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_杜栋良,王秀峰,史庆华,杨凤娟,孙晓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脂,基因,转基因,大麦,杆菌,小麦,毛白杨。

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杜栋良,王秀峰,史庆华,杨凤娟,孙晓琦[1](2009)在《黄瓜磷脂酶D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方法,从新泰密刺黄瓜的幼叶中得到长为1018bp的cDNA片段,编码339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甜瓜磷脂酶D基因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6%,氨基酸同源性为97%。克隆片段经双酶切消化,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成磷脂酶D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张廷婷[2](2008)在《转正、反义磷脂酶Dα基因和Bt毒蛋白基因毛白杨的获得及其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长发育经常遇到的逆境以干旱、盐碱、虫害等最为严重,在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下会导致植物的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伤害,使植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以致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作用大大降低。如果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植物细胞膜上起到重要信号传递作用的磷脂酶Dα(Phospholipase Dα,PLDα)基因导入植物,发挥抗氧化、渗透调节功能,将能有效的提高植物抗旱、耐盐等抗逆能力。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和平原绿化树种。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严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杨树新树种,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正、反义PLDα基因分别转入毛白杨,进行了基因功能的鉴定。在此基础上,选取超表达PLDα基因耐盐、抗旱性较强的毛白杨优良株系,导入具有抗虫功能的Bt毒蛋白基因,培育获得了既耐盐、抗旱又抗虫的多抗毛白杨新品种。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探讨植物抗逆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以及抗性转基因杨树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正、反义PLDα基因转化毛白杨及基因功能的鉴定(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盘转化法分别将正、反义PLDα基因转入毛白杨。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转正义PLDα基因的抗性植株45个株系,转反义PLDα基因的抗性植株49个株系。(2)微量提取植物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筛选的抗性植株(除转反义基因1株外)均扩增出约780bp大小的目的带,初步证明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为转基因植株。(3)大量提取转正、反义PLDα基因植株的总DNA分别用限制型内切酶XbaI和BamHI酶切,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毛白杨植株均检测到信号,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的染色体中,并且有1~5个拷贝数。(4)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各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均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杂交信号弱于野生型,表明正义PLDα基因在转录水平进行了有效的超表达,反义基因抑制了植物内源PLDα基因的表达。(5)试管苗的耐盐抗旱性实验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的NaCl(0,68,102,136,172mmol/L)和甘露醇(0,150,200,250,300mmol/L)的培养基上,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生根率和平均根长都明显高于野生型和转反义PLDα基因的植株,表明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耐盐、抗旱能力较强。(6)干旱或盐胁迫处理条件下,不同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干旱或盐胁迫处理的野生型和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的信号都强于正常浇水的植株;在正常浇水的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中检测不到信号,而干旱或盐处理植株中都检测到信号。表明干旱或盐胁迫可以诱导植物PLDα基因的表达,或者使PLDα基因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说明转反义PLDα基因并没有完全抑制内源PLDα的转录。(7)在20%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质膜损伤程度小于野生型,而转反义PLDα基因杨树的质膜损伤程度大于野生型;同时在200mmol/L NaCl模拟盐害条件下,也得出了类似上述结果。表明转正义PLDα基因提高了植物的抗旱和耐盐性,而转反义PLDα基因反而降低了植物的耐盐、抗旱能力。(8)杨树叶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得知,正常条件下细胞膜系统完整,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叶绿体基粒片层等膜系统和结构都比较规则。经过200mmol/LNaCl或20%PEG6000处理以后,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细胞膜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野生型植株细胞膜受到破坏,叶绿体变圆,外膜受到损伤,线粒体破坏严重,膜不完整;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细胞受到的破坏较轻,线粒体外膜有点损伤,细胞膜、叶绿体膜和液泡膜还比较完整;而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细胞膜系统破坏最严重,叶绿体变圆,基粒片层错乱,叶绿体外膜、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受到严重的损伤。由此推测,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中PLDα基因的超表达,对渗透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膜系统有保护作用。2.耐盐、抗旱、抗虫多抗转基因毛白杨的获得(1)构建了包含Bt毒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T1946,内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基因。叶片分化实验确定适宜的筛选压力为PPT浓度0.4mg/L。(2)选取具有较强耐盐、抗旱能力的转正义PLDα基因毛白杨9号株系(S9)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Bt毒蛋白基因(cry1Ab),在含有除草剂(PPT)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70个抗性株系。(3)微量提取植物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含有除草剂培养基上筛选获得的抗性植株,有50个株系扩增出约500bp大小的目的带,初步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这些植株的染色体基因组中。(4)大量提取转Bt毒蛋白基因植株的总DNA,用限制型内切酶HindⅢ酶切。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毛白杨植株均检测到信号,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毛白杨S9的染色体中,并且存在1~5个拷贝数。(5)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各转基因植株均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非转基因植株无任何杂交信号,表明Bt毒蛋白(cry1Ab)基因在转录水平得到了有效表达。(6)ELISA检测结果表明,Bt毒蛋白基因在翻译水平进行有效的表达,植物中Bt蛋白的含量为725.11ng/g~866.43ng/g。(7)饲虫实验结果表明,盆栽苗幼嫩叶片饲喂舞毒蛾幼虫30d后,各个转基因株系幼虫死亡率均在90%以上,最高达到98.9%;而非转基因植株幼虫死亡率仅为10%。证明转Bt毒蛋白基因杨树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5-30)

