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机构,由机构的输出轴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以及外壳;机构包括分设在输出轴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对应第一电源的第一操作机构和对应第二电源的第二操作机构,两套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第一\/第二操作机构完成储能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解锁第一\/第二操作机构,带动输出轴转动至第一\/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特点:还包括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其接收第一和第二操作机构及触头系统的位置信号,当第一\/第二操作机构到可合闸位置后,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与外壳配合,输出第一\/第二电源的可合闸信号。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用户的正确操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安装支架(1),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的机构,由机构的输出轴(20)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3)以及外壳(4);所述的机构包括分设在输出轴(20)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对应第一电源的第一操作机构(2)和对应第二电源的第二操作机构(2’),两套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杆(205)连接,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完成储能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解锁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带动输出轴(20)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一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接收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以及触头系统(3)的位置信号,当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到可合闸位置后,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与外壳(4)配合,输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的可合闸信号。
设计方案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安装支架(1),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的机构,由机构的输出轴(20)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3)以及外壳(4);所述的机构包括分设在输出轴(20)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对应第一电源的第一操作机构(2)和对应第二电源的第二操作机构(2’),两套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杆(205)连接,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完成储能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解锁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带动输出轴(20)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一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接收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以及触头系统(3)的位置信号,当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到可合闸位置后,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与外壳(4)配合,输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的可合闸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包括枢设在安装支架(1)上且对应分设在输出轴(20)两侧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以及一触头位置反馈件(52)、一机构位置反馈件(53)和一对用于使可合闸指示件分别对触头位置反馈件(52)保持抵靠的复位弹簧(54);当第一操作机构(2)位于可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而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二操作机构(2’)位于可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一操作机构(2)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二操作机构(2’)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和复位弹簧(54)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结构相同且彼此相向设置,各包括以其枢转中心(50)向两侧径向延伸构成的两个驱动臂,其中向外壳(4)的面板方向延伸构成有上驱动臂(511)、而向输出轴(20)方向延伸构成有下驱动臂(512),所述上驱动臂(511)的端面上构成有与外壳(4)的面板上的第一指示窗口(41)、第二指示窗口(41')相配合的指示端面(5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与输出轴(20)连接并同步转动,其外圆周面上构成有驱动凸轮面(521),该驱动凸轮面(521)与下驱动臂(512)的端部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均包括一储能机构(21)和一锁扣机构(22),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动作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触发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锁扣机构(22),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锁扣机构(22)对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解锁,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带动输出轴(20)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均包括枢设在安装支架(1)上的合分闸杠杆(211)、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并与合分闸杠杆(211)连接的驱动电磁铁(215)、枢设在安装支架(1)上的上连杆(212)、一端与上连杆(212)铰接另一端与输出轴(20)连接的下连杆(213)、一端连接在合分闸杠杆(211)上另一端连接在上连杆(212)和下连杆(213)的铰接轴上的储能弹簧(214),所述的连杆(205)连接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的两个合分闸杠杆(211),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构成在的连杆(205)上,该机构位置反馈件(53)包括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所述的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沿连杆(205)的动作方向布置,并同时作用于所述的上驱动臂(511)或下驱动臂(5