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导型电磁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磁干扰,系统,电机,逆变器,滤波器,永磁,宽频。
传导型电磁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肖芳,戈宝军[1](2019)在《一种模块化的感应电机系统传导电磁干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感应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机理问题,对于由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功率变换器产生的电磁干扰源,提出将各开关状态分为2种模式,并结合负载电流的各个不同水平,建立各开关状态下的噪声源模型组合,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噪声源可根据这些组合联立获得。针对感应电机驱动系统中长线传输时电压反射现象及其造成的电机端过电压,建立长线电缆的高频传输线模型;分析感应电机绕组的高频特性,根据传输线理论,建立简化的感应电机高频等效模型。根据精确的噪声干扰源模型、长线电缆模型和电机模型,构建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干扰源-传播路径-受扰体"的整体传导电磁干扰预测模型,实现其传导电磁干扰的有效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曹勇,杨飞,李春晖,王一娉,彭富明[2](2019)在《不同耦合系数下的交错并联电流连续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时,耦合系数的变化对传导电磁干扰(EMI)的影响。将变换器中两开关管的漏源极电压作为传导干扰噪声源,分析变换器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的传输路径,并且推导出噪声传输路径的等效电路。讨论传导噪声源在工频周期里不同谐波频率点的幅值变化,给出噪声源随频率变化的趋势,继而得到变换器在不同耦合系数下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频谱图。在确定的耦合电感磁心的情况下,设计滤波器时,为了使功率密度最大化,推导出变换器的临界耦合系数。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浩[3](2019)在《变频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与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频电机驱动系统具有工作效率高、系统损耗小和动态响应快的优点。随着节能减排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规范,变频电机驱动系统在家用电器行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带来的谐波电流和传导电磁干扰问题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水泵电机驱动装置为例,对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及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变频电机驱动系统所具有的谐波电流大、功率因数低的问题,介绍了加入一级Boost功率变换电路后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整体结构。接着,对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前级Boost PFC和后级叁相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分别对前级Boost PFC和后级叁相电机驱动电路的传导干扰产生机理、传导干扰电流导通路径及抑制方法的分析,建立了前、后级电路的传导干扰等效电路模型,进而建立了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总传导干扰等效电路模型。接着,本文对EMI滤波器中关键元器件的建模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共模扼流圈和安规电容的共模、差模高频等效模型。针对共模扼流圈共模阻抗频率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oster网络级联模型。并通过多组对比测试,详细分析了影响共模扼流圈阻抗频率特性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优化共模扼流圈阻抗频率特性的若干方法。最后,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对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干扰噪声进行了分析。并以常用的两级EMI滤波器为例,建立了其高频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其传导干扰电压插入增益表达式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EMI滤波器设计方法,并自行绕制电感,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任亚博[4](2018)在《基于Z源逆变器的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非再生能源日益短缺以及汽车尾气导致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优点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中迅速增长。与燃油、燃气汽车比较,电动汽车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增加、电气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致使其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问题更加突出。Z源逆变器作为EV-MDS(Electric Vehicle Motor Drive System,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升降压特性,可以代替变换器与逆变器的级联结构,非常适合应用在电动汽车上面,但与传统逆变器一样存在输出CMV(Common Mode Voltage,共模电压)高的缺点。EV-MDS作为主要的电磁干扰源,其在工作过程中Z源逆变器产生的CM-EMI(Common Mod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共模电磁干扰)最为严重,不仅影响自身系统的正常工作,还会对车内其他系统产生干扰,严重威胁汽车的自身安全。因此,本文主要对基于Z源逆变器的EV-MDS工作时产生的传导EMI问题展开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对EV-MDS传导EMI机理进行分析。介绍EV-MDS的结构组成部分,对Z源网络结构、Z源逆变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设计Z源网络中的电容、电感并进行参数计算,在传统逆变器的基础上分析Z源逆变器工作时的调制策略,推导MDS中Z源逆变器产生的CMV和CMC(Common Mode Current,共模电流),详细分析MDS传导EMI主要来源以及传导EMI传播路径,分离和提取LISN上的CM干扰和DM(Differential Mode,差模)干扰。其次,对EV-MDS传导EMI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在传导EMI频率范围内,建立MDS各部件高频电路模型,包括逆变器、电机、线缆和LISN(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线性阻抗稳定网络),对MDS传导EMI机理进行分析,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下搭建MDS传导EMI电路仿真模型,分别对交流侧和直流侧传导EMI进行仿真并分析EMI结果。通过改变开关管对地寄生电容的大小,分析不同寄生电容值对MDS传导EMI产生的影响。再次,对EV-MDS电机端轴电压、轴电流进行研究。阐述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端轴电压和轴电流的产生机理以及共模电压对PMSM产生的影响,分析PMSM电机端内部存在的分布电容,结合产生机理和分布电容建立PMSM电机端的共模模型并对电机端产生轴电流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共模模型和计算所得到的共模参数,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下搭建电机端轴电压、轴电流电路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对EV-MDS传导EMI的抑制方法进行研究。决定在EV-MDS中采用无源滤波器对其传导EMI进行抑制,分别在直流侧加入共模扼流圈,在交流侧引入一种改进的RLC二阶低通滤波器,将二者滤波器同时接入原电路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并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之前未加滤波器的传导EMI仿真结果做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共模扼流圈和改进的RLC二阶低通滤波器相结合的方法对EV-MDS传导EMI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5)
李彪,吴昭,贾晋,冯波[5](2018)在《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机控制器驱动系统中,IGBT的高速开关动作会产生很高的du/dt,di/dt,导致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EMI)。本文通过对驱动系统EMI测试,分析了主要的干扰源IGBT关断所产生的du/dt,建立了电磁干扰传播模型。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干扰源的抑制措施,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解决了30MHz以上的RE辐射发射3级限值超标问题。(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8年03期)