高建强[3](2007)在《农杆菌介导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改良的幼穗注射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L9801,在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异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反义PLDγ基因整合到了受体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同时对转基因株系后代变异情况、耐盐性、耐旱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生物软件对转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玉米植株。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苗,经特异PCR扩增,11个材料均扩增出大约400bp的目的片段与阳性质粒扩增片段大小相同,PCR-Southern杂交结果与扩增结果一致,说明该基因整合到玉米的基因组中,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玉米植株。2.T0,T1代中均发现雄性不育单株。在转化的变异系的不同世代中,均发现了许多玉米雄性不育株,该植株相对比较矮小,发育较慢,其雄花絮发育较差,小花分布比较稀疏,后期不能散粉,花药在植株成熟后仍留在颖壳内。雄性不育株与对照在株高、雄花絮长、雄花絮分枝数、结实数等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株高差异尤为显着,穗位高只是略有变化。3.T1代转基因玉米自然衰老状态下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SOD、POD、可溶性蛋白、CAT在总变化趋势上,转基因植株和对照之间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只是起始变化的日期发生了改变,转基因植株衰老日期延缓了约6-10天;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变化则比较明显,MDA是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它能抑制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和降低抗氧化物的含量,从而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它反映植物受伤害程度。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MDA含量总是低于对照,并且转基因植株叶绿素保持了较高的含量。可见转反义PLDγ基因主要通过抑制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延缓了植株的衰老。4.转基因玉米株高发生了广泛的变异。夏播T0代株高明显矮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对温室株高做聚类分析,可以看出T0代郑58株高,发生了不连续的分离,除去几个特殊植株外,如高株177cm、168cm,矮株34cm,在5.60距离处分开,可以将整个群体划分为四个大类群;T0代L9801株高分离的类型较郑58更加丰富,在7.40距离处分开,可以将所得株高划分为6个类群。T1代是T0代温室收获的单穗种成的株行,各株行内个体间基本均匀一致,显着性分析表明,株高和穗位高表现为极显着差异,而同为T1代,株高及其它农艺性状也有差异,分析结果和T0代株高分析相似。T2代株高保持了T1代株高的变异,基本处于稳定。5.转基因株系质膜透性的分析。T0代郑58植株电导率值在1.787-3.611之间呈现不连续的变动。如果从最短距离0.12处分开,可以将数据分为11类,除比较集中的两类外,其它类为单株或少量几株;T0代L9801电导率变动范围在1.143~2.272之间,在最短距离0.09下划分为5类,0.12距离下划分为4类,类和类之间差异显着。对T1代植株取相同部位叶片,用1%NaCL处理2天、4天、6天,然后测电导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电导率是增加的,但转基因株系均略低于其相应的对照。说明PLDγ反义基因具有提高转化材料的耐盐性或耐旱性的效应。6.转基因株系农艺性状变异广泛。转基因株系在农艺性状上与受体存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株高、生育期、雄花絮的变异上,Z4.6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明显比受体提早6~10 d,这对改善受体成熟偏晚的缺点极为有利。转基因玉米还存在其它的变异,涉及到植株和籽粒的各种特征,类型相当丰富,包括茎杆颜色、籽粒颜色、籽粒大小和使用除草剂后表现出来的部分耐受性。7.转基因片段的生物软件分析。表明所转反义PLDγ很难在后代中表达成肽段,但是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的小RNA,该转基因片段的表达可能是因为插入位点处引起DNA的重排或基因沉默,也可能是该片段在核内转录后,被切割成许多的小RNA,而以RNA干涉的形式作用于相关基因,还有可能是转录成RNA后与靶基因的mRNA配对影响翻译。(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7-06-20)

