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住娘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娘家,婚俗,习俗,惠安,不落,历史,福建。
长住娘家论文文献综述
兰婕[1](2016)在《惠东研究的去标签化——“长住娘家”风俗的人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惠东"长住娘家"风俗的特殊性使惠东人以此为标签,将自己的文化与福建其他地区的文化区别开来。与长住娘家习俗相随的,则是惠安女的劳动分工、姐妹伴、自杀等问题,这也成为了中国人类学东南研究中的经典内容。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闽台及国外学者陆续对惠东的风俗产生研究兴趣,尤其是厦门大学人类学(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石奕龙[2](2016)在《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为不同的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叁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不落夫家"的习俗。过去,人们常用"不落夫家"这样的术语来界定与归纳汉族这两个地方的长住娘家和不落夫家习俗。但当今天再仔细对它们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两种习俗的具象表现,差异大于类同,而且真正的不落夫家只存在于广东省珠叁角地区,而福建惠东的长住娘家因其生了孩子就住进夫家的关系,它只能讲在娘家长住一段时间而并非不落夫家,因而它不能用"不落夫家"来界定与归纳,因此,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习俗或婚俗,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严思欣[3](2013)在《惠安女长住娘家的奇特婚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省惠安县沿海一些地方流行奇特的婚俗,妇女出嫁叁天后即回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了方可长住夫家。住娘家的时间至少有二叁年,最长达20年以上,五六年七八年的司空见惯。长住娘家媳妇俗称为"不欠债的",住夫家的称"欠债的"。她们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过叁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着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跑回娘家。怀孕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因此常有生子于路上的。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互不认识的怪事。(本文来源于《神州民俗(通俗版)》期刊2013年03期)
黄凯南[4](2011)在《劳动分工、演化博弈与制度生成——以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制度的生成机制,并选择富有特色的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进行研究。通过生态增长演化模型论述两性劳动分工的生成,而这种分工格局决定了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规则,在此博弈规则下,女性家庭生产的边际收益比男性大,对女方家庭来说,居住在娘家具有很高的效益并存在最优的居住时间值。但是,这并不必然会出现"长住娘家"的婚俗,而是存在多重均衡,文中进一步运用演化博弈论中的学习模型来探讨多重均衡的选择问题,从而解释制度的生成问题。(本文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石奕龙[5](2009)在《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族当中,目前发现在惠东地区有"长住娘家"(long stays at bride parents’ home after marriage or delayed transfer marriage延迟转移的婚姻)或称"迟落夫家"的风俗,而在珠江叁角洲地区则存在着"不落夫家"(not stays husband home)的习俗。在过去,我们常把长住娘家的习俗与不落夫家的习俗混为一谈,并以一种习俗的名词去统之,如林惠祥先生等就(本文来源于《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闽南婚庆文化节论文集》期刊2009-10-31)
黄少安,黄凯南[6](2006)在《劳动分工、学习博弈与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习俗的生成和演化机制,并选择富有特色的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演化模型论述自然条件与文化倾向是如何促进当地特色鲜明的两性劳动分工,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古典模型探讨在两性劳动分工下,由于女性家庭生产的边际收益较大,对女方家庭来说,居住在娘家具有很高的效益并存在最优的居住时间值。但是,这并不必然会出现“长住娘家”的婚俗,而是存在多重均衡选择,文中进一步运用学习博弈理论来探讨多重均衡的选择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06-01)
石奕龙[7](2003)在《惠东女长住娘家习俗与疍民无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疋旦 民论者假设惠东有许多 疋旦 民 ,他们冲破封建社会不准与汉人通婚的藩篱 ,与当地汉人通婚 ,到生子时才住进夫家 ,这才形成长住娘家风俗。然而这种假说与历史事实不符。因为根据生态环境与 疋旦 民的生活方式看 ,泉州湾地区的 疋旦 民应集中生活在泉州市的晋江和泉州湾南岸的晋江县 ,惠安不可能有许多 疋旦 民 ,因此 ,所谓惠东有许多 疋旦 民文化因素 ,长住娘家习俗是因 疋旦 民与当地汉人互动而形成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没有历史事实根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03年02期)
张照[8](2003)在《桂西"长住娘家"习俗来源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对桂西"长住娘家"习俗深入的剖析,结合原始遗俗、史籍文献,提出了汉壮文化互动说,作为"长住娘家"习俗产生原因的新见解。即在汉文化的南传中,壮侗语族先民具有原始对偶婚特点之恋爱婚姻观与汉族具有"重礼"特点的婚姻礼节文化碰撞而产生了"长住娘家"习俗。(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吴春明[9](1999)在《试论惠东妇女“长住娘家”婚俗的起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惠东妇女“长住娘家”及相关人文是极端父权社会的体现,不符合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阶段的“残俗”特点。惠东地处古代人文发达的福建东部沿海,是六朝以来闽越族汉化最早、最深刻的地区,明清时期汉民又几度迁徙,原住民的文化影响早已无存,将惠东特殊人文归结为闽越族的“遗留”有悖于惠东历史。明清时期环境变迁,两性自然分工,是惠东汉族人文互动生成与延续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1999年02期)
郭志超[10](1997)在《福建惠东长住娘家习俗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省惠安县靠海的东部七个乡镇(崇武城内除外),长期至今盛行长住娘家习俗,即:新婚的第四天新娘回娘家,当天晚上到夫家,翌日再回娘家,当天晚上返夫家,翌日又回娘家。几天后的一个双数日再去夫家,翌日又是回娘家。此后长住娘家,逢年过节和农忙时才到夫家一二天。每次回娘家都在凌晨不辞而别,悄然离去。直到快生孩子才长住入夫家。对于惠东这一特异风俗的起源,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学术界见解纷呈。主要有“母系制到父系制过渡期的遗俗”说,“(闽越后裔)从妻居向(汉民)从夫居转变”说,“两性分工”说。青年学者蓝达居博士中肯指出:前二说“借助一般假说,并加上直觉想象力”,“从而失之偏颇和谬误”;后一说将可能性续因与起因混淆。本文运用笔者的实地调访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实证的科学方法,对惠东长住娘家习俗做历史透视,解释其起源。(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1997年02期)
长住娘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叁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不落夫家"的习俗。过去,人们常用"不落夫家"这样的术语来界定与归纳汉族这两个地方的长住娘家和不落夫家习俗。但当今天再仔细对它们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两种习俗的具象表现,差异大于类同,而且真正的不落夫家只存在于广东省珠叁角地区,而福建惠东的长住娘家因其生了孩子就住进夫家的关系,它只能讲在娘家长住一段时间而并非不落夫家,因而它不能用"不落夫家"来界定与归纳,因此,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习俗或婚俗,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住娘家论文参考文献
[1].兰婕.惠东研究的去标签化——“长住娘家”风俗的人类学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6
[2].石奕龙.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为不同的习俗[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严思欣.惠安女长住娘家的奇特婚俗[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3
[4].黄凯南.劳动分工、演化博弈与制度生成——以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为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
[5].石奕龙.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的比较[C].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闽南婚庆文化节论文集.2009
[6].黄少安,黄凯南.劳动分工、学习博弈与惠安女“长住娘家”婚俗[C].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2006
[7].石奕龙.惠东女长住娘家习俗与疍民无关[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
[8].张照.桂西"长住娘家"习俗来源新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9].吴春明.试论惠东妇女“长住娘家”婚俗的起因[J].民族研究.1999
[10].郭志超.福建惠东长住娘家习俗的历史透视[J].民俗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