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材料论文-刘巍,吕婷,陶美娟

粉末材料论文-刘巍,吕婷,陶美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粉末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烯,痕量元素,微波消解

粉末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刘巍,吕婷,陶美娟[1](2019)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墨烯粉末材料中19种痕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粉末材料样品采用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混合液进行微波消解,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砷、钡、铋、钴、铬、铜、钾、镁、钼、镍、铅、锑、锡、钛、钒、锌、镉、镧、铈等19种痕量元素的含量。以103 Rh和45Sc为内标,采用同位素克服质谱干扰。19种痕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500μg·L~(-1)以内与其对应的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3.9μg·L~(-1)。加标回收率为82.2%~12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2.6%~8.5%。(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张国涛,尹延国,童宝宏,张兴权[2](2019)在《双层孔隙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可控制备及自润滑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表层添加造孔剂TiH2、在基层添加致密剂酰胺蜡,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基体致密、表层多孔含油的双层铁基轴承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材料微观组织与物相分布,用端面摩擦试验机测试其边界润滑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结合逐级加载工况下的单、双层铁基材料的摩擦实验结果,分析单、双层烧结材料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供油自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改变表层中TiH2的含量可以实现双层材料表层孔隙率和含油率的变化,同时由原位合成反应生成的硬度较高的TiC颗粒可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满足高承载时的耐磨性能要求,维持摩擦副接触界面和润滑状态稳定。含3.5%TiH2的双层材料综合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较好;双层材料的疏松表层具有较好的含油自润滑性能,致密基体能增大材料强度,也使润滑油保持在两对偶面之间,综合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单层材料好,适用于重载或复杂润滑工况。(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龚小弟,王智,于宁,高霞,黎静[3](2019)在《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的聚合物粉末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激光烧结是增材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可制备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材料功能件或其它原型零件。评估烧结成型工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聚合物粉末材料。从聚合物粉末材料种类、材料制备方法、烧结成型工艺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聚合物粉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聚合物粉末材料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方慧敏,张光胜,夏莲森[4](2019)在《渗硼强化对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固体粉末渗硼法直接烧结粉末压坯,制备具有渗硼层的铁基材料。对铁基粉末压坯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分别进行渗硼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渗硼层的形貌,测定了渗硼层的厚度;用洛氏硬度计测定了渗硼层的表面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硼层的物相组成;在MMW-2型摩擦磨损实验机测试了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2B单相组成,其厚度均匀且与基体结合牢固,渗层厚度和硬度随时间及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渗层厚度过薄或者过厚都会造成渗层组织与基体的结合力的下降。用此方法烧结渗硼,渗层厚度有最佳值范围,应通过控制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确保渗层厚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渗硼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从而降低渗硼层的脆性并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邱天旭,张继峰,孙露,万霖,申小平[5](2019)在《粉末冶金Fe-5(Cu-10Sn)-石墨-P-MoS_2含油材料的摩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Fe-5(Cu-10Sn)-石墨-P-MoS_2含油材料,研究石墨、P与MoS_2的添加量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摩擦实验在150℃(±10℃)条件下进行,线速度分别为0.25,0.50和0.75 m/s,逐级加载,每间隔10min增加10MPa,从10MPa加载至50MPa。结果表明: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石墨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当石墨添加量达到1.5%后,摩擦因数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值上;P添加量以0.3%为宜,较低和较高均导致摩擦因数不稳定;摩擦因数随MoS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当MoS2添加量为1.5%时,材料具有稳定且较小的摩擦因数,随载荷和线速度增加,摩擦因数持续减小。(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伊春强,尹彩流,刘春轩,文国富,王秀飞[6](2019)在《粉末冶金法制备叁维(3D)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u-5%Sn合金中加入0~0.4%(质量分数)的3D石墨烯作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3D石墨烯/Cu-5%Sn复合材料,并测试材料的密度、电阻率、抗拉强度、冲击强度、布氏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3D石墨烯含量增加,3D石墨烯/Cu-5%Sn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拉强度减小,电阻率小幅升高,磨耗量增大;受石墨烯含量的影响不大,材料的摩擦因数受石墨烯含量的影响不大,随制动转速增大而减小。3D石墨烯增强体含量为0.4%的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稳定性最好。当3D石墨烯加入量为0.2%时,冲击强度为32.5 J/cm2,比基体材料Cu-5%Sn合金提高57.0%;当3D石墨烯加入量为0.1%时,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HBW)和伸长率分别为122.0和11.52%,比Cu-5%Sn合金提高22.0%和10.5%。复合材料断口形貌为韧窝花样,为典型的韧性断裂。(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叶旋,涂华锦,邱志文,秦岭,高学敏[7](2019)在《WC含量对Fe-1.5Cu-1.8Ni-0.5Mo-1C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的孔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e-1.5Cu-1.8Ni-0.5Mo-1C粉末中添加了WC颗粒,采用常规混粉与烧结工艺,制备了WC含量分别为0%、5%、10%、15%、20%的Fe基复合材料,观察了材料的显微孔隙形貌,测试了材料的密度、硬度与抗弯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WC颗粒增强Fe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时,需控制好WC的含量。5%的WC含量对Fe-1.5Cu-1.8Ni-0.5Mo-1C烧结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利,其综合性能较佳,硬度为95.3 HRB,抗弯强度为1031.3 MPa;WC可有效减少组织的细小孔隙,但易形成粉末团聚,且过多的WC对基体材料形成割裂效应,降低材料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2期)