高建强,崔德才,赵檀方[4](2007)在《反义磷脂酶Dγ转基因片段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及转基因产物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对反义磷脂酶Dγ转基因片段的结构、来源进行查找,并预测分析该片段的转录产物、翻译产物,进而推导该片段的最终产物和作用方式。方法:利用http://www.expasy.ch/、http://bioweb.pasteur.fr、http://fasta.bioch.virginia.edu/fasta_www、http://www.ncbi.nlm.nih.gov等在线分析工具。结果:该片段来自拟南芥第4条染色体上磷脂酶Dγ2(NM_117252.4│GI:42566497),转录生成一段400bp、没有稳定二级结构的RNA,且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经查找,有许多转录物因子和micRNA(mRNA干扰互补RNA,反义RNA)查找。结论:该片段最终产物为micRNA,在RNA干扰(RNAi)水平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7年01期)

李红双,王磊,宿红艳,崔德才[5](2006)在《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悬铃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已经建立了利用悬铃木叶片培养诱导植株的高频再生体系。本研究是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以继代生长40天左右的组培苗顶部充分展开的叶片为受体,用含有反义磷脂酶Dγ(PLDγ)基因的农杆菌浸染叶片,通过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明反义PLDY基因已整合进悬铃木核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刘芳[6](2006)在《转反义磷脂酶Dγ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及其农艺性状的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改良的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4、山农1521、富硒乌麦、烟农15 ,在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特异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反义PLDγ基因整合到了受体的基因组中;同时对转基因株系与受体在耐盐性、耐旱性、抗寒性、抗白粉病及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获得转反义PLDγ基因的植株。利用改良的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PLDγ基因导入小麦受体中,在田间表型及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经特异PCR扩增,14个转基因株系扩增产物中有430bp大小目的片段,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与其一致,转化植株为阳性,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了小麦的基因组中。2.转基因株系的耐盐性提高。在NaCL浓度为1.4%的培养基上,转基因株系f7-2和f7-4能正常生根发芽,幼苗高分别为1.0 cm和1.81 cm,根长分别为0.5 cm和1.0 cm ,而未转基因植株不能发芽。与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的结果一致。3.转基因株系P094的耐旱能力增强。与受体兰考906-4相比,转基因株系P094可在甘露醇浓度为475mmol/l的MS培养基上生长,并且其侧生根的数量增加。含有甘露醇的MS固体培养筛选结果和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一致。4.转基因株系的抗寒性比受体品种增强。小麦苗期抗寒性鉴定结果显示,富硒乌麦的转基因植株f7-1、f7-2、f7-3幼苗的冻害程度为2级,而未转基因植株幼苗的冻害程度达到3~4级。5.田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烟农15的转基因株系TP 8144、TP 8146、TP 8150的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降低,属高抗型,而受体烟农15则属感染型。6.兰考906-4和山农1521转基因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广泛,与其对照的差异显着。兰考906-4转基因株系的变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株高、成熟期、旗叶宽、叶色、蜡粉、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上;而山农1521转基因株系的性状变异则在株高、旗叶长、叶色及蜡粉等上。(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6)

吕维涛[7](2006)在《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大麦及其变异体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类型丰富,分布遍及世界,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经过诱变后性状易发生改变,在科学研究中是一种理想的实验作物。本研究课题以二棱大麦山农457、六棱大麦山农335为实验材料,在含有反义磷脂酶Dγ基因(PLDγ)的根癌农杆菌介导下,以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大麦幼穗作受体进行转基因实验。在卡那霉素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反义PLDγ基因已整合进了受体基因组。同时,本研究对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在耐盐性、抗旱性及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用改良的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磷脂酶Dγ基因导入实验材料中,在田间表现型筛选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Km筛选,得到了Km抗性苗。对Km抗性苗进行特异PCR及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中,获得了转基因大麦株系。2.对分子检测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性实验鉴定,培养基上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耐盐能力强于对照,六棱转基因株系能够在含1.4%NaCl的MS培养基中发芽,二棱转基因株系能够在含1.6%NaCl的MS培养基中发芽;盆钵实验结果显示在用1.0%NaCl处理20天后,二棱CK受到明显抑制,幼苗萎蔫,叶色黄化严重,长势缓慢,存活率仅为53.1%,而转基因株系039043与039045生长正常,基本无黄化现象,前者存活率为73.4%,后者为68.5%,经LSD检验差异均达显着水平。3.对筛选出的转化株系进行抗旱性鉴定,转基因株系能在600mMol/L甘露醇培养基中生长,对照此时不能发芽,显示转基因株系抗旱性强于对照。对苗高、根数及根长的LSD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在这些方面确实有所改善。4.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的质膜透性测定显示:在相同胁迫条件下转化株系电导率的变化幅度显着小于对照变化幅度,表明转化株系离子渗漏相对较轻,质膜受损程度较小,对外界逆境的反应不如对照敏感,一定程度上表明转反义PLDγ基因有望提高大麦的耐盐性与抗旱性。5.对分子检测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进行大田种植并观察农艺性状,变异株系与对照相比,在生育期﹑株高﹑穗粒重﹑旗叶面积﹑穗下节长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5)