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簧(54)的一端挂置在安装支架(1)上,另一端挂置在上驱动臂(511)或下驱动臂(5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驱动臂(511)上轴向凸设有限位凸台一(5112),所述的限位凸台一(5112)抵靠在安装支架(1)上,使得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在动作过程中,其上的上驱动臂(511)和下驱动臂(512)能够与安装支架(1)之间保持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驱动臂(511)上还突设有限位轴(5113),所述的安装支架(1)上开设有沿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运动轨迹延伸的限位孔(11),所述的限位孔(11)与限位轴(5113)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呈轴柱状,其一侧端面的轴向开设有与输出轴(20)传动嵌配的反馈件安装孔(522),而另一侧端面的外圆周面上构成有限位凸台二(523),该限位凸台二(523)用于与安装支架(1)上开设的输出孔(12)相配合,在所述的另一侧端面的轴向开设有多个驱动孔(524),多个驱动孔(524)沿着输出轴(20)的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的驱动孔(524)用于与触头系统(3)的主轴传动嵌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和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指示端面(5111)均为一在该可合闸指示件的转动方向上呈圆弧形延伸的指示面,该指示面上的一部分标示有“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另一部分则无标示,并且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的标示相向设置,当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时,所述的指示端面(5111)的“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部分对应所述指示窗口;当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时,指示端面(5111)的无标示部分对应所述指示窗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一种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可实现在常用电源合、备用电源合及中间断开三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包括机构和由机构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以及将上述装置罩置在内的外壳。所述的机构包括第一电源侧对应的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电源侧对应的第二操作机构,每套操作机构分别包括一储能机构(弹簧机构)和一锁扣机构,开关的操作机构具有四个位置:第一储能机构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一储能机构可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双分位置)、第二储能机构可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双分位置)、第二储能机构(此时对应第二电源合闸位置)。
开关一般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模式,也提供不允许操作的锁定模式,手动或自动驱动储能机构进行储能动作到达可合闸位置后,通过手动或自动模式触发锁扣机构动作,使得锁扣机构对储能机构解锁,储能机构中的弹簧释放能量,带动输出轴转动至电源合闸位置。由此,该类开关为两段式的机构动作过程,第一段的合闸储能操作完成后才能进入第二段的合闸操作,从而最终到达合闸位置,完成电源的接通。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上,由于没有设置用于显示可进行合闸操作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故无法保证用户操作的正确性。为此,业界亟需要提供一种操作过程中的指示装置,使用户能够在外壳上直观读取目前操作机构的位置,即操作机构是处于第一电源侧的操作机构可合闸位置还是第二电源侧的操作机构可合闸位置,从而完成接下来的合闸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通过增设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当一侧指示窗口显示第一电源的可合闸时,则可按下第一电源合闸按钮,接通第一电源;而当另一侧指示窗口显示第二电源可合闸时,则可按下第二电源合闸按钮,接通第二电源;从而便于用户的正确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安装支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机构,由机构的输出轴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以及外壳;所述的机构包括分设在输出轴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对应第一电源的第一操作机构和对应第二电源的第二操作机构,两套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完成储能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解锁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带动输出轴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一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接收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以及触头系统的位置信号,当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到可合闸位置后,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与外壳配合,输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的可合闸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包括枢设在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分设在输出轴两侧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第二可合闸指示件以及一触头位置反馈件、一机构位置反馈件和一对用于使可合闸指示件分别对触头位置反馈件保持抵靠的复位弹簧;当第一操作机构位于可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而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二操作机构位于可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一操作机构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二操作机构位于合闸位置时,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和复位弹簧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使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第二可合闸指示件的结构相同且彼此相向设置,各包括以其枢转中心向两侧径向延伸构成的两个驱动臂,其中向外壳的面板方向延伸构成有上驱动臂、而向输出轴方向延伸构成有下驱动臂,所述上驱动臂的端面上构成有与外壳的面板上的第一指示窗口、第二指示窗口相配合的指示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与输出轴连接并同步转动,其外圆周面上构成有驱动凸轮面,该驱动凸轮面与下驱动臂的端部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均包括一储能机构和一锁扣机构,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的储能机构动作