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涟源市中医院湖南涟源417100

【摘要】目的:对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优化组,各3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优化组患者优化急救护理,对两组急救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优化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抢救效果,为日后急救护理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效果

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发病突然、死亡率高和病情发展较快等,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水肿和心率失常,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在抢救病人过程中,急救护理效果的好坏已经成为现代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上述问题,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优化组,各30例,其中给予优化组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效果甚佳,现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优化组,各30例,优化组中18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年龄在47岁~81岁,平均(65.1±7.0)岁。常规组中1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45岁~82岁,平均(64.8±6.8)岁。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研究价值。

纳入标准:与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打鼾邻里、口唇发绀、心率加快、突发性呼吸困难。

排除标准:有免疫力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患者。

1.2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依据医生的嘱咐使用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体位指导和鼻导管吸氧方法进行抢救。

优化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优化急救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接诊后使用目测法对病人的病情做初步评估,让病人家属协助病人将两腿下垂,四肢呈放松状态,减少病人静脉血回流量,从而增加肺活量,有效改善病人一系列不良反应。(2)在进行面罩吸氧和酒精湿化时,应该咨询病人有无酒精过敏史,然后将装有酒精湿化液的湿化瓶与吸氧面罩气囊进行连接,氧流量速度为10ml/min,将两侧头戴调节好并在头部进行固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吸氧流量进行调整。(3)建立静脉通道;尽量选择上肢经脉进行穿刺,穿刺应该使用留置针,防止反复穿刺,加大病人的痛苦程度,同时还可能增加消耗病人的氧气量。静滴的速度必须严格控制,不能太快,以免给病人带来不适。(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疏导病人的心里状态,待病人的病情稳定以后应该叮嘱病人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必须合理,叮嘱病人应该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排便,一定要控制摄入钾的含量[2]。

1.3评价标准

观察护理1h以后常规组和优化组的体征改善情况,从心率、血压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①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可保持平卧为显效;②患者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心率小于120次/min,肺部啰音减小,但需要高枕卧位为有效;③患者病症未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用例数(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急救效果;优化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如何提高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和疾病的复发率有直接联系。护理人员在以往急救护理中只是被动的根据医生的叮嘱执行各种急救措施,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急救护理方案,难以达到急救护理的目的。在以前的护理基础上改善和整理出一个优化急救护理方案,主要包含减少抢救时间、改善急救效果和提升预见性护理能力等急救护理模式。在过去的抢救护理中,接诊时一般使用抢救床,这样就会存在坠床的安全问题,同时,床头抬高高度受到限制,这就对病人的呼吸带来不利的影响,然后才更换轮椅,这样不但延长了抢救时间,也消耗了病人的体力。经过制定优化急救护理以后就可以在轮椅上进行接诊,病人两腿下垂,对回心血量的减少有很大帮助,使病人一系列不良反应得到改善。在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方法之前抢救时一般使用鼻导管灭菌蒸馏水湿化的方法进行吸氧,病人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然后使用面罩与酒精湿化方法进行吸氧,这样就会延长病人的缺氧时间,预后发病率较高。优化急救护理以后直接使用面罩与酒精湿化方法进行吸氧,通过加压提供氧气,可以有效的改善病人缺氧情况,使氧分压进一步提升,进而缓解预后疾病的复发率[3]。吸氧之前先利用酒精湿化氧气,可以大大减少肺泡表面张力,进而缓解病人的通气情况。优化急救护理之前因为病人多水肿和肥胖,导致穿刺工作比较困难,护理人员一般使用小型号钢针进行穿刺,这样穿刺的失败的几率只增不减,不但增加病人的疼痛感,又延长了抢救时间,而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作为确保抢救成功的前提条件。优化急救护理以后,穿刺一般都会将留置针放置在建立静脉通道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人的痛苦。在抢救病人的各个阶段中,将心理护理落实到位,让病人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4]。

在本次研究中,优化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病人的不良症状,实现预期治疗效果。综上,在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抢救效果,为日后急救护理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青苹.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4):157-158.

[2]胡敏娟,黄微.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1):4447-4448.

[3]赵华宇,谢齐群,叶珍,等.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急救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21-223.

[4]徐霞,徐标.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88-90.

标签:;  ;  ;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