刘芳,吕维涛,崔德才,赵檀方[8](2006)在《反义磷脂酶D 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抗寒、耐盐等能力增强的小麦新种质或新品种。方法: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含有反义磷脂酶Dγ基因(PLDγ)的根癌农杆菌菌液注入到春小麦富硒乌麦旗叶鞘内,T1代经田间表型选择筛选到10株变异株,通过特异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技术对获得的变异株进行分子检测,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变异株均扩增出大小为430bp的目的片段,Southern印迹结果与其一致,证实反义PLDγ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的核基因组中;6株转基因植株的抗寒力比对照显着增强,4株的熟期提早3~4d;在室内耐盐性筛选中,2株变异植株耐NaCl的能力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反义PLDγ基因在提高小麦的抗寒、耐盐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6年02期)

邹维华,赵强,崔德才,王斌[9](2006)在《反义磷脂酶Dγ基因与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美洲黑杨G2》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美洲黑杨G2组培再生体系,确立美洲黑杨G2分化最适宜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然后分别进行卡那霉素和潮霉素敏感性试验,利用叶盘法依次将反义磷脂酶Dγ(Anti_PLDγ)基因和几丁质酶(CH5B)基因转入美洲黑杨G2中。首先转入反义磷脂酶Dγ基因,经诱导不定芽及生根阶段卡那霉素(选择性抗生素)连续筛选,获得了21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及PCR_Southern杂交检测,有13株均呈阳性,证明Anti_PLDγ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G2基因组中。耐盐性试验表明,4株转基因植株抗NaCl能力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选择4号株系继续转入几丁质酶基因,通过潮霉素(选择性抗生素)筛选不定芽及诱导生根获6株潮霉素抗性植株,经PCR及PCR_Southern杂交检测,6株均呈阳性,证明CH5B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G2基因组中。由于CH5B基因与报告基因GUS处于同一开放阅读框(ORF)内,因此通过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明了6株转化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均获得正常表达。(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6年01期)

吕维涛,刘芳,崔德才,赵檀方[10](2005)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反义磷脂酶Dγ基因大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有反义磷脂酶Dγ基因(PLDγ)的根癌农杆菌介导下,以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大麦作受体进行转基因实验。对获得的T1代种子进行抗生素筛选、PCR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实反义PLDγ基因已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中。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鉴定,获得了一批可耐0.7%NaCl的植株。(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5年05期)