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触发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的锁扣机构,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的锁扣机构对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的储能机构解锁,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的储能机构带动输出轴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储能机构均包括枢设在安装支架上的合分闸杠杆、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并与合分闸杠杆连接的驱动电磁铁、枢设在安装支架上的上连杆、一端与上连杆铰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的下连杆、一端连接在合分闸杠杆上另一端连接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铰接轴上的储能弹簧,所述的连杆连接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的两个合分闸杠杆,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构成在的连杆上,该机构位置反馈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所述的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沿连杆的动作方向布置,并同时作用于所述的上驱动臂或下驱动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位弹簧的一端挂置在安装支架上,另一端挂置在上驱动臂或下驱动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驱动臂上轴向凸设有限位凸台一,所述的限位凸台一抵靠在安装支架上,使得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第二可合闸指示件在动作过程中,其上的上驱动臂和下驱动臂能够与安装支架之间保持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驱动臂上还突设有限位轴,所述的安装支架上开设有沿第一可合闸指示件、第二可合闸指示件的运动轨迹延伸的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与限位轴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呈轴柱状,其一侧端面的轴向开设有与输出轴传动嵌配的反馈件安装孔,而另一侧端面的外圆周面上构成有限位凸台二,该限位凸台二用于与安装支架上开设的输出孔相配合,在所述的另一侧端面的轴向开设有多个驱动孔,多个驱动孔沿着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的驱动孔用于与触头系统的主轴传动嵌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和第二可合闸指示件的指示端面均为一在该可合闸指示件的转动方向上呈圆弧形延伸的指示面,该指示面上的一部分标示有“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另一部分则无标示,并且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的标示相向设置,当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位于第一输出位置时,所述的指示端面的“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部分对应所述指示窗口;当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位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时,指示端面的无标示部分对应所述指示窗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其通过增设的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当第一指示窗口显示第一电源可合闸时,则可按下第一电源合闸按钮,接通第一电源;而当第二指示窗口显示第二电源可合闸时,则可按下第二电源合闸按钮,接通第二电源;从而便于用户的正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支架、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操作机构安装完成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机构另一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支架、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操作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第二可合闸指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触头装置反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在双分位置时,操作机构位于第二电源可合闸位置时,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在双分位置时,操作机构位于第一电源可合闸位置时,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6 为本实用新型机构分解图。
图中:1.安装支架、11.限位孔、12.输出孔、10.底板、101.侧板、1011.固定轴销、1012.定位孔、1013.固定凸台一、1014.固定凸台二、1015.限位凸台面、1016.底板凸台、1017.限位槽一、1018.限位槽二、1019.固定凸台三、100.腔体;2.第一操作机构、21.储能机构、211.合分闸杠杆、212.上连杆、213.下连杆、214.储能弹簧、215.驱动电磁铁、22.锁扣机构、20.输出轴、201.定位柱、202.安装柱、203.固定孔、204.手柄操作轴、205.连杆、206.开口、207.支撑板、208.走线空间;2’.第二操作机构;3.触头系统;4.外壳、41.第一指示窗口、41'.第二指示窗口;5.可合闸位置指示装置、51.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0.枢转中心、511.上驱动臂、5111.指示端面、5112.限位凸台一、5113.限位轴、5114.弹簧安装孔、512.下驱动臂、5121.凸轮面、5122.挂孔、52.触头位置反馈件、521.驱动凸轮面、522.反馈件安装孔、523.限位凸台二、524.驱动孔、53.机构位置反馈件、531.第一驱动件、532.第二驱动件、5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安装支架1,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的机构,由机构的输出轴20驱动在第一电源合闸、双分、第二电源合闸三位置之间动作的触头系统3(图中未示出)以及将上述机构罩置在内的外壳4。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为三位置开关,即其触头系统3具有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对应第一电源接通)、双分位置(对应两侧电源均断开)、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对应第二电源接通)。
如图1,外壳4的面板上具有第一指示窗口41、第二指示窗口41',当面板在第一指示窗口41中显示第一电源可合闸时,操作者可以按压第一电源合闸按钮,完成第一电源的合闸操作,此时第二指示窗口41'无显示。当面板在第二指示窗口41'中显示第二电源可合闸时,操作者可以按压第二电源合闸按钮,完成第二电源的合闸操作,此时,第一指示窗口41无显示。
