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渤海海域黄河口南斜坡新生代火山喷发期次多,大面积的火山喷发使得火山岩连片分布,地层划分及对比难度大。为了厘定这套火山岩系地层层位,对研究区火山岩系夹层中的微体化石展开系统研究。发现大量的沟鞭藻类化石,并且可以划分出指示沙河街组一段的Sentusidinium多刺甲藻属-Rhombodella菱球藻属组合和东营组三段的Cangxianella沧县藻属-Prominangularia角凸藻属组合,两套化石组合呈混合沉积的特征。但是两套化石组合的孢粉颜色指数差异明显,渤海湾盆地东营组时期大量繁盛的球形疑源类化石在显微镜下多呈深黄-桔黄色,孢粉颜色指数为2.18-2.69,部分沟鞭藻如沙河街组一段典型分子Sentusidinium多刺甲藻属多呈深棕色-棕黑色,孢粉颜色指数3.5,并且保存破碎。孢粉化石与藻类化石具有相同的特征,除了有大量东营组的化石分子与沙河街组的典型孢粉化石混合沉积以外,还有部分常见于渤海湾盆地中生代-早始新世时期的孢粉化石出现,如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Cycadopites苏铁粉属,Inaperturopollenites无口器粉属。这些老分子含量均较低,如Osmundacidit紫萁孢属(0.82%-1.14%),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0.57%-4.6%),Lygodioisporites瘤面海金砂孢属(0.93%-0.97%),Inaperturopollenites无口器粉属(0.47%-10.07%)。被子植物含量占有绝对优势,含量均达50%以上,并且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纪常见的孢粉类型Quercoidites栎粉、Ulmipollenites榆粉、Juglanspollenites胡桃粉为主。结合以上生物地层综合分析认为这套火山岩系的下段应属东营组三段,主要证据是:(1)藻类化石虽然出现了分别指示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三段的化石组合。但是样品中见到的Sentusidinium多刺甲藻的颜色指数偏高,并且保存破碎,而在东营组大量繁盛的疑源类化石均保存完好。造成这种保存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频繁的火山活动导致下部沙河街组沉积的化石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再沉积到东营组地层中,而部分化石出现明显的热变质作用,一方面是由于火山作用使周边地层温度迅速升高,加剧了化石的热变质速度,使化石成熟度突然增高,孢粉颜色指数升高;另一方面由于再沉积过程中搬运引起的损耗,使得化石保存较为破碎。(2)孢粉化石虽然Ulmipollenites榆粉组合和Quercoidites栎粉组合均出现,但是Ulmipollenites榆粉属含量显著大于Quercoidites栎粉属,并且大量的Quercoidites栎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枫香粉属等保存较为破碎与藻类化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东营组沉积时期持续的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的有毒气体以及伴随的高温环境,导致滨浅湖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火山作用形成的水体温度及盐度分层为这些生物在水体底部提供了还原性的保存环境,与此同时火山物质的快速覆盖,加快了缺氧环境的形成,使得生物较好的保存下来。此外,冷却后的水下火山熔岩及火山灰又为上覆新生物的复苏繁盛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使得新的生物蓬勃发展。这可能是该区火山岩系夹层中发现丰富微体化石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潘文静,王清斌,田德瑞,高曦龙,陈延芳
关键词: 火山岩,地层,孢粉,藻类,古环境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 2019-10-11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海洋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分类号: Q913.84;P736
DOI: 10.26914/c.cnkihy.2019.073729
页码: 27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393k
下载量: 1
相关论文文献
- [1].渤海海域渔业民俗浅析[J]. 水产养殖 2020(02)
- [2].生命的起飞[J]. 曲艺 2017(09)
- [3].渤海海域浅层气分布及地震特征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4].渤海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风险预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3)
- [5].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评估[J]. 海洋经济 2011(04)
- [6].渤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海事 2008(02)
- [7].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2)
- [8].渤海海域获得两个勘探新发现[J]. 现代化工 2013(08)
- [9].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新油气可日产原油1900桶[J]. 油气地球物理 2009(04)
- [10].部海事局统一在渤海海域开展联合巡航执法[J]. 中国海事 2013(07)
- [11].渤海海域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诱发海啸吗?[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9)
- [12].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渤海海域叶绿素的浓度[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9(02)
- [13].渤海海域MODIS波段衰减深度研究[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3)
- [14].渤海海域油污溯源模拟预测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02)
- [15].渤海海域风电场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J]. 能源工程 2008(05)
- [16].渤海海域风浪特征相关性分析[J]. 中国航海 2019(02)
- [17].认识创新推动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渤海海域近年主要勘探进展回顾[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2)
- [18].渤海海域褐潮期微型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9].环渤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评价[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6)
- [20].渤海海域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研究[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0(01)
- [21].渤海海域油气藏特征统计分析[J]. 中国海上油气 2008(01)
- [22].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 [23].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 现代地质 2019(04)
- [24].渤海海域近期地震活动分析[J]. 高原地震 2008(04)
- [25].渤海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03)
- [26].环渤海海域卫星反演风与站点观测风对比分析[J]. 海洋气象学报 2018(03)
- [27].渤海海域复杂断裂带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重大发现[J]. 石油学报 2016(S1)
- [28].渤海海域边际油田开发模式探讨[J]. 石油科技论坛 2010(05)
- [29].中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中型油气发现[J]. 中外能源 2009(04)
- [30].货轮危机[J]. 中国海关 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