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工科"是在新形式、新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本文针对新工科教育发展新思维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破教材章节的约束,结合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课后复习,建立国际标准的初步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和扩充课程实验,立足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人才,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何利,杨建斌
关键词: 新工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高等教育
单位: 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类号: G642;TG801-4
页码: 121-125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493K
下载量: 71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
- [2].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1)
- [3].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计算机新工科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20(02)
- [4].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培养新工科人才探析[J]. 高教论坛 2020(01)
- [5].新工科人才培养多主体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2)
- [6].“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7].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变革与创新实践——基于天津大学的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8].基于装备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化工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以浙南地区为例[J]. 大学教育 2020(06)
- [9].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研究[J]. 大学教育 2020(06)
- [10].高校转型过程中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4)
- [11].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推动优质教材建设[J]. 科技与出版 2020(06)
- [12].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结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4)
- [13].新工科人才培养导向的竞赛类实践课程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08)
- [14].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东化工 2020(16)
- [15].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培育新工科人才[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6].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和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08)
- [17].新能源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9(04)
- [18].培养新工科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探讨[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9(06)
- [19].校企合作和就业满意度视阈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追踪和评价体系建设[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9(22)
- [20].价值引领:新工科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核心目标[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8)
- [21].工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2)
- [22].办一流工程教育 育卓越工科人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6)
- [23].“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广东化工 2017(06)
- [24].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2)
- [25].学部制下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 高教学刊 2015(12)
- [26].新工科人才多元化和高维度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10)
- [27].基于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7)
- [28].新时期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浅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5)
- [29].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集成模式[J]. 教育现代化 2020(56)
- [30].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