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峰郑州市黄河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中图分类号]R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1-0084-02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抢救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输液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实施静脉输液风险预防,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1]。
1风险因素
1.1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静脉输液操作其环节较为繁琐.从执行医嘱、转抄输液单、领取药品、摆药、配、核对、输液、更换液体到拔针。形成大量的人员、物品交叉流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时段稍有疏忽即可造成错[2]。
1.2血管损伤
由于血管脆性大,穿刺成功率低,拔针止血防范措施。方法不当以及留置针套管长时间留在血管中刺激血管内膜均可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
1.2.1静脉炎:静脉输液发生的静脉炎早期与穿刺不当引起的机械损伤有关,后期与药物的化学刺激及病人特殊体质有关。
1.2.2血栓形成:由于穿刺和静脉内的留置针造成静脉血管内皮损伤,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使血小板得以沉积形成血栓。
1.2.3出血:由于穿刺失败,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拔针方法不对按压时间不够甚至接头脱落,肝素帽不牢同等均可引起出血。
1.2.4渗漏:输液过程中因针头移位或刺破血管造成局部药液渗漏,若遇化疗药物渗漏未及时发现、处理,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
1.3感染
静脉输液作为一项侵入性的护理操作,其要求输注的药物、药液的纯净度较高.要求使用的输液管路无菌安全。
1.3.1药物、液体不纯甚至污染导致感染操作时若玻璃安瓿割锯后未严格消毒,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配制稀释瓶装粉剂时反复穿刺瓶塞使瓶塞微粒污染药液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另外,配药环境洁净度较低或未使用全密闭输液系统可致空气污染药液。
1.3.2输液器具污染导致感染:随着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大量使用,必须加强一次性医疗用物使用管理,若违反一人一针一用一更换原则.将造成输液器具的污染.轻者引起热原反应,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1.3.3深静脉置管的相关感染随着静脉穿刺方法不断改进更新,深静脉置管输液替代了部分浅静脉穿刺输液。导管的局部感染占深静脉有关感染并发症的17%-45%。
1.4其他情况
静脉输液看似简单,但其侵入性、全身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隐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1.4.1急性左心衰:由于静脉输液直接汇人人体的体循环,若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可造成循环后负荷过重引起急性左心衰,抢救不及时可危急生命,临床上心肺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较易出现。
1.4.2空气栓塞:输液过程中因为排气不尽、管路漏气连接不好、输液完毕加液不及时,尤其是在加压输液、快速输液时,很容易导致空气静脉栓塞。
1.4.3休克输液:是以补充液体和输入抗生素为主.若病人对药物过敏,严重时引起过敏性休克。输液中的严重发热反应也可造成病人休克,输液速度过快所致的急性左心衰也可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
1.4.4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深静脉置管常用于危重病人、化疗病人及需肠外营养的病人,虽然具有较多优越性,但置管风险较大。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引起气胸,损伤血管神经。
2预防措施
2.1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2.1.1为使我国静脉输液管理更趋于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可建立适合我国同情的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和规范.并定期更新内容,将它作为质量控制和教学培训的指导性文件。
2.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同时,注意药品保存要求,从药源方面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无风险。
2.1.3确保正确执行医嘱。日常工作中,护士多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要调动主动工作心理。注意观察病人病情等无形工作的完成。要求护士接到静脉输液医嘱后,要对其正确性进行判断,核对医嘱过程中。遇有疑问及时与上级医师沟通。
2.1.4增强护士执业法律意识使护士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操作细节。我国输液有关护理文件无保留,病人起诉时较被动,我们应严格执行操作细节,规范护理行为,落实各项护理制度。
2.2控制感染
2.2.1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微粒污染越来越受关注,因输注药液中若混有纤维、玻璃碎屑、橡胶屑杂质等不溶性微粒其危害严重而持久,包括对心、肺、肝、肾及血管的损害,其中最严重的是肺栓塞、肺肉芽肿、炎症反应等。因此建议:提倡选用“易折型”安瓿,对“非易折”安瓿应正确割锯并消毒;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使用过滤器(伏尔特公司产品)可以阻止微粒注入体内[3]。
2.2.2减少细菌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过程中,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洁净程度与输液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净化环境空气;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配药;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原则。
2.2.3加强输液器具的管理:一是严格把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二是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保管、请领、发放工作。三是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具使用制度.一次性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2.2.4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做好局部的皮肤消毒,定时更换针口敷贴;控制套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应根据病人是否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及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而适时拔管;防止血栓形成,导管血栓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2.3预防意外
2.3.1落实观察巡视制度静脉输液后每30-60分钟巡视病人1次,注意输液速度与输液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皮下肿胀,并询问病人是否不适。护士应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及时更换液体和拔针,禁止非护士更换液体和拔针。
2.3.2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微量空气若处理不好,积少成多同样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微量空气也要重视并给予消除。临床上常见的是一次性排液后输液管终端滤器处贮存有气体,可采取弹击输液管终端法消除空气[4]。
2.3.3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无论是外周静脉穿刺,还是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等穿刺置管,都应高度警惕导管移位、导管断裂,防止异位输液。每次输液前都应回抽证实导管在血管内,注意观察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及局部组织有无肿胀等。
3小结
静脉输液是抢救治疗患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所产生的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处置、配合抢救等各项环节和过程中,而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危险[5]。加强静脉输液风险的预防,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只有我们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3]韩蔚,何瑾玢,彭根英,等.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7.
[4]魏秀丽,王炳.介绍几种消除静脉注射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的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2l1.
[5]桑未心,林晓云.培养护生护理操作中的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