罗汉武,乐健,毛涛,李猛克,崔士刚[6](2018)在《扎鲁特——青州±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传导电磁干扰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进行了蒙东扎鲁特—青州±800 kV/10 000 MW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传导电磁干扰特性的定量分析。依据现有直流工程设计方法及该项工程特点,给出了两端换流站一次设备的主要参数,给出了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和交直流滤波器的宽频等效电路。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直流换流站整体的宽频等效模型,分析了阀塔电压和电流的电磁干扰特性,研究了换流变和平波电抗器对传导电磁干扰的衰减特性,进行了不同触发角时电磁干扰特性的对比分析。文中为该特高压工程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05期)
罗汉武,乐健,毛涛,李猛克,徐新尧[7](2018)在《±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二次设备回路传导电磁干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二次设备回路传导电磁干扰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采取相关电磁干扰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建立了包括换流阀、换流变、平波电抗器和交直流滤波器在内的直流换流站一次回路宽频等效电路,分析了各运行工况下一次回路传导电磁干扰特性,结合所建立的电流互感器和二次电缆宽频模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二次回路传导电磁干扰特性的分析,研究了电缆长度、负载率等对电磁干扰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1期)
郭彦杰,王丽芳,张俊智,张玉旺,张云[8](2017)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电动汽车(EV)无线充电系统(WCS)的传导电磁干扰(EMI)特性及其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该文分析系统等效传导电磁干扰源,建立传导电磁干扰等效电路模型。基于实际系统参数分析传导干扰传递函数在谐波频率处的增益,研究系统额定工作状态、线圈发生较大偏移,以及整流电路工作在断续导通模式(DCM)的情况下,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特性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线圈之间发生较大偏移及整流电路工作在断续导通模式时,会带来高频传导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抑制;在设计系统时应保证整流电路输入电感足够大,以避免断续导通模式带来的传导电磁干扰并提高系统电磁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段卓琳,范涛,张栋,温旭辉[9](2018)在《全SiC叁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建模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相逆变器中的开关器件快速开关动作产生高的du/dt、di/dt,在系统寄生参数的作用下产生了电磁干扰(EMI),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相比较Si器件,SiC器件具有很多优势,在叁相逆变器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SiC器件的开关频率更高,开关速度更快,使得其电磁干扰问题也更严重。本文通过对全SiC叁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干扰源及传播路径进行建模,采用时域仿真加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方法预测了电源端口处的传导干扰,在10kHz~30MHz的频段范围内,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周作坚[10](2017)在《逆变电源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建模与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变电源广泛应用于现代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及航海航空等领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逆变电源系统也日趋高频化和大功率化,其中开关器件高频通断产生的传导电磁干扰(EMI)成为制约逆变电源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逆变电源系统进行建模,并对系统设计和改进EMI滤波器对传导电磁干扰进行抑制。首先,分析逆变电源系统中传导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得出开关管通断产生很大的dv/dt和di/dt是系统EMI的主要干扰源。同时,分析系统主要的共模和差模传播路径并对系统中主要器件进行建模和参数提取。然后根据系统干扰源和传播路径分别建立共模和差模等效模型。其次,根据已经建立的等效模型和测量得到的系统共模(CM)和差模(DM)干扰分别设计系统共模和差模滤波器。建立EMI滤波器的高频模型并提取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仿真验证所设计的EMI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符合要求。将设计制作好的EMI滤波器放入系统中,对比实验结果验证所设计的EMI滤波器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最后,分析了噪声源阻抗对EMI滤波器性能的影响,得出源阻抗谐振是恶化滤波器高频性能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一种RL阻尼电路来抑制噪声源阻抗谐振来优化EMI滤波器设计,仿真和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后的滤波器可以将高频传导EMI抑制在电磁兼容标准以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传导型电磁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采用耦合电感的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时,耦合系数的变化对传导电磁干扰(EMI)的影响。将变换器中两开关管的漏源极电压作为传导干扰噪声源,分析变换器的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的传输路径,并且推导出噪声传输路径的等效电路。讨论传导噪声源在工频周期里不同谐波频率点的幅值变化,给出噪声源随频率变化的趋势,继而得到变换器在不同耦合系数下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频谱图。在确定的耦合电感磁心的情况下,设计滤波器时,为了使功率密度最大化,推导出变换器的临界耦合系数。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导型电磁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肖芳,戈宝军.一种模块化的感应电机系统传导电磁干扰预测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曹勇,杨飞,李春晖,王一娉,彭富明.不同耦合系数下的交错并联电流连续模式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传导电磁干扰[J].电工技术学报.2019
[3].陈浩.变频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与抑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任亚博.基于Z源逆变器的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传导电磁干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5].李彪,吴昭,贾晋,冯波.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
[6].罗汉武,乐健,毛涛,李猛克,崔士刚.扎鲁特——青州±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传导电磁干扰水平研究[J].高压电器.2018
[7].罗汉武,乐健,毛涛,李猛克,徐新尧.±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二次设备回路传导电磁干扰特性[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8].郭彦杰,王丽芳,张俊智,张玉旺,张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
[9].段卓琳,范涛,张栋,温旭辉.全SiC叁相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建模与预测[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8
[10].周作坚.逆变电源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建模与抑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