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流反应器论文-马翠忠,周正颖

间歇流反应器论文-马翠忠,周正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流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间歇式,引射,内循环,反应器

间歇流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马翠忠,周正颖[1](2019)在《间歇式引射内循环反应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射内循环,就是以反应器产生的气体为动力,以引射器为泵,使工质在反应器内上下循环流动,达到搅拌工质的目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暂存在集气罩内,由"U"形管控制达到一定量时再排出,间歇排出的气体带动引射器间歇工作。该文以厌氧反应器为例进行说明,但适应所有工质为液体但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反应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18期)

张健[2](2019)在《间歇式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程硝化工艺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生产亚硝酸盐阶段。该研究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普通絮体活性污泥,通过控制溶解氧0.2~0.3mg/L、pH值为7.8~8.2、温度30±1℃,氨氮浓度由70mg/L逐步提高至130mg/L,运行仅10天后,短程硝化作用凸显,NAR达66.6%,短程硝化反应器初步启动成功,ANR超过60%。运行至第17天,短程硝化作用显着,短程硝化污泥具有较高的活性,NAR最高达99.7%,ANR达96.2%,ARL达0.29kg/(m~3·d)。(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高兰,兀晓鹏,王庆,艾庆华,章北平[3](2019)在《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高进水ρ(C)∶ρ(N)时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CIBR)中反硝化过程释磷现象,以NaAc为碳源,采用进水ρ(C)∶ρ(N)为800∶30和1 200∶30进行缺氧实验,探究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机制和pH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2种进水ρ(C)∶ρ(N)下反硝化和释磷作用均同时发生,且先慢速释磷后快速释磷;碳源质量平衡分析得出反硝化过程中实际释磷量远小于理论释磷量,表明聚磷菌活性被抑制,部分碳源能被其他异养菌利用。反硝化过程出现释磷现象是菌群竞争碳源能力差异和反硝化中间产物抑制聚磷菌活性2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异氧菌群竞争碳源的能力顺序为反硝化菌>聚磷菌>其他异养菌,且进水碳源浓度越高,对缺氧阶段碳源利用效率越不利;pH曲线的"凸点"可指示反硝化结束,但pH无法指示释磷发生过程。该研究可为反硝化过程除磷提供初步的碳源控制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永伟[4](2019)在《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顺应环保管理要求,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且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夯实管控流程和监督规划,确保能对滤液予以综合处理。文章分析了基于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实验,从COD的结果,从而提出了膜污染及处理措施的建议,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郑蓓,张小平,李露,李跃增[5](2018)在《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试研究了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低含量城市污水,考察了反应器RI(填装聚氨酯海绵填料)和RII(填装聚乙烯悬浮填料)在不同间歇周期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2组反应器运行良好。在合适的工况条件下,RI出水COD和NH3-N、TN、TP、SS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21.23 mg/L和3.27、5.92、0.55、9 mg/L;RI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优于RII,COD和SS处理效果与后者相当。在污水低碳源状况下,RI采用的间歇周期变水位运行模式有利于提高污水中碳源的利用率,改善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性能。交替式间歇曝气MBBR,能够在单级反应器同一物理空间内同步实现碳氮磷和SS的有效去除,降低曝气消耗,提高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谢珊,欧阳科,叶欣怡,韩昌福[6](2018)在《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间歇曝气的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在HRT为2 d、排泥条件下(SRT为30 d)运行,对TN的质量浓度低于2 g/L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并与连续曝气的普通M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反应器可将垃圾渗滤液COD降至0.32~1.2 g/L;SMBR对NH_4~+-N与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7.1%和72.3%,对TN的去除效果远好于MBR的48.6%。间歇曝气的SMBR膜的污染速度相对MBR较慢,采用反冲洗+酸洗+碱洗+氧化剂的清洗方式可有效降低过膜压力;计算表明有机污染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投加粉末活性炭的SMBR减缓了膜的污染速率,其运行周期从32 d延长至44 d。(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管锡珺,仇模凯,夏丽佳,赵亚鹏,张明辉[7](2018)在《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运行控制方便、节能高效,研发了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在室温条件下,pH=6.5~8.0,1次进水量为反应器容积的1/3,对COD容积负荷分别为1.0、1.5、2.0kg/(m~3·d)运行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工况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除碳脱氮的最优条件为:COD容积负荷1.5kg/(m~3·d),运行周期时间2.0h.其中,进水时间为30min,第一、二间歇曝气区曝气时间分别为70和60min,沉淀时间分别为20和30min,且第一、二间歇曝气区曝气同步进行,HRT=6.9h.在上述条件下,COD、氨氮以及总氮最终出水浓度满足50、5以及15mg/L的排放要求,其中第一间歇曝气区去除率分别为77%、86%和75%,经第二间歇曝气区的进一步去除,出水去除率平均分别为85%、94%以及83%.通过优化,运行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一体化处理出水达标,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生活污水处理中.(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智超,黄剑明,李健,张为堂,张力航[8](2019)在《间歇曝气连续流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保持厌氧段格室为3格,将缺氧段格室从2格减少至0格,好氧段格室由5格逐渐增加至7格,Run1时对好氧段格室采用连续曝气,Run2~Run4时采用间歇曝气.曝/停比分别为:40 min/20 min、40 min/30min、40 min/40 min,硝化液回流比从150%逐渐减少至0%. Run4时,平均进水COD、NH+4-N、TN、PO_4~(3-)-P浓度分别为259. 34、60. 26、64. 42、6. 10 mg·L-1,出水COD、NH+4-N、TN、PO_4~(3-)-P分别为26. 40、1. 03、5. 84、0. 30 mg·L-1.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量从Run1时的192. 30 mg·h-1逐渐增加至Run4时的244. 00 mg·h-1,相应地去除率从65. 40%逐渐增大至95. 30%;从Run1~Run4,反硝化聚磷菌和聚磷菌的活性分别从36. 05%和38. 20%增大至140. 50%和133. 40%;通过间歇曝气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郑蓓,张小平,李露,李跃增[9](2018)在《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聚氨酯海绵填料填充率20%,水温20~32℃,无排泥连续运行205d,考察了不同间歇曝气工况和间歇周期运行模式下反应器对碳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效果。中试试验表明,在单级反应器同一物理空间内能够同步实现碳氮磷和悬浮物的去除过程;间歇曝气工况对COD、总磷和悬浮物的去除无明显影响,对氮的去除影响显着;合适的间歇曝气工况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在进水低碳源条件下,调整间歇周期运行模式,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可以提高39~45%,脱氮效率得到有效改善;生物除磷过程则一定程度上受到低碳源的抑制。(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0)

