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效应论文_李龙贤,丁振晓,吴玉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效应,立方体,粒度,溴化银,氧化亚铜,纳米。

热力学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贤,丁振晓,吴玉珍[1](2019)在《基于热力学效应修正的诱导轮空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诱导轮抽吸性能受到工质热力学效应的影响,低温工质的热力学效应对诱导轮空化工况下的工作性能影响尤为显着。由于热力学效应对气泡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低温工质的热力学效应能改善诱导轮在空化工况下的工作特性,但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诱导轮在低温工质中的工作特性,必须定量地考虑这种由热力学效应所导致的影响。在Rayleigh-Plesset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种基于热力学效应修正的空化模型,并将此模型编译成程序模块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氧泵诱导轮的数值计算。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定量的后处理分析,并与发动机空化工况下的热试车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9年05期)

肖碧源,邱江源,覃方红,万婷,徐亚群[2](2019)在《立方体纳米Cu_2O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粒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粒径的单一(100)晶面的立方体纳米Cu_2O作为模型材料,研究了粒径和温度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基于已建立的纳米材料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单一(100)晶面立方体纳米Cu_2O材料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性质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随着纳米Cu_2O粒径的减小,吸附速率常数增大而吸附活化能和吸附指前因子减小;标准摩尔吸附Gibbs自由能■减小而标准吸附平衡常数■、标准摩尔吸附焓■和标准摩尔吸附熵■均增大,且以上参数均与粒度的倒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肖碧源,汤焕丰,邱江源,覃方红,万婷[3](2019)在《立方体纳米Cu_2O规定热力学函数的粒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规定热力学函数是纳米材料本征性质,而粒径是其规定热力学函数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纳米材料的规定热力学函数的粒度效应对于指导预测纳米材料的规定热力学函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采用液相法合成了4种粒度在40~120 nm的立方体纳米Cu_2O作为模型材料.利用原位微热量技术获取了Cu_2O与HNO_3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结合热化学循环热动力学原理及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不同粒径的纳米Cu_2O的规定热力学函数,并讨论了粒度对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增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段慧娟[4](2019)在《纳米颗粒熔化、电化学和界面热力学的粒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纳米效应,纳米材料会呈现出不同于相应块状材料的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这些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构成纳米材料的颗粒粒度。然而,现有的关于纳米颗粒熔化的热力学理论还不能精确描述其真实的熔化过程。并且,有关粒度对纳米颗粒熔化热力学性质、电化学热力学性质和界面热力学性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还不完全清楚。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因此本论文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研究纳米颗粒熔化热力学、电化学热力学和界面热力学的粒度效应。(1)纳米颗粒熔化热力学的粒度效应在理论方面,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分别推导出纳米颗粒的熔化焓和熔化熵与粒度的热力学积分关系式,并讨论了熔化热力学性质的粒度依赖性。在实验方面,采用液相还原法,探索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颗粒粒度的影响规律,制备了不同平均半径的球形纳米金(0.9 nm~37.4 nm)和球形纳米银(1.4 nm~39.1 nm);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晶型、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不同粒度纳米金和纳米银的熔化温度、熔化焓和熔化熵。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关系式进行关联,讨论了粒度对上述熔化热力学性质影响的规律、机理、程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粒度对其熔化温度、熔化焓和熔化熵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这些熔化热力学性质均降低。纳米颗粒的偏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是影响其熔化温度的主要因素,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是影响积分熔化焓的主要因素,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温度系数是影响积分熔化熵的主要因素。(2)纳米颗粒电化学热力学的粒度效应在理论方面,对纳米颗粒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温度系数和电极反应热力学性质的粒度依赖性进行了分析。在实验方面,将不同粒度的纳米金和纳米银制成电极,并分别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相应的原电池;通过电位差计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原电池的电动势,进而得到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温度系数、电极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反应吉布斯能、反应焓、反应熵和可逆反应热。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关系式进行关联,讨论了粒度对上述电化学热力学性质影响的规律、机理、程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电极的粒度对其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温度系数、电极反应热力学性质均有显着影响。若纳米颗粒作为电极反应的反应物,则随着粒度的减小,其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反应平衡常数升高,而标准电极电势的温度系数、反应吉布斯能、反应焓、反应熵和可逆反应热降低;若纳米颗粒作为电极反应的产物,则存在相反的影响规律。偏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是影响标准电极电势、反应平衡常数、反应吉布斯能和反应焓的主要因素,偏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温度系数是影响标准电极电势的温度系数、反应熵和可逆反应热的主要因素。(3)纳米颗粒界面热力学的粒度效应在理论方面,对纳米颗粒与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和界面热力学性质的粒度依赖性进行了分析。在实验方面,采用电化学的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不同粒度纳米金和纳米银颗粒分别与其相应的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和界面热力学性质。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关系式进行关联,得到了粒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以及粒度对界面热力学性质影响的规律、机理、程度和范围。此外,通过界面张力与粒度的热力学关系式,建立了测定纳米颗粒Tolman长度和原子半径的电化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粒度对界面张力及其温度系数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界面张力增大,其温度系数减小。当颗粒半径大于10 nm时,界面张力及其温度系数均趋近于常数;而当颗粒半径小于10 nm时,界面张力及其温度系数随粒度的减小急剧变化。而且,粒度对界面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界面吉布斯能、界面焓、界面熵和界面内能均增大。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是影响界面吉布斯能、界面焓和界面内能的主要因素,而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温度系数是影响界面熵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纳米金和纳米银的Tolman长度是一个负值,受温度影响较小;且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得的原子半径与文献值基本一致。