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论文-李强

布洛陀论文-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洛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媒体,“布洛陀”文化,传播,创新

布洛陀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9)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集结了壮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对壮族发展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随着数字媒体环境的到来,壮族"布洛陀"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布洛陀"文化能够利用数字媒体环境进行传播业态创新,势必能够使其在新时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对该课题进行分析,探析如何创新"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使这一传统文化精髓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李强,杜鹃[2](2019)在《“布洛陀”系列插画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运用插画图案来表现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线条、形态、色彩清晰明快。(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10期)

陆勇[3](2019)在《“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最古老的文化,国内外研究硕果累累,但在国内外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研究方面相对滞后。本文拟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东南亚跨境台语民族的布洛陀文化的交流互鉴进行研究,提出些建设性的交流互鉴思路与对策,进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一带一路"人文建设,对实现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认同、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李强[4](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的数字动画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也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对"布洛陀"文化所具有的内涵以及数字动画在"布洛陀"文化传承中的优势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运用数字动画提升"布洛陀"文化传承效果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充分发挥数字动画技术作用的基础上,拓展"布洛陀"文化传承方式、提升"布洛陀"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吸引力与社会影响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2期)

黄明标[5](2019)在《布洛陀文化与壮族社会和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布洛陀文化与壮族社会和谐关系,从布洛陀与壮族、布洛陀文化与《么经布洛陀》、布洛陀文化对壮族的影响叁个方面,阐述了布洛陀文化对构建壮族和谐社会的影响,认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华,是壮民族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强[6](2019)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布洛陀动漫形象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需求,以视觉表达为特点的视觉文化时代已然到来,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动漫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当前针对国产动漫与美日等动漫的较大差距以及动漫形象设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民族性的动漫形象设计与实现进行专题研究。对此,本文以布洛陀神话传说为例,首先阐述了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从布洛陀动漫形象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进行了内容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动漫产业以及动漫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策略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6期)

梁庭望[7](2019)在《布洛陀神话——壮族历史的神秘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神话是壮族民间智慧的集大成者。在布洛陀神话中可以找到壮族早期的丰富历史文信息包括早期婚制、原始稻作农耕、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以及国家政权的出现。作为么教文化重要载体的么教经诗在布洛陀神话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树春[8](2019)在《民族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广西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至今仍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时代价值,而适度的产业化,有利于它们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从政府行为角度来看,各级政府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通过进一步改变运作模式、出台激励政策、建立科学机制、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建设规划、提升软硬条件等举措,更好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从而使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苏小燕[9](2019)在《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文化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洛陀是壮族人民的先祖,更是壮族人民口耳相传的创世之神。始祖布洛陀、布洛陀创世史诗、敢壮山和敢壮山歌圩是布洛陀文化的四大表现形式,也与壮族文化的传承紧密联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敢壮山歌圩的听众与传承歌者愈发减少,因此,国家将布洛陀定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更多民众传承并发扬壮族民族文化。本文基于目的论,探讨布洛陀文化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黄中习[10](2019)在《布洛陀史诗文化的多模态、多媒体译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当今网络大数据信息时代,民族文化的多模态、多媒体融合译介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布洛陀》是壮族经典史诗群和史诗文化的代表,其新时代下的传承外宣具有多模态、多符号系统的特性,其研究与传播要实现从单模态到多模态、单媒体到多媒体融合译介的路径转变。布洛陀史诗文化的多模态、多媒体数据库平台的共建、开放和共享将有效促进壮族传统文化"走出去"。(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布洛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运用插画图案来表现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线条、形态、色彩清晰明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洛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研究[J].视听.2019

[2].李强,杜鹃.“布洛陀”系列插画作品[J].丝绸.2019

[3].陆勇.“一带一路”视域下跨境台语民族布洛陀文化交流互鉴[J].国际公关.2019

[4].李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的数字动画传承研究[J].戏剧之家.2019

[5].黄明标.布洛陀文化与壮族社会和谐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9

[6].李强.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布洛陀动漫形象设计与实现[J].青年与社会.2019

[7].梁庭望.布洛陀神话——壮族历史的神秘演绎[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8].马树春.民族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广西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9

[9].苏小燕.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文化英译[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10].黄中习.布洛陀史诗文化的多模态、多媒体译介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标签:;  ;  ;  ;  

布洛陀论文-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