所述的机构包括分设在输出轴20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两套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杆205连接,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均包括一储能机构21(弹簧机构)和一锁扣机构22,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动作到达可合闸位置后,触发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锁扣机构22,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锁扣机构22对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解锁,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带动输出轴20转动至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所述的第一操作机构2\/第二操作机构2’的储能机构21均包括枢设在安装支架1上的合分闸杠杆211、固定在安装支架1上并与合分闸杠杆211连接的驱动电磁铁215、枢设在安装支架1上的上连杆212、一端与上连杆212铰接另一端与输出轴20连接的下连杆213、一端连接在合分闸杠杆211上另一端连接在上连杆212和下连杆213的铰接轴上的储能弹簧214,所述的连杆205连接第一操作机构2和第二操作机构2’的两个合分闸杠杆211。
由此,开关的机构具有四个位置:第一储能机构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一储能机构可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双分位置)、第二储能机构可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双分位置)、第二储能机构合闸位置(此时对应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开关一般具有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两种操作模式,也提供不允许操作的锁定模式,手动或自动驱动储能机构21进行储能动作到达可合闸位置后,通过手动或自动模式触发锁扣机构22动作,使储能机构21中的弹簧释放能量,带动输出轴20转动至电源合闸位置。
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构成在连杆205上,该机构位置反馈件53包括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所述的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沿连杆205的动作方向布置,并同时作用于上驱动臂511或下驱动臂512。
所述的安装支架1由两块相互垂直的底板10和侧板101组成,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结构相同且彼此相向设置,各包括以其枢转中心50向两侧径向延伸构成的两个驱动臂,其中向外壳4的面板方向延伸构成有上驱动臂511、而向输出轴20方向延伸构成有下驱动臂512,所述上驱动臂511的端面上构成有与外壳4的面板上的第一指示窗口41、第二指示窗口41'相配合的指示端面5111,一对可合闸指示件各自通过其枢转中心50的销轴孔套装在侧板101的固定销轴1011上后再通过卡簧对固定销轴1011的端部进行卡箍,使上驱动臂511背部的限位凸台一5112与侧板101相接触,而上驱动臂511上的限位轴5113伸入侧板101的限位孔11内,所述的复位弹簧54一端挂靠在侧板101的安装柱上,另一端挂靠在下驱动臂512的挂孔5122上。所述的复位弹簧54安装在一对可合闸指示件之间。所述的侧板101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012和固定凸台一1013、固定凸台二1014,所述的机构的一侧侧板上设置有定位柱201、安装柱202和固定孔203,所述机构的定位柱201伸入侧板101的定位孔1012,使固定凸台一1013抵靠在机构的安装柱202上,固定凸台二1014抵靠在机构的固定孔203上,并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好后螺钉尾部高度低于侧板外侧面。所述的侧板101上设置有限位凸台面1015,所述的限位凸台面1015抵靠在机构的手柄操作轴204上,使手柄操作轴204能平滑移动。所述的机构上设置有连接两个储能机构的连杆205,所述的连杆205中间开设用于供手柄操作轴204穿过的操作轴孔,所述的连杆205在靠近侧板101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开口206,所述的开口206与侧板101表面之间各形成有腔体100,所述的一对可合闸指示件的上驱动臂511在一对腔体100内可相对侧板101滑动,一对可合闸指示件的上驱动臂511的指示端面5111伸出腔体100。所述的连杆205在一对开口206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由连杆205上的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构成所述的机构位置反馈件53。触头位置反馈件52呈轴柱状,其一侧端面的轴向且位于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方孔为反馈件安装孔522,触头位置反馈件52通过反馈件安装孔522套装在机构的呈方形的输出轴20上,而另一侧端面的轴向开设有多个驱动孔524,多个驱动孔524沿着输出轴20的转动方向布置,所述的驱动孔524用于与触头系统3的主轴传动嵌配。在所述的侧板101上还设置有输出孔12,在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的另一侧端面的外侧圆周面上设有与输出孔12相配合的限位凸台二523,通过输出孔12使触头系统3的主轴、触头位置反馈件52、输出轴20三者实现联动。所述的触头位置反馈件52上,在反馈件安装孔522的外侧设置有驱动凸轮面521。所述的机构外侧面上安装有支撑板207,所述的支撑板207为一直角板,该支撑板207的一直角边贴紧安装在机构外侧面上,而另一直角边固定安装在底板10的底板凸台1016上,用于支撑机构,并在机构下方形成走线空间208,用于供采样信号线、控制器信号线、电磁铁线圈信号线等线束的走线。操作机构套装在外壳4内,所述的外壳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侧板101和底板10的固定凸台三1019上,并将外壳4上的限位筋插入侧板101和底板10的限位槽一1017、限位槽二1018内。所述的外壳4上设置的第一显示窗口41、第二显示窗口41'分别用于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上的一对指示端面5111相配合,使得操作者可在显示窗口上读出指示端面,从而知晓机构处于第一电源可合闸位置还是第二电源可合闸位置,从而触发对应侧的锁扣机构,使得对应侧的储能机构释放能量,带动对应侧的储能机构动作,到达对应侧的合闸位置,即对应侧的电源接通。
另一实施例,如图10:
所述的一对复位弹簧54安装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外侧,其中复位弹簧54的一端挂靠在侧板101的安装柱上,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挂靠在上驱动臂511的弹簧安装孔5114上,其他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再一实施例,如图11:
一对复位弹簧54的安装位置同实施例2,而机构位置反馈件53与实施例1、2均不同,其是以连杆205的设置有手柄操作轴孔的中间部位向侧板101方向延伸出的凸台,连杆205的朝向侧板101的一端端面上由凸台与未设置凸台的表面之间构成有两个台阶,该两个台阶位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和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之间,并构成为机构位置反馈件53的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从而随着连杆205的移动,第一驱动件531、第二驱动件532分别作用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或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上。
具体工作过程通过实施例2来说明,如图12~图15:
所述的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和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分别有两指示位置,当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指示窗口41显示“就绪”、或者“可合闸”,此时,称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一输出位置,当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指示窗口41无显示,此时,称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当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指示窗口41'显示“就绪”、或者“可合闸”,此时,称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一输出位置,当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指示窗口41'无显示,此时,称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一对可合闸指示件各包括有上驱动臂511和下驱动臂512,所述的上驱动臂511、下驱动臂512分设在可合闸指示件枢转中心50的两侧。
