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冬季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及其强降水的发展机制

中国东南沿海冬季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及其强降水的发展机制

论文摘要

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冬季强降水的统计分析,采用EOF、REOF、North检验等方法对2011—2016年冬季(12、1、2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降水资料进行分类,选取位于内陆的第1、第4 REOF模态,对该两模态的降水样本进行合成分析,合成的降水中心与东南沿海福建的多年统计暴雨中心吻合。与强降水相配合,1 000 hPa上有自北向南的渐近线型辐合气流,并伴有锋区,从而形成天气尺度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强降水位于辐合轴线左侧气旋式风切变处。这是一类以前未曾受到关注和讨论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暴雨系统。利用客观判定方法和建立系统坐标系,以确认并诊断该系统的结构。在冷干少雨、低层盛行偏北风的冬季,此类系统兼有锋区热力抬升与辐合气流动力抬升,在雨区形成旺盛的上升运动;同时,通过辐合线正交风分量将邻近的海面水汽汇集到降水区,与中高层副高边缘偏南气流相向而行,构成较为深厚的交汇式水汽输送层;通过非绝热加热,形成深厚的热力对流不稳定,并通过干区向湿气团下楔入,形成下干上湿的湿动力不稳定,以及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形成上暖湿、下冷干的对流不稳定层。因此,该系统对冬季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及落区具有重要影响。通过WRF模式的模拟结果探讨环境热力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凝结潜热加热可影响辐合线的辐合位置和强度、锋生区的位置及强度,进而影响系统的活跃程度。中层潜热加热抑制平流感热冷却进入暖气团,维持降雨区的热力不稳定和降水强度。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有利于东南沿海冬季大范围降水出现暴雨,其中凝结潜热释放具有重要贡献。

论文目录

  • 1 资料和方法
  • 2 东南沿海冬季强降水分型
  •   2.1 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强降水统计特征
  •   2.2 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强降水分类及标准
  • 3 两模态环流及关键系统特征
  •   3.1 两模态冬季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及其强降水特征
  •   3.2 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系统的客观判定
  •   3.3 冬季东南沿海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系统合成特征
  •     3.3.1 环流背景
  •     3.3.2 垂直上升运动
  •     3.3.3 非绝热加热
  •     3.3.4 湿动力特征
  •     3.3.5 对流不稳定
  • 4 热力作用对两类冬季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影响机制模拟
  •   4.1 试验参数与模拟验证
  •   4.2 热力作用对两模态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动力结构的影响
  •   4.3 热力作用对两模态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热力结构的影响
  •   4.4 热力作用对降水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坚红,曲梓祎,李洪利,黄志刚,张翠艳,苗春生

    关键词: 中国东南沿海冬季强降水,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交汇式水汽输送层,数值模拟,热动力机制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锦州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6033,41805033)

    分类号: P458.121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81006003

    页码: 902-915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3388K

    下载量: 43

    相关论文文献

    • [1].太行山东麓地面辐合线特征分析[J]. 气象 2013(11)
    • [2].地面辐合线演变与多尺度天气过程的相互作用分析[J]. 干旱气象 2017(01)
    • [3].盛夏渤海湾大气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对流风暴对比分析[J]. 气象 2012(03)
    • [4].华南沿海暖区辐合线暴雨地形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 2017(04)
    • [5].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透雨成因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 2015(02)
    • [6].盛夏海风辐合线对青岛对流性天气影响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2)
    • [7].海风辐合线对雷暴系统触发、合并的动热力过程[J]. 气象 2014(12)
    • [8].边界层辐合线对强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作用[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06)
    • [9].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J]. 高原气象 2011(05)
    • [10].2015年6月20日黔南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科技风 2019(16)
    • [11].2011年“6.25”双台风辐合线暴雨过程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S1)
    • [12].陕西后向传播雷暴统计特征与机理初步研究[J]. 高原气象 2020(05)
    • [13].地面辐合线触发黔西南州大暴雨成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8)
    • [14].边界层辐合线与渤海湾海陆风及温度变化的对比分析[J]. 天津科技 2010(03)
    • [15].边界层辐合线触发锦州短时大暴雨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7)
    • [16].基于雷达与卫星的对流触发观测研究和临近预报技术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12)
    • [17].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梅雨锋暴雨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01)
    • [18].山东半岛沿海一次副高边缘局地暴雨成因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32)
    • [19].2015年冬季京津冀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成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7)
    • [20].地面辐合线锋生激发黔西南州冰雹天气的个例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2)
    • [21].浙江沿海中尺度辐合线对飑线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J]. 大气科学 2010(06)
    • [22].一次强风雹天气的干侵入作用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05)
    • [23].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J]. 气象 2008(09)
    • [24].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 气象科学 2016(02)
    • [25].伊春市一次短时强降水雷达特征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12)
    • [26].中亚低涡背景下阿克苏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J]. 气象学报 2019(04)
    • [27].第80页评刊[J]. 气象科技进展 2014(02)
    • [28].2012年7月12日鄂东北准静止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 暴雨灾害 2014(03)
    • [29].江西省副高影响下的强天气形势分析[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0(02)
    • [30].2013年9月13日上海地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J]. 暴雨灾害 2015(04)

    标签:;  ;  ;  ;  ;  

    中国东南沿海冬季渐近线型锋生辐合线及其强降水的发展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