凤林,姜欣雨,于艳[8](2019)在《产纤维素酶柞蚕肠道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柞蚕肠道中分离出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各异的菌株11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产酶能力筛选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且酶活力相对较高(1286 U/mL)的菌株Ap1,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初步鉴定Ap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80,Mn~(2+)和Ca~(2+)是该酶的激活因子。(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泽敏,李桂芝,蔡桂婷,周冰娜,李云[9](2019)在《凤凰单丛茶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凤凰单丛茶鲜叶不同叶位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热稳定性、最适pH、金属离子的影响等酶学特性,旨在为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形成解析和加工过程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大乌叶、鸭屎香和锯朵仔叁种不同凤凰单丛在相同叶位的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不同叶位间β-葡萄糖苷酶酶活性存在显着性差异,呈现出第一叶>第二叶>茎>芽的酶活性高低顺序;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在60℃下酶活较稳定,80℃以上时酶迅速失活;β-葡萄糖苷酶在pH4.0~8.0范围内,相对酶活均保持在80%以上,其中最适pH为5.0;在10 m M浓度下,Ca~(2+)、Mg~(2+)和Mn~(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其中Ca~(2+)对酶的激活促进作用最强,Hg~(2+)、Pb~(2+)、Cu~(2+)和Fe~(3+)对酶活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中Hg~(2+)抑制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柳[10](2019)在《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产α-葡聚糖苷酶的诱变,优化及酶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α-葡聚糖苷酶,也称为右旋糖酐酶(E.C.3.2.1.11),是一种能特异性水解α-葡聚糖(右旋糖酐)分子中的α-1,6糖苷键生成一些低聚线性寡糖的水解酶。该酶主要应用于甘蔗制糖、药用葡聚糖的制备及龋齿防治方面,在化工,医药检测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通过比对菌株在蓝色葡聚糖筛选平板上产生的透明圈大小,成功从土样中分离出一株新型α-葡聚糖苷酶生产菌株,观察菌体形态并分析基因序列后,确定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并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C No.15867)。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结合的方法对球毛壳产α-葡聚糖苷酶进行诱变。确定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10 L·min~(-1)的氦气距离载片2 mm处照射120 s;EMS诱变的最佳条件为0.5 M的EMS终浓度处理4 h。两种方法连用后筛选得到一株α-葡聚糖苷酶阳性突变株,酶活为49.53 U·mL~(-1),与原始菌株所产酶酶活38.01 U·mL~(-1)相比提高30.31%。诱变菌株传代数次稳定性皆良好。优化确定产酶发酵培养基为:20 g·L~(-1)葡聚糖T20,10 g·L~(-1)酵母提取物,2.0 g·L~(-1)K_2HPO_4和0.5 g·L~(-1) MgSO_4,在此条件下发酵8 d,α-葡聚糖苷酶的酶活达到427.91U·mL~(-1)。优化摇瓶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70 mL、200 r·min~(-1)、28℃、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发酵8 d,α-葡聚糖苷酶的酶活达到824.73 U·mL~(-1),是优化前酶活(49.53U·mL~(-1))的16.65倍。球毛壳α-葡聚糖苷酶经硫酸铵盐析、透析、Sephadex G75层析纯化后达到电泳纯,比酶活为8350.8 U·mg~(-1),纯化倍数为11.81,回收率为18.8%。对比诱变前后电泳纯的α-葡聚糖苷酶性质发现,诱变前后的α-葡聚糖苷酶最适pH和温度相同,均为5.5和60℃,pH在4.5~7.0和温度20~50℃条件下的稳定性皆良好,诱变后的酶在20~70℃的耐热性高于诱变前。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诱变前后酶的催化中心都为Asp 408、Asp409和Asp 431,但诱变后酶的578位氨基酸由组氨酸变为亮氨酸,此差异可能使酶的二级结构有微小变化而对性质有一定影响。球毛壳α-葡聚糖苷酶是一种内切型葡聚糖苷酶,降解高分子量葡聚糖为各种分子量的低聚糖且对高分子量葡聚糖的催化效率更高。终浓度为2 U·mL~(-1)的酶催化浓度为3%的葡聚糖T2000反应15 min,将其分子量从2000 kDa降解到41 kDa。终浓度为1 U·mL~(-1)的酶催化不同浓度的葡聚糖T2000,当浓度为3%时催化效率最高,分子量从2000 kDa降到60.2 kDa。球毛壳α-葡聚糖苷酶可明显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进而抑制变异链球菌合成葡聚糖生物膜,随着α-葡聚糖苷酶浓度的增加,变异链球菌的生长速率降低,葡聚糖生物膜的合成受到抑制,当酶浓度为50 U·mL~(-1)时,抑制率为71.58%,清除率达到49.07%。此酶在防治和清除牙菌斑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酶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从双峰驼粪便中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初筛和摇瓶发酵法复筛,从双峰驼粪便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分解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纤维化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根据该菌株的产酶特性评定其产酶能力;从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pH、温度、时间和接种量来评价该菌株的酶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酶反应条件为50℃,pH为6.0,且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所筛选菌株产生的酶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热性,可应用于食品行业或废料处理等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肖伟,徐梅珍,谷丰,蒋伦伟,王义华.东乡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何静,李国伟,海勒,吉日木图.双峰驼粪便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3].程凯丽,胡志和,张秋月,季钰,王帅.不同乳糖酶酶学特性比较及在无乳糖原料奶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9
[4].尹春筱,李江,徐玲玲.一株产高温蛋白酶嗜热菌A-2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5].史海粟,吴琛,陶冬冰,洛雪,岳婷婷.不同进口白霉奶酪中优势霉菌分离鉴定及其凝乳酶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6].迟乃玉,刘洋,于爽,希伦,李美玉.海洋低温肌氨酸氧化酶生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9
[7].杨晓月,李小平,李晨.藜麦麸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9
[8].郭天凯,杜占军,陈凤林,姜欣雨,于艳.产纤维素酶柞蚕肠道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J].蚕业科学.2019
[9].陈泽敏,李桂芝,蔡桂婷,周冰娜,李云.凤凰单丛茶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杨柳.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产α-葡聚糖苷酶的诱变,优化及酶学特性[D].江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