关于粒度对上述熔化、电化学和界面热力学性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可以归纳如下:当颗粒半径大于10 nm时,偏摩尔界面面积(或摩尔界面面积)是影响上述热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这些热力学性质与半径倒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当颗粒半径小于10 nm时,偏摩尔界面面积(或摩尔界面面积)和界面张力(或其温度系数)共同影响上述热力学性质,这些热力学性质与半径倒数之间的关系偏离线性关系,且粒度越小,偏离越明显。与此同时,随着粒度的减小,界面张力(或其温度系数)对上述热力学性质的影响逐渐增强。当粒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对于球形纳米金和纳米银,这一半径范围为1.0 nm~2.5 nm),偏摩尔界面面积(或摩尔界面面积)与界面张力(或其温度系数)的影响基本相等,随着粒度的继续减小,界面张力(或其温度系数)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提出的熔化热力学理论能够精确地定量描述纳米体系在真实熔化过程中的粒度效应,对涉及到熔化过程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粒度对纳米颗粒熔化、电化学和界面热力学性质影响的规律、机理、程度和范围具有普遍性,可为纳米材料的设计、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建立的测定Tolman长度和原子半径的电化学方法为纳米体系界面热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覃方红,肖碧源,张美婷,吕勇,钟婧晗[5](2019)在《纳米AgBr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温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溴化银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的电导率,结合溶解热力学理论,计算了纳米材料的溶解平衡常数.以块体材料为参比标准,获取了纳米AgBr的溶解热力学函数、表面热力学函数、偏摩尔表面热力学函数和规定热力学函数.文中结果为纳米AgBr在感光、催化、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物理化学参数,对预测难溶盐类纳米材料溶解、催化、吸附等性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贺子君,肖明,马祥英,邱江源,肖碧源[6](2019)在《Ag_3PO_4溶解热力学函数的晶面效应与温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制备了立方体{100}、四面体{111}、菱形十二面体{110}和块体Ag3PO4微晶,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的电导率,结合强电解质溶液和溶解热力学理论,得到了Ag3PO4微晶的溶解热力学函数.以具有不同晶面的Ag3PO4微晶为模型,研究了纳米材料溶解热力学函数的晶面效应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具有{110}晶面的菱形十二面体Ag3PO4的标准摩尔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m—0)、标准摩尔溶解焓(ΔHm—0)和标准摩尔溶解熵(ΔSm—0)最大,具有{100}晶面的立方体Ag3PO4次之,具有{111}晶面的四面体Ag3PO4最小;溶解平衡常数(KSP)和ΔGm—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晓萌[7](2019)在《非线性热力学体系中耦合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平衡态热力学可以区分为离平衡态较近和较远的线性和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众所周知,只有当非平衡态体系远离平衡态时,才可能出现耗散结构。本文主要讨论了包含两种不可逆过程体系的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当体系处于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在广义热力学流和广义热力学力的关系式中,系数表征着流和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耦合关系的不同来源可进一步将其区分为单一耦合和复合耦合。通过对体系超熵产生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体系中的复合耦合效应很微弱,定态很难失去稳定性,耗散结构几乎不可能出现,然而如果复合耦合效应比较强,定态很有可能会失去稳定性,则耗散结构就有可能形成,因此复合耦合效应对非平衡定态的失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将耗散结构出现的条件进一步描述为:只有当有着强复合耦合效应的体系远离平衡态时才有可能出现耗散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具体分析讨论了两个包含叁种组份的理想开放的化学反应体系的特征,验证了上述结论。我们首先分析了一个化学循环反应体系的特征,将其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种情况是复合耦合相对很微弱,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定态是稳定的。另一种情况是削弱了单一耦合,发现体系的非平衡定态从渐近稳定变为了临界稳定。然后分别讨论了无催化和有自动催化反馈的化学反应体系的特征,发现前者的复合耦合很微弱,体系的定态也是稳定的,而后者则有较强的复合耦合,并且体系的定态很有可能失去稳定性,因此所得结果与本文的结论一致。所以耗散结构的形成不仅要求非平衡态体系远离平衡态,而且要求体系中的不可逆过程之间具有较强的复合耦合效应。(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曦,叶宇[8](2019)在《水镁石的原位高温光谱学测量:非谐效应对热力学性质以及H/D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镁石(Mg(OH)_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含水矿物,含水重量比高达31wt.%,在矿物物理和高温高压实验中,经常被用作研究高含水相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模型。关于水镁石在高温高压下的性质研究,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包括晶体化学、状态方程、弹性波速测量、红外/拉曼光谱学测量,以及高温高压下的脱水以及相变规律。这对我们认识矿物结构水(结构羟基)对地球深部含水矿物性质及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张德胜,万福来,许彬,王超超,施卫东[9](2019)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的空化模型修正及其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力学效应对不同温度水和低温流体空化影响,针对Zwart、Merkle和Singhal 3种典型空化模型,基于Antoine方程,考虑汽化潜热引起的饱和蒸汽压变化以及湍动能对当地汽化压强的影响,通过CFX前处理编辑分别对3种空化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全新的考虑热力学效应的空化模型。针对不同温度水为介质的NACA0015翼型,分别采用3种不同空化模型及修正后的空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Merkle模型更加接近实验值。基于修正后的Merkle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液氮为介质的HORD翼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考虑热力学效应时,空化区域产生温度下降、对应饱和压力下降,致使空化强度减弱,空穴长度缩短,当地空化数均大于远场空化数。相比温度为77. 64 K的工况,83. 06 K工况下的热力学敏感性更高,压降更多,空化受抑制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永康,张敏第,陈泰然,黄彪[10](2018)在《热力学效应对液氢非定常空化流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热力学效应对低温流体非定常空化流动的影响,以液氢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计算了热力学和等温条件下液氢绕回转体的非定常空化流动。计算结果表明:热力学效应延长了液氢的空化周期,增强了空化的非定常特性,抑制了空化的发展。热力学条件下的空泡团内部包含更细、更小的气泡,呈现出多孔质特征,且使整个流域存在1.5K左右的温度波动。通过旋涡运动分析发现,热力学效应使旋涡结构由空穴交界面向空穴内部移动。基于涡量传输方程分析了热力学和等温条件下空穴和旋涡的交互作用,发现在热力学条件下,旋涡伸长项的作用位置主要位于空穴前端和尾端的交界面处,旋涡扩张项和斜压扭矩项主要位于空穴内部;在等温条件下,旋涡伸长项和旋涡扩张项主要位于空穴上方交界面处,斜压扭矩项主要位于空穴尾端。(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热力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粒径的单一(100)晶面的立方体纳米Cu_2O作为模型材料,研究了粒径和温度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基于已建立的纳米材料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单一(100)晶面立方体纳米Cu_2O材料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性质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随着纳米Cu_2O粒径的减小,吸附速率常数增大而吸附活化能和吸附指前因子减小;标准摩尔吸附Gibbs自由能■减小而标准吸附平衡常数■、标准摩尔吸附焓■和标准摩尔吸附熵■均增大,且以上参数均与粒度的倒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贤,丁振晓,吴玉珍.基于热力学效应修正的诱导轮空化模型研究[J].火箭推进.2019

