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质之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质,乐观,纳西族,人性论,之性,意念,性生活。
气质之性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刘俊岐,杨洋,刘羽,王晨旭[1](2019)在《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和自杀的缓冲假设,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反刍思维和自杀意念均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气质性乐观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仅在气质性乐观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俊岐[2](2019)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起始阶段,对自杀意念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因此,关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应激源和危险因素,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应激或压力状态,以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待,容易引发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反刍思维是自杀意念的重要认知风险因素,个体不断地反复思考负性事件并消极应对,使之无法抽离负性认知会促使个体形成自杀意念。以往研究多是探讨自杀的风险因素,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自杀的保护因素逐渐得到重视。根据自杀的缓冲假设,气质性乐观作为重要的积极心理特质,是个体面对风险因子的保护性因素,可以调节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效缓解消极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综上,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1)在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上,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均有显着差异;(2)自杀意念和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呈显着正相关,和气质性乐观呈显着负相关;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呈显着负相关。控制性别变量后,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3)反刍思维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4)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2)反会思维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只有在低水平气质性乐观的大学生中,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才是显着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杨肇中[3](2019)在《晚明大儒黄道周人性论思想——基于对宋明儒“气质之性”论的批评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时代,"气质之性"一元论蔚为潮流。而黄道周则提出"性本"论,与之相抗。黄道周人性论思想建基于对宋明儒"气质之性"论的批评之上。在黄道周看来,"性"与"气质"乃是截然分判之事,论"性"则应从本体上看其为"常善""至善",实质上属超善恶论,且极力反对王龙溪之"无善无恶"论;至于经验层面中之"恶",乃由后天"习"蔽之所生。黄道周人性论思想异乎宋明儒学之主流而独标一帜。其在对于晚明社会道德秩序危机所进行的反思中产生,表征了黄道周作为儒者的一种道德严格主义意向。(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琼[4](2019)在《气质性乐观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尤为突出。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引起学习倦怠、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已有研究发现气质性乐观会影响个体的压力感,心理弹性使个体能够不断在压力中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气质性乐观和心理弹性有可能缓解学生的压力感,本研究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了解高中生的气质性乐观、心理弹性、学习压力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探索气质性乐观和心理弹性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甘南州合作市某中学招募了8位被试进行了半结构化的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探索高中生的气质性乐观和心理弹性分别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等工具对该学校42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资料分析发现,对未来积极的期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父母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调整情绪、管理学习目标等行为能够减少学习压力感。数据分析显示:男生比女生感受到更多的父母压力,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自我压力;男生比女生更能控制情绪,女生受到的家庭支持多于男生;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弹性正相关;气质性乐观、心理弹性与学习压力为负相关;心理弹性在气质性乐观与学习压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心理弹性各子维度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以及目标专注均分别具有不同的效应量,其中家庭支持的效应量最高。针对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视对乐观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对心理弹性形成环境的塑造。如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和父母沟通,给予父母科学合理的教育建议指导;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建立积极同伴竞争;教育学生专注于目标,学会情绪管理以更好的面对学习压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俊岐,莫娟婵,王晨旭,刘羽,孟韫璘[5](2018)在《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关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意义。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应激源和危险因素,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应激或压力状态,以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待,容易引发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自杀的认知理论提出与自杀意念有关的认知易损因子,如反刍思维,反复思考负性生活事件,降低自杀意念阈限,加剧自杀认知过程。反刍思维是自杀意念的重要认知风险因素,不仅会促使个体当前自杀意念的产生,还能够预测将来的自杀意念。以往研究多是探讨自杀的风险因素,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自杀的保护因素逐渐得到重视。