如图7,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和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指示端面5111均为一在该可合闸指示件的转动方向上呈圆弧形延伸的指示面,该指示面上的一部分标示有“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另一部分则无标示,并且上述两个可合闸指示件的标示相向设置。随着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转动,当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一输出位置时,指示端面5111的“就绪”、或者“可合闸”标识部分对应第一指示窗口41,当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时,指示端面5111的无标示部分对应第一指示窗口41。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同理。
初始位置时,如图12,开关处于I电源(第一电源)合闸位置,与机构的输出轴20联动的驱动凸轮面521驱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克服复位弹簧54的拉力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操作机构的连杆处于最左端,第一驱动件531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分离,第二驱动件532驱动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克服复位弹簧54的拉力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此时两指示窗口都无显示。
当开关I电源进行分闸时,连杆205在机构的带动下向右侧滑动,第一驱动件531驱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上驱动臂511,使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由第一驱动件531的作用保持在第二无输出位置上,第二驱动件532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脱离,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开始顺时针转动到第一输出位置,同时驱动凸轮面521随输出轴20一起顺时针转动到中间双分位置,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凸轮面5121刚好相抵触。此时,如图13,第一指示窗口41无显示,第二指示窗口41'显示“II可合闸”, II电源(第二电源)处于可合闸状态,可对第二电源对应的锁扣机构进行触发,驱动第二电源对应的储能装置释放能量进行合闸操作。
当II电源合闸过程中,机构位置反馈件53(可以理解为连接两个储能装置的连杆)保持不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仍处于第二无输出位置。所述的驱动凸轮面521在输出轴20的带动下一起顺时针转动,驱动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下驱动臂512上的凸轮面5121,使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在驱动凸轮面521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54的力而逆时针转动到第二无输出位置,此时两指示窗口都无显示,如图14。
当开关II电源进行分闸时,机构位置反馈件53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向左侧滑动,机构位置反馈件53的第二驱动件532驱动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上驱动臂511,使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保持在第二无输出位置上,第一驱动件531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脱离,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开始逆时针转动到第一输出位置,同时驱动凸轮面521随输出轴20一起逆时针转动到中间双分位置,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凸轮面5121刚好相抵触。如图15,此时第一指示窗口41显示“II可合闸”,第二指示窗口41'无显示, I电源处于可合闸状态,可进行合闸操作。
当I电源合闸过程中,机构位置反馈件53保持不动,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仍处于第二指示位置。所述的驱动凸轮面521在输出轴20的带动下一起逆时针转动,驱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下驱动臂512上的凸轮面5121,使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在驱动凸轮521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54的力而顺时针转动到第二指示位置,此时两指示窗口都无显示,如图12。
当开关在I电源可合闸转换到II电源可合闸时,驱动凸轮面521在中间双分位置保持不动,机构位置反馈件53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向右滑动,第一驱动件531驱动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上驱动臂511,使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克服复位弹簧力顺时针转动到第二无输出位置,第二驱动件532与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脱离,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开始顺时针转动到第一输出位置,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凸轮面5121与驱动凸轮面521刚好相抵触。如图13,此时第一指示窗口41无显示,第二指示窗口41'显示“II可合闸”, II电源处于可合闸状态,可进行合闸操作。
当开关在II电源可合闸转换到I电源可合闸时,驱动凸轮521在中间双分位置保持不动,操作机构位置反馈件53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向左滑动,第二驱动件532驱动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的上驱动臂511,使第二可合闸指示件51'克服复位弹簧力逆时针转动到第二无输出位置,第一驱动件531与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脱离,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开始逆时针转动到第一输出位置,第一可合闸指示件51的凸轮面5121与驱动凸轮面521刚好相抵触。此时第一指示窗口41显示“I可合闸”,第二指示窗口41'无显示,I电源处于可合闸状态,可进行合闸操作。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445.4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168986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H01H 9/16
专利分类号:H01H9/16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第一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申请人地址: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工业园一区建业路8号
发明人:顾怡文;沈惠新;丁晓辉
第一发明人:顾怡文
当前权利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代理人:何艳
代理机构:32113
代理机构编号: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