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生长发育经常遇到的逆境以干旱、盐碱、虫害等最为严重,在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下会导致植物的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伤害,使植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以致光合作用和信号转导作用大大降低。如果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植物细胞膜上起到重要信号传递作用的磷脂酶Dα(Phospholipase Dα,PLDα)基因导入植物,发挥抗氧化、渗透调节功能,将能有效的提高植物抗旱、耐盐等抗逆能力。毛白杨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和平原绿化树种。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严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杨树新树种,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正、反义PLDα基因分别转入毛白杨,进行了基因功能的鉴定。在此基础上,选取超表达PLDα基因耐盐、抗旱性较强的毛白杨优良株系,导入具有抗虫功能的Bt毒蛋白基因,培育获得了既耐盐、抗旱又抗虫的多抗毛白杨新品种。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探讨植物抗逆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以及抗性转基因杨树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正、反义PLDα基因转化毛白杨及基因功能的鉴定(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盘转化法分别将正、反义PLDα基因转入毛白杨。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转正义PLDα基因的抗性植株45个株系,转反义PLDα基因的抗性植株49个株系。(2)微量提取植物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筛选的抗性植株(除转反义基因1株外)均扩增出约780bp大小的目的带,初步证明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为转基因植株。(3)大量提取转正、反义PLDα基因植株的总DNA分别用限制型内切酶XbaI和BamHI酶切,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毛白杨植株均检测到信号,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的染色体中,并且有1~5个拷贝数。(4)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各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均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杂交信号弱于野生型,表明正义PLDα基因在转录水平进行了有效的超表达,反义基因抑制了植物内源PLDα基因的表达。(5)试管苗的耐盐抗旱性实验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的NaCl(0,68,102,136,172mmol/L)和甘露醇(0,150,200,250,300mmol/L)的培养基上,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生根率和平均根长都明显高于野生型和转反义PLDα基因的植株,表明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耐盐、抗旱能力较强。(6)干旱或盐胁迫处理条件下,不同转基因植株的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干旱或盐胁迫处理的野生型和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的信号都强于正常浇水的植株;在正常浇水的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中检测不到信号,而干旱或盐处理植株中都检测到信号。表明干旱或盐胁迫可以诱导植物PLDα基因的表达,或者使PLDα基因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说明转反义PLDα基因并没有完全抑制内源PLDα的转录。(7)在20% 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转正义PLDα基因杨树的质膜损伤程度小于野生型,而转反义PLDα基因杨树的质膜损伤程度大于野生型;同时在200mmol/L NaCl模拟盐害条件下,也得出了类似上述结果。表明转正义PLDα基因提高了植物的抗旱和耐盐性,而转反义PLDα基因反而降低了植物的耐盐、抗旱能力。(8)杨树叶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得知,正常条件下细胞膜系统完整,细胞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叶绿体基粒片层等膜系统和结构都比较规则。经过200mmol/LNaCl或20%PEG6000处理以后,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细胞膜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野生型植株细胞膜受到破坏,叶绿体变圆,外膜受到损伤,线粒体破坏严重,膜不完整;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细胞受到的破坏较轻,线粒体外膜有点损伤,细胞膜、叶绿体膜和液泡膜还比较完整;而转反义PLDα基因植株细胞膜系统破坏最严重,叶绿体变圆,基粒片层错乱,叶绿体外膜、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受到严重的损伤。由此推测,转正义PLDα基因植株中PLDα基因的超表达,对渗透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膜系统有保护作用。2.耐盐、抗旱、抗虫多抗转基因毛白杨的获得(1)构建了包含Bt毒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T1946,内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基因。叶片分化实验确定适宜的筛选压力为PPT浓度0.4mg/L。(2)选取具有较强耐盐、抗旱能力的转正义PLDα基因毛白杨9号株系(S9)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Bt毒蛋白基因(cry1Ab),在含有除草剂(PPT)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70个抗性株系。(3)微量提取植物总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含有除草剂培养基上筛选获得的抗性植株,有50个株系扩增出约500bp大小的目的带,初步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这些植株的染色体基因组中。(4)大量提取转Bt毒蛋白基因植株的总DNA,用限制型内切酶HindⅢ酶切。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毛白杨植株均检测到信号,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毛白杨S9的染色体中,并且存在1~5个拷贝数。(5)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各转基因植株均检测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非转基因植株无任何杂交信号,表明Bt毒蛋白(cry1Ab)基因在转录水平得到了有效表达。(6)ELISA检测结果表明,Bt毒蛋白基因在翻译水平进行有效的表达,植物中Bt蛋白的含量为725.11ng/g~866.43ng/g。(7)饲虫实验结果表明,盆栽苗幼嫩叶片饲喂舞毒蛾幼虫30d后,各个转基因株系幼虫死亡率均在90%以上,最高达到98.9%;而非转基因植株幼虫死亡率仅为10%。证明转Bt毒蛋白基因杨树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杜栋良,王秀峰,史庆华,杨凤娟,孙晓琦.黄瓜磷脂酶D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张廷婷.转正、反义磷脂酶Dα基因和Bt毒蛋白基因毛白杨的获得及其抗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高建强.农杆菌介导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

[4].高建强,崔德才,赵檀方.反义磷脂酶Dγ转基因片段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及转基因产物预测[J].生物技术通讯.2007

[5].李红双,王磊,宿红艳,崔德才.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悬铃木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刘芳.转反义磷脂酶Dγ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及其农艺性状的鉴定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7].吕维涛.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大麦及其变异体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

[8].刘芳,吕维涛,崔德才,赵檀方.反义磷脂酶Dγ基因转化小麦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6

[9].邹维华,赵强,崔德才,王斌.反义磷脂酶Dγ基因与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美洲黑杨G2[J].林业科学.2006

[10].吕维涛,刘芳,崔德才,赵檀方.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反义磷脂酶Dγ基因大麦[J].生物技术.2005

论文知识图

含0.8%NaCL培养基中转基因黄瓜磷脂酶Dα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过...富硒乌麦转基因幼苗白化现象Fig.10The...叁核期花粉细胞Fig.4Malegametophyteof...

标签:;  ;  ;  ;  ;  ;  ;  

反义磷脂酶基因论文_杜栋良,王秀峰,史庆华,杨凤娟,孙晓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