根据自杀的缓冲假设,气质性乐观作为重要的积极心理特质,是个体面对风险因子的保护性因素,可以调节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效缓解消极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综上,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基于自杀认知理论和自杀的缓冲假设,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2)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存在调节作用,相对于气质性乐观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中介效应在气质性乐观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李昌庆,何木叶,侯俊[6](2018)在《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的气质性乐观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本文采用气质性乐观量表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对纳西族地区9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气质性乐观总分为21.93±2.94,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1.87±7.00;已婚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未婚幼儿教师,有编制的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无编制的幼儿教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t=2.64,P值均<0.01);不同地域、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F=2.91,P值均<0.05);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的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10.02,P<0.01);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气质性乐观状况和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乐观倾向型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高于其他气质乐观类型。(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8年16期)
何彦彤[7](2018)在《“气质之性”在明代的转变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朱子哲学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两难问题,即至善之天理何以开出恶浊之气,这源于朱熹没有对形下之气质和形上之性作出严格的区分。后来诸儒如王阳明及其后学、东林学者以及心学殿军刘蕺山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解决这一两难问题。"气质之性"在明代儒学中逐渐演化为"性气合一"的一元人性论,并推动了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杨宪华,刘海燕[8](2018)在《学习情绪在气质性乐观与职业决策效能感关系中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CDSES)、学习情绪量表(LES)和气质性乐观量表(LOT-R)对4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的状况,气质性乐观、学习情绪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关系,以及学习情绪在气质性乐观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较好,但职业决策效能感结构发展不平衡;(2)职业决策效能感与气质性乐观、积极学习情绪存在显着正相关性,与消极学习情绪存在显着负相关性;(3)学习情绪在气质性乐观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着,其中积极学习情绪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消极学习情绪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李昌庆[9](2018)在《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与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方法运用气质性乐观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55名纳西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纳西族老人气质性乐观总平均分(19.29±4.48)分。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总分(37.21±7.29)分。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的纳西族老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乐观倾向型(40.71±5.33)分,悲观倾向型(33.90±6.05)分,不明确型(35.45±8.08)分,双重型(38.78±7.25)分。结论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属于中上水平,乐观倾向型纳西族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郑红燕[10](2018)在《张载“气质之性”修养功夫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气质之性"源于性二元论,是以告子"生之谓性"和孟子性善论为参照点。他及其注重人自身"气质"的修养功夫,其修养的过程是由气浑浊而产生的性恶,通过修炼而成为圣人,达到至善的境界。在当今时代浮躁背景下,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伦理要求,可以促进人们摒除恶习,净化心灵,获得圣人之智。(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2期)
气质之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起始阶段,对自杀意念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因此,关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应激源和危险因素,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应激或压力状态,以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待,容易引发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反刍思维是自杀意念的重要认知风险因素,个体不断地反复思考负性事件并消极应对,使之无法抽离负性认知会促使个体形成自杀意念。以往研究多是探讨自杀的风险因素,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自杀的保护因素逐渐得到重视。根据自杀的缓冲假设,气质性乐观作为重要的积极心理特质,是个体面对风险因子的保护性因素,可以调节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效缓解消极因素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综上,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及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修订版生活倾向问卷,对1191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1)在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上,有自杀意念组和无自杀意念组均有显着差异;(2)自杀意念和负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呈显着正相关,和气质性乐观呈显着负相关;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呈显着负相关。控制性别变量后,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3)反刍思维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4)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2)反会思维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气质性乐观对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有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只有在低水平气质性乐观的大学生中,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才是显着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质之性论文参考文献
[1].林琳,刘俊岐,杨洋,刘羽,王晨旭.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9
[2].刘俊岐.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9
[3].杨肇中.晚明大儒黄道周人性论思想——基于对宋明儒“气质之性”论的批评的考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张琼.气质性乐观对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9
[5].刘俊岐,莫娟婵,王晨旭,刘羽,孟韫璘.反刍思维和气质性乐观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李昌庆,何木叶,侯俊.纳西族地区幼儿教师气质性乐观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教育观察.2018
[7].何彦彤.“气质之性”在明代的转变与发展[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杨宪华,刘海燕.学习情绪在气质性乐观与职业决策效能感关系中的调节效应[J].微型电脑应用.2018
[9].李昌庆.不同气质性乐观类型与纳西族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10].郑红燕.张载“气质之性”修养功夫论[J].长江丛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