张斌[8](2019)在《基于模具材料对粉末冶金成型气门导管的质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作为气门导管中的重要零件,是通过粉末冶金压制成型,其中关于同轴度这个问题需要着重进行理解分析。后续的再次加工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经费的增加以及合格率的下降,而且大幅度增加了操作者的难度。气门导管压坯的主要模具零件为芯棒,芯棒的选择通常有:Cr12、Cr12MoV、YG15材料。通过试验表明,硬质合芯棒材料的选用不仅在质量上是比较好的,从耐磨度、粗糙度上来看也是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8期)

张荣华,徐迅,罗宏伟,刘应虎,周双喜[9](2019)在《活性粉末混凝土组成材料及制备方式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骨料、矿物掺合料、纤维等组成材料以及制备方式等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RPC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备性价比优良的RPC原材料选择方面的建议和今后的主要研究及应用方向;研究认为,合理选择价格低廉的原材料甚至固体废弃物、简化制备方式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RPC,提高RPC的性价比有利于促进其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0期)

张开源,尹延国,张国涛,谢致远,陈奇[10](2019)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硫化亚铁/铁基轴承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C和FeS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和粉末冶金法制备了FeS/铁基轴承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工艺改善了FeS颗粒的分布均匀性及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材料力学性能高于未球磨材料;FeS属固体润滑剂且具有良好的储油特性,油润滑条件下FeS向摩擦表面转移易形成液-固润滑膜,起到了良好的减摩抗黏着作用,FeS质量分数为8%的球磨铁基轴承材料具有较好的减摩耐磨特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粉末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表层添加造孔剂TiH2、在基层添加致密剂酰胺蜡,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基体致密、表层多孔含油的双层铁基轴承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材料微观组织与物相分布,用端面摩擦试验机测试其边界润滑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结合逐级加载工况下的单、双层铁基材料的摩擦实验结果,分析单、双层烧结材料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供油自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改变表层中TiH2的含量可以实现双层材料表层孔隙率和含油率的变化,同时由原位合成反应生成的硬度较高的TiC颗粒可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满足高承载时的耐磨性能要求,维持摩擦副接触界面和润滑状态稳定。含3.5%TiH2的双层材料综合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较好;双层材料的疏松表层具有较好的含油自润滑性能,致密基体能增大材料强度,也使润滑油保持在两对偶面之间,综合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单层材料好,适用于重载或复杂润滑工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末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刘巍,吕婷,陶美娟.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墨烯粉末材料中19种痕量元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2].张国涛,尹延国,童宝宏,张兴权.双层孔隙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可控制备及自润滑机理分析[J].金属学报.2019

[3].龚小弟,王智,于宁,高霞,黎静.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的聚合物粉末材料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9

[4].方慧敏,张光胜,夏莲森.渗硼强化对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性能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9

[5].邱天旭,张继峰,孙露,万霖,申小平.粉末冶金Fe-5(Cu-10Sn)-石墨-P-MoS_2含油材料的摩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6].伊春强,尹彩流,刘春轩,文国富,王秀飞.粉末冶金法制备叁维(3D)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7].叶旋,涂华锦,邱志文,秦岭,高学敏.WC含量对Fe-1.5Cu-1.8Ni-0.5Mo-1C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的孔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8].张斌.基于模具材料对粉末冶金成型气门导管的质量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9

[9].张荣华,徐迅,罗宏伟,刘应虎,周双喜.活性粉末混凝土组成材料及制备方式研究综述[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10].张开源,尹延国,张国涛,谢致远,陈奇.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硫化亚铁/铁基轴承材料的摩擦学性能[J].中国机械工程.2019

标签:;  ;  ;  ;  

粉末材料论文-刘巍,吕婷,陶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