[2].肖碧源,邱江源,覃方红,万婷,徐亚群.立方体纳米Cu_2O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粒度效应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肖碧源,汤焕丰,邱江源,覃方红,万婷.立方体纳米Cu_2O规定热力学函数的粒度效应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段慧娟.纳米颗粒熔化、电化学和界面热力学的粒度效应[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覃方红,肖碧源,张美婷,吕勇,钟婧晗.纳米AgBr热力学性质的测定及温度效应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贺子君,肖明,马祥英,邱江源,肖碧源.Ag_3PO_4溶解热力学函数的晶面效应与温度效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7].王晓萌.非线性热力学体系中耦合效应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朱曦,叶宇.水镁石的原位高温光谱学测量:非谐效应对热力学性质以及H/D同位素分馏的影响[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张德胜,万福来,许彬,王超超,施卫东.考虑热力学效应的空化模型修正及其适用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

[10].王永康,张敏第,陈泰然,黄彪.热力学效应对液氢非定常空化流动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a)室温下太赫兹波透射near-SLN:Ce单...驻波热声系统流体微团的热致声示意图不同温度(a)、盐浓度(b)以及pH(...接枝分散MWPUA/CB体系中CB的聚集态T...频率分别为(a)0.8THz(b)1.0THz时CCT...一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动力学、...

标签:;  ;  ;  ;  ;  ;  ;  

热力学效应论文_李龙贤,丁振晓,吴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