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10](2018)在《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脉冲布水技术和复合水解工艺相结合,开发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对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结构、运行参数、配水方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间歇膨胀复合厌氧/水解反应器的污泥沉降性能及流态负荷与膨胀率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脉冲进水可提高反应器进水过程基质浓度、降低传质阻力,从而提高反应器反应速率及SS去除率;当平均上升流速<1 m/h时,直径<0.3 mm的颗粒污泥可有效保留在反应器内;当平均上升流速为0.45~0.88 m/h时,其膨胀率达到30%~80%,此时反应器为悬浮床反应器。目前该反应器已经应用于集中工业废水、综合城镇污水及制药废水治理,运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14期)

间歇流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短程硝化工艺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生产亚硝酸盐阶段。该研究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普通絮体活性污泥,通过控制溶解氧0.2~0.3mg/L、pH值为7.8~8.2、温度30±1℃,氨氮浓度由70mg/L逐步提高至130mg/L,运行仅10天后,短程硝化作用凸显,NAR达66.6%,短程硝化反应器初步启动成功,ANR超过60%。运行至第17天,短程硝化作用显着,短程硝化污泥具有较高的活性,NAR最高达99.7%,ANR达96.2%,ARL达0.29kg/(m~3·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流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马翠忠,周正颖.间歇式引射内循环反应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2].张健.间歇式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研究[J].海峡科学.2019

[3].高兰,兀晓鹏,王庆,艾庆华,章北平.连续流间歇生化反应器反硝化过程释磷规律[J].环境工程学报.2019

[4].吴永伟.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9

[5].郑蓓,张小平,李露,李跃增.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J].水处理技术.2018

[6].谢珊,欧阳科,叶欣怡,韩昌福.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8

[7].管锡珺,仇模凯,夏丽佳,赵亚鹏,张明辉.自控间歇进水双区串联曝气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控制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

[8].赵智超,黄剑明,李健,张为堂,张力航.间歇曝气连续流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J].环境科学.2019

[9].郑蓓,张小平,李露,李跃增.交替式间歇曝气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8

[10].刘建华,胡燕,金豪杰,白俊跃,徐灏龙.间歇膨胀复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8

标签:;  ;  ;  ;  

间歇流反应器论文-马翠忠,周正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